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教学设计
一、 导语: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有着无穷的奥秘,等待人们用科学去发现、探索……
二、 读议第一段:
(1).演示课件,飞机飞过:
1. 请同学们观察飞机
2. 介绍飞机的用途
(2).出示幻灯飞机内容:试着读出感受
(3).指名读 评议体会
(4 ) .造句 :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三、读议第二段:
(1). 演示课件,航天飞机飞过:
1. 请同学们观察航天飞机
2. 说话练习:描绘航天飞机的样子
( 2) . 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
(3 ) . 男、女生再读
四、 写作:
( 1) . 思考:还想了解航天飞机的什么知识?
(2).回忆:平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 3) . 上网: 筛选的网页,解决问题
( 4) . 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 5) . 结合课文、网页、资料介绍航天飞机
五、 结束语:
谢谢同学们,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簇簇想象的火焰,看到了一个个未来的航天专家……
拓展阅读
1、二年级语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范文
1、认识生字及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一、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板:卡罗尔)指名读。
卡罗尔还要为我们介绍一群可爱的朋友呢,是谁呢?(板:小猫)卡罗尔和小猫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学了课文就会知道得清清楚楚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揭题,读。
二、检查字词,学习默读
1、课前,咱们小朋友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是吗?
(出示词语)那,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你们了吧?谁愿意来读读。指名读,正音。
2、谁有信心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接下来,咱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王老师有一种新的读书方法,不知道你们会不会?默读课文,你们听说过吗?你知道默读是怎么读吗?那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读读课文吧,读好以后问问自己,你读懂了什么呢?(自由读课文,师**。)
4、指名说,理清课文层次。
三、再读课文,感悟
1、我们知道小女孩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为了拥有一只小猫,她们在报纸上登了一个广告。广告登出来了,是这样写的。(出示:广告内容)谁来读读?从这个广告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你从哪儿感受到呢?
在反复的读中加深体验。
2、事实上,卡罗尔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读课文的4、5两段,用笔划出卡罗尔怎样照顾小猫的句子。
交流: 你觉得卡罗尔把小猫照顾得好不好?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卡罗尔这样细心地照顾着这群小猫,小猫们又在卡罗尔家过得怎样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交流:你找到答案了吗?你是从哪一段中感受到的?(出示第十段)读。
可见,卡罗尔确实给小猫们创设了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家,让小猫们能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生活。那么,小猫们又为和她的家人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细细感受一下。(自由读)
交流:你觉得小猫们为卡罗尔家带来了什么?(乐趣、烦恼)指导用不同的语气读好这段话。
4、这许许多多的小猫们给卡罗尔一家人送来了无穷的乐趣,也带来了好多的烦恼,难怪爸爸会说于是,爸爸又在报纸上登了第二个广告,要免费赠送小猫。
广告登出来了,让我们竖起耳朵,静静地、静静地来倾听这以后的故事吧。(音乐,出示第十三段,师读)
5、这时候的卡罗尔(出示第十五段)谁来读读这一段?卡罗尔为什么眼泪都流出来了?(板:伤心)家里为什么会变得冷冷清清的呢?你能把冷冷清清的感觉读出来吗?
是呀,屋里静悄悄地,许许多多有趣的小猫转眼间一只也没有了,此时的卡罗尔又怎会不伤心呢?
6、正在这时,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入她的耳朵,是谁呢?默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呢?(指名说)
是呀,这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自己读读这一段。(出示第十七段)
交流:
⑴ 蹭是怎样的一个动作?(板:蹭)指名做。
⑵ 伯洛为什么会亲热地蹭着卡罗尔的手呢?(板:亲热)
⑶ 你能把这温馨的感觉读出来吗?
三、结束课文
是呀,正是因为卡罗尔对小猫的这份喜爱、这份关爱赢得了小猫对卡罗尔的爱,使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
相信,只要我们关爱身边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只要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诚地关爱我们!
2、小学语文二年级《秋天到》教学设计资料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引 入 新
课1.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些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板书课题)你的周围有什么变化吗? 2. 展示:师生展示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资料 1. 认真倾听 2. 说说秋天的特点 进 行 新
课1、抽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正音,自主学习课文生字。 板书重点:
多音字 :”转” zhuan (转凉 转换 转化) zhuan(转动 转圈)
翘舌音字:爽 收 霜 边音字 :凉
三拼音字:转 凉 爽 霜 降 香 黄 后鼻音字:丰 v去掉两点的规律:菊
易错形的字:转 排(注意笔顺)
3.课堂组词(开火车形式进行),说结构、偏旁教师简要板书。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巩固。
5.再读课文思考: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 1.
四人小组交流生字的预习情况。(主要是哪些拼音容易读错,如:平翘舌、鼻边音、前后鼻音、是否是多音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可以组什么词;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2. 小组内交流生字学习情况,抽学生教读、教学生书空,互相指导,
3. 学生自由书空学习生字 4. 认真观察,仔细阅读 5. 倾听思考 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生字 2.给课文生字组词
3.熟读课文记录作业 板 书 设 计秋天到
多音字 :“转” zhuan (转凉 转换 动 转圈)
翘舌音字:爽 收 霜 边音字 :凉
三拼音字:转 凉 爽 霜 降 香 黄 后鼻音字:丰 v去掉两点的规律:菊
易错形的字:转 排(注意笔顺) 秋天到 (第2课时) 知识技能: 1. 指导朗读 2. 练习背诵 3. 分析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转化)zhuan(转 复 习 检
查1、 抽认课文生字,听写部分生词。
2、 秋天什么时候到?哪几个月是秋天?秋天有哪些特点?4. 听写分页标题#e# 2.回答问题 学 习 新
在秋天,同学们喜欢什么景物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节,这一节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大雁排成行,去干什么呢?喜欢吗?读一读。重点了解:天气变化(天转凉、风变爽);有关蟋蟀秋天活动的知识。
体会重读部分表现特点的词语的方法读出感情。 看书上插图,学生回答。 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交流收集的关于秋天景物的资料,说说为什么喜欢他。 拓 展 升 华
1.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后,知道了些什么?你喜欢秋天吗?一读描写秋天的文章。 2. 指导诵读
3. 总结课文,理清这首诗歌的顺序,感知文章写法。 写了些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板书总结回答)
4.按节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背诵。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如:画一画秋天的景物;写一些关于秋天的句子。 练习背诵 布
置 作
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课文
2. 画一幅秋天的画或者抄一段描写秋天的文章,用来办教室墙报。
(纸张大小教师统一,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认真记录作业 板 书 设 计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 (天转凉 风变爽 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 (鱼虾肥 瓜果香 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 (枫叶红 菊花黄 大雁排成行)
置 作
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课文
2. 画一幅秋天的画或者抄一段描写秋天的文章,用来办教室墙报。
(纸张大小教师统一,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认真记录作业 板 书 设 计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 (天转凉 风变爽 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 (鱼虾肥 瓜果香 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 (枫叶红 菊花黄 大雁排成行)
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学情分析:
1。对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何?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策略,还具备了相应的计算能力。
2。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掌握情况如何?对于两步连乘应用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往往能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或题中条件叙述的顺序,很容易想到一种解题方法,但对其它不同的解题方法容易忽略。而对于部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在接触了多种解题策略后,思维容易混乱,缺乏条理性。
教材分析:
1。补充内容:在新课导入之前,补充准备题。通过文字和图提供数学信息,使学生明确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的数量关系特点,及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巩固练习时补充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
3。从教学目标看,本节的重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归纳的数学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从学生实际情况看,本节的重点:学生能全面搜集信息、找到相关联的两个量,并能提出问题(即中间问题);难点: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活 动 方 式
设计意图及学生情况预测
一、激趣引入
(3分钟)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2分)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五、补充练习
1、陈老师昨天在吉之岛买东西的时候看到了精美的喜羊羊毛毛公仔。首先陈老师看了看灰太狼的单价,每个10元。(抢答)陈老师想买3个喜羊羊多少钱?小结:与问题有关系的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2、再去看看喜羊羊的单价,每个12元。买3个喜羊羊多少钱?
12×3=36(元)(为什么用12×3)
3、每个大喜羊羊价钱是小喜羊羊的5倍。一个大喜羊羊多少钱?
12×5=60(元)
小结:求几个几或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
(1) 收集信息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的时候,师将学生找到的信息写到黑板上)
小结:我们搜集信息时不能只看文字,还要联系看看图。
师:你能先算什么?通过哪两个条件来算?完整地说说你是用( )×( )=( )。再算什么?完整地说说你是用( )×( )=( )。(引导学生多说,个别说,全班说。师板演全过程)
师:谁会写出综合式。
小结:这个问题连续用了两步乘法来解决,这样的算式叫连乘。(示题: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师: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学生边说师边在第一步下面画线并写出结果)再算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同时学会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完整解答应用题的好习惯。
小结:当信息量比较多的时候,我们要根据问题,从其中的'两个相关信息入手,看看能先算什么?
(3) 多角度思考
师:有别的计算方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能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相应的数量关系式。(注意用课件直观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小结: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1。99页做一做:
师:只有一个问题,你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先做什么?(从图中收集信息)好,请你根据学会的方法来有步骤地解决这个问题,能列综合式就列综合式。**时根据学生情况个别辅导,并请不同列式的同学板演。讲评时引导学生关注错例产生的原因,并强调收集信息的方法与解题思路的表达。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相应的数量关系式。
(做完的同学可以做练习一的123题)
2。 练习一的12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强**,并及时指导,请学生板演。(做完的同学可以做补充练习)
师:觉得哪一题有困难?难在哪里?(组织学生提问、讨论和解答)讲评时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
关键针对第二题:首先引导学生全面地收集信息和理解信息(如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桌子?与圆桌有关系的条件有哪些?与方桌有关系的条件有哪些?要 “可以同时接待多少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算什么?);并将信息板演整理;然后根据整理后的信息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第一三题根据学生的板演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通过学习,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做好什么工作?然后呢?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说出全面准确地收集信息、理解信息;条件比较多的问题先从其中的两个相关信息入手求出中间问题;正确应用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准确;解答完整等等)
课件示:学生口述列式与解题思路。
美术小组有15人,舞蹈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合唱队人数是舞蹈组的3倍。合唱队有多少人?
1。 思考,回答问题。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到一个方阵。并能从图收集信息。
(2)思考,回答问题
①一个方阵有多少人?
8 ×10= 80(人)
②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80×3=240(人)
8 ×10×3=240(人
答:3个方阵共有240人
1。生板演,并回答解题思路。
2第1题,关键能从文字中找到一星期有七天这个信息;第2题是难点,关键能从图中正确收集信息,并正确运用数量关系;第3题信息全在图中。
8 ×4×5=160(台)
15 ×2×3=90(人)
1会有孩子用10×3来计算,也会有孩子知道给出的条件不能求出问题。通过这个设计让孩子们明确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需要两个与问题有关系的条件。
2通过后两个问题让孩子们明确求几个几或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从图中收集信息、从其中两个信息入手求出中间问题、并能明白地表达解题思路(数量关系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学生可能有两种解答,一是直接用30×8,一是5×6×8,主要是从图中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了信息。要引导根据5×6得到30。
2。通过这三题的练习,学生通过自己独立观察找到信息条件,发现问题,并有步骤地分析解答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在**时要及时提醒有困难的学生。讲评时,要针对题目强调如何收集信息、如何由相关信息正确列式计算,以及注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1。 关键能从题目中完整地收集信息。特别是能从图中找到有4人。
2。 正确理解题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4、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称象》教学设计范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过程与方法:
4、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曹冲的机灵、聪明。
5、说一说还有什么好办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6、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关于大象和曹冲的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故事,学会从多种角度,变通的思考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大象和曹冲的故事。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称象,*,曹操,议论,秤杆,砍树,宰割,一艘,船舷,赶上岸
称(多音字)
一头大象,一杆大称,一棵大树,一艘大船,一条线
3.分组,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讲故事。
这个故事非常有趣,谁能再仔细读完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 自己准备。
2、 小组内先讲一讲。
3、 班内交流,教师和学生从各方面评价讲得怎么样。
一、复述故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2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回答:象是什么样子?*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说说你了解的大象。你觉得大象像什么?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你还从这一段的哪句话体会出大象的高大?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