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故事:温舒抄书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
相关阅读:《温舒披蒲》,死有余辜
西汉时,有个河北的放羊娃,叫路温舒。他也是个很喜欢读书的人,可是家里穷,买不起书简。有天他放羊时望着河中密密麻麻的蒲草,见那叶子又大又宽,心中突然一亮: 蒲草叶子不是和竹片很像吗?要是我用蒲草编成席子,再切成一块一块,不就可以编成像竹简一样的书本了吗?
小温舒立即动起手来,割下蒲草,编成草席。可是别人都是编的一整块,他却把整块草席割成一块块,把借来的书抄写在上面。就这样,他小时候一边放羊一边读书,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长大后他做了一名狱吏,在监狱里看管囚犯。利用这个身份,他又不断钻研法律,将所有律令条文烂熟于心,成了远近闻名的法律专家,郡县里的同事和头头,遇到律令方面的问题,都要来请教他。郡守见他是个人才,干脆提拔他为郡里庭审的*员,后又被*的廷尉看中,调到*作了一名廷尉史,就是*司法部门派往地方查看案子的小科员。
路温舒不甘于此,继续学习春秋等儒家经典。汉宣帝即位后,路温舒感到机会来了,他拿出自己所学的知识,向皇帝上了一个著名的折子,叫《尚德缓刑书》。洋洋洒洒千言,劝新登基的皇帝整治狱吏,废除诽谤,广开言路。因为汉宣帝的曾祖父太子刘据当年就是被冤案所害,导致全家几乎灭门,只有汉宣帝一根独苗机缘巧合留了下来。想不到命运诡谲,如今竟被外戚霍光立为皇帝。但是霍光掌握了朝中大权,目空一切。所以路温舒的上奏深得汉宣帝之心,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路温舒在奏折中写道,刀笔吏对内善于罗织罪名,屈打成招,对外动不动治人诽谤,使得冤屈无人敢伸张,忠义之士噤若寒蝉。就好比你把乌鸦蛋都扫光了,那么凤凰也就不来了。而刀笔吏罗织的“铁证如山”下,即使中国司法的老祖宗皋陶来了,也会判人个死有余辜!
这就是成语“死有余辜”的来历。
汉宣帝觉得他说的对,升任他为右扶风丞,相当于北京市市长秘书,后又做了一郡太守。霍光死后,汉宣帝亲政,清除了霍家势力,开启了“汉宣之治”,路温舒的那些主张都实施了。
拓展阅读
1、我的读书故事初三记叙文800字
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殊不知,世上有一本最深奥的书,叫母亲。——题记
母亲一直是个朴素而又节俭的妇女。学历不高的她总喜欢叫我多读书。她说,有出息了就不会跟我一样这么苦了。那时的我不懂事,总是暗笑她的迂。时间纤细的手指将流年的书页翻回。多年前的春节,我随母亲一起去逛街。商品繁多,我只一眼便看中了一双鞋,只是价格不菲。
我向母亲要这双鞋。母亲拿起那双鞋翻来覆去的看,不时还摸一摸,然后渐渐蹙起了眉头说它的做工不好,很容易坏。我对此嗤之以鼻,不屑的轻哼。母亲却振振有词:“书上不是说贵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吗。”我撇撇嘴。书上?为何我不曾见过?那是你吝啬的借口吧。
自此,这一页的标签上印下了“残阳微墨,疏影横斜盖住心”。皓腕轻动,书页一翻。不久前,在杭州的姑姑想要买房。爸爸想把积蓄都先给姑姑。我原以为吝啬的母亲会拒绝。但出乎意料的是,她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不仅如此,她还来做我的思想工作,希望我能献出自己的压岁钱。我不解,问她为何转变如此之大。
她不作答,只是淡淡一笑。这一笑,高深莫测;这一笑,包含着无奈、惆怅,还有欣慰……直至那一刻,我才发现眼前这个与我有着至亲血脉的人,我竟读不懂她!我不依不饶的追问,她终于开口。她说,她虽不懂几何代数的繁琐,也不懂时态语法的变化,但她明白什么时候该大方什么时候该“吝啬”,然后她停顿良久,目光清澈如水,像是在思考什么。
我静静看着她,她那时的摸样真是极美的,唇角微翘,发丝微扬。突然她轻呼一声:“呀,书上说‘赠人玫瑰,手有*’对吧?”我点头。她嘴边的弧度扩大,像是嗜学的读者终于找到了他最爱的那本书。我被她的笑容蛊惑了,情不自禁的扬起嘴角……
于是,流年的浪花拍打出印记——柳暗花明,拨云见日双目明。所谓母亲的迂,终究只是我片面的认知。她是三毛笔下美丽动人的天使,亦是张晓风笔下披着华丽羽衣的佳人。只是她的美丽,都被写进了一个光影无间的泛黄故事里。这一本书,浅显却又深奥。雕栏玉砌应犹在,母亲朱颜永不改。亲爱的妈妈,让我用尽一生读懂你,不知您可愿?
2、三字经尚书读后感
《三字经》这代历史书,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三字经》但是一本悠久的古代书啊!它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完三字经后,还要透彻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经的每一个,每一行字,都在讲述着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意思就是不能浪费光阴,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来。三字经历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间传说融入到一个个字中的。别看这小小的一个字,它里面可有一个个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那样,讲述的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个女神。一天,她的儿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对她说,只要她的儿子不吃*里的东西,他就还给她,但是,他的儿子只是吃了一个果子。从此,冥王只能让他一年回去俩次,回去的时候,万物复苏,而没回去的时候,将寒冷无比。所以,导致出了春,夏,秋,冬,这四季。瞧,这个故事是多么搞笑啊!《三字经》还有许多故事呢!如盖房子,孟子妈妈三次搬家……这些故事都是多么搞笑啊!而且,故事的精华都包含在这几个小小的字里。这几个小小的字,却蕴含着这么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三字经》不但要背,还要背里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彻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识,为我们的祖国做一份贡献。《三字经》真的是一本好书,曾是古代四大好书之一呢!为了对我们的祖国做一份贡献,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能够弘扬国学,倡导礼貌,让我们一齐,来理解这本独一无二的古代畅销书——《三字经》吧!
3、三字经尚书读后感
你知道《三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吗?它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古人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这本书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三字经》以少儿启蒙读物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它的意思就是说: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就非常孝顺。他九岁时,常常在冬天父亲还没**睡觉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温热了才请父亲睡觉。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请父亲歇息。读到这里,我惭愧地想:我和黄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呀,生活中的我,放学回到家,就一**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呀。爸爸妈妈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多么辛苦呀!记得有一次,妈妈刚下班回来,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赖在红木椅上,大声喊:“你自己吧,大结局了。”说完,又赖在椅子上看电视。吃饭了,妈妈没帮我拿碗筷,我也无可无奈,拖拖拉拉去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