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眼里的星星》教学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0:43

《诗人眼里的星星》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内容

诗歌《星月的来由》、《夜晚》、《星星》、《夜晚的天空》。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一组诗歌,让学生知道诗歌中特别的比喻句,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会让诗歌更像“诗”。

2、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写作兴趣。

学习过程

一、 猜谜语,引课题

1、猜谜激趣:

夜里棋盘在天空, 棋盘大大棋子多,只能看,不能下,只能数,不能拿。

(打一自然物) 谜底:

青石板儿石板青,青石板儿挂明灯,若问明灯有多少,天下无人数得清?

(打一自然物) 谜底:

2、学生介绍自己对星星的认识。

师:在孩子们眼里,星星不仅美丽,还富有灵性。我想,如果是诗人看到这满天繁星,他们又会把星星比作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诗人眼里的星星。

二、读诗歌,悟诗情

学习《星月的来由》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抽生读,想:诗中写了什么?

(树枝、天空、窟窿、光亮、星星、月亮)

3、你还读懂了什么?诗人把星星比作了什么?

(诗人用到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空写的很神秘。诗人把星星比作了从天空的窟窿里透出的光亮。)

三、品诗歌,同分享

学习诗歌《夜晚》、《星星》、《夜晚的天空》。

1、出示阅读提示:

(1)、大声朗读诗歌,思考:这三首诗中,诗人分别把星星比作了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2)、你最喜欢哪种比喻?说说你的理由。

(3)、这一组诗歌有什么共同点?

2、填写学习单。

学习单

3、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在指导朗读中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特别的比喻句在诗中的作用。

四、巧比喻,学创作

(多媒体播放音乐,显示星空图)请跟着音乐,漫步星空,放飞思维,创作一首关于“星星”的小诗,一定用上属于自己的“比喻”。

阅读材料

(一) 星月的来由

顾城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二)夜晚

金晓铃

静悄悄的夜晚,

是一只黑色的口袋。

? 装着一个闹喳喳的白天,

装着一 个亮晶晶的黎明。

是装的太满了,

还是线缝得太疏了,

你看——

口袋里露出了多少光亮,

掉在天上,

成了眨眼的星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们把星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四)夜晚的天空

林焕彰

夜晚的天空,

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猫咪;

他们好像很怕冷,

躲在妈妈的怀里,

只露出小小的眼睛。

我很喜欢看看他们,

他们也喜欢看看我。

拓展阅读

1、赠汪伦

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句的情味,体验流露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

一、做游戏,讲故事解题

1.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游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许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

课件出示

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而美丽,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公不是别,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他是谁?他和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讲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歌,非常地仰慕

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李白。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有十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既不见十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桃花是十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

2、《田园情》小语文

《田园情》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作者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列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以及自由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全文仿佛是介绍荷兰的影视风光片的解说词,中有画,画中有

师要引导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荷兰如般的美景,草原、风车、郁金香都充满了浓浓的异域田园风情,而成群的牛羊、骏马则让感受到荷兰这片自由土地上的勃勃生机。一幅幅精彩画面的展示,让生仿佛身临其境,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让生不知不觉就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激发起习课文的欲望。

再通过感受这首田园,让生抓住文章的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感觉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再进行习。

然后让生逐段深入的`品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读出自己喜欢的景色,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

用赛读,配乐读等式,启发生口中读出感觉,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悟出新的见解。鼓励生对语句的个性感悟。避免烦琐的分析而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并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培养生积累优美词句。

最后,让生回归整体,真正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1、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知识目标:

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如画的田园风光,要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具准备:

荷兰风光的多媒体课件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 抒情背景音乐

一、 创情景,激情导入

们,你心中的田园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田园)

是的,同们心中的田园充满了情画意(板书:情)

今天,我们要领略的田园情来自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让我们随着课文一睹那独居特色的域外风情吧.

二、 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1播放荷兰风光的视频,师抒情配画面解说.

2欣赏完后,你认为荷兰是一首怎样的田园呢?(板书:这是一首_____的田园!)昨天同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有自己初步的感受.现在请同们再次朗读课文2--4自然段,说出自己的感受.

3 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样的田园呢?(根据生回答板书:充满温情 悠然自得 无忧无虑等)

4再读2--4自然段,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5指名交流.

重点体会的句子1)“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这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和比喻)把它们当作来写,把牛犊比作——孩子,而且是——顽皮的孩子,而老牛呢,俨然是——牛群的家长,那它们的家就是——这草原,这大自然。(评:这是一幅生动而温情的画面。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呀!)在这大家庭中其他成员在做什么呢?(引读前两句,谈感受)

(2):“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镶嵌”的意思是(生查字典)——(把一样东西嵌入另一样物体内)用在这你看到了什么?(评:荷兰的低地和运河相互交错,也说明了荷兰运河多,面积广。)“随风飞扬”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骏马飞奔时的情景,强壮的原始生命力,自由的向往和热爱)

(3)“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它们是谁?(骏马)为什么说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没有牧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无拘无束的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骏马和草原是这样的“和谐”。)

(4)和草原如此和谐的又岂止是骏马,它们还指谁?(奶牛、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读相关句子,读出安闲与悠然自得。

6指导生美读品味.配乐朗读。

75--6自然段

白天的荷兰牧场是一首如此生动和谐的田园,那么傍晚、晚上呢?这又是首怎样的呢?请你读读5-6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这份情画意的句子,多读几遍,细细体会。(板书:宁静美好)

(1)狗不叫了,圈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分别从时间、空间、动物的状态营造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夜色图。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面反衬出夜色的宁静美好,一面也为宁静的夜色增添了生气。

8 配乐朗读。

三、总结课文

1齐读板书;

2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生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摘抄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作业

花之国 水之国 牧场之国

这是一首_________的田园!

充满温情

悠然自得

无忧无虑

宁静美好

3、八年语文作业本答八年级语文边塞歌四首

熟读唐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练就一点读的功夫,终生受益无穷。

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诵读这四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过程与法:结合四首的创作背景,了解的大体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欣赏中佳句,体会丰富的想象,丰富情感积累。

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欣赏中的佳句。

法:诵读法,自主研读探究法,小组诵读讨论法

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习流程:

一、课前热身

边塞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一般认为,边塞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朝开始兴盛,唐朝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唐是边塞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派,代表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唐朝边塞繁荣的原因

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盛唐边塞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 认识作者,写出作者的相关信息。

(1)《凉州词》的作者是 ________ ,_________ 朝

(2)《从军行》的作者王昌龄,_______朝。擅长五言古和绝句,尤其“七绝”成就最高,称_____________ 。

(3)《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字________,,画家。____ 朝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作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称其为“佛”。因之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 __________ 。苏轼称赞他的作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确抓住了王维作的艺术特色。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岑参,_________朝边塞派的主要代表物之一。作多表现军旅生活及奇丽风光,格调高昂,想象丰富,颇具奇情壮彩。因其曾任嘉州刺史,故称__________。

二、自主

1.小组内朗读四首,初步了解歌内容。

(1)师范读,要求生注意节奏和停顿。

(2)生试读,要求注意“仞,羌,侯骑,燕然,掣,裘,衾”等字的正确读音。

2.自由读,感悟,概括歌内容。

三、合作探究

1.精读: 品味欣赏中佳句;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什么意思,仅仅指实际的自然现象吗?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好在哪

2.品读:指出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法。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凝。( )

3. 小组品读:讨论归纳歌主旨

四、课堂检测

1.根据下列提示默写。

(1)《凉州词 》中描写凉州一带苍茫辽阔的荒凉景象的句是 _____________。

(2)《从军行(其四) 》中歌颂将士身经百战,金甲磨穿,但壮志丝毫不减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1)一个“大”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 ___ 字,写出沙漠中景物的单调,因为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_______。

(3)一个 ___字,写出烽烟升腾的荒漠中所显示的劲拔坚毅之美。

(4)一个“长”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圆”字,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写出了观赏落日感觉到的亲切温暖和苍茫。

3. 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1)解释词语。

铁衣: 锦衾: 瀚海: 掣:

(2)这首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_______________。

(3)由咏雪到送别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 ________。

(5)以春景喻冬景,“妙手回春“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中表现依依不舍之情,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

(8)古中有不少咏雪的名句,请再写出两句来._________________。

五、诵读,积累。

六、总结,反思,本节课在知识技能,过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面所得,所感。

七、板书

试读 自由读熟读 研读 品读 诵读

点击查看更多《诗人眼里的星星》教学设计方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1407.html

热门阅读

  1. 长角鹿的错过美文摘抄
  2. 读弟子规感悟悌道的国旗下演讲稿
  3. 201年腊月二十三小年简短祝福语
  4. 小学生竞选大队委的发言稿
  5. 希望志愿者协会年会活动总结
  6. 用事的解释及造句
  7. 低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论文
  8. 情人节说说50句
  9. 201年国际家庭日给给朋友的祝福语
  10. 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模版
  11. 梅花的精选诗句
  12. 交法记心间安全伴我行演讲稿
  13. 中学危险化学品使用和管理自查报告范文
  14.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15. 一件外套随笔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