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弟子规》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03:31

小学《弟子规》教案

引导语:《弟子规》小朋友们的启蒙读物,可以教育孩子,下面是关于《弟子规》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一、教学内容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教学目标

1. 诵读《弟子规》的总叙部分,理解基本意思。

2. 了解《弟子规》包含五个部分以及这五个部分的大意。

3. 使学生懂得《弟子规》这本书是给小孩子讲做人道理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三、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在诵读的基础上会背诵。

2. 使学生明白做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讲信用;对别人有爱心,并且要与有仁德的人做朋友,学习他的优点与长处。做到了这些,如果我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认真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了。

四、教学准备

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有关《弟子规》的图片和小故事。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

(1)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哪儿呢?(显示PPT)

同学们,看看这是哪儿呀?全班齐说!(小小国学图书馆)

(2) “小小国学图书馆”里收录了祖国许多宝贵的书籍,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哦!让我们轻轻地推开国学图书馆的大门,一起进去看一看,图书馆里的学生们在干什么呢?(显示PPT)

(3)请大家仔细地看,用心地听。(点击视频)

听出来了吗?对,他们在诵读《弟子规》呢!《弟子规》可是古时候的孩子上学必读的一本书。(显示PPT)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走进图书馆,共同来学习《弟子规》,好吗?

(1) “弟子规”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谁知道“弟子”是什么人?

(“弟子”指的就是学生。)

(2)教师补充:除此之外,从大的范围来讲,弟子也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那么理所当然就是学生了。

(3) “规”是什么意思?(PPT显示:“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恪守的道理,做人应遵循的规范。)

(4)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在哪里了。《弟子规》这本书是给小孩子讲做人道理的,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过渡:了解了《弟子规》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的总叙部分。

3. 理解“总叙”

什么叫“总叙”呢?“总叙”就相当于一本书的序言,放在书籍的开篇,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基本内容。指名读“总叙”部分。(显示PPT)

4. 理解经典原文

① “弟子规”的意思我们已经明白了,那“圣人训”是什么意思呢?

圣人你们知道指谁吗?(指的是孔老夫子,孔子)(显示PPT孔子画像)

② 有谁知道孔子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孔子简介: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孔子将一生大部分精力用于教育事业。他专心执教,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传说他的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有72个,很多人为各诸侯国*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孔子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读读《弟子规》第12-13页的《孔子立身行道》。

③ 《弟子规》这本书是给小孩子讲做人道理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孔夫子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他这样说:

出示: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让我们一起诵读。

(2) “首孝悌,次谨信。”

① 做人首先要对自己的父母孝敬。(PPT显示)

② 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孝,从它的造字法来看,是一个“老”字,再加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年纪大的父母。它告诉我们:我们要照顾父母,要孝顺父母。

③ 再来看“悌”:我们看到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明白了,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

什么意思?(就是做哥哥的要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敬爱,就是对兄弟姐妹要友爱。)

④ 谁合起来说说“首孝悌”的意思?

⑤ 故事明理:

大家一定都喜欢听故事吧!让我们来听一个叫《鹿乳奉亲》的故事。(见《弟子规》第23-24页)

小朋友们,像他这样的行为就是《弟子规》中最基本的一点:孝!

⑥ “次谨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其次要谨慎,讲信用,话要想好了再说,说到就要做到。)

⑦ 谁能说个讲信用的小故事?

例如:《曹操割发代首》(见《弟子规》第87-88页)

⑧ 诵读“首孝悌,次谨信。”

(3)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谁能看看书然后告诉大家?

交流:对别人要有爱心,并且要与有仁德的人做朋友,学习他的优点与长处。做到了这些,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地来充实自己,认真地学习文化知识。

教师总结: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会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

(4)故事明理:关于“泛爱众,而亲仁”的故事《孔子问人不问马》。(见《弟子规》第89-90页)

关于“有余力,则学文”的故事《驹齿未落》。(见《弟子规》第115页)

(5)指名读,齐读《总叙》。

(6)看相关短剧。再读。

(7)尝试背诵,送励志画卡。

5. 深化理解

下面的这几项你做到了吗?能做到的在括号里打“√”。

(1)我做到了“孝悌”。( )

(2)我做到了“谨信”。( )

(3)我做到了“泛爱众”。( )

(4)我做到了“学文”。( )

6. 联系生活、尝试表演

(1)四人小组表演

四人小组选取“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和“有余力,则学文”其中之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编一个小剧本,再分工合作演一演。(教师相机指导)

(2)分别选取四个小组上台表演,表演之后再评一评、议一议。

7. 拓展延伸

(1)画一画

选取“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和“有余力,则学文”其中之一二,用漫画或简笔画的形式来画一画。课后,同学之间交流交流,看谁画得最棒!画得好的将会展示在黑板报上哦。

(2)说一说

最后,再结合已学知识,组织学生解答“经典拓展”中的问题。

拓展阅读

1、音乐电模板

1、习歌曲《大鹿》

2、编写节奏

3、创编歌表演 目标:

1、指导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结合律动,巩固对后十六分音符节奏的掌握及对歌曲曲式结构的认识.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发展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启迪生的想象力,培养生的创造力、节奏感及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3、以音乐剧的形式表现>,发展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加深生对互相友爱的认识.培养生的审美情趣,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重点: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表现二拍的韵律。 难点:

1、换气记号的掌握。

2、节奏╳ ╳ ╳ ╳ | ╳ ╳ ╳ ╳ ╳唱出的音与敲击的节奏准确无误。 过程:

一、组织

1、律动进室《》,按四个半圆形坐好。

2、听音乐进行律动表演。

3、听音乐拍击节奏(师弹奏《大鹿》旋律)。

二、新授歌曲《大鹿》

(一)导入新课

师:同们都知道在猎人的追赶下,只好逃、逃、逃!那么 逃到哪里去了?是谁救了它?大家根据图上的内容编一个故事,两人互相讲一讲。

师:今天来一首新歌《大鹿》。这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歌,现在听老师演唱一遍。(生听范唱)

师:这首歌曲歌词幽默风趣,同们想不想?生:想。 师:再听一遍录音范唱,找出最难唱的地方。 (生听完后,找出难点) xx xx | | xx xxx | |xx | x — | | — 师:听伴奏,用“ ”模唱歌曲

师:按节奏高位置朗读歌词。 师:现在随伴奏轻声唱歌词。 (提出不足地地方进行纠正)

三、创编活动

师:用xx x 0 编写两

拍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生到黑板进行编写)

师:今天大家唱得很好,为歌曲伴奏也不错,下面根据歌曲的内容,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自由分配角色,以组为单位进行排练。

师:组汇报,对表演好的组奖励红旗。

师:通过歌曲的习,我们大家都知道大鹿机智、勇敢救

说明大鹿有爱心,乐于助人。那么我们同如果遇到了困难和危险,你应该怎样做? 生:积极发言。

师:同们讲得很好,同之间都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四、结。

2、音乐电模板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

2、过程与方法:以师生互动交流为主,让生了解电音乐,扩大生的艺术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音乐的起源及发展的趋势。[重点] 让生对电音乐有初步的认识,扩大生的艺术视野。 [难点] 如何在一堂课上使生对双排键电琴与管弦乐两者的区别有个正确的认识。

[ 具] 多媒体电脑、自制多媒体课件,音乐VCD等。 [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大家唱了《七之歌》,现在大家一起来齐唱。(此过程中纠正生的错误发音。)

大家还记不记的《七之歌》的历史背景?(为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 那么大家还记不记得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1999年12月20日) 《七之歌》中的七分别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位于今山东半岛北端威海市)、广州湾(今广东省湛江市)、九龙、旅顺(今大连市)。

下面我们分组唱《七之歌》

1、男女分组齐唱

2、分组齐唱

(老师在此过程中点评、生自我评价)

二、导入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西班牙斗牛舞曲》,在欣赏的同时请同们思考三个问题。

(1)你听到了哪些声音?(由合成器演奏的不同音色的声音,如掌声、鸟鸣、流水,有旋律的梦幻般的声音,怪异的声音等。) 答: 掌声、鸟鸣、流水等。 (2)这些都是由哪件乐器演奏出来的?

答:电琴和合成器。

(3)这些乐器与我们所知道的西洋乐器和中华民族乐器有什么区别吗?

答:他们有电。

今天我们就来习电音乐的知识。

三、新课授课

现在电琴很受大众的喜爱,因为它能够模拟各种中西乐器、人声、打击乐器及自然界各种音响,达到以假乱真地效果;还能够自动奏出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风格的节奏;还具有录音合成功能。

技术的飞速进步为音乐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以现代科技术为基础的电乐器能模拟各种传统乐器的音色,甚至还能创造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声音。电音乐给人带来丰富奇特的天籁般的听觉感受,开拓了人们的想象空间,提高了音乐艺术的*力。

今天我们就从五个方面来了解电音乐。

1、电音乐的起源:电音乐简称电音、电乐。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在50年代前期,电音乐是经过计算后才制作的。50年代末产生的电音乐合成器,可以直接控制音调、节奏、力度和音色,制作者选择应用电钮就能产生各种奇妙的音乐。

2、电音乐的定义:只要是使用电设备所创造的音乐,都可称为电乐。任何以电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鼓机等乐器所产生的电声响,都可合理地称为电音乐。其实电乐这个词可以指很多的音乐类型,因为电乐器的使用变的越来越普遍了,而且很多80年代后期的跳舞音乐都是电的。电音乐,其范围相当广泛,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流行歌、摇滚乐中都会出现,只是常人不易发觉。

3、电音乐的原理:电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的逼真,其关键是要电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要与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特征尽可能的一致,跟一般的电器的材质、发声原理都不同。乐器在现代发展迅速,软件为主的虚拟机器已成为主流。

4、电音乐的种类:演示图片让大家认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音乐。抽同回答。(电吉他、电贝司、电钢琴、电架鼓、电古筝、电手风琴)

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可以将声音转化成电信号的电话。

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宣告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电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音乐。

1913年,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卢梭罗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噪音的艺术”宣言。他号召所有未来主义音乐家都用噪音来取代交响乐队乐器声音的限制。要知道那时候连打击乐都属于“噪音”的范畴。具象音乐开始走进大众。 随后整个60年代便是电音乐入倾流行音乐的闹过程。 发展至今,电音乐以成为主流。

下面我们来欣赏《卡门序曲》(双排键电琴版)和《卡门序曲》(管弦乐队版)。同们仔细欣赏音乐比较两种音乐之间的区别。

答:双排键电琴右手的一排的音色可以由两个音色组成,左手的音色也有两个音色组成,左脚的也一样。右脚可以踢换音色节奏,使节奏连贯。管弦乐声音饱满、音色丰富、表现力极强,管弦乐队可演奏多达几十个声部的大型音乐作品。

区别 :电琴声音较单调,表现力较弱,虽然音色也很多(可能也有管弦乐音色),但同时只能几种音色发音,而且最多只能演奏几个声部。

四、新课总结:

音乐与其说是高科技的产物,不如说是时代的产物,与过去的摇滚乐有所不同,它更提倡青年人的参与精神,它要求并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要用全身心去感觉。电音乐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

3、音乐电模板

《同一首歌》

1、唱歌曲同一首歌

2、表演歌曲《酒窝》

3、欣赏乐曲《我们多么幸福》

一、习用听视唱结合习歌曲《同一首歌》,让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同一首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四、引导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同一首歌》增强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一、设疑自探

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器乐练习。(结合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解疑合探

1、生交流,可动可唱)

2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随音乐拍手感觉)

3、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生手指书视谱;

1)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2)生模唱习歌曲

用lu哼唱:重点: 3 1 0 6│3 0 │5 3 0 5 │6 0│

5、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读准:左边 0 一│个 0 │右边 0 一 │个 0 │读准八分休止处)

6、录音,轻声跟唱。

7、师范唱(生边轻声随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酒窝甜美、可爱的朋友,喜悦的心情?

9、轻声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11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要求自创运动作,从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聆听《同一首歌》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朋友们

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感觉象即可)幻灯出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6、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也可用竖笛参与演奏。

8、自编动作表演歌曲《同一首歌》要求自创运动作,从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我的祖国》

1、唱歌曲《我的祖国》

2、表演歌曲我的祖国

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

4、选用内容: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一、习用听视唱结合习歌曲《我的祖国》,引导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我的祖国》,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生在游戏中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的祖国》增强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一、常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练习。(结合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习: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

人情,并配以《我的祖国》伴奏音乐)

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师范唱,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生自由随音乐表演,师可稍做指点。

3、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我的祖国看光盘影片内容);

2)师范唱,引导声随唱;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 多媒体出示大草原,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师出示打击乐器,生以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生唱) 师弹琴,开火车游戏,师弹一组,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

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

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 3 6 5 ― 6 2 5 ―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

符(由节奏入)

―读一读 唱一唱 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我的祖国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

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

贴得最正确

《大中国

1、欣赏乐曲《大中国

2、唱歌曲《大中国

3、表演歌曲《大中国

4、选用内容: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一、引导生聆听《大中国 整聆听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地方

色彩的内蒙古民歌的音调,引导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

动,

二、习用听视唱结合习歌曲《大国导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

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三、引导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习以动作来表现体

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大中国进行表演。

四、引导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大中国 》品的兴趣,提高

器乐的演奏能力。

一、常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范动

作要求。主要引导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 “3、5、6”三个音。

二:新课习:

聆听

1、初听乐曲的“引”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

曲调,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

格。

3、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速度上有什么变化?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师生交流答:主

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

事《草原巡逻兵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

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二)新歌

1、导课: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

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听范

唱录音,生体会歌曲情绪。)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表现了牧民怎样的心情?(生自由回答。

3、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师生一起随

4、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生以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友 谊

《噢!苏珊娜》

1、欣赏乐曲《同伴进行曲》

2、唱歌曲《噢!苏珊娜》

3、表演歌曲《噢!苏珊娜》

4、选用内容: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一、引导生聆听《同伴进行曲》,培养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玎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引导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二、习用听视唱结合习歌曲《《噢!苏珊娜》,引导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对朋友的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

三、引导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噢!苏珊娜》,并进行表演。

四、引导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噢!苏珊娜》增强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一、常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练习。(结合复习前课内容吹奏生自己作品进行练习) 二:新课习:

(一)聆听《同伴进行曲》

1、导入:(复习歌曲“郊游”,)

2、谈话:秋天,秋高气爽,秋色怡人,真是交游的好时光,我们结伴去郊游好吗?在郊游前,先听音乐,进行列队表演,但得听出这段音乐是齐步走还是跑着走?

1)初听,听后交流,介绍创作背景

2)复听a、b段,边听边看图形谱,听后说说两段情绪是否相同?

3)分组讨论:用不同手段进行描述(提示:可以表演、画图、语言)分组展示、生评价

3、听c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两段音乐中的哪一段相同)

4、复听c段音乐,画图形谱。

5、师:队列开始,请朋友们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二)习新歌《噢!苏珊娜》

1、图片出示“牛仔”(生交流、思考)听音乐,生自由随音乐表演,师可稍做指点。

2、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噢!苏珊娜》(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

2)师范唱,引导声随唱;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

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4) 歌中说他们去探望朋友们,说明他们怎样?应用什么情绪来唱?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唱一边。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师出示打击乐器,生以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生演唱,一部分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牧笛》

1、唱歌曲《牧笛》

2、表演歌曲《牧笛》

3、选用内容: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一、习用听视唱结合习歌曲《牧笛》,引导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的纯朴真挚的感情

二、引导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牧笛》,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生用竖笛演奏歌曲《牧笛》增强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一、常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练习。(结合唱歌曲演奏

6、

1、2三音进行练习)

三、新课

(一)听辨“6 1 2 ”

1、师:我们来进行个游戏,看哪个朋友的耳朵灵,听得准出示“6 1 2 ”唱一唱

2、进行听辨: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的是下面一个音是坐着不动。

3、两条曲调分开进行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的高低。

(二)新歌

1 2音乐表演吹笛

3

4

5 6

3

1

、导入:谈话:、初听范唱录音(生感受歌曲情绪,听后回答问题) 师生一起随)结合节奏练习进行拍手练习(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拍手练习) )出示大歌片《牧笛》 )竖笛演奏《牧笛》旋律 )生轻声跟唱(四度音程要唱准)、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边唱边即兴表演。 2)师出示打击乐器,生以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生演唱,一部分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

妈妈的歌

第一课时《妈妈的心》

1、欣赏歌曲《妈妈之歌》

2、唱歌曲《妈妈的心》

3、表演歌曲《妈妈的心》

4、音乐知识:掌握四分休止符,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5、选用内容: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一、引导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间的真挚。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深情的回报。

二、习用听视唱结合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

三、引导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四、引导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妈妈的心》增强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一、常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练习。(结合唱歌曲演奏

6、

1、2三音进行练习) 4:节奏练习:自选(结合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习:

1、导入(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你知道妈妈的心中最牵挂、最关心的是谁?生:自由回答)

2、放录音,(师:下面请朋友们听一首《妈妈的心》,听后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用什么速度演唱?听后交流)

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听录音范唱两边,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注意区分: 5 3 3 .1 │2 3 0│

妈 妈 的 心 里

3、入四分休止符

(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简单介绍: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念与拍: хх 0∣хх 0‖

0 хх∣0 хх‖

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结论: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4)竖笛演奏《妈妈的心》旋律

5)生轻声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谈话: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5、师范唱

6、分段练唱再连起来唱(师弹旋律,生用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一部分生演唱,一部分生跳,一部分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妈妈的心》)

三、欣赏《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4、复听(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

生交流)

5、再次复听

6、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唱歌曲

2、情景表演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3、选用内容:用竖笛演奏歌曲为表演伴奏

一、习用听视唱结合习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引导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旋律呈现起伏,唱出了主人公对妈妈的一片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要让妈妈好好安睡的内心情感的流露

二、引导生进行室环境的布置,服饰等、创设情景,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习在情景中用动作与歌声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三、引导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增强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生器乐的演奏能力。过程:

一、常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练习。(结合唱歌曲演奏

6、

1、2三音进行练习) 4:听辨音的高低,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1)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在比赛前先来唱一唱下面几个音。 出示: 6 1 2 3 5 6 要求:生边做手势边唱

2)师弹奏以上几个音让生听辨,并一一找到图上的卡通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大高低,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准

4)生板书,其他生板书在自己的课本上将音由低到高按顺序排列书写,并用手势配合唱准“6 1 2 3 5 6 ”的音列。

二:新课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导入:(讲故事,放背景音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伴奏)

2、出示大歌片, (听范唱录音,生交流:你能用动作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吗?)

3、听录音,(生自由表演。听后说说是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生交流)

4、竖笛演奏《妈妈的心》旋律,再轻声跟琴唱旋律(唱准低音“5”、切分音、“2”时值唱足)

5、放录音,轻声哼唱(最后的哼鸣音要唱准,唱的时候,眉毛稍微抬起一点

6、谈话:1)这首歌曲是朋友看到妈妈工作很辛苦,因为劳累而睡着了,于是把桌当成摇篮,边摇边唱,说明朋友怎样?生交流

2)为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和表现夜晚的宁静,应该用什么情绪演唱?速度呢?(多媒体出示,让生选择)

7、用深情、轻柔的情绪,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8、看歌词,设问:歌曲中有几个人物?生交流,改编成

故事讲给大家听吗?生讲故事,老师放背景音乐

9、你能把刚才讲的故事进行情景表演吗?(提示:表演中有几个动作?分组合作进行情景表演设计)

10、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师:看到妈妈工作得这样辛苦,我们除了给妈妈唱摇篮曲,还应该怎样做?

生交流(不再麻烦好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体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4、幼儿园班科《声音制造者》及反思

班科《制造声音》含反思适用于班的科主题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班科《制造声音》含反思吧。

活动意图: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题,是探究和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孩们对声音特别敏感与好奇,发现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他们对制造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孩们的兴趣点设计了此次活动“制造声音”。满足孩们的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4.激发幼儿对科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各种瓶(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大)、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豆豆、米粒、纸片。

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秘密

1.出示:瓶、豆

2.听听瓶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有没有声音?

3.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

二、声音的产生

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分组操作,师指导。

2.怎样制造声音。(空瓶、罐、盒、豆豆、米粒、纸片)

三、声音的不同

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大)、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辨析探究声音的特点:

1.撕纸(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

2.塑料带、瓶、豆、盒、米粒、纸片(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象下雨,象打雷)

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不足之处:

活动中没能关注每个孩,以至使孩注意不集中。

本文扩展阅读: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弟子规》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19408.html

热门阅读

  1. 201三月十二植树节祝福语大全
  2. 关于解放思想的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3. 2016年精彩大雪节气祝福语
  4. 乡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自查报告
  5. 结婚婚礼致辞贺词大全
  6. 《环境保护教育》教案设计
  7. 杂志社部门副职竞职演讲稿优秀范文
  8. 回归生命最初的地方纪实故事
  9. 2019金猪贺词
  10. 电子信息产品销售合同范本
  11. 201年简短的小年祝福语
  12. 文明礼貌月活动总结范文
  13. 副职任职发言稿范文
  14. 教师教学工作的计划范文
  15. 一线员工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