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06:15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范文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 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话平台

自读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伴教锦囊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 。“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领主制向*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 4 0 0 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 : 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拓展阅读

1、九一八设计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电化学手段,加强学的直观性和*力。

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中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的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时1具多媒体

时间 1931、9、18 时间1936、12、12

地点 沈阳 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一、九一八事变 借口 柳条湖事件 二、西安事变 经过

经过 目的 逼蒋抗日

结果 东北三省沦亡 结果 和平解决

师活动

学生活动

演练与提高

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一、导入新: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谁能告诉大家这首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吗?一首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的历史。学习第14九一八(板书)

二、讲授新:1、九一八事变

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近代史前期,日本曾经发动或参与过哪两次侵华战争?

师: 自近代以来,日本始终没有停止侵略中国的战争。19xx年,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1931年,趁*正全力“剿共”之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事变——九一八事变(板书)

师:九一八事变是怎样爆发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几纪录片,注意思考两个问题:

师:面对日本的侵略,假如你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决策者,你会怎样做? 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国民*统治之下,因此,作为国民***的*有义务领导全国人民一起抗战,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看*给张学良的密电)由于*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军令如山,担任东北军总司令的张学良只好带领十几万大军撤入关内,日军如入无人之境。结果,离九一八事变仅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日本的铁蹄之下。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全国人民忍无可忍,纷纷起来反对*的不抵抗政策,不甘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更是同仇敌忾,奋起杀敌,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师组织小组活动):沦陷敌手的东北大地上,发现了哪两支主要的抗日队伍?抗日义勇军是由哪些人组成的?抗日游击队是*派谁组织的?

(师总结其*揭开了东北抗日*的序幕,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东北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

师:东北人民的抗日*,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为险恶的环境里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国的华北地区,妄图占领整个中国。国当头,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显示出博大*襟,放下与国民 *的历史恩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一主张的感召下,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学生欣赏歌曲

学生翻开

生: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生

思考:1、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什么事件?2、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

生回答并一起读*的密电两遍

生组织小组活动并回答: (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抗日义勇军主要是指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东北抗日游击队是由中国**派杨靖宇领导的抗日武装,)

生记笔记:中国的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2、最新优秀小学语精选

小学一年级语《吃挖井人》

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了解毛**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造福人民的。育学生,要热爱**和毛**,不要记那些育、帮助、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学重点点:

1、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毛**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

巧设导语;揭示题;初读;掌握字音;细读;理解内容;做好总结;延伸理解;记忆字形;指导书写;综合练习;巩固运用。

时。

第一

一、巧设导语,揭示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应该怎样?

2、今天我们就学习32《吃挖井人》,学习了这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二、初读,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瑞金”“沙洲坝”等)

3、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自由读,画出要掌握的生字,并且掌握生字的读音。

三、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自己读题,讲讲题目的意思。

2、细读回答以下问题:

(1)写谁吃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

四、读听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有几句话?

(1)读讲第一句,(指一名)其他同学听辨他说得对不对。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

(2)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

(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2、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

毛**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就是毛**在江西领导**时候发生的事。

五、读想结合,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动笔画几句话。

2、毛**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吃,会有哪些困?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

(3)毛**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

(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

(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4、为什么毛**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两句写毛**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

5、看图,这就是井挖好之后,人们终于能喝着清凉甘甜的后,那兴奋激动的场面:

(1)毛**和乡亲们在干什么?

(2)想象他们之间会说什么?(练习说话)

过渡:毛**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

一、突出重点,突破点,理解第三自然段。

1、看第二幅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挖井人,时刻想着毛**”这句话的意思。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问题,而是毛**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挖井人,时刻想着毛**”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幸福感激毛**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4、除了毛**以外,还有好多的**家、老前辈也是这样处处为人民服务,谁来讲一例?

5、今天也有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在辛勤的工作,有的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题的这句话,“吃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练习背诵。

1、让我们带着对毛**无限崇敬的心情读全,并注意三个自然段的顺序。

2、练习背诵。

(1)填空:

①()城外有个村子叫(),毛**在()领导**的时候在()。

②()后,乡亲们在()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2)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第三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齐读,做到有感情地读,然后思考,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什么要在井边立块石碑?碑上写着的'字是什么意思?

2、指名背诵

二、分析、记忆字形。

1、出示以下生字,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

井——升刻——该外——处

比较每组生字有什么不同讲给大家听。(让学生从字的音、形、义的不同讲给大家听,字义的区别让学生组词即可)

2、还剩几个字没记?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它呢?(用已有的数笔画、结构分析、谜语、部件等记忆生字的方法去识记)强调:“念”上边不是“令”。

三、观察位置,指导书写。

1、要求观察字形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讲一讲,其他同学动笔描一描。

2、师示书写,指导一个让学生写一个,要求一气写成。

四、巩固练习。

1、填空:本中四个独体字是______表示动作的字有______。

2、给生字组词:(落笔)

井()刻()外()

开()该()处()

挖()念()乡()

()立()主()

3、听写下面词语。

地方很远上面小村子

刻着一口井井旁边

3、最新优秀小学语精选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静夜思》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外书籍。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外作业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4、最新优秀小学语精选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静夜思》

1、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及本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制作本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件。(师)

2、熟读《静夜思》,预习生字。(学生)

时安排2时。

第一

一、猜谜导入,揭示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件展示月下美景图,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题,学习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题。

(2)指导学生把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4)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上伊始的猜谜导入,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为整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图画浓郁的意境引入对诗人的介绍,并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ɑnɡ。)

③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介绍偏旁“攵”。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6、做“摘星星”的游戏。

(1)件出示情境图,师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师用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摘星星”“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反复出现生字,让学生在识记生字中获得快乐、积极的体验。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设计意图:对古诗停顿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对古诗韵律奏的感受。通过插图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诗意。

第二

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2、学习第一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相机指导:“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学习第二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

(3)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4、学习第三句古诗。

(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5、学习第四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对诗意进行理解,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中、诗人的情绪里,唤出学生朗诵这首诗的情感。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件出示图片,在柔和的古筝声中师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过、伤心)

2、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深情吟诵。)

8、推荐表演者上台配乐表演。

9、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烘托、图画的渲染,让一种思乡情涓涓流入学生的心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诵。让学生体会到李白的情怀,读出古诗的韵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师导学: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2、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再次介绍李白。

4、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设计意图:介绍李白另外两首古诗作品,为学生提供外阅读的素材,并激起学生对古诗、诗人的兴趣。

四、指导书写,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个字比较写?

重点指导“思、前、故”的写法。

3、学生独立写。师提示学生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4、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练习写字,所以写字练习时一定要注重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学生书写情况要及时反馈,师应矫正不良写字习惯。

5、小学班会备精选

班会目的: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新学期到来之时,通过班会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应该以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学期,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新学期中,展现自我。

主持人:张-

第一:导入

1、我上初中干什么?

2、我如何度过初中三年?

第二、班级境况

我们班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大多数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了明显进步。班风正,多数学生能主动学习,学生集体荣誉感强,我们的目标就是中考能考上理想的高中。

一个成功的班级,离不开一批得力的班**和负责人的老班。而我们班正是一个成功的班级,

这要归功于班委们及老班。谢谢你们。

同学们,我们这一学期的航程又开始了。曾经的分数,不代表什么了曾经的表现,不意味什么了。如今是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昨日的夕阳虽然美丽,但是今日的初阳更加辉煌光明在你我的前后,只要勤奋,成功在望。只要努力,落后的鸟儿也会赶上群体。知识的海洋在等着你拼博,生活的天空在等着你翱翔!

第三、你们寒假里过的怎么样啊

写作业了吗,那下面请大家欣赏有李金凯及张-带来的相声【寒假作业】,但在看的同时,思考一下,他们的做法行不行,该不该提倡。有请。

第四、总结上学期值得肯定的。学习经验

1、能够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完成作业,下午自习的纪律比较好。

2、能够在下时间就不懂不会的题目来向老师请,这方面有几个同学做的非常好。我们可以发现的确这几名同学的成绩一直在进步,所以在下学期希望问老师题目的同学会越来越多。

当然还是有一些不足:比如晚自修的纪律需要老师的监督,有个别同学不知道晚自修要做什么!还有上有睡觉的情况,这也是本学期我要严打的问题,如果上的45分钟保证不了,你的下也不可能学的明白。

第五、同学们,新学期新打算,你们做怎样的计划和目标呢?

(一)、有请刘吉磊于慧青谷年奇霍金勇魏奇同学说一说他们新学期的计划吧

(二)对于大家,我们又将如何去做呢?

1、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2、认真仔细写作业,不对答,认真对待每一门

3、写完作业后,复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第二天上的内容。

4、对于副及思政(历史、地理、生物)每学完一后,要用心去作自己买的外习题书,做的时候要做到不抄答,不看书,凭借自己所学的去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能马上看答或看书,要等到全部做完后,再去找答,并及时背过。

5、对于主及数学(代数、几何)、语、英语、科学和*,每学完一单元或一时,要对的讲解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加深理解

6、遇到不懂得要及时问老师或问同学,弄明白。

第六、给大家的建议:

一是收心——把寒假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生活方式

二是决心——新学期有新开始,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往往只有几步,我们要在新学期开始就下定决心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开端。

三是恒心——前进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学习上要下功夫,持之以恒,战胜一个个困,去争取新的辉煌。

四是专心——学习要专心,只要抛开无关学习之事,才可能好好学习。

五是用心——读书需要用心,处处用心皆学问。只要用心做人,做学问,才能有所成就。

第七、在校的常规要求:

(一)、明礼仪

1、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不直呼姓名。孝敬父母,听从长辈的导,不任性不撒娇,有好东西先让长辈吃。遇见外宾要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尾随围观。

2、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自己的东西能够与人分享,遇事先想到别人,肯帮助有困的人。

(二)学习习惯培养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有事自觉请假。

2、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专心听讲,肯动脑筋,大胆发言,不懂就问。

3、作业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卷面洁净,能独立按时完成。

小结:初二一定要把学习重心放在地理、生物上,因为初二下期就要会考,会考的成绩要记入中考成绩的。到时,地理归进综,生物归进理综,如果地理、生物考得很好,中考的复习就比较轻松了。而且,中考时要复习七门,而会考可以集中精力复习这两门,其他的学科,不要落后就行了。而且,如果你的地理、生物复习进入状态的话,其他科目,只要你认真听,成绩自然就上来了,学习,只要进入状态,就会大步前进的。而且,以我之见,堂是很重要的,把握好40分钟,相当于你在外努力几个小时。在初中,上听好,认真完成作业(做作业不看答、不看书)想取得好成绩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挖掘自己的潜力,挑战自我的极限,一切皆有可能。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19906.html

热门阅读

  1. 音乐《洗手帕》说课稿范文
  2. 汽车设备售后服务承诺书
  3. 瑞鹤仙·晴丝牵绪乱古诗原文及赏析
  4. 没有谁的人生很容易美文
  5.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方案
  6. 欢乐圣诞手抄报文字
  7.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范文
  8. 评选金土地种植能手通知范文
  9. 2015年结婚红包贺词
  10. 201年女生节祝福语汇总
  11. 公司部门间拜年贺词
  12. 史蒂芬·霍金的成才故事
  13. 实习离职报告范文
  14.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15. 201年4清明节祝福语大全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