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的小蝌蚪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绘画活动,激发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2、培养观察力和大胆绘画的能力。
3、在观察蝌蚪的基础上,简单画出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背景图—青蛙和小蝌蚪。
3、幼儿用图画的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片,引出小蝌蚪,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青蛙妈妈正在池塘里游来游去,他在找他的小宝宝呢!
它的小宝宝是谁呀?
(让幼儿知道小蝌蚪是青蛙的宝宝,小蝌蚪长大了就会变成小青蛙)
二、出示图片——小蝌蚪,请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长得什么样子?
2、小蝌蚪的脑袋是什么样子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3、小蝌蚪是怎样游泳的?(幼儿用语言描述或用动作进行模仿)
(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有的向上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右游,是往不同方向游的)
三、教师示范画法。
1、先画出圆圆的头,在画上细细的尾巴。
(让幼儿知道尾巴的变化可以让蝌蚪向不同的方向游动)
2、用此方法,画出许多小蝌蚪。
3、最后,在空白处添画上水波纹。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添画水波纹等。
五、将幼儿作品布置到背景图上,请幼儿参观欣赏。
拓展阅读
1、小班游戏小猫钓鱼教案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
1.话引入:小朋友,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讲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对,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今天我们也要举行一个钓鱼比赛。听清要求:小组里的四个小朋友扮成小猫,把钓到的鱼放在桌面上,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钓的最多。
2.自由活动
汇报:时间到,比赛结束了,小组内说一说你钓到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有没有同学一条鱼都没有钓到?
3.师问:这个小朋友一条鱼都没钓到,又用几来表示呢?
师小结:真聪明,知道一条鱼都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和1、2、3……一样,都是一个数,在这里表示一条鱼也没有。
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相应的数。
听小猫钓鱼的故事,从中收集信息。
按要求进行钓鱼活动,收集结果数据。
尝试用不同的数表示结果。
感知并理解0是如何产生的,以及0的意义。
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以他们熟悉、喜欢的童话故事来创设情境,使孩子通过亲自参与钓鱼比赛这个有趣的活动,自然进入新知的学习,从而让孩子知道几条鱼可以用向来表示,当一条鱼也没有钓到时,无法用前面学习的数来表示,就引出了所学的新知:一条鱼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二、
2、小学生体育游戏教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为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运动参与中积极发展,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乐学、乐练”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玩中练、玩中学”,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分析:
体育基础知识是小学五年级体育的基础引导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上好体育课的意义和要求。本课把基础常识与学生身体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指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课观念,以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孩子的天真和灵气,他们热情、好动、好奇又善于模仿,对体育基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体育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课堂常规和要求,懂得体育课应该如何去做,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和按时上下课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会先准备一个小游戏,先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体育课简单的常规要求。
2、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体育课。
难点:知道上好体育课的要求,遵守纪律、团结合作。
六、场地器材:
七、教学流程:
1、开始部分:师生问好,教师自我介绍,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2、基本部分:讲解本学期体育课的要求和任务内容;讲解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及要求;讲解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3、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然后,下课。
3、小班游戏小猫钓鱼教案
使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上册(湖南文艺出版社)
教材分析:
《小猫钓鱼》是一个儿童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它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本课以这个儿童寓言故事为情境主题,安排了音乐童话剧表演。《小猫钓鱼》是一首根据上述故事创作的,有简单的情节,幽默风趣的叙事歌曲,充满了儿童情趣,孩子们易学爱唱,又宜于表演。通过歌曲演唱和音乐童话剧表演,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某件事发生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并且会很快、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如果把音乐和生活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课堂会表现得活跃、开放。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音乐童话剧表演活动,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教益。
2、从音乐表演中体会到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的表演与创造。
难点: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的动作设计。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2、首先让我们来模仿下小鱼是怎么游动的:
1=c 2/4
‖:5 i 53 ‖ 5 i 3 1 ‖2 2 ‖45 42 ‖45 42‖45 72 ‖i i :‖5 0 3 0‖5 0 3 0‖5 0 5 0‖3 0‖5 0 3 0 ‖5 0 3 0‖ 5 0 5 0‖ i 0‖
⌒ ⌒
3、把4组学生分别分成4个半圆,围着半圆坐,模仿在池塘边的情景。
⌒ ⌒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小鱼的游动,为下面的表演做好铺垫。]
二、掌握
三、师:今天我们学习《小猫钓鱼》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演唱这首歌,那么今天我们要来表演这个童话剧。
1、说一说
简单的把这个故事说一遍,故事中有哪几个场景?
[设计意图:学生讲述时轻声播放《小猫钓鱼》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自然的音乐氛围之中。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逻辑性。]
2、让我们跟着简单的音乐动话唱一唱这首歌。
3、下面我们来简单的把这个音乐剧来表演一下,组与组之间进行一个比赛,看看哪组的同学表演的好。老师为今天表演最好的那组准备了小小的奖品,大家要加油哟!
(引导学生演唱时很好地体会歌曲各部分的情趣:a、风趣;b、着急、伤心;c、自信;d、高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
4、分组讨论、排练。
(1)选择自己想要表演的角色。
(2)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角色,设计衔接语言,排练表演过程。
(3)边唱边演
(4)学生评价,老师肯定。
[设计意图: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挖掘每个人各方面的才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新理念。]
1、根据原音乐,设计表演角色,故事情节,表演道具。
2、分组在一次讨论,发挥想象,认真排练,让我们把小猫的动作、表情夸张化,注意小猫的不同时刻的心情,a、风趣b、着急、伤心 c、自信 d、高兴,
3、现在根据原音乐完美的表演自己创编的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
4、评出表演最好的那组,发送奖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尊重音乐教学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发挥,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更好地表现自我。]
(五)小 结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现在,让我们拿着战利品----小鱼儿,高高兴兴的回家去吧!
五、下课
自我评析
本课教学设计,我尽量把每个环节都安排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模仿鱼的姿态,投身于教学活动,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这首歌表演设好铺垫。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和表演,并**指导,参与到其中。创作、表演是一个非常好的环节,平时应多一点开展这样的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1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