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品德与生活《我和小伙伴》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2:28

人教版一年级下品德与生活《我和小伙伴》教案

教学目标:

1、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

2、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教学重点:

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

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课前准备:

教师:授课教师和朋友在一起的照片。

学生:小伙伴的资料或照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提问:放学后,节假日里你都和谁一起活动?(指名说一说)

2、谈话:在课外和你一起活动的小朋友我们把他们叫做小伙伴。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我们自己和小伙伴的故事吧。

二、说说小伙伴,体会和小伙伴交往的快乐

1、教师投影出示像片讲自己和朋友间的小故事。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和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吧。

2、指名学生来讲。(投影出示学生所带照片和书中典型图片)

3、提问:如果没有伙伴将会什么感觉?心情会怎样?

4、小结: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乐。朋友多快乐多。

三、活动:该怎么办?

1、请一小组同学到讲台上选一样教师提前准备好的一些小东西。(有学生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出现了几名同学同时选择一件东西。

2、提问这一小组同学:大家说说该怎么办?

3、提问全体学生:说一说、那种方法合理?那种大家满意?

过渡:刚才大家出的主意都很多,而且都有自己的道理。最后解决的比较满意。现在还有一名同学也遇到类似问题,大家帮他想办法,看怎么解决那个问题。

投影出示分玩具事件。学生讨论。指名说一说。

板书:大让小轮流玩猜拳一起玩

4、投影出示分蛋糕事件。

分组讨论:该怎么办?

指名到讲台前表演一下。

5、小结:许多同学想到将大的让给别人。提到最多的词也是谦让。最后不管是吃大的还是吃小的,大家都很高兴。这就是谦让的结果。互相谦让,想到别人,是在大家共同分享,所以大家都快乐。

四、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1、讨论:你们小组听谁的?(投影出示插图)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解决的?

2、小结:在许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大家要商量解决。

板书:商量解决

五、犯了错误怎么办?

1、想一想:不认错有什么不好?那个小朋友说的好?(投影出示插图。)

指名到前边表演一下。

板书:勇于认错

2、小结:和小伙伴在一起很快乐。如果在相处中遇到问题,一定要解决好。不论是什么方法,一定要有道理。不论什么问题,不仅要想到自己还要想到别人。这样,大家才能相处愉快。

探究活动目的:

通过诚实的测验考查学生的诚实品质,引导学生认识欺骗行为是有害的,也是必定会暴露的。

探究步骤:

1、教师在活动前举行一次简单的小测验(可以是教学活动中安排的听写测验或其它测验)。教师阅卷评分但不在卷面上做任何记录,阅卷情况另行记录。

2、活动开始,教师将试卷发还学生,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学生对照标准答案自行打分(教师可暂时离开现场)。

3、学生自行打分后的卷子交给教师。教师核对原阅卷记录,检查学生是否有私自修改试卷的现象。

4、教师总结,说明本次测验的真正目的是考查同学们的诚实情况,随即将考查的结果予以公布,表扬诚实的同学,阐明作假的危害,教育学生懂得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最终总是会暴露的。

提示:

1、本次活动的主题及内容事先不要泄漏。

2、如果全班同学无一更改,对班集体给予高度评价,此次活动仍是有意义的。

3、对更改试卷的学生不点名批评,也不个别谈话,促使其在活动中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

(活动)开辩论会

一、出示题目

1、班里举行智力比赛,许多同学得了奖,小东没有得奖。回到家,爸爸问他得奖了没有,他应该怎么说?

2、小刚和小朋友一起在街心公园做游戏,他不小心碰倒了一棵新栽的小树苗,居委会李奶奶问起这件事,并说碰倒小树是要罚款的,小刚应该怎样说?

二、小组中交流讨论。

三、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四、全班交流:

为什么要说实话?

五、小结:

说谎话害人害己,我们从小就要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

拓展阅读

1、上册语文册数学分数的产意义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在三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学设想:本节课的学,单位“1”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1、在学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知道分数的产,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组学习,培养学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学重点:明确分数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学具: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米长的绳子、若干个立方体捆绘画笔。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的吗?

2、能根据成语说出面的分数吗?

分为二( ) 七上八( ) 百里挑( ) 十拿九稳( )

1、请个学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的不足米怎么记?

2、在古代,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的。

4、在们的日常中,为了平均分配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朋友平分个橘子、块月饼、块饼干等,每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师: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口答)

出示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说理由。

(强调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给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张长方形纸、米长的绳子、6个立方体,4根绘画笔。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样的材料,通过折折、画画、分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动手操作,师**。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张长方形纸、米长的绳子、6个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张长方形纸平均分,们可以称之为把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个物体)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们可以称之为把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个计量单位)

把6个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些物体)

结:个物体、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个整体吗?

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个整体呢?(学举例。)

师:象这样的个物体、个计量单位、个整体,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个物体、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个整体。如:个苹果、枝铅笔、个计量单位、堆煤、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个数,只表示个具体事物。如:本书、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堆、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样?

师:因为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样。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回答,后再让学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 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五(1)班的三好数占全班的29 。

(2)节课的时间是23 时。

4、课本练习十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 是914 ( )

(4)自然数1单位“1”相同。( )

五、结。

今天这节课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2、五册数学练习题 学五语文的伯父鲁迅先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为别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学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

2、了解鲁迅其

3、了解们对鲁迅的怀念。

、揭示课题: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逝世九周也就是1945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

“伯父”点明了作者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段:鲁迅先逝世后,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育“”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热情救护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段,思考并讨论.

1、民群众崇敬爱戴鲁迅先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

2、什么事使“”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的崇敬爱戴,感到伯父跟的伯父不样,是位深受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结: 这段讲了民群众崇敬爱戴鲁迅先,引起了“”的深思,更激起“”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就张冠李戴乱说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纪比“”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好呢?

(鲁迅先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还难受”?

(伯父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故事反映了鲁迅先什么质?

结:这个故事讲鲁迅跟“”谈《水浒传》从中启发育“”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代)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不鲁迅先话的含义)

2、在座的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比喻的手法,既真实在反映了旧社会民没有丝毫的自由,**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幽默的性格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读,并议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边”、“两只手……”、“地上淌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民悲惨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民的同情关怀)

3、事后鲁迅先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民的同情对给劳动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热情救护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民深切同情对旧社会的憎恨.

1、鲁迅先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想得多)

2、齐读最后节,这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板书设计 :

他的事迹

他的

作业:

、抄词.

追悼 正月 爱抚 逝世 搞不清楚 张冠李戴

愉快 碰壁 微弱 咳嗽 饱经风霜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 )李( ) 囫囵( )( ) ( )然大( ) 三( )半( )

( )经风( ) ( )声( )哭 难以( )受 接连不( )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听了伯父这句话,又羞愧,又悔恨,比*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以后,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骂还难受?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纱布来……扎好绷带.

⑴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个动作词.

⑶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的伯父鲁迅先》是篇写_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上册语文册数学分数的产意义

学内容: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五册P60—64。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产的背景,理解单位“1”不仅是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

2.在说说、分分等体验中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中的食物,体会“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

3.在轻松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学重点:在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归纳分数的意义。

学难点: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个整体。

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支水彩笔

课前谈话:

师(板书:):有谁知道字开头的成语?(:……)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成语,你们可真了不起!今天在座的同学们就组成了个整体,起来学习,希望大家都能在这节课上做到意,对的问题可以呼百应,对所学的知识清二楚,争取鸣惊。能做到吗?

、回忆旧知

师提问: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朋友,每分得几个?若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朋友,每分得多少?

(板书:)师: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它是什么数?(板书:分数)

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1、各部分的名称:上面是分子,面是分母,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分数线表示平均分;(板书:分子、分母、分数线)

2、分数的读写法;

3、强调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板书:的产)

师:给你们准备了几幅图,大家看(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1)。

师:古把绳子按相同的长度打上结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两个结中间的段就表示长度的个计量单位,(指着图)如图上这样的段就用1表示,这里有1、2、3三段就用(3)表示,剩的不足段,还能用1表示吗?(不能)

师:(课件出示60页主题图2)再来看,把桌上的东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的东西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师: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于是,聪明的们就发明了种新的数,那就是——(板书:分数)

师:你知道第个发明分数的,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师:(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们借助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如的表示 ;2000多前,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面摆5根,就表示 ;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前,阿拉伯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直沿用至今。

师:那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接们就重点研究分数的意义。(板书:意义)

(二)探索研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把“个物体”看做单位“1”平均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观察,老师把面的物、图形等都怎么分了?分成了几份?想:其中份或几份的数怎么用分数表示?

(1)(课件演示)把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

(2)(课件演示)把个正方形圆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的几分之几?3份呢?

(3)(课件演示)把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师:前面把个苹果、个正方形、个圆形、个计量单位等都怎样分了?平均分成2份、4份、5份,表示这样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个苹果,个正方形、个圆形、个计量单位等统统称之为“个物体”。把个物体平均分之后,表示这样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

出示:把个物体或个计量单位看作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份或几份可用分数表示。

2、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个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

师: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个整体平均分,如堆苹果、批玩具、全班同学等,把个整体平均分后,表示这样份或几份的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面请看:

(1)(课件)出示画有6只同样的玩具熊猫图。师:把6只熊猫看作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1只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2只呢?3只呢?平均分成3份,2只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4只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2份,3只表示在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课件演示)把12个苹果看作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 ),2份是这堆苹果( );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 ),5份是这堆苹果的( )。

师:们把12个大完全样的苹果看作个整体,刚在老师都把它们怎么分了?(平均分)

同桌互相交流:

课件:同样是12个苹果,为什么产的分数会有不同的分母呢?那么为什么分子又会不同呢?分母表示的是什么,分子表示的又是什么呢? (平均分的份数不样,分数的分母就不样,求这样的几份,几份就是分子。)

(3)师:请同学们观察,刚才们是把什么平均分的?把堆熊猫、堆苹果统统看成“个整体”平均分的。

课件: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份或几份也可用分数表示。

(4)总结:(课件 )个物体、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个物体、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这里的“1”不仅可以表示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个整体,它的含义非常特殊,所以1的上面要加双引号。那么单位“1”都可以表示什么呢?(学自由说,课件演示)

师:举了这么多例子,现在谁能说说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是分数?学总结,师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解释分数意义中的关键词:这句话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请同学们找找?(“单位1”、“平均分”) 。

(三)认识分数单位

1、62页做

2、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这是分数的意义。而表示其中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的分数单位是。

3、练习:读出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课件)

知识应用(课件)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___份,表示这样 ____份的数。

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单位,“1”表示( )

把20本书分给4个组,每组分( )单位“1”表示( )

(四)体会“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刚才创造出了这么多分数,而且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要通过个游戏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结合课件演示)师:这1支粉笔,是全部粉笔的,你能猜出共有几支吗? (5支)

师:为什么是5支呢?(共的是1支,也就是份是1支,所以5份就是5支)

师:现在有2支粉笔,也是全部粉笔的,你还能猜出共有几支粉笔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共的是2支,也就是份是2支,所以5份就是5个2支共10支。)

师:现在有3支粉笔,还是全部粉笔的,你还能猜出共有几支粉笔吗?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共的是3支,也就是份是3支,所以5份就是5个3支共15支。)

师:为什么都是,有的是1支,有的是2支,还有的却是3支呢?

结:虽然都是把全部的粉笔平均分成了5份,但是因为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每份的数量也就不同。因此说个分数时,定要强调是哪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即: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新知

师:面就让们用今天学的知识来闯闯智慧关,怎么样?有信心吗?

1、面各分数表示得对吗?为什么?

2、63页1、2、3、4,64页5、7。

3、平均每分这堆苹果的( ),是( )个。

4、如果把2个 正方体分别看作单位“1”的想想它们的单位“1”是几个正方体? 你是怎样想的?

5、拓展练习:

(1)把单位“1”平均分成a份,表示这样的b份的分数是( ),分数单位是( )。

(2)分数单位是的分数你能写几个?

6、思考:图中涂色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7、64页9题。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说们班的每个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点击查看更多人教版一年级下品德与生活《我和小伙伴》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4927.html

热门阅读

  1. 瑟字开头的诗句
  2. 预防幼儿园安全事件的总结范文
  3. 今生无悔小学教师优秀发言稿
  4. 格林童话故事第:小毛驴The donkey
  5. 日语B级考试短文理解真题及答案
  6. 关于腊八节的祝福语精选
  7. 索溪峪的野读后感
  8. 201年送小朋友的元旦祝福语
  9. 《诗人眼里的星星》教学设计方案
  10. 格林童话故事大全之姐姐与弟弟
  11. 关于描写中秋月的诗句精选
  12. 学校信息管理中心主任竞职演讲稿范文
  13. 《状元母亲弃家而逃》读后感00字
  14. 亲子运动会的通知
  15. 让小学生认识11个生词的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