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小松鼠找花生》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9 10:39:56

课文《小松鼠找花生》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哪些字?(指名说说)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鲜艳)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点拨:“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问话的语气。“花生可好吃啦!”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学生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3)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自言自语”。

(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

(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讨论: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拓展阅读

1、《观潮》

一、解读本,感知“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明代诗人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观潮》这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状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潮水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水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根据对材的分析,我把本目标定为:

1、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品读词句的能力。

一、解读本,感知“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明代诗人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观潮》这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状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潮水之前,作者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水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

根据对材的分析,我把本目标定为:

1、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品读词句的能力。

2、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让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重点是讲述描写“潮水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难点是引导体会作者是怎样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探究“天下奇观”

《语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四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中可以放手让去读去悟,去感受中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本的解读和对装的分析,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1、创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观潮》这一时,通过创情景让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重点讲述最扣人心弦的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充分地品味中的精彩语言,受到*和熏陶,这样抓住了本节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的宝贵经验。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读,让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培养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

三、建构过程,感悟“天下奇观”

1、创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语程标准》指出:是语习的主人,语应激发习兴趣。为了充分调动习的积极性,上伊始,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我问:“同们,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听到波涛汹涌的潮水声后不断地赞叹,我顺势引导:“这节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通过创情景,勾起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带入了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

《语程标准》指出:语要充分激发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

潮来时是的重点,我让组建组,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习的方式来习。遇到困难的地方,我适当地点拨,引导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⑴ 听“潮声”体会声音之奇:

“潮来时的声音很大,哪些词最能表现潮水涌来时的声音?”我引导思考。“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通过自主探究很快地抓住了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我再借助件,让感受“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的声音,使逐步感受到大潮越来越强的声势。这时,读着本上的字,耳边回响着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的声音、情寓其中,体会到潮来时声音之奇。

⑵ 观“潮形”感受形态之奇:

中,我让重点体会“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等关键词句,让感受大潮的雄伟气势。特别是在感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时,有提问:“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先表扬了。接着,我通过句子的对比,让体会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同时进行一些镜头“精彩回放”。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观看了视频后,我反问:“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有什么作用?”此时已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潮来时的形态和战马向前奔很像。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潮水也是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铺天盖地地涌来。通过形象直观的件帮助理解了关键词句,让感受到中语言字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共鸣。这样抓住了本节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的宝贵经验。《语程标准》也指出,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程的基本特点。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训练,体现了语科的特点。比如朗读“潮来时”这一段,我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进行精彩部分的巩固。通过试读、师导读,师评价读、多样的朗读形式对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背一背,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四、直观形象,再现“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长──山崩地裂

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色──白色城墙──白色地裂

潮来后 依旧风号浪吼

好的板书是一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方法。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线,按照观察的顺序,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了的实施。

五、

1、“为营造充满诗意的堂”是我们语师共同的追求。面对《观潮》这样一篇大气磅礴,诗意十足的,我们更应该以强烈的人意识、多样的习方式、丰富的读书实践催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在充满诗意的堂上与本实现心灵的悟对,享受阅读的快乐!

2、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让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对自然奇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2、《观潮》

1、通过习,使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从中习怎样积累材料。

3、会本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理解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第一

一、导入新

们在现实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观潮》。

二、引导初读

提出要求:轻声读,自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分段。

师**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

2、交流讨论。

(1)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字新词。

五、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二年级语《两只青蛙》

二年级语《两只青蛙》》这是章,希望可以对您的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知识与技能

1、习本15个字,其中会写“欣、服、终、夕、兄、弟、底、欠”8个字,会认7个字。

2、进一步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朗读,理解内容。并在阅读中拓展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理解内容,明白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干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

掌握8个字的音、形、义;着重理解两只青蛙的言行。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1

一、歌曲导入,揭示

1、导语:同们,你们过有关青蛙的歌吗?唱一唱好吗?(唱《青蛙要回家》)能说说青蛙的样子和他们有哪些本领吗?(回答)有两只青蛙来到了我们的堂上,在他们身上发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两只青蛙》。

2、板书题,齐读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字。

1、自由大声地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字词,读读认认,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读。

3、检查字新词的识读情况。

(1) 齐读带拼音的字。

(出示:欣 服 终 夕 兄 弟 底 欠)

(2)开火车认读去掉注音的字,对于读不准音的字,拼一拼,再读一读。

(3)同桌互相交流识记字的方法,分析易混字的读音。

(4)给字组词或扩词说句。

(5)出示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欣赏 舒服 终于 夕阳 兄弟 井底 哈欠

一缕阳光 闷在井里 危险 又滑又陡 井壁 懒洋洋 头昏脑胀

三、再读,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准每个字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分节读评价。

3、说一说:读了,你知道了什么?

四、指导观察,书写字。

1、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议一议。

2、老师指导较难书写的字。

3、老师写,空临。

4、描红,老师**指导。

5、将字抄写在田字格本中。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小松鼠找花生》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3401.html

热门阅读

  1. 世界名人故事爱迪生
  2.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小学日记
  3. 《可不可以吃》教案
  4. 寓言故事:飘飘然的黑猫
  5. 鲁迅名人小时候的故事100字
  6. 广东东莞概况导游词范文
  7. 小学《50米加速跑》优秀教案
  8. 安徒生童话《打火匣》
  9. 同学会的经典语录
  10.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原文和译文赏析
  11. 描写雪花的诗句大全
  12. 关于读书的标语
  13. 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是哪些
  14. 5月20号我爱你的说说
  15. 元旦手抄报大全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