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资料手抄报内容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3:37

数学家资料手抄报内容

早年在中国所受的教育我于1923年1月进天津扶轮中学。那是一所四年制的高级中学,我获准插班入一年级就读第二学期。该校的数学课程有:第一年,算术,使用中文课本;第二年,代数,使用Hall 与 Knight 的课本;第三年,几何,使用Wentworth 与 Smith 的课本;第四年,三角学和高级代数,分别使用Wentworth-Smith 及 Hall-Knight 的课本。我的老师都很有能力,又极富献身精神,我做了大量习题。到第四年,我已能做许多Ha ll-Knight 的书中引用的剑桥大学荣誉学位考试的题目。

1926年我从扶轮毕业;同年我进南开大学,实际上是跳了两级,因此我从未上过解析几何课。更糟的是,我必须参加南开大学的入学考试,其数学试题中解析几何占很重的份量。考试前的三个星期,我自学了 Young 与 Morgen 的《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 sis)如果记得不错的话,我的考卷位列第二。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圆锥曲线的焦点”这一概念令我大伤脑筋,直到几年后学了射影几何学我才茅塞顿开。

进南开大学后,我很快就发现自己做实验笨手笨脚,于是数学便成为我唯一的选择。我有幸得姜立夫教授为师——他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 J. Coolidge,论文题目是关于非欧几里得空间中线球接触变换的。因此,我在大学第四年,花了许多功夫学几何,所读的书中有 Coolidge 的《非欧几何学》 与《圆和球的几何学》,Solmon 的《圆锥曲线》与《立体解析几何》,以及 Castelnuovo 的《解析几何与射影几何》等。尤其使我着迷的是 Otto Staude 的二卷本着作《线构造》。二次超曲面的几何是数学中优美的篇章。我很高兴看到 J. Moser 1979年在可积哈密顿系统和谱理论的研究中继续这方面的工作。(参见3)甚至在今日,研究 Salmon 的东西可能仍是有价值的,至少在我看来是有趣的。

1930年我从南开毕业,去北平清华大学从孙鎕 【注1】 教授工作。孙先生在当时是中国发表数学研究论文的唯一的数学家。孙的研究领域是射影微分几何,他曾是芝加哥大学 E.P.Lane 的博士生。这个主题由 E.J. Wilczynsky 于1901年创立,是那时已经支配几何学近一世纪的射影几何的一个自然产物。我熟悉了这方面的文献,并写了几篇论文,其中包括我的有关射影线几何的硕士论文。继Plücker 与克莱因之后,线几何一直是几何学家们喜爱的主题。事实上克莱因的学位论文就是关于二次线体的,即 Plücker 坐标下的二次方程所确定的线轨 (line loci)。二次线体具有许多背景中也有许多线几何的内容。

数学家资料手抄报内容:我的论文研究线汇,即线的二维子流形以及它们的通过二次线体的密切(osculation)。

在我的研究生学业接近结束时,即大约1934年左右,我开始认识到整体微分几何(当时称为大范围微分几何)的重要性。我的主要灵感来自 W. Blaschke 的关于微分几何的那些著作。很清楚,代数拓扑是整个领域的基础。而代数拓扑本身当时还处于发展阶段。Veblen 于1922年发表的 analysis situs 【注2】 引进了「同调不变量」(homology characters) 即根据关联矩阵得出的 Betti 数和挠系数。Lefschetz 的《拓扑学》于1930年出版,但该书对初学者进入这个领域并无裨益。我曾听过 Emanuel Sperner 的讲课(1933~1934年)。当时 Sperner 正在北京大学访问,他的课包含有对 Erhard Schmidt 关于约当曲线定理的证明的严密而详细的论述。我也听过江泽涵讲授的以 Lefschetz 的书为蓝本的「位置分析」课,江是 Marston Morse 过去的学生,曾担任 Lefschetz 的助手。而我当时的感觉是我只是刚刚站在代数拓扑这座伟大殿堂的门口。

到1934年 Seifert-Threlfall 的书和1935年 Alexandroff-Hopf 的书问世,情况才有了巨大的变化。 1932年春季,Blaschke 访问了北平,作了关于「微分几何中的拓扑问题」的系列演讲。这是真正的局部微分几何。他采用全体微分同胚构成的伪群取代经典微分几何中的李群,并研究了局部不变量。我能跟上 Blaschke 的演讲并去阅读发表在汉堡大学数学讨论会论文集 (Hamburger Abhandlungen) 及其它杂志上的包含在这同一个总标题下的许多论文。这个主题现在称为网几何 (web geometry)。由于有此接触,之前又已掌握 Blaschke 的微分几何书中的知识,所以当1934年获得一笔奖学金时,我决定去汉堡留学。

1937年夏我离欧返华时,本打算去北平就任清华大学教授之职,由于中日战争之故,十年后才达到此目的。当时清华大学先搬到长沙,1938年又迁至昆明,在那儿一直滞留到1945年夏战争结束。

昆明是座美丽的城市。虽然处于战事中的国家物资匮乏、局势动荡,但在生活的其它方面倒是愉快的。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了西南联合大 学,昆明立刻成为战时中国知识界的中心。我的数学同仁包括华罗庚和许宝騄。我开了代数拓扑、李群、球几何及外微分系统等方面的课程和讨论班,吸引了一批学生。主要的不便是此地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了:有段时间连「缅甸信道」也关闭了,与外界的联系只有靠空运。我有个私人小书库。

起初,我做了以前想做而没时间做的事:读了些书,思考些问题,还觉得有趣。但挫折很快就降临了,而且必须克服。我将此情信告 E. Cartan,他寄给我许多他的抽印本,包括一些过去的论文。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这些论文,考虑其内涵及应用。这确实使我受益匪浅。在30年代,人们已开始认识到 Cartan 的工作的重要性,如 Weyl、Blaschke 和 K?hler,但几乎没有人去读 Cartan 旧时的论文(有关李代数的论文除外)。我很幸运能因环境之故把这些论文都遍读无遗。

驻华盛顿的中国大使胡适博士空邮来一本 Hurewicz-Wallman 写的有关《维数论》的书。现今习惯于静电复印的人也许很难想象我把除最后一章外的整本书抄了一遍。在最后一章中,作者是在没有正合序列概念的情况下处理正 合序列的问题,我觉得很难理解。其实当时读论文作笔记是很普通的。复印大量资料并不能说明自己取得了多少进步。

我开始有了一些学生,其中有王宪钟和严志达。王后来对拓扑学作出了许多贡献,尽管他最出名的成果是王序列。严最早给出所有例外李群的 Betti 数的正确值。

回首往事,我并不认为自已对作为整体的数学有完善的见地。我清楚自己的某些不足并渴望得到充实。我的数学实力在于我能算。至今我不在乎繁复的计算,直到数年前我做这样的计算还很少出现差错。这方面的训练现在不大流行,也得不到鼓励,但在处理许多问题时它仍有很大的好处。

Gauss-Bonnet 公式曾使我着迷,我知道它的最概念化的证明是通过结构方程来表示联络形式的外微分。当1943年我去普林斯顿时,它已为为我在数学工作中最得意的一篇论文开了题。

我于1943年8月抵达普林斯顿。气氛的变化令人难忘。那段日子高等研究院很清静,大多数人已离去为战事服务。Hermann Weyl 对我的工作很感兴趣。我访问之前他曾为《数学纪事》(Annals of Mathematics) 审阅过我一篇有关迷向曲面的论文,并写了一个很长的给予好评的报告。这件事是他亲自泄露给我的。报告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这说明他仔细地看了全文。我们经常交谈。Weyl 的深刻洞察之一是预言代数几何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Andre Weil 那时在附近的 Lehigh 大学,我们很快就见了面并有好多可谈的内容。当时Weil 刚刚发表与 Allendoerfer 合作的关于 Gauss-Bonnet 公式的论文,它立刻成为我们讨论的话题。根据我对二维情况的埋解,我知道正确的证明应该建基于我们现在称之为超度 (transgression) 的概念之上。困难则有两个:1)当时我对关于向量场的奇点的 Poincare-Hopf 定理不甚清楚;2)超度必须在单位切丛中而不是在主丛中实现,这就涉及到一个不平凡的技术困难。这两个困难我都在短时间克服了,事情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我仍认为这是我做得最好的工作。

其后自然要把这个结果扩展到 Stiefel-Whitney 类。那时即使在普林斯顿,谈起纤维丛也必得从定义开始。那时没有矢量丛,只有球丛。我注意到复示性类较简单,容许局部曲率表示。这项工作不难,但它并非那个时代拓扑学的时尚课题。

我虽是高等研究院的成员,但很多时间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范氏大楼度过的。Chevalley 那时正在写他的有关李群的书。Lefschetz 则固执己见,他不愿用当时盛行的常规方法研究微分几何。当时请我为《数学纪事》审阅一篇论文而建议退稿后,他让我担任该刊的副主编 (associate editor)。

普林斯顿的环境与工作节拍令我十分惬意。我对数学的看法成熟多了。留居普林斯顿的日子使我感到极大的乐趣。近年来科学竞争已使科学家的生活大煞风景,尽管在数学方面的情况要好得多。我认为没有非要如此快地出成果的必要,我也不为电子邮件的发现所动。

1945年底我告别普林斯顿回中国。踏上故土立即受命组建中国的科学院,即*研究院的数学研究院,其时二次大战虽已结束,中国却由于内战而处于分裂状态。我向 Hermann Weyl 发出访华邀请,他欣然接受。但是中国当时的形势使这一访问未能实现。

1948年底南京*处于崩溃之中,感谢高等研究院主动安排我离华。1949年冬季学期我在高等研究院,是 Veblen 的微分几何讨论班的主讲人。讲稿两年后补写出来,流传甚广。这些讲稿现收录在已出版的我的《论文选集》第四卷内。主要结果是 Weil 同态。这是陈类从酉群到任意李群的一个推广。1944年我在写有关复示性类的论文时就知道这个结果;由于未熟练掌握李群,当时未能证明它。Weil 通过考虑联络族,提供了一个关键性的思想。我把这个结果称为 Weil 同态。朋友们认为我应该分享这一荣誉,对此我自然不持异议。

二次大战后,Marshall Stone 应召重组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并任系主任。他最早发出的两份聘约分别送达 Hassler Whitney 与 Andre Weil,这是他洞鉴数学与数学界的一个证明。Whitney 谢绝了,而 Weil 经过数次协商后接受了。我在中国时 Stone 就曾写信给我谈起要在芝加哥为我提供一个讯问职位的事。1949年我来美国后,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决定长期聘我。我认为芝加哥大学是美国唯一的其主要目标是 「知识进步」而非教育的大学。我有许多朋友在那里的数学系;1949年夏我成了该系的成员。由此引出了一段愉快而有益的合作。

1949~1950学年我开了一门名为「大范围微分几何」的课程,有一批才华横溢的学生。我自己正在开辟自己的道路,我的学生及时更正了我的许多错误 和疏忽,这是生气勃勃而又有趣的结合。我还记得 Arnord Shapiro,他曾主持许多这样的讨论。回想起来,当时我对微分几何的了解还是初步的。这门学科中一些争论问题至今未决,也许正反映了它的力量之所在。 例如,曲面是什么?是嵌入还是浸入,或是由可能有奇点的方程所定义的?另一方面,我的课上涉及的许多课题,也获得了新的多方面的发展。

我与 Weil 联系密切。他随时都有准备,随时都可合作。在与我讨论过数学的众多数学家中,Weil 是极少数能迅速抓全我的思想并给予有益的评说的数学家之一。我们常沿着密执安湖畔长时间的漫步,这在当时还很安全。

我对代数拓扑也感兴趣,偶尔开一门这方面的课。我与 Ed Spanier 在球丛的研究上进行过合作。所获结果之一是把 Gysin 的工作写成一个正合序列。Rene Thom 把它做得更明白化了,这个结果现在通常称为 Thom 同构。我觉得芝加哥和汉堡都非常令人愉快。我认为两者的规模都很合适。不幸的是数学的发展已使一切都膨胀了。

拓展阅读

1、2022教师节

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节到了,祝你们教师节快乐,永保青春。

2、 您是一朵花,美丽无比,芳香四溢;您还是朵智慧之花,同们都为您着迷。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愿您这朵花越开越好,香飘万里,惠泽神州大地!

3、 半截粉笔,写不尽才高八斗;一根教鞭,勾勒人生春秋;滴滴汗水,浇灌着桃李千亩;谆谆教诲,早已未雨绸缪;融融关爱,永驻子心头。祝老师节日快乐!

4、 丹心映日月,赤诚浇新花。秋果结累累,桃李满天下。所有的诗词歌赋,都颂不完对您的尊敬和谢意。教师节来临,只想轻轻说一句:老师,节日快乐!

5、讲台上,粉笔染白发;书桌边,责任压两肩;浇花朵育桃李,桃李遍天下;绞脑汁洒心血,生青胜于蓝;像蜡烛像春蚕,奉献赤诚一片。祝老师节日快乐!

6、亲情是血浓于水;友情是彼此安慰;爱情是相依相偎;师生情如同亲朋,关爱教诲;教师节到了,虽不能探望老师,但挂念之心常在。愿您生活美满,身体康泰!

7、多年前,讲台上的粉笔是您挥洒的激情;作业本上的红字是您书写的箴育。可如今,粉笔染上了您的双鬓,红色也成了您双眼中的血丝。老师,您辛苦了!

8、秋风落叶轻拂过,宛如当年您敦厚的慈祥的话语,给我最温柔的抚慰最诚挚的教化!祝福您,亲爱的老师!——曾经给我阳光雨露春风的老师!

9、我是一棵绿树,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天的深情,地的厚爱,铭刻在我心里,生生世世,永不忘怀。

10、 满天的朝阳里,您像领头的大雁,指引雁阵飞翔在知识的天空;灿烂的云霞里,您是带头的羚羊,指引群羊奔跑在精神的原野;万里晴空下,您是领头的天鹅,引领鹅队游弋在心灵的湖面。您摆渡子,撒播温暖,记录成长,桃李满园,真心的祝愿您节日快乐。

11、 尊敬的老师,希望您幸福天长地,健康一生世,烦恼忧愁总是,今天教师节,祝您快乐久,平安百万年,疾祸几率为,节日快乐哦!

12、 天高云淡桂花香,教师节里表衷肠。早披晨曦晚霞光,几度疲惫与沧桑。你似灯塔指航向,又似太阳放光芒。生展翅去翱翔,你仍坚守岗位上。春蚕到死丝方尽,你教书育人诚心肠。伟大节日送祝福,铭记师恩永不忘。祝敬爱的老师节日快乐!

13、 您用戏剧的精髓,吸引着子们饥渴的目光;您用音乐的旋律,带领着子们追求知识的乐曲;您用雕塑的技艺,雕琢出人类的灵魂。教师节来临,愿您幸福安康,节日快乐!

14、 您给了我一双有力翅膀,让我在知识天空自由翱翔;您给了我一盏领路明灯,让我在起伏人生不会迷失;您给了我一方彩色天地,让我在成功路上扬帆起航。教师节到了,将真挚心意送上,愿你永远快乐安康!

15、 你把我像春天的幼苗灌养,用夏天的甘泉把我培养,看着我秋天收获的辉煌,心如冬雪纯洁把我赞扬;谢谢你,可敬的老师,祝你教师节快乐!

16、 看那太阳耀眼夺目,看那百花娇美迷人,看那秋风耳边拂过,看那歌声高亢嘹亮,看那思念心中弥漫,看那祝福真挚真切:教师节到,祝您节日快乐!

17、 老师是一副画,让人赞美连连,老师是一句话,让人懂事晓情,老师是一粒定心丸,让人心*宁,很想告诉您:老师您辛苦了,教师节快乐!

18、这一天,是你的自豪;桃李满天下是你的骄傲;纯洁的师生情是你的最大财富。祝教师节快乐!

19、 老师,您还记得我吗?那个顽皮而不懂事的孩子。当您收到这张心意卡时,就想我又来到您的身边。您的教诲,是明朗朗的阳光,照在我的心田里,让我青春之花开放。

20、 老师,您启迪我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从此我读懂了每一瓣绿叶,每一片彩云,每一个浪花。

因为教师节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各地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庆祝活动,没有统一、固定的形式。*、校方面,有举行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为教师颁发奖金、证书;有组织生、歌舞团等,为教师献上歌舞表演 ;有走访、慰问教师代表 ,还有组织新入职教师进行集体宣誓等活动。生方面,有自发通过原创参与、将祝福写在板、贺卡、绘画上;有将合影照及活动感言晒至个人空间、微博上,来表达对教师的真挚祝福及衷心问候,也会送老师一些花朵,比如康乃馨表示感恩老师的孜孜教诲。

赞美教师的古诗

教子教女,辛勤半辈。

满头白发,甘乳一生。

2、《天净沙六首·逸仙图》

胸怀萬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

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最新元宵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灯谜(成语篇)

铁公鸡(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

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力争上游

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迎刃而解

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

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

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

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

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

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

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

01一枝红杏出墙来

02五句话

03扁担作字两头看

04反刍

05掠

06动物作标本

07空袭警

08静候送礼人

09律师贪污

10弃文就武

11力争上游

02垃圾当肥

13潜艇攻击

14细*开会

01对外开放 02三言两语 03始终如一 04吞吞吐吐 05半推半就 06装模作样 07一鸣惊人

08待人接物 09知法犯法 10投笔从戎 11铤而走险 12废物利用 13沉着应战 14无微不至

超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打边鼓(打一成语)旁敲侧击

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

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

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举重比赛(打一成语)斤斤计较

纸老虎(打一成语)外强中干

美梦(打一成语)好景不长

农产品(打一成语)土生土长

无底洞(打一成语)深不可测

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

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

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yín吃卯mǎo粮

照相底片颠倒黑白

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

桁hé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

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

哑巴打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

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

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

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

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

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

八十八(打一成语)入木三分

3、2022海底两万里文字海底两万里

大海——神秘莫测,奇伟壮观。

《海底两万里》——美景奇观,包罗万象。

1886年在海上出现的一个“庞然大物”,人们对此议论纷纷。阿罗纳克斯教授与他那位精明强干、聪明好的仆人孔塞伊决定随“范文网站亚伯拉罕。林肯”号一同捕捉这个“庞然大物”。

在船上,他们结识了捕鲸大王德。兰德。在捕捉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三人不小心掉到了那个“庞然物”——“鹦鹉螺”号上,在这里,他们结识了博多才的艇长尼摩,他的身份是个谜,他十分痛恨陆地人,原因无从知晓。

尼摩艇长一行人饱览海底变化无穷的奇异景观,认识了形形****的海底生物。在印度洋的采珠场与鲨鱼展开搏斗,在红海里追捕濒于绝种的儒艮,在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狩猎,参加海底珊瑚公墓葬礼……“鹦鹉螺”号载着它的乘客参观这美丽的海底世界,最终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流中,艇长尼摩与“鹦鹉螺”号上的员工离奇失踪,生死未卜,阿罗纳克斯与他的两位同伴获救,历时十个月的海底探险落下了帷幕。

海底世界是那么美丽壮观,如果没有尼摩艇长敢于冒险,善于探险,我们将永远不会知道海底世界是多么瑰丽多姿。微点阅读网机版但在这部书中尼摩艇长就是谜一样的存在,他憎恨陆地人,发誓永不登陆地,他真的就坚守誓言,没有再登上过陆地,是什么经历让他有如此深仇宿怨,无以复来呢?我妄加揣测:定是陆地人的不友善,甚至肆意妄为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他们。

我又想到,今年春节,本该欢乐祥和的中国被按下了“暂停键”,*袭扰了世界众多国。几万人遭受着病痛的折磨,****、警察、社区等工作人员每天通宵达旦、严防死守,为我们守住小区的*防线。面对疫情局面,我们不该反思吗?只有敬畏自然之母,与万物生灵为友,才能彰显时代之进步,让那些以食用野生动物为荣的猎奇者们,遭到唾弃,付出代价,永远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相信*、科技的进步必将快速带来福音,科们一定能攻坚克难!武汉的樱花马上就要开了,到时,定是祥云满城、芬芳自来!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一部梦想照进现实的作品,它警示人们热爱自然,正如现在的我们,有信心拥抱胜利,创造更璀璨的华夏未来!

点击查看更多数学家资料手抄报内容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5398.html

热门阅读

  1. 青春之歌读书笔记摘抄
  2. 小学班主任周记范文
  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范文850字
  4. 2016关于冬至祝福语
  5. 员工转正定级自我鉴定范文900字
  6.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范文
  7. 2016年最新的感恩护士节祝福语
  8. 最新建行员工心得体会范文
  9. 3女生节祝福句子
  10. 想起她我心难安短散文
  11. 猪的疑问寓言故事
  12. 明希豪森奇游记童话故事
  13. 衬托的拼音解释及造句
  14. 张学良名言
  15. 劳动节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