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爱妈妈的教案设计
活动流程:
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出示实物,讲述故事→提出问题,了解故事内容→扩展延伸,感受亲情可贵
1、出示图片
① 让幼儿知道图片上画了什么?这幅图片要告诉我们什么?
② 播放音乐,讨论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我们又将怎样爱妈妈?
2、出示实物,讲述故事
① 倾听故事,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爱。
② 请个别幼儿述说自己听了故事的想法。
3、提出问题,增进对故事内容的了解
① 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②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加以总结。
4、扩展延伸
幼儿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边听歌曲,自由讨论对妈妈的爱,回家以后该怎么样表达,让妈妈开心又快乐。
活动目标:通过倾听故事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学会去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还能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
重点: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表达自己怎样爱妈妈。
难点:切身体会妈妈的辛苦,在生活中去关心他人。
材料与环境创设:一幅画,玩具小兔一只,《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
根据主题“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进行开展,在感受妈妈对我们的爱的基础上,表达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知道妈妈对我们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并且经过讨论完整表诉自己怎样关心妈妈,给妈妈减轻压力,为妈妈做点事。这样既养成了他们良好的习惯,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阅读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土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2、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巾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3、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力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人口迅速增长
无限制地开垦放牧农作物大量减产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显著下降
水土流失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可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1、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2、《只要妈妈露笑脸》的音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乌鸦爱妈妈》,感受妈妈与孩子见的无私的、纯洁的爱。
2、学习《只要妈妈露笑脸》,进一步体会母子亲情,能熟练地视唱乐谱。
3·自己试吹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视唱乐谱。
教学过程 :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感受、范唱、合作
学法指导:讨论、实践
学法指导:讨论、实践
(一)组织教学5分
1、随着三拍子音乐《小白船》进行简单的律动。
2、师生问好。
二)欣赏《小乌鸦爱妈妈》15分
1、引入5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妈妈,好勤劳、勇敢,无私奉献,为了养育我们,花费了她们一生的所有。同学们,当我们篚成人时,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请听听一只小乌鸦的故事吧!
2、初听5分
提问:①歌曲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②我们听了这首歌后,想到了什么?
小结:妈妈养育我们非常不易,我们应该关心、尊敬妈妈。
3、再听:5分
学生即兴扮演小乌鸦爱妈妈角色,并轻哼此歌。
(一)听旋律,分析音乐情绪5分
提问:这首歌的音乐情绪与《小乌小乌鸦爱妈妈》有何不同?
组织学生分析:《小乌鸦爱妈妈》较舒缓、平静,而《只要妈妈露笑脸》则欢快、活泼)
(二)唱歌曲,分析旋律特点5分
1、介绍朝鲜的地理位置,并出示中朝相邻的地图。
2、视唱旋律
a、轻声哼唱,体验快乐的音乐情绪。
b、用自然的、纯美的声音演唱,表达快乐的情绪。
提问:此歌的旋律可分几个部分?
旋律有什么特点?
(分析:第一段。情绪欢快、节奏紧密)
c、组织学生拍击主要节奏型,感受节奏中隐含的快乐。
板书:(略) d、学生根据音乐情绪视唱曲谱
指导:三连音乐要唱得轻快、灵活,并且注意三个音的时值是平均的.,不能有的长有的短。
(三)学唱歌词
1、默读歌词4分
引导同学们,让我们无声地朗读,将快乐及其他写在脸上,画在眼里吧!
2、 轻声自由地朗读,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4分
3、完整地唱歌曲4分
4、分析、处理歌曲4分
提问:歌曲中出现了两次“只要妈妈露笑脸”和 “只要您笑一笑”,请你们说一说,哪个最重要?该怎么唱?它们间应是怎 样的关系?(最后一个“只要妈妈露笑脸”最重要,应唱得强调些。三者情绪是渐上升的过程)
提问:高在哪一段?(第二段旋律)
该怎么处理?(从音量、情感表达、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5、演唱第一段歌词,并说一说怎么样关心妈妈?怎样爱妈妈?1分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6、演唱第二段歌词,了解第二段落歌词中的“妈妈”指“祖国妈妈”。1分
7、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分
9 小组合作试吹《只要妈妈露笑脸》1分
情绪欢快、
教学札记:应该先感性认识,听赏入手,激发歌唱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3、《服装纸样设计1》教案图文
课程名称:服装纸样设计 英文名称:The Pattern Design 课程性质与类别:学位课 课程简介:
服装纸样设计主要研究服装纸样设计原理和技术,并创造性地解决服装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结构的转变,它与服装制作工艺及成衣技术紧密衔接,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手段,作为服装设计到成衣的中间环节,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也是完成服装设计过程的再创造、再设计。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是服装设计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该课程分四个阶段讲授服装结构设计的理念、规律、技法,课程名称分别为“服装纸样设计1”、“服装纸样设计2”、“服装纸样设计3”,“服装纸样设计4”并经过教学实践和调整,建立了适合学生循序渐进、学能相长的教学内容模块。
课程目的: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方向、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注重设计与工艺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使服装结构设计能力成为我院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强项,被服装企业所认可,也成为我院的特色课程。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服装工艺,服装设计
限定教学时数:240 理论学时:240 学分:12 教学纲要及教学进度表: 教 学 内 容 讲课时数 第一章 绪论 (纸样设计1) 2 第二章 服装与人体工学 第三章 女装原型 第四章 省道转移 3 25 30 设计时 作业学 上机时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数 时 数 第五章 裙装结构设计 (纸样设计2) 15 第六章 裤装结构设计 第七章 领子结构设计 第八章 袖子结构设计 15 15 15 第九章 整体结构设计 (纸样设计3) 60 第十章 计算机在服装工业制版中的应用 40 (纸样设计4) 第十一章 cAD样板排料放码 合 计 20 240 总 计 240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服装人体工学;人体测量;基本纸样的省移和施褶原理;领子变化原理;袖子变化原理及纸样的变化规律;女装纸样设计原理和规律;国家服装号型标准以及推板,服装cAD制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各类服装的工业纸样设计。
考核形式:考查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女装设计原理与技巧》 刘瑞璞等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1.12 第一版 2.《男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刘瑞璞等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1.12 第一版 3.《服装工业制版》 潘波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6 第一版 4.《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 张文斌等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8.12 第二版
5.《英国经典服装纸样板型》 威尼弗雷德?奥尔德里奇著 刘莉译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2 第一版
6.《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 欧内斯廷?科博等著 戴鸿等译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4 第一版 7.《人体与服装》 中泽愈著 袁观洛译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4 第一版 8.《服装号型标准及其应用》 戴鸿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8 第二版
第一章 绪论
服装纸样设计学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体工程学、服装材料学、服装卫生学、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生产工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现代服装工程是由款式造型设计、纸样设计、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 二、服装纸样设计的方法
将指定的服装款式,结合人体穿衣的动、静及舒适要求,运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变化原理通过平面结构制图方法将服装整体结构分解为基本部件或样板的结构设计过程。主要有比例分配法和原型法两种。
将样布披覆在人体模型上,运用边观察边造型边裁剪的手法,直接裁剪岀指定的服装款式或经整理成服装的基本纸样的设计过程。有单一式,混合式,展平式三种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纸样设计1) 第二章 服装与人体工学 第三章 女装原型 第四章 省道转移
第五章 裙装结构设计 (纸样设计2) 第六章 裤装结构设计 第七章 领子结构设计
第八章 袖子结构设计
第九章 整体结构设计 (纸样设计3)
第十章 计算机在服装工业制版中的应用 (纸样设计4) 第十一章 cAD样板排料放码
第二章 服装与人体工学
第一节 人体的构成
一、人体主要部位的构成
人的基本体型由头部、躯**、上肢部、下肢部四大部分构成。
二、人体主要基准点的构成
人体主要基准点是服装人体测量、结构设计制图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主要基准点的构成分前面、后面与侧面两大部分。
1.头顶点:人站立时头顶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是身高测量的基准点。 2.颈围前中心点:连接左右锁骨之中点。
3.颈侧点:位于颈侧面根部,从人体侧面观察,位于颈根部宽度的中心点偏后的位置,此基准点不易确定,宜斟酌而定。
4.肩峰点:肩胛骨肩峰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5.肩端点:位于肩峰点偏前的位置,此点是衣袖缝合线袖山的位置,同样也是肩宽、袖长确定的基准点。
6.前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在前面形成绉纹的起点,此点位置因人而异。7.**点(胸高点):胸部最高点即**的中点。 8.腰围线前中心点:腰围线与前中心线之交点。 9.腹部前突点:位于前中心线腹部向前最突出点。 10.膝盖骨中点:膝盖骨的中心点。
11.大转子点:大腿股骨上端向外最突出点。
12.颈围后中心点(颈椎点):颈后第6-7颈椎的突出点,是背长测量的基准点。 13.后腋点:当手臂自然放下时,手臂根部与体**在后面形成绉纹的起点。 14.腰围线后中心点:腰围线与后中心线之交点。由于人体型的关系腰围后中心点往往比腰围线前中心点稍低。
15.肘点:上肢弯曲时肘关节向外最突出点。 16.**后突点:**向后最突出点。
17.手根点:位于手腕部后外侧最突出点,是测量袖长的基准点。 18.外踝点:踝关节向外侧突出点。
三、人体主要基准线的构成
人体基准线是结构设计的根基,也是理解人体形体结构的基础。
1.颈根围线:是人体躯干与颈部的分界线。此基准线通过颈部前、后中心点、颈侧点。 颈部前中心点略低颈部后中心点1cm左右。
2.臂根围线:人体躯干与上肢的分界线。 3.肩线:肩端点与颈侧点的连线。 4.胸围线:经过两**点的水平围线。 5.腰围线:人体腰部最细部位的水平围线。 6.**围线:人体**最丰满部位的水平围线。 7.袖肘线:通过肘关节的水平线。 8.膝盖线:通过膝盖中点的水平线 四、人体主要体表形态的构成
人体由骨胳、关节、肌肉等组成,它们是决定人体体型的基本因素。 骨胳是人体内固定的支架,由二百多个不同形态与尺寸的骨头所组成。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连接的部位,人体的所有动作都是与关节有关,它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关节有不同的形态与种类。
人体的肌肉组织极其复杂,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人身上有五百多块可分离的肌肉,肌肉附于骨骼与关节之上。
第二节 人体的体型特征
二、人体体形生长变化规律
不同的年龄段,人体比例各不相同。人体体形生长变化规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三、男、女、童体型差异
1、儿童体型特征
儿童体型与成人体型的差别:
(1)下肢与身长比 越年幼腿越短,1~2 岁的孩子,下肢大约是身长的32%
(2)和小腿比 越年幼的孩子大腿越短。随着成长,下肢与身长的比例逐渐接近1:2,其中大腿的增长很显著,1 岁乳儿大腿的内侧尺寸只有10cm,而3 岁时是15cm,8 岁时是25cm,10 岁时是30cm,与身长的增长率比其他部位大。 (3)儿童的头身比 如下图所示
(4)8 岁前的孩子 男女没有体型上的差异,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小儿体型。
(5)从侧面看童体 腹部向前凸出,乍一看就象肥胖型的成人一样,但是,成人的后背是平的,而儿童由于腰部(正好是在脐正后的背部)最凹,因此,身体向前弯曲,形成弧状。
(6)颈长 乳儿的颈长只有身长的2%左右,但1~2 岁就是达到3.5%,6 岁时就达到4.8%。 (7) B 类体型 腹部在后面(腰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侧腹其次,前腹部沉积有非常多的脂肪,向前方挺出。下肢中的大腿 受腹部前凸的影响,前面比后面沉积有皮下脂肪是一般倾向。
2、男女体型差异
胸部差异 女体为以BP为顶点的圆锥体—用对准BP的省道消除前浮
男体为盆状体—用不对准BP的省(撇胸)或工艺方法消除前浮
肩部差异 女体﹤3 个头宽 男体=3个头宽 男体肩斜≥女体肩斜=22°
B﹡﹣W﹡ 男体为Y体(22~17㎝)A体(16~12㎝)B体(11~7 ㎝)c体(6~2 ㎝) H﹡﹣B﹡ 男体为2~4㎝
前后腰节差 男(前腰节-后腰节)=﹣1.5㎝
女(前腰节-后腰节)=1㎝
第三节 人体测量
一、测量工具
1.人体测高仪:主要由一杆刻度以毫米为单位垂直安装的尺及一把可活动的尺臂(游标)组成。
2.直脚规:用于测量人体短而不规则部位的直线距离。
3.弯脚规:用于人体不能直接以直尺测量的两点间距离的测量。如肩宽,胸厚等部位的尺寸。
4.软尺:最常见、最简易的人体测量工具之一,一般以厘米(cm)为单位。 5.人体截面测量仪:用于测量人体水平与垂直横截面尺寸的仪器。 6.现代化测量工具:如电子激光扫描,摄影仪等。
二、 测量注意事项
被测者挺胸直立,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自然呼吸,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膝部,保持立正姿势,裤带放松,软尺轻紧适宜。 三、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
1、测量基准点、基准线
要点:基准点——常是骨骼的端点
基准线——常是人体形体凹凸状变化大的部位
重要的点、线:BnP、SnP、BP、EP、踝点、nL 、BL、UBL、LBL、WL、HL、MHL、股下长 2、测量方法
产业常用方法:软尺测量(坐姿、立姿)
科研常用方法:常规:马丁测量法、截面测量法 特殊:莫尔等高线法、三维全息非接触测量法 3、常用测量方法和项目:
前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BP 的垂直长 后腰节长——自SnP~WL沿体表过脊骨的垂直长 衣长——自BnP~所需部位的垂直长 袖长——自SP~所需部位沿手臂形态的长 胸围——通过左右BP 的水平围长
领围——沿BnP、SnP、FnP 为基础领围,实际领围在颈部领高部位围量 肩宽——左右SP 通过BnP 的横长 腰围——通过腰部最细部的水平围长
裤长——腰围线~踝骨附近的垂直长 **围——通过**最丰满处的水平围长
上裆长——腰围~**凹处的垂直长,或裤长—股下长
注意:测量方法必要时要示范,特别注意围度尺寸要达到水平围长的要求。
第四节 服装放松量与人体运动的关系
一、放松量确定的原则
1.体形适合原则
肥胖体形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紧凑些,瘦体型的人放松量可大些,以调整体形的缺陷。 2.款式适合原则
决定放松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服装的造型,服装的造型是指人穿上衣服后的形状,它是忽略了服装各局部的细节特征的大效果,服装作为直观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的首先是其轮廓外型。体现服装廓型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肩、胸、腰、**、臂及底摆的尺寸。 3.合体程度原则
真实地表现人体,尽量使服装与人体形态吻合的紧身型服装,放松量小些;含蓄地表现人体,宽松、休闲、随意性的服装,放松量则大些。
4.板型适合原则
不同板型其各部位的放松量是不同的,同一款式,不同的人打出的板型不同,最后的服装造型也千差万别,简洁贴体的制板,严谨的服装、有胸衬造型的服装放松量要小些,单衣、便服要大些。
5.面料厚薄原则
厚重面料放松量要大些、轻薄类面料的放松量要小些。
二、放松量与空隙度的关系
第三章 女装原型
原型是根据人体的尺寸,作为制作服装时平面制图的基础而制定的纸样,它是覆盖人体的基本服装的纸样。原型是考虑作为简单的符合大多数人的体型而制作的,此外,为使立体的服装平面化、简单化,原型加上了作为服装所必需的放松量。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原型有以英国为代表的适合欧洲人的原型和日本的适合东方人体型的原型。
日本原型根据性别、年龄可分为妇女用、儿童用、男子用等几种原型,根据作图的方法又有文化式、田中式、登丽美式原型之别,本课程采用日本的文化式原型。 对原型的要求
只有满足下列要求的才是理想的原型:
1、量体简单、制作容易:量体部位少,作图容易。
2、任何服装和款式都能很容易地使用:从内衣到外套、到大衣等都可应用原型制作。 3、适合面广、有很好的功能性:原型既要能适合大多数人,又要考虑造型好、运动性好。 原型的制作
女装原型根据人体各部位可分为衣片原型、袖片原型和裙片原型。衣片原型以胸围和背长尺寸为基准,袖片原型以衣片的袖笼弧线长度和袖长尺寸为基准,裙片原型以**围和裙长尺寸为基准,围度尺寸加上服装处于动态时所需要的放松量进行制图,以后以这些原型作为基础,发展运用于各种服装的纸样设计中。
人体除特体外,一般左右对称,故在制作原型时只需作半身图,在制作衣片原型时女装作右半身,男装作左半身。 女装原型尺寸规格如下(cm):
身高 165 胸围 84 腰围 62 **围 90 **长 18 袖长 55 背长 38 裙长 60
一、 衣片原型
衣片原型是覆盖躯**的上半身的原型,以胸围和背长尺寸为基准,其它各部位尺寸都由此推出。以胸围尺寸为基础推算各部位尺寸,容易得出适合人体各部位的尺寸,也容易理解,这是因为胸部无论是在体型上还是在款式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胸围增大,肩宽、领围、腋围等尺寸并不成比例地增加,公式中的定数尺寸(经实践总结得出,对各种人都能较好地适应)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定的。
衣片原型制作步骤如下:
1、纵向取背长尺寸、横向取胸围的一半加5cm放松量即B/2 + 5,以此尺寸作一长方形,长方形的底边为腰围线的基本线,右边线为前中心线,左边线为后中心线。
2、胸围线:是距上端B/2 + 7cm处划一水平线。胸围线决定的是袖笼深,而不是经过B.P点的水平线。当胸围尺寸偏小时,袖笼深尺寸偏小;当胸围尺寸偏大时,袖笼尺寸偏大,此时必须对袖笼尺寸作适当的调整。
3、背宽线、胸宽线:在上平线与胸围线之间,作一距后中心线B/6 + 4.5cm的垂直线,此线即为背宽线;作一距前中心线B/6 + 3cm的垂直线,此线即为胸宽线。因于人体向前运动的频率和幅度都较向后运动的频率和幅度大,所以背宽的定数尺寸较胸宽的大。背宽线与胸款线之间的距离为人体的厚度。
4、侧缝基本线:连接腰围基本线的中点和胸围线的中点即为侧缝线。 5、各部位轮廓线:
(1)、后侧颈点:在上平线上以 B/20 + 2.9cm(7.1cm)确定后横开领宽点,以其点向上作上平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为后横开领宽的三分之一(2.4cm),垂线的端点即为后侧颈点。
(2)、后肩端点:从上平线与背宽线的交点沿背宽线向下量取后横开领宽的三分之一(2.4cm)得点,过其点向前中心线的方向作背宽线的垂线,垂线长为2cm,垂线的端点即为后肩端点。连接后颈点和后肩端点将得到后肩线。
(3)、前颈点、前侧颈点:在前中心线上距上平线[后横开领宽 + 1cm(8.1cm)]定点,
其点即为前颈点。在上平线上距前中心线[后横开领宽 – 0.2cm(6.9cm)]向下作垂线,垂线的长度为0.5cm,垂线的端点为前侧颈点。
(4)、前肩端点:在胸宽线上从上平线向下取后横开领宽的三分之二(4.7cm)定点,过其点作胸宽线的垂线,以前侧颈点为圆心、[后肩线长 – 1.8cm]为半径划圆,该圆与垂线的交点即为前肩端点。后肩线长度比前肩线长度长1.8cm,在这1.8cm中包含1.5 cm的后肩省的省量和0.3 cm的前、后肩线缝合时后肩线的吃势,后肩部位这样的处理是因为肩胛骨的缘故。
(5)、腰围线:在前中心线上腰围基本线放低前横开领宽的二分之一(3.45 cm)得点,过其点作水平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长度为[前胸宽/2 + 0.7 cm],在腰围基本线上侧缝基本线向后中心方向移2 cm得点,其点分别与胸围线的中点和平行线相连,分别可得到侧缝线和腰围线。
(6)、领口弧线:
a、后领口弧线:弧线与上平线相切在距后颈点三分之一后横开领宽处,弧线的凹势不应太大。
b、前领口弧线:分别过前颈点和前侧颈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的平行线,过两线的交点作45°的角平分线,在平分线上取[前横开领宽/2 – 0.3 cm]定点,用弧线将该点与前颈点和前侧颈点相连将可得到前领口弧线。
(7)、袖笼弧线:分别在胸宽线和背宽线上将前、后肩端点至胸围线的距离二等分,分别得点1和点4,分别从胸宽线和背宽线与胸围线的交点作45°的角平分线,在前片的角平分线上取背宽线与侧缝线的距离的二分之一得点2,在后片的角平分线上取背宽线与胸宽线的距离的二分之一再加0.5cm得点3,用弧线顺势连接前肩端点、点1、点2、侧缝线与胸围线的交点、点3、点4和后肩端点即得到袖笼弧线。后片角平分线的长度比前片角平分线的长度长是为了增加后片的活动量。
6、B.P点的位置:在胸围线上距前中心线[前胸宽/2 + 0.7cm]向下作垂线,垂线长4cm定点,该点即为B.P点。
二、 袖片原型
袖片原型是覆盖手臂部分的原型,是考虑到与衣片原型想吻合并既美观又具有活动量而制作的一种袖子,稍加改动即可用于合体的套装中。袖子原型是以衣片原型的袖笼弧线长度尺寸为标准而制作的。袖片原型的必要尺寸为:袖笼弧线长度尺寸和袖长尺寸。袖笼长度的测量方法是将皮尺竖立着沿衣片原型的袖笼弧线测量。前袖笼弧线的长度用“前AH”表示,后袖笼弧线的长度用“后AH”表示,前、后袖笼弧线长度之和用“AH”表示。 制图步骤:
1、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线: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垂直线,水平线即为袖山底线,垂直线即为袖中线。从两线的交点o点向上量取AH/4 + 2.5cm作为袖山高,袖山顶点为A点。垂线
的右边部分为前袖部分,左边部分为后袖部分。
2、以A点为圆心,分别以前AH、后AH + 1cm为半径划圆弧,分别与袖山底线交于B点和c点,A点分别与B点、c点相连。oB和oc线段长度分别为前、后袖宽(肥)尺寸。
3、从袖山顶点A点沿袖中线向下量取袖长尺寸得c点,过c点作袖山底线的平行线,此线即为袖口基本线。分别从B点和c点作袖中线的平行线,分别与袖口基本线交于E点和F点。
4、由袖山顶点沿袖中线量取[袖长/2 + 2.5cm]定点,过其点作袖口基本线的平行线,其线为袖肘线。
5、袖山弧线:
(1)、前袖山弧线:二等分前袖山斜线长,由其点向B点方向量1cm得H点。由A点向B点方向量取四分之一的前袖山斜线长,过该点作前袖山斜线的垂线(向外),在垂线上量取1.8cm得点I;将BH线段长二等分,过等分点作前袖山斜线的垂线(向内),在垂线上量取1.3cm的点J,用弧线圆顺连接A点、I点、J点、B点即可得到前袖山弧线。
(2)、后袖山弧线:从A点向c点方向量取四分之一的前袖山斜线的长度的得点,过该点作后袖山斜线的垂线(向外),在垂线上量取1.5cm得点K,用弧线连接A点、K点、c点,连接时应与前袖山弧线圆顺相接,后袖山弧线在距c点四分之一的前袖山斜线长处与后袖山斜线相切。
6、袖口线:E点、F点向上1cm分别得点K点、L点,前袖口宽二等分,过该点作袖口的垂线(向上),在垂线上量取1.5cm的点P;二等分后袖口宽的点Q,用弧线圆顺连接K点、P点、Q点、L点将可得到袖口弧线。如此调整袖口弧线是因为手臂是向前倾斜的,手腕的最前端袖口部分应短些,后端袖口应长些。
袖片原型制作完成后,进一步的工作是要确保袖山弧线长度尺寸与袖笼弧线长度尺寸相吻合。袖山弧线的长度要比袖笼弧线的长度长,当衣料弹性较小或无弹性时,两者相差1cm左右,甚至可相等;精纺面料相差3 ~ 4 cm;粗纺面料相差5 ~ 6cm。两者相差的部分作为衣袖缝合时的归缩份。测得衣片原型的前后对位记号尺寸分别加上0.2cm(作为衣袖缝合时的袖山底部的归缩量),按其尺寸确定袖山弧线的对位记号。 三、裙片原型
裙片原型是覆盖下半身的原型,裙子原型作图的必要尺寸为:腰围、**围、裙长、**长、中**围(根据体型而定)。
制图顺序:
1、以[H/2 + 2 ~ 3cm]为宽、裙长为长划一长方形,左边线为后中心线,右边线为前中心线,上平线为腰围基本线,下平线为下摆线。距前中心线[(H/2 + 2 ~ 3)/2 + 1cm]作一垂直线,该线为侧缝基本线。通常**围的最少放松量为4 cm,这是动态时的最少松量。**围放松量比胸围放松量小,是因为胸部在呼吸和运动时胸围尺寸有明显的变化。
2、**围线:距腰围基本线**长尺寸划一水平线,该线即为**围线。
3、腰围尺寸:前腰围尺寸为:W/4 + 0.5 + 1cm;后腰围尺寸为:W/4 + 0.5 – 1cm。公式中0.5cm为放松量(或归缩量,也称吃势量),1 cm为前后差量。
4、侧缝线:以侧缝基本线与腰围基本线的交点A点分别向前后中心线量取前后**围与前后腰围尺寸差的三分之一得B点、c点,分别过B点、c点作侧缝基本线的切线,切点距**围线5cm;两条弧线顺势向上延伸0.7cm,分别得E点、F点。
好地解决上述困难。 3、 省的调整:
由于胸部的凸起不是一点,为了能很柔和地体现胸部的隆起,省止点不应该到达B.P点,而应该离开B.P点一定的距离,距离的大小随服装的合体程度而定,省的形状也应随服装的合体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服装合体程度 紧身 合体 宽松 二、
省尖点距凸点的距离 省的形状
2cm以内,不得少于1.3cm 依人体 适中,2cm以上 直或稍依人体 较远,5~6cm 直
剪省法:
移省法可以很方便地对一些省进行处理,但当省缝线为曲线时用移省法就很不方便,此时用剪省法就很方便。 1、 通过凸点的省: 步骤:
(1)、确定新省的位置点A,将A点与B.P点用所需要的线条连接,该线为一条省缝线。 (2)、剪开A点与B.P点的连线。
(3)、折叠原型的基本省(若是移半省,将原型的腰围线移成水平线即可。),A点移到Aˊ点,将Aˊ点与B.P点按剪开线连接可得到另一条省缝线。描下原型的轮廓线。 2、 不通过凸点的省: (1)、形成碎褶(或褶裥):
a、决定分割线的位置并根据碎褶的形状决定分割线至B.P点的剪切线是直线还是折线,剪切线越多,褶量分布越均匀,收褶后褶的形状越漂亮。根据需要将剪切线剪开,同时决定缝合对位记号。
b、折叠原型的基本省或辅助省,产生收褶量,在收褶部位修正缝合线 (2)、多省(MULTIPLE DARTS)
a、决定省的位置和省的长度,分别得A、B、c点,并将A、B、c点与B.P点相连,将省沿省缝线剪开,并延长至B.P点。
b、折叠基本省或辅助省,描下折叠后的轮廓线。
c、各省的省尖点决定在各剪切省的中点,各省的省尖点与各自的省缝点相连将可得到省缝线。
d、折叠各省,连接侧颈点和肩端点,修正肩线。
(3)、末端为褶裥的多省(MUTIPLE DARTS EnDInG In TUcKS):
操作过程基本与多省相同,只不过在操作时首先要决定省的长度和褶裥的缝止点。 三、
加省法:
前面我们所研究的两种移省的方法(移省法、剪省法)的总省量是原型的省量,用这两种方法经移省后所得的省经收省后服装的合体程度与原型的合体程度一样或基本一样。但有些时候要求增加某些部位放松量以达到所需要的效果,这就是即将要研究的加省法。顾名思义,经加省后省量超过了原型的总省量,与原型相比,服装的合体程度有所变化。 四、缝份的加法:
原型是净样,它不包含缝份,因此在制成工业样板之前必须首先加上合理的缝份。缝份的大小随缝口的位置及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缝份为1cm,衣领缝合线的缝份为0.8cm。加缝份时一般首先加直线部分,后加曲线部分和含有省量的部分。在加曲线部分缝份时应将与曲线部分相交的直线部分的缝份沿制成线倒向大身后再加缝份,这样能保证当烫开缝份时在直线与曲线相交处不会出现缺角的现象;对含有省量的部分加缝份时应折叠省量后再加缝份,这样能确保在收省后轮廓线仍能满足要求。
第三节 分割线
服装中的分割线有两类:结构线和装饰线。结构线是使服装合体的线,在结构线中往往包含省量,因此设计结构线的位置时必须考虑人体的构成线,同时结构线也具有决定服装风格、增加服装美感的作用;装饰线是起装饰作用的分割线,在设计装饰线时不必考虑人体的构成线,只需考虑如何增加服装的美感。我们着重要讲的是结构线。 人体是多曲面的结合体,为了使服装适合人体,分割线或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使平面的布料形成立体的曲面,必须作出与人体构成线相应的结构线,因此有必要研究人体的构成线,并弄清人体构成线与服装结构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体的构成线就是构成人体体型的线即通过人体表面面与面之间的线,它是通过构成人体体型的重要部位的线。
结构线与人体的构成线的关系如下: 分割线1:通过人体的前中心的线线。
分割线2:从小肩宽的二分之一点经B.P点直至下摆的连线(又称公主线)。该线包含肩省和腰省,经过人体前面最凸起的部位。
分割线3:通过体侧面与体前部(人体宽度与厚度)的交接处,在下半身经过盆腔骨的隆起处。
分割线4:通过体侧面与体背部(人体宽度与厚度)的交接处,是构成合体服装的重要分割线。
分割线5:该线通过肩胛骨和腰部,它包含肩省和腰省,此线又称公主线。 分割线6:通过人体的背中心的线,体现脊椎骨的弯曲形态。
在进行纸样设计时结构线设计的愈多,服装的立体感就愈强,就愈合体。在一般情况下,结构线必须通过B.P点和肩胛骨部位,而在腹部和**则可根据体型或设计要求决定其位置。在有分割线的部位很少再收省,因为分割线中已包含省量,除非分割线距凸点或凸起部位较远。
作业:1:指出影响纸样设计的8处人体关键数据。
2:利用国标160/84人体尺寸,制作制作1:5和1:1第三代女装标准基本纸样(包
括上衣两片、袖子一片和裙子两片)。
3:省道转移练习10款。
1
4、《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5、《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