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读课文,教学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基本感知课文所写的三个故事。
一、揭示课题
1、 出示课题,理解“和”是和好的意思。
2、 质疑激趣 :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梳理:“将”、“相”分别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生自由朗读,标上自然段序号。
3、 初读交流,说出“将”、“相”是谁,课文写了哪几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
三、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交流分段,在讨论中理解体会第15自然段作为过渡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指读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随机简介历史背景
点拨生字:蔺(读音)和氏璧(简介和氏璧,并由此理解字型)
指读第二个故事(11—14自然段)随机点拨生字:
渑—绳 怯(读音)
指读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
每个故事读完,要求能归纳成四字小标题
(一) 完璧归赵(二)渑池会见(三)负荆请罪
四、交流感悟
读完这三个主人公,你对其中两位主人公有什么看法?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小结。
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那么文中哪些词句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各自的品质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细细品读这三个故事。
拓展阅读
1、三年级第一课语文教学设计
1、说说自己在寒假中的收获。
2、回顾上学期的语文成绩,明确取得成功(或造成失败)的原因。
3、了解本册语文的主要领域和各个板块内容,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本册教材内容有整体的分析,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明确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说说自己在寒假中的收获。
大家在寒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学会的本领,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取得的收获。
二、明确取得好成绩或考试失利的原因。
1、由成绩优异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2、 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过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三、了解本册语文书的内容,认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学生看书,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了解本册书12个板块和具体内容,教师介绍板块后面的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学习活动等内容。
2、 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认识226个生字,会写276个生字;继续学习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和略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继续学习习作;结合语文学习,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愿意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继续练字,坚持每日写一页小字,每天读半小时课外书,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一个周记,每周背两首古诗。
四、对学生的常规课堂进行要求:
1、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2)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大胆发言、质疑。(3)学会合作交流。
3、课后的要求:
(1)课后复习;(2)独立完成作业;
4、学好语文的一些基本做法:⑴听、说、读、写是语文的本色要求——听,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与深刻的内涵等;说,能流畅地有条理地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畅所欲言;读,广泛浏览阅读,博闻广记;写,写得一手好字与好文章。
5、工具的要求: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双色笔、听课笔记、练习本、作业本、作业记录本、读书笔记本等。
五、教师小结
师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在缤纷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度过了一个快乐而休闲的寒假后,我们又回到了美丽的校园——上课的铃声清脆地响起,崭新的课本一页页翻开,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必须抓住时间中的分分秒秒,莫让光阴空自流。为了让我们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在这里,老师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考前认真复习、考后认真总结,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又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收获。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六、布置作业:
2、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1.细读1、2、3自然段,了解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灯片
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到车站为志愿军送行,与志愿军话别的朝鲜人民有许许多多,作者选择了哪几个代表?(出示插图,认一认)
3.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4.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读课文
(一)先看第二件事送打糕
1.导语:这是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边听边想,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情景。
2.音响,朗诵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3.你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情景?
4.读文字,看了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划圈有关词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交流:①动词:带者,顶着,冒着,穿着,送到冒着生命危险很勇敢
②雪中送炭像母亲一样,深情厚谊,慈母般的爱。
③你从中感受到些什么?
6.指导感情朗读。
(导语:老师觉得读好书,要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要抑扬顿挫,语速上要有快有慢)(自己试读指名读)
(二)看第三件事情
1.过渡:是啊,大娘这么大年纪了,还冒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送打糕,这种爱,怎能让人不感动?但更使人感动的是,边听边想,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创设情景(音乐,朗诵)
2.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读文字,看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些什么?(出示灯片)
4.交流:丢下,背进,唯一等感受大娘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5.怎样读呢?(自由练指名读)
(三)看一件事。(看了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又怎么让人感动!)
1.出示: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你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a。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b。怎么读?
2.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三.写其他部分。
1.大娘是不是就给志愿军做了这几件事情?哪句话看出?(出示:八年来------!)
2.是啊,大娘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志愿军,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3.引读其他部分。
4.过渡。
四.学习第2、3节
1.分组学习第2、3节。
1、2大组读读第二节,3、4组读第三节。思考: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中,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语句,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
3、大堂交流
从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没哭,而与志愿军叔叔分别的日子却哭了,从中感受小金花与志愿军之间有亲密的情感。
△、第三节。
从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双腿,感受大嫂对志愿军的一片深情。
4.读好第2、3节
5.小结:
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
五.引读第4-6节
1、创设情景火车鸣笛声响。
2、引读:听,列车的汽笛声已响起,此时,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太多的言要表,道不尽的话,流不完的泪,此时,志愿军发出内心的呼唤再见了,亲人
附:板书: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衣服
大娘送打糕
救伤员
小金花救走了牺牲了妈妈
大嫂挖野菜失去了双腿
3、《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执教人:常倩倩教学内容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都说咱班孩子最聪明了,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想!(师生互动,缓解气氛,)那老师想找一个最最聪明的孩子给老师当助手,谁愿意帮忙?(找个小助手帮忙)
2、谈话:同学们,随着这几年咱们学校不断的壮大,知道咱们学校有多少名学生吗?今天常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关于你们的生活照,想知道是什么照片吗?(激趣)好,咱们一起去看一下
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情景图,并出示文字:
辰光学校做广播操,在前院和后院做操的一共有114排,每排有21名同学,问辰光学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做广播操?
2、独立估算,交流探索
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114×21=
(1)在精确计算之前,应引导学生估计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列出算式后,可以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估算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到底有多少名学生做广播操呢?你们想知道吗?自己算算看。
(3)在具体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后讨论,对学生使用的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当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重点讨论竖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算理。在鼓励算
法多样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指名让学生汇报:
比如: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比如:114×7×3=789×3=2394。你觉得如何?
比如: 学生列竖式计算。
114
×21
───
114„„„„114×1
228 „„„„114×20
───
2394
我们发现他的答案肯定是正确的。那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根据什么这样竖式计算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计算的过程,你能说出114表示什么?(114×1)228又表示什么呢?(114×20)
(4)反馈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5)教师根据学生口述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师:你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想法,大家比较一下,你们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生:竖式计算。(学生也可能会说其他的方法)。
师:还有其他异议吗,相信你们自主学习、发言的能力会更让老师佩服。
(6)、集体交流订正,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a、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b、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
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C、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7)齐读:加深印象
(8)用自己的语言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跟你的同桌相互说说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但学生的语言不一定很规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三、及时练习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相似题目的练习,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1、火眼金睛
独立计算,指名反馈,口述过程,集体订正。
2、课堂小练
126×34224×5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演草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乘的过程和进位的处理。
(1)先别忙着做,以很快的速度估计一下他们的积是多少?把它写下来。然后按照竖式计算的方法,把它算好。
(2)再仔细观察这个计算的格式,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集体订正,重点说明进位的处理,数位的对齐。
(3)指出:笔算乘法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演示。(分析,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指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有可能是四位数也有可能是五位数
3、再接再励
207×45=420×50=
题目分析:设计这两题是让学生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乘数中间有“0”和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强调如果没有进位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如果有进位的数,进位的数是几就在这一位上写几)师:大家都知道景老师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他看到咱班孩子这么聪明很是高兴,但她有个困惑想让你们帮她解决一下,行吗?生:行!
4、解决问题我最棒
(1)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按31天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
(2)新学期开学了,高主任准备给同学们发新作业本,每个班平均55人,每人发两本,全校共有32个班,高主任准备3500本够吗?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一两人说说问题及做法,集体订正)
适时鼓励:你分析问题那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节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 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要求注意书写格式以及卷面清楚。
四、总结导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