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灶热灶都要烧一把母爱故事
母亲离开多年了,我时常忆起她的那句话:“儿啊,人生在世,总要热灶烧一把、冷灶烧一把才好哩。”
上世纪初,母亲生在锦衣玉食之家。她的祖父在清廷当大官,攒下了巨额财富。家族内人口众多,个别长辈仗势欺人、胡作非为、刻薄寡恩,在当地留下种种劣迹。早年间,多数亲友都属强者之列。少数沦为弱者的,受到轻蔑而逐渐边缘化。母亲对此极为反感,她是个厚道人,一辈子都善待世间一切,无论有钱有势的强者,还是穷愁潦倒的弱者,甚至被人遗弃的宠物。她经常告诫我们:“儿啊,人生在世,总要热灶(强者)烧一把、冷灶(弱者)烧一把才好哩。”
其实,母亲并没有多少文化,那是*家族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结果,但这并不妨碍她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说出看似平常、实则超然脱俗的处世之道。
母亲是极有个性的人。凡是她认准了的,总会我行我素、坚持到底,谁也拦不住。这在她自己的终身大事上,表现得极为突出。进入民国,她的家族风光不再,却仍勉力强撑,处处讲究面子。在儿女婚配上,顽固秉承门当户对,不肯退让一步。她的两个姐姐都按父母意愿嫁给了豪门大户,其他叔伯姊妹亦然。只有母亲反抗了,坚持选择了一个平民之子。
当然,父亲年轻时,自有其过人之处。他读过私塾,又入画店当学徒,经过多年奋斗,成为镇上才气纵横的画家和字画装裱师,独立门户当上了老板。只是他的店很小,何况出身低微,母亲的家族对他不屑一顾。但他善良、正直、精明,在母亲心中,这比什么都重要。此后,他们相互搀扶,走过漫长艰辛的人生之路,双双活到八十多岁,生养了5个孝顺儿女。
新中国建立之后,母亲的多数亲戚都被划为“剥削阶级”。父亲家成分还好,大哥大姐又都参加了**,我家因此成了*关照的“光荣之家”。其时,“剥削阶级”成过街老鼠,人们都在划清界限。大哥大姐多次来信:断了那些旧关系吧,躲还来不及哩。
母亲回信说:你们都要好好工作,争取立功,为妈争气。但,还是那句老话,只烧热灶不烧冷灶的那种事,妈做不来,也于心不忍。
我已经记不清母亲帮助过多少落难的亲友。印象最深的,是我那走投无路的表姐,母亲留她住了很久,直到她找到去处,才依依告别。
实际上,无论在旧社会还是新社会,母亲一直都是这样,尽力帮助落难的人。
当年红军长征路过我家乡,一个十多岁、名叫吴永生的小红军,掉队后饿倒在我家字画店门口,母亲救活了他,并留他在店里当了学徒。
“文革”中,省地质局被*派通缉的唐姓领导**(也是我们同乡人的女婿),惊慌失措逃到我家,母亲急忙叫他躲进屋后的柴房,才躲过一劫。
上世纪60年代初,母亲曾在贵州*我大姐家住过一阵。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一位远房亲戚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便一路打听投奔母亲而来。*大门进不去,他在*时被警卫战士当作坏人抓获。大姐十多岁参军在外,从未见过此人,对其*面貌又心存疑虑,便不大想出面。母亲发火了,逼她去保卫部门把人领出来给予接待和资助。
自小深受母亲教诲,“十年动乱”中,我当然不会跟那些“极左派”新贵同流合污,于是*入另册,遣往远地劳动改造。所有人都抛弃了我,只有母亲来看我。史载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有人不信,但我信。那时,我母亲就这样白了头。
母亲离去时,天色已晚。她老人家在昏暗中跌跌绊绊,累倒在小路边。一个好心的农民扶她进屋,让她在火塘边坐到天亮。
写到这里,我的心在颤抖、在滴血,眼前一片*。这悲惨的一页,终于随着“文革”的结束,永远翻了过去。
母亲活到高龄,正赶上这个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儿女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她是在满堂儿孙的簇拥下,安然离去的。送葬的队伍很长,有的是从远处赶来的,有的我并不认识,他们都跟我们一样伤心。
拓展阅读
1、关于母爱的一件事作文
我记忆中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在上海青浦区凤溪小学上二年级时,参加英语童话剧“小红帽”的表演。那是在2007年五月,青浦区教育局通知各个学校组织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参加上海市教育局安排的“六、一”英语节目汇演,我们学校就决定由二年级排练英语童话剧“LittleRedRidingHood”(小红帽)。从全年级5个班平时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中,挑选7个同学参加表演。其中:女主角“小红帽”和男主角“大灰狼”分A、B角,由4个同学担任;妈妈、猎人由2个同学担任,旁白和奶奶由1个同学担任。
我有幸被选中担任男主角“大灰狼”的A角。刚被选中时,我的心里十分紧张。一是因为我从没有表演过节目,害怕人物把握不好给学校抹黑;二是因为剧本中有些单词没有学过,害怕发音不准出错。因此心里十分忐忑不安,直想打退堂鼓。还是负责排练的英语老师陈薇芬一直鼓励我,认为我只要努力,就一定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余排练,我们首先在学校进行了预演,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赞赏,这使得我们每个参加表演的.同学都信心倍增,我也同样认识到,只要努力,就没有做不好的事。“六、一”前夕,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车到青浦参加表演。我们每个人都进行了简单的化装,没有道具,没有演出服,我们用的是自己用硬纸板做的简单道具,穿着自家的衣服。但我们每个演员都很认真、很投入,受到了评委和前来观看的教育局领导、观众的好评,并荣获了“三等奖”。
虽然我们最终没能被选上参加上海市的节目汇演,但我的心里却非常高兴,因为,我参加了。经过我和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成功!
2、:一个故事七个“结尾”作文要展现独特自我素材与写作技巧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美学论文《慢慢走,欣赏啊》中有这样一段话: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蹙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蹙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用了东施效颦的典故,朱光潜先生是从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的角度去开掘这个材料的,读后你是否想过这则材料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再加以开拓呢?有了这种思路,你就不会再为阅读少、不会说理而忧虑了,相反,你一定会为作文能展现独特的自我而兴奋不已。
东施的问题出在她只知道美是共性的,而不知道美还应该有个性。远古的群居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共性的依赖。使共性成为生活审美的第一需要,稍有出格,即视为个性之丑。然而从现代的眼光看,个性之美也不应该被忽略,正如刘熙载所言:自然状态的怪石,比经过加工的平整的石头美,因为怪石有象征义,它的丑就转化为奇特之美,朴拙之美
模仿与创新
模仿与创新的差别在哪里?模仿是描红,以丝毫不差为最高水平,然而,创新就是在描红的基础上,还能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东施在模仿西施的时候想到过西施美在何处吗?显然没有。她只是一味地模仿外形,没有联系自身的特点,加以创造性地学习,而一旦有了创造性学习的想法,东施就不会有这个贻笑大方的故事了。
人人都有爱美权利
东施长得不美,但丑人就没有爱美的权利了吗?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为东施鸣不平,东施的确只有模仿,没有创造,闹了笑话,但我们不能以此断定东施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美来,宽容东施,理解东施,相信东施,或许你能写出一篇东施的《爱美思痛录》来。
美由内而外
东施太在乎外在美了,西施的外在美或许是东施穷其一生也无法追求到的,然而,就内在美而言,东施就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了,美由内而外,这个似乎人人都懂的道理,真正实践起来,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换一个角度比美
钱钟书在《读 <伊索寓言>》中曾经重批过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母蛙与牛比大小,结果肚胀而死。钱老在故事的结尾重批道: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其实,东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东施以西施的标准与西施比美,结局当然是东施惨败,如果东施能换一个角度比美,也许能比出信心,比出强势,比出自我来。
得与失
西施美,东施丑,从这个角度讲,是西施得,而东施失。然而,西施红颜薄命,东施则能子孙满堂、老于户牖之下,好像又是东施得,而西施失了。不过,西施凭柔弱之身,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能不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而东施尽管能尽其天年,却摆脱不了人皆得以隶使之的命运,从这个角度看又是西施得,而东施失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得失之道呢?或许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价值观的角度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谈西施、东施的问题呢?因为其有时代意义。不妨借鉴舒婷《致橡树》中的意象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尝试构思《当东施遇到西施时》,东施作为树的形象和西施站在一起
其实,以上所举的例子和所有的发散联想全部出自高中语文教材,就算一个平时积累很少的同学,只要能养成爱思考、能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就能借助教材的资源,写出出色的文章来。
以下的成语典故也都出自教材,你不妨运用发散思维,给它们寻找多个有趣的结尾:班门弄斧、邯郸学步、异想天开、井底之蛙
高级教师易水寒
3、关于母爱的一件事作文
你有过一下子从天堂坠人*的感觉吗?我就有过。
记得那晚,毫无预兆的停电,令人猝不及防地陷入了黑暗。
一瞬间,我呆呆地坐在桌前,张皇地望着窗外,万家灯火依然温馨明亮,我有点儿不知所措,有点儿茫然失落。几秒钟后,我明白了,原来小区里只有我们这栋楼停电了。想必管理员正火急火燎地赶过来维修吧。突然间,我想起来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就是我的作业还没有写完。
唉,这该死的停电。
妈妈从房间里走了出来,问我:“欣欣,作业都写完了吗?”“当然没有啊,现在就差数学了。”我满腹怨气地说。“快找一找蜡烛吧,点了蜡烛就能照亮。”妈妈安慰我说。
于是我们翻箱倒柜地找蜡烛,结果只找到了过生日时用剩下的十儿根细小的蜡烛。妈妈将它们一根一根点燃,小蜡烛们高高低低站成了几排。于是我赶忙写作业。可是我还未写完,蜡烛就都烧完了,周围又是一片黑暗。
“别急,别急,再想想办法。”说着,妈妈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个小手电筒。这个手电筒是上次买东西抽奖抽到的,不过这个手电筒有一个缺点,就是手必须按住它,它才能亮,不按就不亮。
为了让我安心写作业,妈妈边说边自己按着。
黑暗中,一束美丽的光芒如同月光般倾泻而下。妈妈高举着一只手,用力按着按钮,淡淡的橙色的灯光照亮了我的作业本。
然而,这小小的一束光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于是,我的头向课本那边一偏,妈妈就急忙把灯光照向课本;我的头再转回来,那束灯光也随即急急忙忙跟了过来。
4、爱默生电梯爱默生风度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励志人物故事
【**--近义词】
没有人能够抵挡风度像阳光一样的影响!在文明社会中所学到的某些风度具有某种非同凡响的威力:一旦人具有了这些风度,他或她,就必然四处受到欢迎、尊重和佃慕,尽管他或她并不拥有美貌、财富或才智。
如果赋予一个男孩以高雅的谈吐和各种技艺,那么,你也就赋予了他无论走遍哪里都可以统治宫殿和控制财富的能力。他无须挖空心思地去赚取或获得这一切,他们自然会恳求他走进宫殿,拥有财富。
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在玩弄骗人的障眼法,然而,这却像太阳每天早晨都要从东方升起一样真实。风度对人们的那种文雅的支配作用每天都在得到证明,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曾经莽撞的人不再莽撞。
平庸的圈子也渴望并且学会了那些属于高层次的人们的礼仪和举止,而这是一种自然状态的或文化状态的东西,这是一种高级文化的产物。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人注意你们的风度,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你们的风度时时刻刻都在受到监视,受到那些极少惹人怀疑的“委员会”的监视——这是一位身着便衣的“警察”。
我们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实用,却忘记了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却是风度。
我们渴求那些能够让我们感到悠闲和自在的人们,渴求那些言谈举止和格调与我们和谐一致的人们,渴求他们能够和我们一道四处旅行、游玩、谈笑……就像向日葵无时无刻不渴求阳光的抚摩一样。
当我们想到风度是如何使人前呼后拥、如何为人装点好一切、如何把人们吸引到一起;当我们想到风度是如何在一切俱乐部里塑造其成员,又是如何决定了那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的命运……当我们考虑到这一切时,当我们考虑到这一切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时,我们就会穿透重重迷雾,看到这个包罗万象的论题的核心。
我们珍视风度,是因为它具有一种无形却巨大的力量,可以初步地塑造人,祛除人类情感和精神上的污垢,为他们清洁身体,裹上衣装,让他们直立起来。
换句话说,它可以剥除他们动物的外皮和习性,逼迫他们保持干净。它可以吓退他们的恶意与卑劣,教导他们离开卑鄙的情感,而趋向宽厚的感情。它用自己清晰的声音告诉他们:拥有宽厚的感情,远比他们过去所作所为的一切都要幸福得多,恬美得多。
风度是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到的“绅士风度”“淑女风度”“有失风度”都是在评价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是否优雅。一个人注重风度,姑且不论他(她)的内在是否如表面一样美好,他(她)给他人的影响是积极的。若是在我们的社会里,大家都追求风度,我们的社会一定是和美的。讲究风度滋养人类的灵魂!
5、关于母爱的一件事作文
我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是在外婆怀里长大的。我习惯外婆的一切,包括她身上的气味,睡觉也要躺在外婆的怀里才能睡着。
时间匆匆流逝。为了更好地求学,我来到了父母身边。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跟父母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而我却不是这样认为的。我总觉得跟父母之间的距离很远、很远。
一个冬日的晚上。我洗完脸后开始**睡觉,妈妈对我说:“今晚很冷,要不要多加一些被子,这样会更暖和的。”我却说:“今天天气这么好,阳光这么明媚,哪里会冷。”说完一手把被子拉来,把整个人都遮住。妈妈只好无奈地走了。
我梦见自己被丢弃在冰天雪地里,只好蜷缩着身子所取一些温暖。寒冷像一个魔鬼死死地把我缠住,让我无法从冰山上脱离出来,更让我无法战胜寒冷。我把自己蜷缩成一个球,可怎么滚也滚不出无边的冰雪。我紧握双拳,两腿收拢起来。迷迷糊糊中的我突然觉得太阳出来了,在阳光的照耀下玩耍,在温暖的火炉旁烤火。我的身体慢慢地舒展开来,暖洋洋的。
早晨起来时,我伸了伸懒腰,揉了揉眼睛,睁开惺松的睡眼。咦?这不是妈妈的被子吗?怎么会盖在我的身上呢?原来是昨夜我睡着的时候,妈妈来不及装被套,把自己的被子拿过来给我盖,所以我才能从梦中的寒冷走进光明。
这时候,我全都明白了,妈妈一直都是爱我的,只是我没有体会到而已。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把刚做好的菜夹给我吃,把剩菜留给自己吃;上学的时候,妈妈嘱咐要多穿衣服,下雨时,妈妈为我送来雨伞……这些难道不就是她对我的爱吗?其实我跟妈妈的距离并不远,在这世界上,除了外婆,再也没有人像她那么爱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1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