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第一册《太阳的香气》教案
教材分析
太阳是有香气的。这种超乎寻常的想象也只有儿童才会有!而孩子之所以能够感受到这一切,还因为妈妈的无处不在:从“妈妈晒过的被子”、“妈妈洗干净的衣服”里,“我”感受到了太阳的香气;“妈妈告诉我”,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从迎着夕阳回家的妈妈身上,我也感受到了太阳的香气!
这篇小散文,作者处处以孩童的眼光观察世界、感受世界,读来有一种阳光般的温暖在心头。
教学要求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禾木旁”(禾)。
2.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感受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
你一定在阳光下奔跑过、玩耍过,你一定感受过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那么,你闻到过太阳的香气吗?课文中的小朋友说她闻到了太阳的香气,这香气“到处藏着”,“到处都有”,我们和她一起去闻一闻、找一找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太阳的香气藏在哪里?教师通过**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个别指导。
三、交流自读体会
太阳的香气到底藏在哪里?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到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但对其内在意义可能体会不深。教师可以以学习者的身份提出问题:课文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说“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甜甜的果子里”和“香喷喷的稻米中”怎么会有太阳的香气呢?引发孩子深入思考: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太阳。
四、朗读体会,加深理解
第一自然段,“我闻到了太阳的香气。”——独句成段,给人以惊奇。指导孩子读出自己阅读这句话时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由眼前的事物写起,写“我”眼中的太阳的香气。晚上,打开“妈妈晒过的被子”,早上穿上“妈妈洗干净的衣服”——由自身的感受写起,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这两句对仗工整,节奏感强,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文章内在的韵味。
第三自然段主题逐渐升华。“太阳的香气到处藏着”,在前面朗读的基础上,这一段的感情要更加饱满。
第四自然段是在妈妈的启发下“我”的又一次感悟,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妈妈“身上也有太阳的香气呢”——凡是感受过阳光的一切事物,身上都有太阳的香气。结尾如奇峰突起,孩子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体悟也由此达到极致。
文章以惊奇写起,段与段之间相互关联,又不断深化,感悟也不断加深。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出对文章的感受。
五、联系生活,拓展想象
引导同学们说一说:你感受过太阳的香气吗?你认为太阳的香气还会藏在哪里?将孩子的目光扩展开去,像文章中的“我”一样用心去感受生活。
六、识记、书写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词语。
2.生字书写。“早”和.“是”都是“日字头”的字。
3.生字复习。形近字记忆,如:早——草;用——拥;子——仔;气——汽;马——妈;青——睛;净——静;闻——问;眼——很;海——梅;别——到;朗——浪。
拓展阅读
1、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拾穗》一课是对世界名画《拾穗》的欣赏。表达了作者对19世纪法国农妇的辛劳的理解和同情。《落花生》一文,叙述了作者一家人自己种花生,又自家享用劳动成果的过程,感悟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落花生》
(见教学设计)
2、《拾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4534535aaa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2、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关于土地的小诗1200字
篇一:想起我的土地又梦见阀门厂嘶哑的鸣笛
晨风送来举水河的叹息
鸟的歌声虚构多年
蝉衣和蔓荆子已成追忆
千里之外我想起了你
想起彼黍离离
想起荒芜的田地
想起失修的路基
想起漫山红杜鹃
千百万年不离不弃
想起蚕妇泪
想起卖炭翁弯弯的背脊
想起老菜农沉沉的叹息
想起龟山云
升腾在游子思乡的梦里
想起老米酒
想起福白菊
想起油*板栗
想起丰腴的白鸭山
四面八方涌来嚎叫的机器
想起青砖井
想起破败的校舍
想起空空的院落
想起南归的燕子
曾在春光里垒窝
麻城,我的故乡
你天生丽质
帽子却压得你无法呼吸
我多想看到你的笑颜啊
我亲爱的土地
已是飞花的时节
大地正在爆发蓬勃生机
春风已裁开寒云
愿你早日披上属于你的五彩的新衣
篇二: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怀念故乡
多少年前
我就用陈旧的麻衣包裹的伤口
至今,为何仍未痊愈?
(开天辟地的时刻)
黑暗中的火凤凰
与冰冷一同煎熬的火凤凰
将在今夜出现
为烈火修饰的毛白杨
赤裸的挺起干瘪*膛
每一次在黑暗中莫名的冲动
都将在今夜燃烧
今夜没有大义凛然
今夜你不该出现
当月亮生长出胡须,太阳两鬓斑白
这片埋葬了毛白杨的土地
依旧安静的沉睡在这里
这里篝火丛生
这里冰天雪地
这里曾长满稻花
却未曾在此留下足迹
谁说天明必定风和日丽
虽然沙滩是美丽的
裸足掏空的脚窝更美
但那片在火中炙烤的月亮不美
太阳也不美
汹涌的海涛和**
在日月的夹隙中生长
是为繁衍?
实为覆亡!
是谁第一个捡起风干的稻花
无意的抛向土地
抛向泪流满面的天空
抛向忍痛挨饿的奴隶
一双大手是用生命构建的**
这里笙歌起舞
这里白骨露露
山盟海誓在这里无数次响起
可未曾见
有一人笑着离去
但这仍是祖先们向往的土地!
向泥土鞠躬的亲人们
用黝黑挨过了
一次又一次光亮
当我披起陈旧的麻布
仰望天空
太阳和月亮都变成了星星
变成了无数个瞭望大地
故乡的瞳孔
眼睛是黑色的火苗
烧穿了披在肩上的麻衣
我却不觉疼痛的伤口
在垛起的稻花堆里疲于奔走
我未回首
未曾看一下
那片依旧燃烧的故土
篇三:五月的麦地全世界的兄弟们
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 南方 北方和西方
麦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
回顾往昔
背诵各自的诗歌
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 梦想众兄弟
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
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3、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八课《鸟语花香》教案范文
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二节再进行探索尝试。
追记:俄罗斯名言: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国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其效果能使学生不但从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感受知识,不但作用于感官而且震撼心灵。
我在教学《鸟语花香》一课时,可以先借助古今名师的累累硕果和中国画的形成历程渲染一下气氛,抒发一下感情。
4、人教版高中第二册第二单元作文:一件有趣的事1500字
在我记忆的仓库里,堆放着许多让我难忘的趣事,其中最有趣的一件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发动全家,来玩一种很有趣的游戏——“笨蛋节游戏”。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不管是谁,只要你能想出一种方法欺骗别人,引诱对方上当,被骗次数最多的人将是本届笨蛋节的“笨蛋节冠军”。宣布完游戏规则后,只听爸爸正颜厉色地对我说:“豆豆,你赶紧去做作业吧!”啊?没听错吧,难道不玩游戏了吗?
我带着疑问,却又不敢去冒犯爸爸大人,只好垂头丧气地去做作业了。过了一会儿,只听爸爸又和颜悦色地叫我:“豆豆,快来看,电视里正在播放你梦寐以求的变形金刚。”我赶紧丢下手中正在写字的笔,“奋不顾身”地飞奔过去。哼,哪来的变形金刚,电视里分明在播放广告,正在我敢怒不敢言时,爸爸在一边诡异地“嘿嘿”笑着。我顿时恍然大悟,哎,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被骗了,真是心有不甘啊!我心情沮丧地回到自己的房间,越想越不服气,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了半天,哈哈!终于想出来了……我悄悄地关上房门,模仿着邻居小孩的声音,凄惨地大叫:“哎呦,我的脚呀,好痛啊!黄叔叔,你能帮帮我吗?”爸爸听到叫喊声信以为真,立马从沙发上蹦了起来,来不及穿上拖鞋,就冲向大门,拉开门一看,“咦,怎么没人啊?”他心急地又站到门外,左顾右盼地往四周看了一下,还是一个人影都没有,爸爸正纳闷地返身进屋,一眼看见站在房门边偷笑的我,“哦,好小子,看我怎么收拾你!”爸爸来了个“河东狮吼”般的吼叫。
这时,一声熟悉的“女高音”在我们的耳畔响起:“老公、儿子,快来吃西瓜呀!”我和爸爸争先恐后地朝厨房奔去,只见桌上一无所有,妈妈正坐在椅子上冲我们笑呢!一场有趣的游戏在充满情趣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最终,我和爸爸并列成为本届“笨蛋节”冠军!一件有趣的事。
寒假里的每一件事情,就向天上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件有趣的往事。但是,有一件事永远在我的记忆之中。
一放假,姥姥就就叫我去那儿住几天。我当时没有犹豫,立刻去了,因为去姥姥家可以到院子里玩耍,不用整天呆在家里没事干了!
到了姥姥家的第一天早上,天上就下着大雪,我坐在火炉旁边还瑟瑟发抖。我心里不停的抱怨自己:当初不该来姥姥家。不过,当我有回家的念头时,传来一个好消息:在呼和浩特的弟弟居然要回来。这个消息差点把我乐坏。
弟弟回来后,我们互相问过好,弟弟说:“好久没见,想死我了,让我们好好玩个痛快。”“可什么才能玩痛快呢?”弟弟望着窗外满天飞舞的雪花,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主意:“玩雪!”“可雪怎么玩啊?”我好奇的问。
“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不是都能玩吗?”
在我们的商量下,决定玩打雪仗。
我们先把雪扫在一起,分成两堆,每人分一堆,只要击中对方,就得一分。比赛正式开始,我们各自都藏在雪堆后,趁对方不注意,用雪球击打对方。
由于弟弟本来打的中,再加上他的位子有利,所以我一出场就被击中四次。我想:这样下去,我不是输定了吗?不行得像个办法!霎时,一个好办法在我眼前飘过:如果我来会移动,他不就打不着我了吗?这样我照样可以瞄准他呀!说干就干,我马上采用了这种措施,不一会儿就把比分追上来很多……
最终,我们打成19比20。我领先1分。虽然我们身上都是雪,但是我们度过了这美好而又短暂的一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