家有糊涂虫亲情随笔
说起我的妈妈,她可是一个十足的“糊涂虫”,不信你就往下看:
一天,我和妈妈准备去商场购物。刚走到小区门口,妈妈发现忘带手机了,就让我回家帮她拿。我打开家门,四下搜索。電脑桌上、床上、书桌上、电视柜上、阳台上、大衣柜里……我全翻遍了,就是找不到妈妈的手机。万般无奈,我只**着头皮跑到楼下交差。妈妈见我没有找到就大发雷霆:“你说你,都这么大了,找个手机都找不到!你说说,你还能干点儿啥?”我低着头红着脸不知如何是好。“好啦!今天不去商场啦!真是气死我了!”
就在我们转身上楼时,“丁零零——”一阵熟悉的铃声响起,“是妈妈的手机铃声!”我激动得喊起来。妈妈打开自己的小包,手机正在包里“唱歌”呢!妈妈当即转怒为喜,一边打电话,一边往楼下走,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我的妈呀!你真是个糊涂虫!
说妈妈糊涂,可一点儿也不假。一天,爸爸接我回家时顺便买了几个不常见的蛇果,为了保鲜,商家在果皮上打了一层蜡。妈妈一见这水果水灵灵的那么诱人,洗都不洗,拿起来就吃。她咬了一口,咂摸咂摸嘴,说:“这是什么破水果呀!油腻腻的,还贵得吓人!他爸,你真不会过日子!以后千万不要再买什么洋水果了,那都是骗人的!”我和爸爸听了哈哈大笑。
妈妈有时还糊涂得不讲理。我的压岁钱一直由妈妈保管。一天,妈妈找不着我那500元压岁钱了,就把我叫到跟前:“说!你那压岁钱哪儿去了?”
“不是在您那儿吗?您给我保管着呢!”
“可是现在没有了!说,是不是你自己偷着花了?你要是不说实话,今天没有你的好果子吃!说,到底哪儿去了!!”
我一时百口莫辩,委屈得哭了。
第二天,妈妈和我在书房里看书。当妈妈拿起她正看的那本书时,突然从书里掉出了几张钞票,拿起来数一数正好500元,正是我那“失踪”的压岁钱。
看吧,我就说我妈是一个“糊涂虫”!
拓展阅读
1、活在“修身齐家”的阳光里心情随笔
……古人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的理解是,应该分为两层意思去领悟。“修身齐家”为一个层面,“治国平天下”为更进一步的高层面。
对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一生多是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修身齐家”,“穷则独善其身”。谁不想再上一个台阶—“达则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呢?然而,想想古代达官显贵们乘坐的轿子,答案就不难找到。一个轿子,五分之四的人在抬着,仅供五分之一人去乘坐。平常人一生总是处于抬轿子的苦力位置上。天命难违,少安毋躁,故不可能有些微张狂的舞台供你使用。
当然古今成大事者,多是从抬轿子开始,最终才坐上轿子的。达者,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要不的话,*秩序怎么在中国能有两千余年彭祖般“高寿”呢?试想,一个整日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人,怎么能修身齐家?更不用说治国平天下了。
有道是“聪明莫过帝王,伶俐莫过江湖”。英雄天才史观,现在虽不多讲了,难道英雄与天才就不存在了吗?多少人拼搏奋斗,最终还是一生平庸,永世苦力;精英、天才们半生努力却一世辉煌,也就分开了人才与庸才的界限。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天才的成长,最好的土壤还是生他的那个“乱世”!他们总能极好地把握“乱世”时机。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关键还是如何利用人生有限时光,穷其平生修炼,去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头等重要的工作与任务—修身齐家。修炼到何时为止呢,应该说,倾其毕生精力吧。何以见得?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变化,需要人们去认识的事物很多,非常陌生的事物却越来越多。虽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可能对于任何事物都略知一二,但对于关乎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自身家庭幸福,自身子女教育等等“切身利益”,却是非知道不可的。
饭可迟吃,觉可晚睡,酒可推迟或者不喝,唯一件事情却万万不可耽误:教育好子女。庄稼一茬,人生一世,教育好子女,是“齐家”的重要内容。虽说“人生于世糊涂始”,但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是糊涂不得的。这就如同一张白纸一样,虽好画图画,好写文字,但如果不能给予高度重视与全身心投入培养,势必会涂鸦一片,造成一世遗憾,得不偿失。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有多少耕耘(方法对头的话),定会有多少收获。这是个比例学(或者叫投资学)的问题。
修身靠什么?靠的还是一个定力。就是如何终生坚持,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使自己的人格魅力步伐与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相吻合。具体说就是刚正不阿,正直善良,有悲悯之心,关爱生命关怀他人,有家庭责任等等。一个胸怀*,事事嫉妒他人,事事欲与人为敌,事事只想着自己,整日有家不回,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很难想象会有做人的亮点和成功概率。这些都靠的是使自己修身的动力—学习—学习—再学习,还有缜密思考,努力实践与积极进趣诸多要素。
我们不应当要求别人都如同自己一般正直善良,具有仁爱之心,但却绝不可以如同自私者一般*自私。不强求自己如同英雄一般英勇无畏,但亦不可如同懦夫一般蝇营狗苟。活在“修身齐家”的阳光里,就会发现一切的美好,发现世界的壮丽。
2、家长会感悟感想随笔范文
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这周周五,开家长会,分享了一个故事给家长们:“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喜欢逛商场,但每次她领女儿逛商店,女儿总是哭着闹着不愿进。这位年轻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的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终于,有一天她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这天,她领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她蹲下身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她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她的眼中,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的只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一双双手。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一个个带棱见角的背包,时不时磕碰着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年轻的妈妈这才明白女儿哭闹的原因。”
之所以分享这个故事,是想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应时常用蹲下来的心态去关注自己的小孩,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不要一味地看重分数而责怪小孩,而是多分析原因。家长会后,自己也陷入了沉思,其实这个故事,不也是在告诉自己,教育孩子要蹲下来,回想这个学期在一年级上的课,有时,自己是不是太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要时常蹲下来去看看孩子们,确实,我做得不够,很多时候没能及时地去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毕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接受知识的程度有快有慢,我应时常提醒自己,蹲下身来用心聆听,每一种花都有花开的声音。尊重个体差异,善待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以发挥,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穿越暴雨心情随笔
雨带在长江流域盘亘了很长一段日子,“七一”前后,缀成了连天大雨,而且常常是暴雨。一时间,流入长江的各干流、支流,都处于超负荷状态中,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处在地势低洼处的家园,遭遇了1998年洪灾后的又一次威胁。放眼望去,路被水淹,桥被水毁,平畈变成了大海,丘陵瘦身成了泽国中的一块孤岛。而昨日宁静的房舍,葱绿的大树,则成了雨海中一件被固定的浮物。
雨情就是命令,更是一次人心的召唤与爱的接力。又一场人与自然的鏖战打响了,当地村镇领导及一些具有使命感的血性中青年,在*、武警、消防、预备役民兵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的领导下,组成了抗洪抢险的中坚力量。他们扛起工具,背起沙包,运来木桩和石头。在河堤上,圩埂上,日夜不停地**、寻觅、踩点,一身泥水,一身透湿,组成血肉人墙,横亘在了洪水、塌方点及危险面前,不敢懈怠不敢松劲,更容不得半点马虎,吃不好,睡不安,即使筋疲力尽,也要赶在洪灾来袭之前安全转移人畜和财物。许多*单位的职工来慰问困在洪水中的人们,向他们送去急需的粮食和水,还有防疫的人们在忙着杀*消毒,人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夯定了心里准备,而安置点里陌生的群众们,抱成一团,组成了临时的百人大家庭。这些抗灾前线心态平和,冷静应对和后线的安定团结、一派祥和,是众志成城的有力诠释,更是人定胜天的保证。在雨海里,在洪水里,我再次见证了人心的善和大家庭的温暖。
“巡堤、渗水、管涌、漫顶、溃破、冲毁、滑坡……挺住,挺住!给力,给力!”,诸如这些出现在网络、微博、微信里足以揪住人心的热词,一如暴雨一般屏蔽了往日的恶搞和调笑,刷爆了视频。人们屏住了呼吸,关注着灾情,心头则在为受灾的人们祝祷、祈福——手电筒的光,一次次穿越密集的雨;冲锋舟一次次驶进民居,载出围困的灾民;和衣在暴雨里啃馒头休息的橄榄绿;一双双被雨水泡糟的双脚;还有那张浑身泥水,手拿盒饭却睡着了的娃娃脸……让多少手持手机、端坐在电脑或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次次扭身抹泪,内心的坚硬,顿时化为了柔软……
雨不停地下,真切得如同董嗣杲所说的那样:“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却也将人们心灵深处的善和爱,涤去蒙尘,并拧绳一般凝聚了起来。在雨水里,人们的心更齐了,情感更紧密了,彼此之间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种依靠感和切肤取暖的归属感。这“人之初,性本善”的善的力量和爱的光芒,压过了雷电撕开的雨幕——暴雨,成了试验人心的一次排演。当然,世上所有的排演都是具有代价的,譬如暴雨侵袭时,会吞噬房舍、农田、渔场,会席卷桥梁、汽车、行人,泥石流坍塌时,会覆盖房屋、阻碍交通……所以,我们喜欢将那些突如其来的破坏,说成是洪水猛兽。“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第一个说出这话的人,即便是凡夫俗子,也是哲人了!暴雨是无情的,但在无情的暴雨面前,我们能感受到:人*怀是宽广的,可以行车船;人的力量最磅礴,足以撼天地。善的力量凝聚过后,是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园,恢复自己的家园,并矢志将它打造得更好更牢。它们都是辽阔国土的一部分,就像钓鱼岛及南海诸岛一样,都是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资本或者固定资产,更是华夏民族不可分割的整体。
暴雨,地震,海啸……这些灾难,都是老天布置给人类的综合了体力与脑力劳动的课间作业,匍匐于大地之上的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去认真完成。我们也只有在正确作答之后,才能寻求到救济自己的技能和办法,用知性改去惰性,挖掘自我价值,活出“不枉来世间走一遭”,然后才能从奋斗中提取快乐和荣光。
记住那些和我们相似的身影吧,记住那些可爱的脸庞吧,是他们用心中的大爱续写了“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演绎了又一场撼天动地的悲壮与豪迈……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1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