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过年的散文
小的时候是盼望过年,因为能有好衣服和好吃。长大后害怕过年,因为感觉又老了一岁。人生就是在过年中更换着自己的生活,不管怎么,希望大家新年快乐!
过年欢乐忆童年
忆起童年,最快乐的就是过年了,人在生命的轨迹中,往往把最美好的东西烙在记忆里,孩提时代过年的欢乐,就是这般的难以忘怀,每当新一轮春节临近的日子,深藏于心底的记忆总是在渐渐复苏,最喜乐的就是过年了。过年热闹的场面,到处都是忙忙碌碌办过年货的人,整个空气全弥漫着热情与温馨,都让人心旌摇曳,真有一种翩翩起舞的感觉。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的日子呵!
每当放寒假时,我就数着手指头,还有几天过年了?盼望着吃分岁酒、收押岁钱、拜年、吃好的东西、穿新衣裳、穿新鞋、买好玩的东西……年关总是大人们一年最忙碌的时节,冬至过后,父母亲总要开始做各种过年的准备了,或炊年糕、捣馍糍、杀鸡宰鹅、或制香甜可口的冻米糖,或在屋檐底下晒几串酱油肉,母亲正在灯下为我赶织着毛衣,次日又领我至城里剪布做新衣了,又给我买一双合适的皮鞋。看大街上好一片热闹的场面,忙忙碌碌的人们给寒冷的岁末冬日,增添了无限的节日气氛,我就像篮球场上的裁判一样跟着跑,更显得节日气氛浓浓了。
过年为什么这样热闹呢?父亲说:“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与过年相关的古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祭灶神,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扫得干干净净,如果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扫得焕然一新。直忙到大年夜,所以这掸新习俗流传数千年”。
据说古时祭灶神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的,中堂摆起一大桌“福礼”,每家人都要向灶神行拜礼,以示灶神上天向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好事,灶神的任务是“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所以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我国民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新”。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因而到了掸新时,我们兄弟俩,正是放寒假时节,二人干得欢,阿哥挑水,阿弟帮着整理东西,十分投入“掸新”。父亲则拿着长竹竿,其顶端绑上新鲜带叶的毛竹枝连叶结成团,他戴着箬笠,双手握着长竿挥动着,里里外外掸个遍。母亲忙擦洗,我则忙着拿小东西,也算帮助母亲一力了。内外环境变得清洁了,各种器皿、羹柜、桌凳皆由母亲擦洗一遍。对于明沟暗渠清理,干清污排泥集中积肥的事,则由父亲独包了。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另一个用意是把一切“穷气”、“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之意。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环境面貌一新了,然后父亲总是在门上贴了门神及年画。
迎新年忙碌的只是大人们,新年到对小孩子来说,它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带给孩子们许多弥足珍贵的欢乐与温馨,虽然那时的物质生活远没有现在丰裕,但是大家心中的欢乐是无论如何也剥夺不了的,过年不仅有劈呖啪啦响的鞭炮声,有押岁钱,还可以穿着漂亮的新衣裳。
过年历来是父亲的重头戏,一家十多口人了,济济一堂,分外热闹,在除夕的清晨,父亲赶早去城里,买这买那,主要是酒菜鱼肉,回来一肩挑。这一天全家为过年而忙碌着,年夜饭总要在三十晚做出来,这一天每户人家都同样忙碌,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左邻右舍传出爆竹声,小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声音……
父亲赶紧呼唤着我们兄弟一起过来,一起贴上红对联及横批,顿时各个柱子上都换上了新的楹联,祈望着自己的生活似向阳的石榴红似火。当夕阳收起最后一抹金辉时,大家都围在丰盛的年夜饭桌落座,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全家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桌上有大菜,冷盘、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煮沸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之意,喻示着“年年庆有余”。还有菜头(萝卜)是有彩头之意;还有爆鱼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日子甜甜蜜蜜,餐桌上酒是当然少不了的,一般都喝自家酿造的糯米酒。也有人喝屠苏酒的,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陀创制而成,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白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酒具有*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病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以防瘟疫。古时饮屠苏酒与常人饮不同,必须从最年少者饮起,按照年龄大小逐个饮适量,苏轼诗为证:“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为什么要少者先饮呢?也有一层意思,表示“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再者年夜饭酒桌上,新年长寿面也是不可缺少的,表示人寿年丰,寿长百年之意。
一家人围着饭桌叙旧话新,房间里洋溢着祥和的气氛,吃过了年夜饭,屋外的爆竹声已此起彼伏,连成一片了,天空也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我及更多的小孩子,跑着、跳着、笑着、欢呼着,声音在除夕的夜空中荡漾着,久久地不能离去,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交织成除夕欢庆的生命乐章。
除夕夜深了,我携着小侄子及许多小孩子,点着小灯笼在天井中穿梭着,烛光四射,伴随着爆竹声声,气氛更热烈了,他们也不觉得困倦,仍在跑呀、叫呀、笑呀,过年的气氛,像田坎上种黄豆一路一路的,十分丰富。夜更深沉,关门炮已经响过,我也同父亲一样想坚持“坐岁”到天亮,但中途都入睡了,在睡梦中,被新年的钟声唤醒了,钟声敲了108下,迎接着新年的第一个清晨。五更真好睡,这时我呼呼睡得很沉很沉,连爆竹声震天响彻云霄也不知道,睡得多甜多香啊!
迎接新年第一缕曙光
一 冬日北戴河的景色
2003年的最后一天,我和爱人一同来到了北方的海滨旅游胜地——北戴河。因为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多数人聚在家中或饭店与亲朋好友共渡新年,所以路上的车很少,路况好得出奇。这种反季节消费的作法是我本人所自鸣得意的,国家提倡的所谓“黄金周”,无非是一种夸张的商业炒作,当你搭上“黄金周”的车,你就会感到浓厚的商业气氛,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想通过旅游放松心境的人,你可能就会深感悔意,因为真正意义上的“黄金周”只属于各行各业的商家,而不是你。
很多人认为海滨的景色应该以夏秋为最好,春季次之,冬天最差,所以人们很少人在冬季光顾北戴河,其实从客观和自然的角度来看,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本季节的景色是其他季节所无法替代和找到的,其意境也迥然不同,不能轻易地说哪个季节比哪个季节好或不好,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将两个不同的人或事情简单地相提并论,况且每一件事或人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经常把此事的长处与彼事的短处相比,不公正、不客观仍然也将永远是人类的通病。冬日的海滨少了夏季的炎热、拥挤和烦躁,在清冷的冬日里驱车行驶在沿海公路上,暖暖的阳光透过车窗直射进来,你也可以随意把车停下,这时你不必担心会象在北京一样,过来个交通协管员来向你收取停车费,或从树丛里闪出个警察向你查询驾驶执照与其他相关证件;在此时的海滨,你可以走到海边,稍稍放松平日里收紧的心,舒缓由工作和生活带来的紧张情绪,你可以走到海边,听那海水温柔地抚摩沙滩,看那遥远朦胧的天际,你的思绪会被带得很远、很远,带到那比遥远还要遥远的地方,一时间,一种空灵的感觉席上心头,你会顿感天地之悠悠,自然之伟力,人生的美好与险恶一起被抛在脑后了,把平日纷繁复杂的琐事放下、移开,这时,你的心头是空的,一个空荡荡的心在这水天之间飘忽游荡。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你不知自己从那里来,更不知要到那里去,因为你属于这块天地。一个人,无论他平时有多么繁忙的工作,一到海边,心也静、气也顺。在冬日的海滨散步,你可以不必像在炎炎夏日那样,担心皮肤被火热的太阳灼伤,你昂起头去迎着那柔和温暖的阳光,这便是最好的日光浴了。
为了能够在2004年的第一天可以顺利地观看日出,作为“外地人”的我们在安排好住宿,稍加停顿之后便**去往明天要到的观日点——鸽子窝公园,先期探一下路。车子开的很慢,仿佛在悠悠的散步,我们和车子一同在狂奔300公里之后以这样柔情的方式享受着沿海公路夜晚的美景,好像有人特意的安排,这时,收音机里传来悠扬的钢琴曲:《恰似你的温柔》。虽是冬日的傍晚,我们仍旧摇低车窗,空气中夹带着大海的味道,清冽的海风轻轻地吹拂着,晴朗的星空里,一轮明月弯弯如钩,挂在天际,海浪伴随着琴声在耳边低唱,来自喧嚣都市的人怎能不被这怡人的景色所*,你的心灵也一同被这海风清洗着,仿佛一叶小舟游荡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前后没有一辆车,好像整个海滨只有我们两个人,除去海水拍打岸边的声响四周一片寂静。远处阑珊的灯光依稀勾勒出海岸的轮廓。北戴河的海岸线漫长而曲折,不时有一个个小小的半岛伸向海里,沿海公路也是起伏不断,崎岖绵长,这样的弯曲、起伏就如同我们的生活轨迹,从来都不会有什么笔直的大道去通向灿烂的辉煌。
没有其他的娱乐节目,回到住的地方,便象往日一样,休息、洗澡、看电视,为的是第二天一早有饱满的精力去海边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二 失眠
夜已经很深了,我仍然没有丝毫睡意,也许是由于兴奋,也许是换了床就睡不着的习惯(有人管这叫:错窝不下蛋),越是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我的思绪会自然地飘忽到很遥远的过去,这真是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已是凌晨1点多了,电视里仍在转播全国和世界各地庆祝新年的报道。秦皇岛电视台在不断地播放本市的风景名胜介绍。秦皇岛是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地方,其市名就是因秦始皇东巡驻扎于此,并派人从这里渡海求仙而得。其实,早在秦始皇来过之前的商代,秦皇岛地区就有一个方国——“孤竹国”,它位于今天秦皇岛市卢龙县青龙河畔。史志多有记载:“孤竹”本名“觚竹”,“觚”即商周时期用青铜制的酒器,“竹”即当年刻字记事用的竹简或木简。1973年,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出土的铜器上,就有铭文"觚竹"的字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早在商周时期,孤竹国就有了发达的文化和广阔的地域。
也许是由于年代久远,也许是记载的文字只有寥寥数语,人们无论对孤竹国或孤竹国国王都会感到很陌生,但提到孤竹国国王的两个儿子,古代的大贤人---伯夷、叔齐,很多人就知道了,伯夷、叔齐忠于商而耻为周臣,今天的人们很少有像古人的这种豪侠与耿直,或许从来就没有过,或许这也是古人的向往,在今天会有很多人引经据典地搬出许多论点去论述这两个人是十足的“*”,更有人美其名曰:识实物者为俊杰。这是民族精神的没落,是巨大的悲哀。周灭商后,他们二人不食周栗,双双逃往首阳山,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平日里采薇而食,及饿且死作歌,遂饿死于首阳山。历代文人、政客都对他们有不同的赞赏。孔子赞誉道:“古之贤人也。”孟子说:“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韩非子曰:“圣人清,若尧舜,行若伯夷。”屈原也歌曰:“行比伯夷,置以为像也。”历代帝王更是对伯夷、叔齐倍加歌颂。
在成语里有个“老马识途”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孤竹国为后人留下的典故。有能够发现老马的人和真正可以识途的老马是当今社会的巨大财富,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识马人和识途的老马总是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老马识途”的产生就是由于齐桓公所犯的致命错误—在追击过程中将军队带进了“迷谷”高级领导人也会犯错误,一般的小人物犯的错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和破坏力,因为位卑,然而领导**的错误则会导致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毁灭,幸好齐桓公还有管仲和识途的老马,不然威风八面的他就会葬身茫茫沙海了。
数千年过去了,那时的人们虽不知道浪漫为何物,想必有当年的齐国大军也同我们一样,亲眼目睹过日出的景象,那时他们在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再过数千年,到那时,人们仍然会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来迎接每一天的第一缕曙光。这是因为,虽然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是人们始终怀着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去迎接每一次日出东方,人类永远有着一颗激情澎湃的心。
三 海上日出
北戴河之所以成为中外著名的海滨避暑胜地还得益于外国人的大力推荐,由此可以想到,在咱们中国,好东西虽说到处都有,但总要外国人张口认可才可以得到确认。人们常说:好不好要别人说,何况这“别人”又是一个外国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卑感也是一种陈年陋习。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修建天津至山海关的津榆铁路时,英人工程师金达发现这一带自然条件优越,很适于避暑和海水浴,便大力宣传,于是一些外国资本家和传教士竞相到这里构筑别墅,和前些年海南的房地产热一样,北戴河得益于一百多年前的这次房地产项目,才得以留下不少西洋的建筑在美丽的海边,供后人赏心悦目地享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到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清*正式将这里的海滨辟为“各国人士避暑地”。
2004年1月1日一早,我们就从被窝里爬起,外面的天色已依稀发亮,我们沿着海滨公路来到了鸽子窝公园,这里曾因1954年毛**来北戴河时在此观看日出而出名,老人家曾在鹰角亭构思了一阕脍炙人口的词章《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老人家很欣赏这位雄霸一方的豪杰,词章所表达的浪漫和豪情跃然纸上,北戴河那水天相接、波涛起伏的景象好像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了。在北京,我能够很容易地辨别出方向,但在这里我没有任何方向感,随着众人的脚步来到石山上的鹰角亭,发现这里地势高耸,你可以极目远眺,辽阔无边的大海尽收眼底。
北戴河的美,不仅美在大海,还美在她的山。天下的名山,多是以高大雄伟挺拔险峻而著称,要想攀登他们,不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也是对意志体力的考验。而北戴河的山却不同,她一反高大雄伟、挺拔险峻作为能够实现的目标,却把温柔舒缓、平步青云,作为不知不觉的过程。无论男女老少,不必气喘吁吁,慢慢走来,一样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时山下的海滩上已有很多人聚集,我们便也疾步走下山来到海滩,一路上看见许多摄影爱好者已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他们纷纷找好位置架好三脚架,在等待东方的红日喷薄而出的那一瞬间。鸽子窝附近的地形是一个小小的海湾,靠近岸边的海水已结上一层薄薄的冰,放眼望去,远处是灰蓝的海水,近处则是白色的薄冰,远处灰蓝色的海水与天空浑然一色,浓浓的雾气笼罩在海面上,海风清新而寒冷,尽管这样,前来观看日出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有一些国内旅客,也有一些国外旅行团,比如韩国人和日本人,人们此时只有一个愿望——目睹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远方的天边有了淡淡的红晕,不辨方向的我由此而引向东方驻足远眺。常听人说,观日出最好在夏秋两季,冬天很少可以有好眼福,并不是每一天都有辉煌的日出景观,就如同人的一生,并不是每一件顺心的事都围绕着你个人,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倍加珍惜每一次的日出,对生活,每一次都心怀美好的期待。尽管没有十足的把握看到壮丽的日出,我们仍决定在新年的第一天选择在海边观日出,只为改变以往在节假日留守在家看电视、聚会或去大钟寺听钟声的旧有积习,新的一年应该换一种新的方式,或许会有新的不同的感受。在我左顾右盼思索之时,远处的天边已渐渐变成了淡淡的红色,并且这红色还在不断地加深,人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驻足远眺。
远方的海面上有一层浓浓的重雾,久久地弥漫着,仿佛在和欲将出现的朝阳做最后的搏斗,没有丝毫褪去的迹象,太阳也似乎被这阴霾最后的挣扎压住了光芒,刚才淡淡的红晕也逐渐减少了色泽。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冬天的日出大约在七点半左右,看着时间已近七点三刻,人群中**动着不安和焦躁,有些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停地跺着双脚说道:出不来了,出不来了。这声音虽不大,但很快在人群中弥漫开来,一些人带着失望和些许的伤感缓缓后退,开步回反了。与在往日生活中一样,失意、失落和失望的情绪很容易在人群中散播和滋长,然而越是在这样的时候,你千万要勇敢地坚持住,不然功亏一篑就只有你一个人去受领了,宋代的大文豪王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提到:“凡以险远者,以意志致也。”只有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人,才会终将到达成功的彼岸,观日出如此,游山玩水亦然,人生则更亦然。这时,失望的感觉也同样缠绕在我的心头,很不情愿地转身欲要离开海滩。突然,妻子兴奋地喊着:快看!快看!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回过头望去,天边的暗红色在逐渐变亮,浓雾在不停地翻滚着,它在渐渐地由厚变薄,隐隐地可以看到太阳半圆的轮廓,丝丝霞光正在布满整个东边的天空,鲜红的太阳从浓雾中坚毅地射出闪亮的光芒,雾气在迅速的退却,一轮红日正冲破海面上重重的迷雾,伴随着阵阵波涛声,发出耀眼的万道霞光,以不可阻挡之势喷薄而出,这时海水也被日光照耀得泛起层层亮光,成群的海鸥在海天之间愉快地翱翔、盘旋,我们被这自然界壮丽的景色深深吸引、打动,和飞翔的海鸥一起发出阵阵地欢呼声,美丽的阳光撒满了海面,2004年来到了。
拓展阅读
1、有关回家过年的作文
人们总说,新年没有年味。但我想,你们说的年味,可能是人情味;亦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少了蹦哒的趣味。而我们老家的新年,则多了种仪式感,年味还在那里,热闹还在那里。
——题记
坐上长途汽车,开启了回家的路。路上的风景,从摩天大楼,渐渐变成了山水牛羊。被钢铁森林阻挡的阳光,此刻透过玻璃全都倾洒在了身上。就连天上的云朵,也愈发地悠闲,从丝丝云痕再到大朵大朵的棉花糖,心情也愈发地期待与舒畅。
天上飘扬的五彩旗,明媚了整个天空,而我也知道,家已不是远方。左边*教堂沐浴在阳光中,开上那一条石子路,那条在记忆里并没有变过的路,像往昔一般地颠簸。路的两旁,是坟墓,杂草丛生。还记得跟我回家的同学说她感到害怕,但是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乖,并没有什么可怕。
红瓦黑墙纵横交错,并不宽裕的小巷有狗吠,有鸡叫。鸟儿扑扇翅膀一跃上屋檐,巷道里有**翘盼的老人。竹藤编的椅子,奔跑的孩童,空气里焚烧的秸秆香,让我想起了李宣章的《四合院》“一片片土瓦,为远古牵线。将淳朴凝聚,睦邻亲情融合。欢声笑语,在老屋檐缠绵。虽然低矮,难同现代比肩。但温暖而清新的,泥土气息,能将人心拉近,远离孤独,美梦常留心间。”
回家没几天,除夕就到了。妈妈早早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在厨房里忙进忙出,隔壁的阿姨也来帮忙。她们烧了一大锅土豆,剥皮、和面,印模具,准备做土豆糕。土豆的清香盈满鼻尖,剥皮的我忍不住咬一口。土豆糕软软糯糯的,让人口齿生香,令人流连忘返。还可以拿去煎炸,这样会更有口感呢。因此家里总是有几个哥哥不请自来,他们帮忙打扫卫生,就为了蹭两盘土豆糕带回家。
还要准备很多很多的'美食,草鱼比一个小孩的澡盆都要大,被爸爸切成了好多块,拿上盐来腌。有趣的是,家里停了一整天的电,到了晚上是哥哥举着手电筒,爸爸是在微弱的光线中,把那一条大大的草鱼煎炸完毕,味道还不错!
还要准备很多很多的食物,准备去拜神、拜祖宗。食物有的会装在漂亮的花篮里,有的会装在大大的竹筐里,由男人背去祖庙。我住在一个小渔村,大家都是一个宗族的人,所以都会齐聚在小小的祖庙里上香。人来人往,大家都是点头说一句“你回来了!”然后匆匆离开。在这香烟袅袅的四合院里,摇曳的烛火中,大人们摆放好所有祭品,上好香,开始有一搭没一搭聊天。许是太久的没见,说话多少有点尴尬。
除夕家里来了很多人,大家一起吃火锅。外面的烟花不停作响,灿烂的烟火点亮了整个黑色的苍穹。到了凌晨,家里还要煮上汤圆,再次拿到祖庙去拜。祖庙外面有一条河,河面很大,倒映了许多红灯笼。那一片火红的灯笼,让人感到无比得心安与温暖。
大年初一,还要去拜。要环绕着整个小渔村,把所有的神位都走个遍。双膝跪地,虔诚地祈福。祈祷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家人平安喜乐,孩子健康快乐。学业进步,财源广进。拜神是过年的传统,有很多的讲究。老人们对拜神深信不疑,而年轻人们也得学会如何去拜。你可以不相信,但你得学会尊重。
有些时候小年轻会觉得烦,香火又熏又辣,山上蚊子还多。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繁琐又有许多规矩的拜神仪式,才让人有了过年的感觉。有些人觉得没有了年味,要么是因为团圆饭简单了点,要么是日子还像往常一样那么普通。曾经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人,现在就剩下冷清的几个。
也许都是在感怀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罢了。在老家,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所以爷爷家很热闹,外公家也很热闹。那一天,每条巷道里都停满了车辆。从门口呼啸而过的汽车,大家都会扭头张望,“又是谁来了吗?”老人喜笑颜开,而小孩们拿完红包后努力地逗大家开心。
外面的炮竹声不断,小卖部里挤满了小孩,巷尾摆起了赌场。这一天,怎么开心,怎么来!
热闹吧!年味是大家创造出来的!我们不远万里齐聚一方,等待许久的团圆又怎可黯然。耳机里的音乐悄悄感动着我:“当青春渐渐泛黄,当岁月披上浓妆,那些模糊的景象,都是心间的力量。每一次提及过往,都是温暖的回想。”
所以,我们都要开开心心地,过年。
2、有关回家过年的作文
丰岁龙腾盈喜气,新年蛇越涌春潮。在阵阵爆竹与欢笑声中,我们敲响了新年的金钟,迎来了新的一年——蛇年。过年最开心的事还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团团圆圆迎新年。
挤上了回家的火车,平日里疲惫紧绷着的学习似乎在这种过年气氛中放松了,我和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和表弟表妹的玩具回到老家。外婆一边拿来许多零食和果汁给我,一边高兴地说:“依珂都有外婆高了,过年了,多吃点。”表弟表妹迫不及待的拉着我去放彩炮。我点燃了冲天炮,此时放炮的人也不少,一束束礼花冲上了天,蹦蹦跳跳地表弟表妹高兴得直拍手。
回到家,闻到了一阵香味。桌子上放着许多菜,花生,炸鸡,炖鱼,豌豆玉米,红*块,清炖鸡面……最显眼的`还是放在桌子中心,连着电线,正咕嘟咕嘟冒着气泡的双味火锅,双味火锅被一块铁板隔开,左辣右淡,大人小孩都适合。“来来,先给老祖宗拜年啦。”外公边放筷子边高兴地说。依次拜完年后,表弟表妹争着帮忙端饭,把大家逗笑了。饭菜上齐,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大人们畅所欲言,一吐生活中的烦恼与趣事:物价又涨了,那里房子好啊,谁谁要结婚了等等。表弟不老实的吃了几个糖醋排骨,又跑去玩了。大家一起敬酒,互相祝愿。饭后爷爷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我和家人在院里散步,看着笔直的路两侧的红灯笼,和好久不见的朋友互道吉祥。欣赏完烟花后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晚会,吃瓜子,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祝大家x年大吉,万事如意。
3、有关回家过年的作文
马上过新年了,我的心情无比高兴。不仅仅是因为过新年我又长了一岁,也不是因为过新年会有许多好吃的,而是因为过新年我们全家都回乡下的奶奶家。
腊月二十八这天下了一场雪,白茫茫的雪覆盖了整个世界。明天我就要坐公共汽车回奶奶家了,我心里不住的祈祷雪快停吧!第二天真的是晴天,响晴的天空被白雪映的更蓝了,阳光也格外耀眼。我和爸爸妈妈吃过早饭带着年货快乐出发,回家过新年。
车外呵气成霜,车内却温暖如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喜悦,眼神里都充满了对家的渴望。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欣赏着外面的美景。乡村公路的两旁被大雪覆盖着,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偶尔还会看到几只牛或羊。突然车子一滑,冲向路边,轮子陷在了厚厚的积雪里。司机叔叔安慰大家不要慌。他下车从后备箱里拿出一把铁锹挖车轮前的`积雪。这时爸爸和车里的叔叔伯伯们都自发的下车了。
大伙轮番清理积雪。过了一会儿司机叔叔上车了重新发动车子。车外的人说大家喊“一二”用力推车子就可以开出去了。司机叔叔和大家配合的很默契。车子在众人的推动下重新驶上了公路,大家边说笑边陆续上车。司机叔叔说:“大家都上来了吗?辛苦你们了,谢谢大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谢什么呀,出点力的事。”一个大哥哥打趣地说:“都说众人划桨开大船,我们今天众人推动大客车回家过新年。”
多么淳朴的话语,多么和谐温馨的场面。是啊“回家过新年”没有什么能阻止人们回家过新年的脚步。这时车厢里响起了“有钱没钱回家过新年······”这首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