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过冬的教学反思范文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童话故事,叙写了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事。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钻进泥土里过冬,蜜蜂则储存蜂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体现了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新课程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了解燕子、青蛙、蜜蜂等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习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和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溶入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感受朋友间的关爱。
4、创新目标:让学生全员参与,平等对话,鼓励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去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
在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 切入主题。我问孩子们:同学们,凉爽的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为了过好这个冬天,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呢?让他们先谈一谈自己的过冬经验。接着问他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安全过冬的呢? 通过谈话的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设下悬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然后,我再带着孩子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阅读文本,熟悉三个小动物分别是谁以及他们的关系怎样。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和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有关的句子,并划下来,让孩子初步了解小动物究竟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他们大声的朗读课文,喜欢哪种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是它,把它说的话反反复复、有感情地多练读几遍。体会一下语气和动作。一会儿请他向大家介绍自己过冬的方式。
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 朗读升华。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门户。在他们的脑海里,小狗是他的伙伴,老虎是他的朋友。他们没有敌人,也没有惧怕。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幻想。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个童话的情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情境中,转变学生的角色,使他们溶入了童话世界,化“物”为我。此时的学生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整节课基本是小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我请孩子们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把自己当成它,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过冬的。再请扮演其他动物的小朋友去问问他这样过冬的原因,在交流中和对话中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了解三个小动物分别是用迁徙到南方,冬眠,和储备粮食的方式过冬的。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最后一个环节,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拓展。我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朗读。在表演朗读之后设问:你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因为在之前的情境学习中,每当有孩子对别的小动物提问时,我都会表扬他:你真是个懂得关心朋友的小燕子。所以孩子们很快答出:因为它们相互关心。随后,在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基础上,我问他们:“通过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引导他们总结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并完成相应的填空。接着追问: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让学生说说其它动物的过冬方式,希望能达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和动力的作用。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首先,分角色朗读上花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其他环节的时间。其次,还有对于知识的拓展并不到位,比如“迁徙”和“候鸟”这写新名词,只是在交谈过程中匆匆的带过,幻灯片上简单出示了一下,可能没有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不便于他们对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另外,虽然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是这样过冬的?”这类问题,可是在孩子们回答之后,我并没有将相关的动物名称再次集体出示,所以孩子们的印象很浅,最终他们还只是记得书本中提到的三种代表性的小动物。在之后的各项作业的反馈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的影响。孩子们就分不清蚂蚁和松鼠这些课文中没有提到的小动物到底是怎样过冬的。
总之,教学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累积经验,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改进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更好。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小班主题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手套》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绳趣》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探索绳子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认识各种各样的绳子,知道绳子的种类、用途,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绳趣》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绳子,知道绳子的种类、用途。
2. 探索绳子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各样的绳子
2.各种绳织物品、各种带绳的玩具
3.课件:(1)杨浦大桥(2)人走钢丝(3)降落伞(4)缆绳
活动过程:
一、 以玩绳导入活动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玩具,请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来玩一玩吧。
二、 认识各种各样的绳子
1.刚才你们玩的是什么?这些玩具上都有什么?(绳子)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绳子,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根,看一看你拿的是什么样的绳子?(毛线绳、尼龙绳、草绳、塑料绳、线绳、弹力绳等)
3.引导幼儿比较发现绳子的不同(长短、粗细、软硬、颜色、弹力、原料不同)
4.归类:送绳宝宝回家(请幼儿根据类别送绳回家)
三、 说一说绳子的用途
1.这是谁的家?xx绳有什么用?可以用来干什么?
2.观看绳制品,并说出是用什么绳制成的
四、 拓展生活经验
1.除了刚才认识的绳子,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绳子?(鼓励幼儿交流分享经验)
2.播放课件:认识不常见的绳子的种类和用途(钢索绳、钢丝绳、牵引绳、缆绳)
五、 探索集体玩绳的乐趣
出示长绳和绳网启发幼儿说出不同的玩法,并组织幼儿多人玩绳,教育幼儿团结协作。
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用身边的事物开始。本活动的内容、材料来源于生活,有效的利用了绳子。结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教师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准备,但活动时孩子们兴趣还是很高昂。活动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
本文扩展阅读:绳一般有塑料绳、麻绳、尼龙绳、棉绳等种类,以实心塑料绳为佳。
2、幼儿园小班主题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手套》及教学反思
《小班主题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手套》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我们都知道,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一日生活皆课程。而手套对于宝宝来说,也已经不在陌生,但是他们对手套的认知可以说是比较浅显的。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多彩的手套,尝试联系生活,让宝宝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去关注手套,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感知了解手套的多样性。
2、初步引导幼儿学习配对。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各种各样的手套 音乐:捏拢放开,开火车
教材分析:
手套对于孩子来说是很熟悉的事物,冬天的时候孩子们每天戴着手套来上学,在课间的时候发现女孩子之间会比较谁的手套好看,谁的手套暖和,这给我一个启示,用手套上一节课,会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很大的满足,激发他们对事物观察的兴趣。我通过在百度搜集资料,将课堂的环节设计的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活动过程:
一、律动:《捏拢放开》
师:宝贝们,我们的小手本领可大啦,能做好多的事情。(师边说边做洗脸、刷牙、梳头的动作)现在让我们的小手一起动起来吧!(师幼共同随音乐做律动)
二、 学习新内容
师:天气这么冷,怎样让我们的小手变得暖和呢?幼儿:可以搓一搓;用嘴巴吹一吹;烤烤火;戴手套。
师:小朋友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现在呀,老师就用你们想出的好办法让小手变的暖和吧。"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师边说边戴上手套)那你有手套吗?你的手套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这个手套有花边;有红颜色的,有绿颜色的;还有妈妈戴的手套;有大的有小的。
师:可是宝贝们看看我手上有几个手套啊(一个)另一个我找不到了,哪个小朋友帮我找一找啊?请幼儿来帮忙找一找?提问幼儿为什么是这个啊?引导幼儿说出要配对,他们是一对。
三、 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宝宝们从这边选一个手套,然后到桌子上去选一个和她长得一样的手套,拿过来坐到座位上,看谁找到了。
四、 游戏活动
师:我们是不是都找到了啊?我们把手套带上吧,好暖和啊!冬天冷了,我们带着小手套小手就不会冷了,我们一起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吧。仔细听音乐哦!播放百度搜索的音乐:开火车。
有趣的手套是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而设计的一节课,在活动中,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在课堂上发现一个细节是,我将手套放在教室的角落里,还没等我说完规则孩子们就拿着一只手套去教室里找另一个,一会就找到了,孩子的操作时间很快就结束了,这个出乎我的意料,说明孩子对教室很了解,对手套的配套也清楚了,但是有的孩子在戴手套的时候分不清左右手,这点是我没有提前想到的问题,所以以后设计教案的时候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3、幼儿园小班主题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手套》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铺路真有趣》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设计意图:
《铺路真有趣》是幼儿园中班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园是我家”中的一个子活动。这一主题主要是利用幼儿园各种教育资源,让幼儿了解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路”则是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环境要素。有的路平坦、有的路崎岖、路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凹凸不平,形状各异的坑。加上升入中班后,我们加大了科学区的投放,幼儿渐渐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动手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活动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探索欲望更为强烈。因此开展这样一节具有游戏趣味的科学活动——铺路是十分必要的,大大激发孩子对图形一一对应关系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纲要》在科学领域中要求我们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发现周围有趣的事情,并积极寻求答案。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特拟以下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
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屈,老师.教,案,网"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铺路真有趣》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271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