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贾买璞》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因佯失而毁( ) ②负其百金( )
③而理其毁瑕( ) ④而理其毁瑕(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
(1)假装。赔偿。加工玉石,这里用上本义;依据下文的意思,且含有"加工并修理"的意思。本义是玉上的斑点,这里引申为玉毁坏的毛病。
(2)①奸利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②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失败了,其实败中有胜。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名叫监止子的富商,和别人争着*一块价值百金的璞玉,于是假装失手弄坏了它,给了百金作为赔偿,但是整理那毁坏的璞玉,得到了千金还多啊。
注释
宋贾:宋国的商人
璞玉:未经雕琢的玉。
佯:假装
负:赔
得:得到
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寓意
①奸利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②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失败了,其实败中有胜
拓展阅读
1、荆南别贾制书东归诗词赏析及问题答案
郑震
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
回首荆南天一角,月明吹笛下扬州。
1. 诗歌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单分析。(5分)
2. 指出诗歌的风格特点并简单分析诗人的情感。(6分)
参***
1、诗歌前两句用了对偶及对比。(2分)当年来荆南,正好是秋雨淅沥的季节,在凄风苦雨中登上江楼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今日得以离去,上天仿佛也懂得我的心情,让和暖的春风为我送行。作者把来时与归日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高度概括了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1分)
2、诗歌风格明快、清新、自然。(2分)使得整首诗洋溢着欢悦之情。(1分)诗人开头用对比,以春风相伴离去道出自己离开荆南的愉悦(1分);回首间已只见荆南天一角,逗出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意,是如释重负的回顾(1分);美丽的扬州就在前方,此时月明如水,春风拂面,诗人独立舟头,心绪则如江水一样无拘无束(1分);时间空间上采用顺序手法,读来如行云流水。(答案结合诗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荆南别贾制书东归》这首诗前两句来时秋雨满江楼,归日春风度客舟。使用对偶及对比的表现手法,讲述当年来荆南,正好是秋雨淅沥的季节,在凄风苦雨中登上江楼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今日得以离去,上天仿佛也懂得我的心情,让和暖的春风为我送行。郑震把来时与归日作了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
这首诗风格明快、清新、自然,通篇洋溢着欢悦之情。诗人郑震开头用对比,以春风相伴离去,道出自己离开荆南的愉悦;回首间已只见荆南天一角,逗出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意,是如释重负的回顾;美丽的扬州就在前方,此时月明如水,春风拂面,诗人郑震独立舟头,心绪则如江水一样无拘无束;在时间空间上郑震采用顺序手法,令人读来如行云流水通畅淋漓。
2、《元史·列传第五十七》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尚文,字周卿,幼颖悟,负奇志。张文谦宣抚河东,参政王椅荐其才,遂辟掌*。至元六年,始立朝仪,太保刘秉忠言于世祖,诏文与诸儒,采唐《开元礼》及近代礼仪之可行于今者,斟酌损益,凡文武仪仗、服色差等,皆文掌焉。七年春二月,朝仪成,百官肄习,帝临观之,大悦,遂为定制。十七年,出守辉州。怀孟民马氏、宋氏,诬伏*,积岁狱不能决,提刑使者命文谳以论报。文推迹究情,得狱吏、狱卒罗织状,两狱皆释。
二十二年,除御史台都事。行台御史上封事,言上春秋高,宜禅位皇太子。太子闻之惧,中台秘其章不发。答即古阿散等知之,请收内外百司吏案,大索天下埋没 钱粮,而实欲发其事,乃悉拘封御史台吏案。文拘留秘章不与,答即古闻于帝,命宗正薛彻干取其章。文曰:“事急矣!”即白御史大夫曰:“是欲上危太子,下陷大臣,流毒天下之民,其谋至奸也。且答即古乃阿合马余*,赃罪狼籍,宜先发以夺其谋。”大夫遂与丞相相议,即入言状,帝震怒曰:“汝等无罪耶?”丞相进曰:“臣等无所逃罪,但此辈名载刑书,此举动摇人心,宜选重臣为之长,庶靖纷扰。”帝怒稍解,可其奏。既而答即古受人金,与其*竟坐奸赃论死,其机实自文发之。
元贞初,拜中台侍御史。时行台御史及浙西宪司劾江浙行省平章不法者十七事,制遣文往诘之。左验明著,犹力争不服,文以上闻;平章乃言御史违制取会防镇军数。成宗命省台大臣杂议,咸曰:“平章勋臣之后,所犯者轻,事宜宥;御史取会军数,法当死。”文抗言:“平章罪状明白,不受簿责,无人臣礼,其罪非轻。御史纠事之官,因兵卒争诉,责其帅如籍均役,情无害法,即有罪亦轻。”廷辩数四,与省台入奏,帝意始悟,平章、御史各杖遣之。其守正不阿类如此。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台秘其章不发 秘:隐藏
B. 即白御史大夫曰 白:禀告
C. 庶靖纷扰 庶:希望
D. 与其*竟坐奸赃论死 论:判处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尚文“守正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文推迹究情,得狱吏、狱卒罗织状 ②言上春秋高,宜禅位皇太子
③文拘 留秘章不与 ④是欲上危太子,下陷大臣,流毒天下之民,其谋至奸也
⑤平章罪状明白,不受簿责,无人臣礼,其罪非轻 ⑥平章、御史各杖遣之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尚文少有大志,才干突出,早年主持了朝廷礼仪的制定,确定了文武仪仗及各级*的朝服颜色,很多规则后来成为朝廷定例。
B. 尚文一生*处处为民着想,不管是在地方还是在朝廷,他都敢于革除积弊,在任侍御史时,就参劾浙江平章十七件违法害民之事。
C. 尚文为人正直,敢说真话,在任御史台都事时,有人想利用一篇奏章打击一批人,尚文看清他们的阴谋,向上级说明事情真相。
D. 尚文在与答即古阿散集团的*中,洞察事情的真相,机警灵活,先发制人,表现了一个成熟富有经验*的警醒与果断。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文与诸儒,采唐《开元礼》及近代礼仪之可行于今者,斟酌损益。(5分)
(2)答即古阿散等知之,请收内外百司吏案,大索天下埋没钱粮,而实欲发其事。(5分)
参***
4.C(庶:或许)
5.D(①表现尚文的断案能力;②是行台御史在奏章中的话;⑥是皇帝对平章、御史的处罚;③④⑤都是尚文的言行,都能表现其“守正不阿”这一品性)
6.B( 参劾浙江平章十七件违法害民之事的人是行台御史及浙西宪司,尚文只是负责调查)
7.(1)(世祖)诏令尚文和各位儒生,让他们选择唐《开元礼》及近代那些在现在可以通用的礼仪,反复考虑,或增或减。(诏、诸、采、损益,句意各1分)
(2)答即古阿散等人知道了这件事,请求收集宫内外各衙门的案卷,大规模地检查天下被遗漏的钱粮,可实际上是想检举这件事。(收、案、索、发,句意各1分)
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保刘秉忠言于世祖 B.宜先发以夺其谋
共皆出于此乎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平章乃言御史违制取会防镇军数 D.因兵卒争诉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尚文“守正不阿”的一组是
①文推迹究情,得狱史、狱卒罗织状②言上春秋高,宜禅位皇太子
③文拘留秘章不与 ④是欲上危太子,下陷大臣,流毒天下之民,其谋至奸也
⑤平章罪状明白,不受薄责,无人臣礼,其耳非轻⑥平章、御史各杖遣之
A.①②⑤B. 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诏文与诸儒,采唐《开元礼》及近代礼仪之可行于今者,斟酌损益。(4分)
(2) 答即古阿散等知之,请收内外百司吏案,大索天下埋没钱粮,而实欲发其事。(4分)
(3) 制遣文往诘之,左验明著,犹力争不服,文以上闻。(4分)
3、《报孙会宗书》阅读题答案和原文翻译赏析
《报孙会宗书》选自《汉书·杨恽传》》,是西汉的杨恽写给孙会宗的一封著名书信。在信中,他以嬉笑怒骂的口吻,逐点批驳孙的规劝,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还赋诗讥刺朝政,明确表示“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卿大夫之制”决裂的意向。全信写得情怀勃郁,锋芒毕露,与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桀骜不驯的风格如出一辙。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⑴。遭遇时变⑵,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⑶。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⑷。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⑸。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⑹。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⑺。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⑻,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⑼。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10)。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⑾,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⑿。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⒀?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⒁。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末世矣⒂。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⒃。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⒄。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⒅。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⒆。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⒇,仰天抚缶而呼乌乌(21)。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22)”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23);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24)。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25)?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26)。”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27〕!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28),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29),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30)。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31)?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32)。
【1】下列文中划线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略士也知:通智,有才智
B.终非其任,卒与祸会卒:*
C.而猥随俗之毁誉也猥:苟且,屈从
D.岂意得全首领全:保全
【2】下列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杨恽“内怀不服”的一项是( )
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
②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
③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④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
⑤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②③④
【3】下面各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杨恽的好友孙会宗见他失去了爵位在家中做事过于张扬,于是写信劝告杨恽为人要低调,不要经商,也不要与宾客多交往,是真心为杨恽着想。
B.杨恽说*时未能有所建树和表现,来宣扬道德教化,又不能和众同僚同心协力,帮助朝廷完善所疏漏的事情,表现了未能胜任官职的自责之意,因而对被免去爵位没有什么意见。
C.杨恽说自己背负了窃取*吃白饭的罪责很久了,因留恋*俸禄贪图权势而遭遇变故,实是愤激的反语,是为自己横遭毁谤失官鸣不平。
D.杨恽借用董仲舒的话强烈表达了自己甘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百姓的愿望,表现了他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点。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窃自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
参***
【1】B
【2】C
【3】B
【4】我私底下想,我的过错已经很大了,行为已经很恶劣了
注释
〔1〕 材朽行秽(huì),才能低劣品行肮脏。 文质,文采和质朴,指文章、道德。 底,至,到,“底”通“抵”。赖,依靠。 先人,指已经去世的父亲杨敞。 馀业,遗留的功业。 备,备员,充数。 宿卫,在宫中值宿警卫,这是郎官的职责。杨恽曾任郎官。
〔2〕 时变,时局变故,指霍氏*、杨恽告发之事。以,连词,用法同“而”。 爵位,指扬恽所获的“平通侯”。
〔3〕终,终究。 其,代第一人称。任,胜任,指胜任的官职。 卒,最终,最后。 会,遭遇,?碰到。
〔4〕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可译为“您”。哀,哀怜。 其,代第一人称。 愚蒙,愚笨蒙昧。 教督,教导督正。 所不及,没有做到的地方。 殷勤,恳切的情意。
〔5〕 然,转折连词,可是。 窃,谦指自己,私下。恨,遗憾。 推,推究,推寻。 其,那件事。 终始,首尾经过,原委。 猥(wěi),副词,随随便便地。 俗,世俗,社会上一般人。 毁誉,偏义复词,义偏于“毁”,毁谤。
〔6〕 鄙陋,浅薄粗陋。 愚心,愚昧的见解。若,好像。 逆指,违背来信的旨意。 文(wén)过,掩饰自己的过错。默,不说话;息,歇止,停止;乎,语气词,吧;默而息乎,默不作声吧。 孔氏,孔子。 各言尔志,各人说说你们的志向。《论语·公冶长》: “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
〔7〕 敢,表敬副词,冒昧地。略,简略地,稍微。 陈,陈述。 其愚,我的愚见。 惟,句首语气词,表希望。 君子,对孙会宗的称呼。 察,审察。 焉,代词兼语气词,于是。
〔8〕 方,正,正当。隆盛,兴盛,兴旺。 朱轮,指*所乘的马车,车轮是红色的。 汉制,公卿列侯及二千石以上的*可以乘朱轮马车。
〔9〕 列卿,指九卿之列。九卿是古代**的九个高级官职,各朝各代名称不全相同。汉代的九卿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通侯,即列侯。汉制,刘姓子孙封侯者,叫诸侯;异姓功臣封侯者,叫列侯,也叫彻侯,后避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 总领,统领。 从官,皇帝的侍从官。 杨恽曾任“诸吏光禄勋”,所有侍从官都归他管理,并负责*弹劾群官。与(yù)闻,参与和知晓。
〔10〕 曾(zēng),乃,竟。 建明,建树倡明。 陪辅,辅助,辅佐。 负,担负,这儿指遭受。窃位,窃取*,指不能恪尽职守。 素餐,白吃,指不劳而获、白吃官俸。 责,指责,责备。
〔11〕 怀、贪,思念,贪图。 变故,意外发生的灾难,指杨恽被戴长乐上书告罪之事。
〔12〕 横(héng),意外地。 被,遭受。 口语,这儿指毁谤诬陷之语。 幽,幽禁,关押。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观阙,是大臣上章奏事或被皇帝召见的地方。 妻子,妻子儿女。
〔13〕 自以,自己认为。 夷灭,消灭,指杀戮。塞责,抵塞罪责。 意,意料,料想。 全,保全。 首领,头颈。 丘墓,坟墓。
〔14〕 伏惟,伏在地上想,表敬之辞。圣主,皇帝,指汉宣帝。 胜,尽。 量,估量。
〔15〕 游道,游于大道,即学习道义之事,浸身道义之中。以,连词,而。 说(yuè),通“悦”,?高兴。
过,过失,过错。 行,品行。亏,缺失,欠缺。 长(cháng),长久,永远。 没(mò)世,过完一辈子。
〔16〕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因此。戮(lù)力,合力,齐心合力。 耕桑,耕田植桑,泛指农业生产。灌园,浇灌园圃。 治产,治理产业。 以,连词,表目的,以便,用来。 给(jǐ),供给;公上,公家、主上;给公上,供给国家税收。用此,因此,以此。
〔17〕 夫(fú),句首语气词。 人情,人之常情。 止,禁止。
〔18〕 君父至尊亲,君至尊,父至亲。这是修辞上的“分承表示法(并提)”。 送其终,为他们送终、服丧。 有时,有一定时限。古代臣子为君父服丧三年。既,尽,终。
〔19〕 作苦,劳作辛苦。 岁,指年;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伏、腊,夏天的伏日、冬天的腊日,秦汉时都是节日。伏,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初伏);腊,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世以阴历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即“腊八”)。伏腊都是祭日。 烹(pēng),煮;炰 (páo),烤。 劳(lào),慰劳。
〔20〕 家本秦也,我家本来是秦地人。杨恽是华阴人,华阴本属秦地。 雅,甚,很。 瑟(sè),一种乐器,有弦可供敲击。古代赵国妇女多善音乐。
〔21〕 拊(fǔ),拍,轻击。 缶(fǒu),古乐器,瓦制,腹大口小,秦人歌唱时常按节击缶。 乌乌,呜呜,唱歌的声音。
〔22〕 田,用作动词,种田。 萁(qí),豆茎。 须,等待。 治、萁、时,押韵。这段歌词隐含了对朝廷的讽刺,唐颜师古《汉书》注引张晏云: “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芜秽不治,言朝廷之荒乱也。一顷百亩,比喻百官也。言豆者,贞实之物,零落在野,喻己见放逐也。萁曲而不直,言朝臣皆谄谀也。”
〔23〕 奋袖,挥舞衣袖。低昂,高低起伏。 顿足,跺脚。
〔24〕 籴(dí),买进(粮食)。 逐,追求。 什一之利,十分之一的利息。
〔25〕 贾(gǔ),商人;竖(shù),奴仆,童仆;贾竖,对商人的贱称。 污辱之处,肮脏受辱的?地方。 *,原指水的下游,这里比喻卑贱的身份和受辱的境地。归,归往一处。 不寒而栗(lì),不寒冷而发抖。 栗,战栗,颤抖。虽,即使,即便。 犹,尚且。 靡(mǐ),倒下。 尚,还。 何称誉之有,有何称誉,宾语前置句。
〔26〕 董生,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汉武帝时的大儒。 明明,意同“皇皇”,匆急慌忙的样子。 化民,感化老百姓。 困乏,穷困。这两句话引自董仲舒《对贤良策》三,原文是: “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
〔27〕 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是引用《论语·卫灵公》的话,意思是思想信仰不同的人,不在一起谋划事情。尚,还。 安得,怎么能够。 制,标准。 责,要求。 仆,第一人称的谦称,我。
〔28〕 西河魏土,战国时期魏国的西河在今陕西NB060阳一带,与汉代的西河郡(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县)不是一个地方。杨恽故意把孙会宗的家乡讲成是战国魏地,是为了与下文的安定郡对照,讽刺孙会宗。 文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始创之君魏文侯(前445—前396年在位),是著名的贤君。 兴,建立,创建。
〔29〕段干木,战国高士,魏人。魏文侯请他作宰相,他坚辞不受,文侯乃以客礼待之,尊他为师。 田子方,也是魏文侯的老师,文侯视他为国宝。遗风,遗留下来的美好风范。
〔30〕 凛(lǐn)然,严肃不可侵犯的样子。一本作“漂然”,意同“飘然”,高远之貌。节概,节操气概。 去就,辞官隐居和出仕*。 分,分别。
〔31〕 顷者,最近,近来。 旧土,这儿指家乡。临,光临,来到。 昆戎,古代西夷的一支,即殷周时的西戎,是当时西方的一个种族。旧壤,旧地。 子弟,指后辈子孙。贪鄙,贪婪卑劣。 移人,改变人的志向情操。
〔32〕 于今,到现在。 乃,才。睹,看清。 隆,指鼎盛时期。 愿,希望。 旃(zhān),“之焉”的合音字。毋(wú),不要。
我才能低下,行为卑污,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幸而靠着先辈留下的功绩,才得以充任宫中侍从官。又遭遇到非常事变,因而被封为侯爵,但始终未能称职,结果遭了灾祸。你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导我不够检点的地方,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但我私下却怪你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见。直说我浅陋的看法吧,那好象与你来信的宗旨唱反调,在掩饰自己的过错;沉默而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提倡每人应当直说自己志向的原则。因此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希望你能细看一下。
我家正当兴盛的时候,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我也备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总管宫内的侍从官,参与国家大政。我竟不能在这样的时候有所建树,来宣扬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辅佐朝廷,补救缺失,已经受到窃踞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很久了。我贪恋禄位和权势,不能自动退职,终于遭到意外的变故,平白地被人告发,本人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观内,妻子儿女全关押在监狱里。在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合族抄斩也不足以抵偿罪责,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脑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呢?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无法计量。君子的身心沉浸在道义之中,快乐得忘记忧愁;小人保全了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因此亲自率领妻子儿女,竭尽全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用来向官府交纳赋税,想不到又因为这样做而被人指责和非议。
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为他们送终服丧,至多三年也有结束的时候。我得罪以来,已经三年了。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秦地的乐器。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碰上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地位卑贱的人,是众人诬陷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粟。即使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刺我,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董仲舒不是说过吗:“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这是卿大夫的心意。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常担心贫困匮乏,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
西河魏地,是魏文侯兴起的地方,那里有段干木、田子方留下来的风尚,他们二位都具有高尚的节操,懂得什么时候该辞官不作、什么时候该出来*。近来你离开了故乡,到了安定郡。安定郡位于山谷中间,是昆夷的故乡,那里的人多是贪婪卑鄙,难道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你的品性吗?在今天我才看清了你的志节!如今正当兴旺的汉朝处于鼎盛的时期,望你努力,不多淡了。
杨恽(?—前45),西汉家。字子幼,宣帝时曾任左曹,后因告发霍光*有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神爵元年(前61)升为诸吏光禄勋,位列九卿。其父杨敞曾两任汉宣帝时丞相,其母司马英是著名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的女儿。
这封信作者以自己近期的生活和作为起笔,引出了孙会宗的谏诫之言,从而也引出了回复孙会宗之语。回复孙会宗的话委婉曲折,开首即表达了自己想表明心迹二又有所顾忌的矛盾心理,但最终还是一吐为快。作者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家族及自己的过去,以解释自己现在“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的原因,接着讲述了自己的所谓“骄奢不悔”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对孙会宗劝谏自己的言词的一种反驳。信的末尾带有讽喻孙会宗的意思。
作者胸怀不平,将嬉笑怒骂之情发为文章,自由活泼,后人以为有其外祖父司马迁《报任安书》的风格。
这篇文章内容给杨恽惹来杀身之祸,有人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字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文中他先是在信中夸耀自己的显赫世家,然后是废为平民后的生活,最后,他狂傲地说,古代有个叫段干木的不肯*,要效仿他。传说这篇文章还没有传出去,他的侄子读到了,对他说:“您过去有功于朝廷,现在只要低个头认个错,皇帝会重新起用你的。”叔叔大怒:“胡说!这种皇帝,我还为他卖命做甚!”这当然还属于大逆不道之言,在*时代,为皇帝卖命是权利!但他的这种话并没有被人告发,直到他的《报孙会宗书》被人读了去,又接着而来的是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出现了日食。在古代,却是一件关乎性命的预兆。一旦出现日食,就只能有两种人要死,第一种是皇帝,第二种是大臣。与其死皇帝,不如死大臣。宣帝正在思考不知该死哪个大臣的时候,有一个养马的小官叫拜成的前来告密。他说,日食警告的是杨恽,因为他不但未有悔过之心,而骄奢淫欲,私自经商,又写过一篇文章,很有怨恨之意。宣帝立即叫人拿来那篇文章读,读到“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度。不知其不可也”时,宣帝大怒,下令逮捕杨恽。宣帝为什么会大怒,《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给出了答案:“予熟味其词,独有‘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盖宣帝恶其‘君丧送终’之喻耳。”杨恽觉得,我已经被贬官三年,就仿佛是我给我死去的老子守了三十六个月的孝一样。按礼制,我已经尽孝道了。也就是说,以后我老子再来我梦中找我骂我不孝,我就会骂他。因为我所尽的已经尽到,你已经没有资格再对我说三道四。你皇帝老儿也一样,我被你贬了三年,已经对你尽了忠道。那么,从此以后,咱们就是井水河水,你别来找我,我肯定不会去找你。我们之间君臣的关系已经彻底结束了。宣帝看到这样的话,自然不会发怒,如果他仔细想想,杨恽说的的确有道理,虽然有点强词夺理。但让宣帝受不了的是,杨恽居然把他和死掉的父亲相提并论,这无疑还是那个“有马狂奔触殿门”之语的翻版。宣帝自然就要大怒了。杨恽由告密发家,又以告密身败。可谓成也告密,败也告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