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35:1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不读d,还:读hun,不读hi。)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板书: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放歌须纵酒

极度的喜悦心情

即从……

便下……

拓展阅读

1、改写改写作文550字

我是杜甫,由于外敌入侵,许多地方落入敌手,老家也已失守。我迫于无奈,在外漂泊多年。

今日我在城门口观看榜文时,意外的看到了一条喜报:大唐的已经复了安史之乱叛的总部——。我一看,眼泪顿时如同山沟中的清泉一样涌了出来。因为这里有我的故乡,自从被敌占领后,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我多想再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与我的父老乡亲团聚呀。

我赶紧跑回家,告诉我的妻子和儿女这个好消息,他们的忧愁马上就消失得

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笑。我们决定立刻出发,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乡去。妻子马上回屋拾行李,孩子们则欢天喜地的跑到外面撒欢。而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随意的翻阅,时不时又仰天大笑,高兴得仿佛要疯了,嘴里还胡乱地唱着歌。这时,我忽然想到自己藏在井中的老酒还没怎么喝,于是我赶紧把它捞出来,就要喝的时候,想到:不如回到老家之后,和亲戚朋友大吃一顿,那不是更好吗?想到这里,我和妻子恨不得生出翅膀,马上就走。

临行前,我又向这个生活了多年的地方看了看,只见天空晴朗,艳阳高照,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于是我们趁着这温暖的春风,朝洛阳走去。

我们先从巴峡坐船到了巫峡,从襄阳走向了洛阳。看到了被战火摧毁成满目狼藉的洛阳城,我有感而发,从包里取出笔、墨、纸、砚,写下了一路的心理历程。

正是:

剑外忽传

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既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初中地理《气温的差异》优秀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课时】

本节学1课时。

学过程】

(新课引入)

你喜欢旅游吗?国庆节去哪里旅游了?你穿的衣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请你当参谋】

大连的小红同学也很喜欢旅游,今年,她打算到哈尔滨的奶奶家过春节,你能告诉她需要准备哪些服装吗?姑姑说,可能还要带她去广州玩,她还要另外做哪些准备?

【承转】同是春节,为什么到哈尔滨和广州穿的衣服差别这么大呢?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课件展示哈尔滨和广州气温曲线图)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秦岭----淮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2.从秦岭----淮一线往,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漠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海口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我国冬季温差大约是多少度?

【概括总结】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一线分布。从此线往温度越来越低,漠的平均气温大约是-28℃以下。从此线往气温越来越高,海口的气温大约是16℃以上。我国之间的温差约为44℃以上。

一、冬季,气温差别很大。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气温相差这么大呢?

【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

【归纳】我国跨纬度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在半球,我国方正午太阳高度比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方昼长也比方短,自然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方少了。另外,冬季风下,我国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方的严寒。

【结论】因此,造成我国冬季气温差别很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影响。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读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①漠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口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气温相差大约多少摄氏度?

③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漠的7月平均气温为16℃以下,海口的7月平均气温为28℃以上。我国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 7月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大约在8℃以下。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以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原因。

【承转】根据气温的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请同学们看书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主要的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平原、黄中下游地区、海岛、长江中下游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板书】三、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启发提问】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分小组讨论回答】(课件提示)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的果树有什么不同?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有什么不同?

(3)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有什么差异?

(4)你还能说出哪些不同?

【练习与小结】(课件)

板书设计

一、冬季,气温差别很大。

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三、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3、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例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茅以升是为什么立志造桥,怎样实现造桥志向的。

2、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长大报祖国和人民的理想和信念。

理解茅以升造桥的原因。

体会茅以升造桥的决心。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你最敬佩哪位科学家,为什么?

2、今天老师再带领同学们走近一位科学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什么?

2、读了课文,文中的生词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认识了,你想读读吗?(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茅以升的伟*

1、指名读第1——3自然段,大家找出能体现茅以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桥原因的句子。

2、指名汇报哪些句子体现了茅以升造桥的原因?

3、师点拔,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1)课件出示句子

A、小伙伴们告诉他:“因为看热闹的人太多,把秦淮上的一座桥都压塌了,好多人都掉进了里。”

①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事发当天,小伙们们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给不知道这个消息的人?

②不伙伴们把这个消息告诉茅以升,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伤心,难过)

③你能把小伙伴们这种伤心,难过的心情读出来吗?

(2)出示句子:他想:“我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造桥的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不会倒塌。”

①人们走在结结实实的桥上会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个样的人?②出示对比句:(删词,标点不同)他想:“我长大以后,要做一个造桥的

人,造的大桥结结实实,不会倒塌。”

③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茅以升造桥决心的坚定和站在断桥边难过的心情。

4、茅以升立下了为造福的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实现了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1)茅以升的志向实现了吗?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桥,你觉得这座桥怎么样?

(2)你能想象茅以升发愤读书时克服了哪些困难吗?

(3)师用课件出示有关茅以升造桥的小故事,指名读,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名读这一段,读出对茅以升的敬佩之情。

四、拓展升华

1、说说你从茅以升成为我国造桥专家的故事中受到哪些启发?

2、你有什么志向?为了实现理想你会怎么做?

点击查看更多《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6400.html

热门阅读

  1. 写给学长学姐的毕业祝福语
  2. 201年父母结婚周庆年祝福语大全
  3. 2016年大雪时节养生问候语大全
  4. 公司合作协议书
  5. 聂耳的故事
  6. 国庆节送给朋友的祝福短信
  7. 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8.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答题规律
  9. 经典寓言故事5则
  10. 开心英语五上《What do we need?》教学反思范文
  11. 有关感恩节祝福语摘抄
  12. 生命赋予我们的杂文随笔
  13. 关于一寓言的启示
  14. 柳市实验中学爱国主义读书的活动总结
  15. 2016年大暑节气的祝福短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