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让孩子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 形成识字能力,为今后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落实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做到姿势正确,书写工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生字词,练习写好字。
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2课时。
一、亲切交谈,导入课文
1?孩子们,你们平时上语文课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生字呢?你们在学习课文前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数。)
2?运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我们一同学习两组有趣的《三字经》,愿意吗?
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带红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并努力读好。
3?汇报交流:难读的句子,读通课文。
(这个环节以读通、读顺课文,读准字音为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真正将读落到实处,同时,通过设计让孩子读通最难读的句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孩子们,课文读得这么顺利。汉字娃娃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了,愿意吗?得考考你。
设计:“摘星星”游戏。
1?多媒体课件展示:浩瀚的夜空,群星璀璨,汉字娃娃张开了笑脸。
2?游戏规则:每颗智多星都有一个汉字娃娃,只要你能响亮地、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就奖励你一颗智多星,比比谁摘的星星最多。
(1)自主拼读。
(2)抽读,帮助正音:后鼻音mìnɡ(命),平舌音sūn(孙),三拼音huán(环)、xiān(先)。
(3)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
(5)聪明的孩子,去掉了小红帽你还认识我吗?去掉拼音读。
3?积累词语,巩固生字。
汉字娃娃告诉我:“休息一会,马上回来。”来了,汉字娃娃变了,聪明的孩子,你还认识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久远环保大熊猫炎黄子孙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绿树成荫川流不息
(1)抽读,培养语感。
师:读“大熊猫”时,你为何笑了?生:因为大熊猫的样子好可爱。师:“中华民族”你怎么读得这么精神?生: 因为爷爷告诉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我感到很骄傲。
孩子们真的了不起,能把自己对词语的感悟读出来。
(2)多种形式读(分组读、挑战读、男女生读),积累词语。
(3)练习说话,发展语言。
孩子们,给你喜欢的词语宝宝找个温暖的家。
例:(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中华民族)真伟大!
(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主动识字的兴趣,并扎扎实实地落实低年级识字目标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自主识字、学词中巩固生字,学文中巩固生字,有效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四、自读自悟,学习课文
词语宝宝想家了,我们现在送他们回家。考考你们还认识吗?
1?学习第一组韵文。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的喜爱、赞美。
(4)背一背(自己背、同桌互背、拍手背、表演背)。
2?合作学习第二组韵文。
读读,议议,背背。
3?孩子们,你还了解哪些你感兴趣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们,“三字经”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读起来也琅琅上口,真有趣!你们想不想编“三字经”?
例:根据“黄河宽,生命源”创编“长江长,生命源”。
“大熊猫,国之宝”,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也是我国的国宝。(“丹顶鹤,国之宝”)教师引导孩子打开思维,鼓励孩子创编他们感兴趣的“三字经”。
五、重点识字,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孩子们,这几个生字不仅会读,还要会写。
2?你能准确读出来吗?请响亮地读三遍。
3?想和他们永远成为好朋友吗?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
已:“己”字出头“已”。
远:元+辶=远,还可以想:二个小儿走了很远很远(想象记)。
孙:子+小=孙(偏旁+熟字),我是爷爷的孙子,就是个很小的孩子。
孩子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方法记忆。相信你们会书写得更漂亮。
4?指导书写。
(1)你认为哪个字最好写?你是怎么把它写漂亮的?
“已”第二笔要写在横中线上。
“孙”要写得左窄右宽。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你想写好吗?
①多媒体课件示范:比比谁的眼睛最亮,你会发现什么?
②交流。
③生书空。
④描红。
(3)把你想写的字写一写,做到姿势正确。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动起来的理念,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导书写时,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总结,学会审美。再把自己想写的字写一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拓展
1?出示“预防近视三字经”,让学生自由阅读。
近视眼,看不远;做事情,不方便。
要防止,不算难;做起来,要认真。
读书时,坐端正;眼离书,一尺远。
温功课,一小时;停一停,再来看。
光线暗,不看书;伤眼睛,损视力。
阳光下,莫看书;光太强,眼发花。
坐车子,睡床上;要记住,莫看书。
三字经,记心里,照着做,防近视。
2?推荐学生看《上下五千年》这本书。
七、板书设计
炎黄帝 大熊猫
老祖先 国之宝
五千年 花鸟虫
已久远 不可少
…………
读读 议议 背背
拓展阅读
1、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l)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一、导入(并明确文体)
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户,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板书课题、作者)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
(-)诵读并分析①段
师: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师: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师: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一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
师: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粟、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粟”“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师: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师: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师:正当梦入**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师: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留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双横线)。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最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找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市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师: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此种理解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允许百家争鸣。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课后练习第三大题第三小题: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
明确:老师可**相关背景帮助理解。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宫廷生活的残酷*。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
2、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理解诗人对*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手段 诵读法、讨论法
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解决字、词、句障碍。
2放朗诵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及停顿。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理清思路、理解主题、体会艺术特色
1概括三段大意
明确:
第一段写梦游缘由。第二段写梦游过程。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慨叹。
2 第一段中诗人是怎样形容天姥山的?
明确:
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
3按梦中景色的不同,本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第一层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梦至剡溪的情景。第二层到“空中闻天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第四层到“失向来之烟霞”,写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
4描述一下你最喜爱的画面,注意表现出时空的交替、色彩的变换、场面的宏大。
明确:
例如,“在幽深的天空尽头,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世界。这里日月双悬,金宫银宇。*们披着霓裳衣,御风而行。清风荡漾,衣袂飘飘。*们纷至沓来;虎为他们弹琴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前行。仙乐声声,盛况空前!如此自由美好的*世界,怎能不令诗人为之倾倒呢?”
5为第三段划分层次,进一步理解本诗的主题。
明确:
这七句话实际表明了三层意思。“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世事之不可把握,就像那转瞬即使的梦境一样。这里面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但就全诗而言并非主要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人想远离这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直语表白。我们不能把这种想法看成是消极和遁世,而应悟出诗人明察世事的智慧和鄙弃世俗的豪情。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则最为直接最为彻底的表明了诗人不事权贵的清高与傲气。
6学完全诗,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明确: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心理状态。现实社会的黑暗冷酷,如在梦中。与其沉迷于不可把握的现实,还不如骑鹿求仙,远离浊世。诗人展开如梦似幻的浪漫主义手法,梦游仙境,把自己对*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表现了出来。
虽然作者也表现了“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消极出世思想,但更为突出的是文中流露出的明察世事、不事权贵的机敏与傲气,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磊落与轩昂。
7读完第二段,你对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有那些认识?
明确:1丰富的想象(举例略)
2大胆的夸张(举例略)
.教案点评:
诵读法是鉴赏古诗的好方法。本诗具有音乐般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反复诵读有助于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把文字转换为画面,有助于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文风。
3、三年级足球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着“学生为主、健康第一”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简单运动技能的培养;通过学生自觉、自律、互学、互练、自创、互评等教学手段提高小足球的脚内侧传球动作;课的设计富有趣味性、多样性、情景性、实效性.在课堂教学比赛中,提高学生的比赛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进友谊。培养学生用于拚搏的
二、教材选择及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新课程标高年级学习水平三要求,进行小足球的`脚内侧传球和脚背运球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运动动作的创造性。
小足球是一项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也是小学生体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难度较中,适合高年级学生练习学习,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熟悉球性,对球的控制要恰到好处,传球、运球都要力量适中,动作规范。因此,教学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球性的练习,为以后的传球和运球打下坚实的基础。
2、正确掌握传球运球的方法,运用正确的踢球姿势。
3、培养学生安全地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所以,我把本单元分为4课时完成,让学生从熟悉球性、传球、运球循序渐进的学习,有助于他们足球水平的提高。
三、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体育锻炼,已经能规范自己的动作,而小足球是小学生较喜欢的体育项目,如果以规范的足球动作技能施教,正好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促进学生足球水平质的提高。
四、教学流程
1、目标导入部分:我根据学生的爱好,创设了很多的情景,让学生能一下子进入到课堂教学气氛中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自身的艺术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2、目标实施:从当代足球的发展出发,使学生从内心对足球运动有一个渴求的态度,同时进行一些与足球有关联的热身运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足球运动的快乐,为目标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寓教于乐:以各种游戏及自主活动为主,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能到充分的娱乐,并把所学运用到游戏当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4、目标的反馈及身心放松:注意学生的目标反馈,随着音乐做放松运动。
4、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设计方案
、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一起看看小学四年级语文下教案设计方案!欢迎查阅!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樟树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通过搜集的资料领会樟树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3、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练习背诵全文。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樟树的可贵之处。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揭题
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幻灯)
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学生答,(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幻灯)
2、师边板书边解说:注意“龄”字,左半边是个牙齿的齿字,因为从牙齿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注意“龄”的读音(板书:宋庆龄)齐读
3、板书:故居,“故居”什么意思?
4、看图:这白色的屋子就是宋庆龄的故居
5、看图:这就是宋庆龄。
(1)你了解宋庆龄么?师生交流。
(2)揭示资料(幻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设计
(3)师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的医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完成课题板书:的)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什么样子?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宋庆龄有何关系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分行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随机纠正读音)
2、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3、理清脉络
(1)读了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樟树?
(2)第6小节主要写了什么?随机理解“瞻仰”
(3)第1-3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精读感悟
(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有什么想法?
A、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呢?(提示:这偌大的一间房子,为什么周总理说它小呢?)
因为这个房子是用来——出示资料(幻灯)
B、原来这所房子既是宋庆龄生活的地方,又是她夜以继日工作的地方,这所房子的一切都已在宋庆龄内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怪不得她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同学们,舍不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想想你掉了你的心爱之物,离开你的亲人,谁来读?(指名读)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源于对它们的——喜爱。
(2)让我们也走近这两棵樟树。(齐读第1-3自然段)
过渡:学到这里,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不在第1小节开门见山地说这是两棵樟树,却要到第3小节才告诉我们这是两棵樟树呢?http://www.520xy8.com/article/
(3)请同学们再次默读1-3小节,边读边思考
指名回答
师小结:作者没有在一开头就点明”樟树”,为的就是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直到第3小节才揭示出这是两棵樟树,为的就是重点突出这两棵树的与众不同,并且也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内容:写两棵樟树是什么样子的。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几小节却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让我们再完整读读这三小节,细细体会一番。把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这个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一一藏入脑海。
(4)齐读第1-3自然段
那宋庆龄又为什么会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来探究。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1、2、3自然段
3、继续了解宋庆龄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话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引读课题)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宋庆龄奶奶,(板书:宋庆龄)也知道了周总理劝宋奶奶搬家,可宋奶奶却说(幻灯,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什么树呢?
生:这是两棵樟树。(板书:樟树)
对,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幻灯)可令我们不解的是,像宋奶奶这样地位高的人,什么没见过,为什么会舍不得两棵樟树呢?(幻灯)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原因好吗?
话题出示: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幻灯)
二、学习新知,感受樟树特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第5自然段,试着找找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幻灯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一)小组合作,初探究竟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大堂交流:小组汇报(随机幻灯出示,帮助理解词汇)
答案预设:a、学生抓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而谈:枝干粗壮、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B、学生抓樟树的可贵之处(品质)谈:保持香气、*拒虫
同学们讨论好了吗?哪一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小组觉得宋庆龄不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随机理解:枝干粗壮、树叶稠密、蓬蓬勃勃)
3、教师小结,出示学生讨论的要点
(二)精读感悟,明确细因
1、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一
师:让我们细细来看这第一个原因(樟树外形与生长特点)
(幻灯出示图、文)
出示第4自然段: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枝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1)指名读。
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美丽)学生交流。
请你也来读出它的美丽,你还感受到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生命力旺盛、顽强)(随机理解:蓬蓬勃勃,指导学生情感读句)
(2)课文用了“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告诉我们什么呢?
多么顽强的樟树啊,不管遇到怎样的环境和遭遇,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谁能读出它的顽强?指读。
(3)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两棵樟树的美丽与顽强。(齐读第4自然段)
(4)指导背诵:现在知道宋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之一了吗?愿意把这两棵樟树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吗?不看书,我们一起来试试。(幻灯)
2、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二
师:我们再来看同学们所说的第2个原因。
(1)、指名读第5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引导学生感受写作方法:比较)具体说说看呢。(理解繁衍)
哦,怪不得宋奶奶对这两棵樟树情有独钟了,原来——(幻灯出示文: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同学们,这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啊?(板书:香气)(*保持)那是多久呢?一年?十年?一百年?是啊,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幻灯、引读)只要——(幻灯、引读)也就是说,这香气能够——(板书:拒虫)
师:那么,当人们把樟树木制作成家具的时候,也就保护了里面的衣物。(板书:护物)
2、同学们,你们分析得真对,这的确是宋奶奶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又一个原因。你们看作者赞美樟树的时候,先写它的外形美,由外及内,再写它的可贵之处,也就是它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幻灯)(集体读: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
三、走近人物,感悟品质
师: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两棵樟树,宋奶奶不愿搬家情有可原,可天下樟树那么多,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纪念呢?
1、(幻灯揭示话题2: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纪念呢?)
是吗?让我们再次走近宋奶奶。
2、揭示资料,进一步了解宋庆龄(幻灯)
资料一:宋庆龄就如樟树蓬蓬勃勃。
资料二:宋庆龄就如樟树保持香气,*拒虫。
这里的虫就是——(板书:敌)
是啊,宋奶奶一生——(幻灯)
3、现在明白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了吧。(完成板书:樟树——香气——宋庆龄)那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走进宋庆龄故居,也来留个影作个纪念吧。(幻灯,齐读第6自然段)
4、介绍写作方法
现在我们再来想想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的原因,就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吗?就是因为它香气拒虫吗?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把这两棵樟树看成了自己,她要像樟树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民。(板书:民)学到这,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在写樟树吗?对,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作者是借着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喻)
过渡:像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用得很多,看(幻灯)
四、拓展延伸
1、揭示*的《卜算子·咏梅》
师读,诗中写的事谁?(指名答)
这个地方她在诗中是梅花,实际上是宋庆龄、王庆龄、张庆龄等**者。
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
2、揭示陈毅的《咏松》
(指名一排读)写的是松树,松树代表谁呢?(宋庆龄,或者所有的***)
同学们,借物喻人的诗、文章还有很多。老师推荐同学们去读读矛盾写的《白杨》,研究一下它写的又是什么?
5、宇宙未来教学设计范文
一、课前预习
1、字音
咒语、拯救、尴尬、坍缩、混沌、估算、沮丧
诘问、倚重、模棱两可
2、了解作者霍金
3、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要求:阅读文本、初步感知、自读、梳理理清结构、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预习问题:
给课文分层,明确作者讲了几层意思,并提炼出要点。提炼要点的方法是:或者摘录文中的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二、课堂内容
明确目标
A、了解作者及演讲词的特点,理解作者宇宙观,学习比喻说理的写作方法
B、概括文章内容,准确提炼文章要点、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
C、学习作者不断追求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检查预习、把握文本
给课文分层,明确作者讲了几层意思,并提炼出要点。提炼要点的方法是:或者摘录文中的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研读探究、突破重难点
【问题投放】为什么科学不可以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的未来?
【问题投放】作者演讲的题目叫宇宙的未来,却先从古代的先知女巫谈起,这部分内容是跑题了还是另有作用?请分析
【问题投放】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常常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事理。下列两个比喻句各自说明了什么道理?
①“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②“这有一点像是再投胎。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生命。”
【问题投放】这篇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在说明科学道理的同时,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体现了演讲词的特点。试举出例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知识与能力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文章中心观点;
分析本文语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学、师友互学、小组合作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体味霍金语言风格背后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科普论文阅读中速读文本、提炼概括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提取长文关键信息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难点品析本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幽默性。
一、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1、古语说: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屈原《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
人类自古至今对宇宙不断追问与求索。现而今我们看到了宇宙的广阔无边、变幻万千,那宇宙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霍金的畅想。
2、字词基础知识预习检测(见《学法大视野》)。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6800多字的文章,读来远没有金先生的小说来得畅快。大量的专业术语充斥,与其说这是一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不如说这是一篇高端物理杂志的论文。要将这篇枯燥的文章讲明白,根据以往学习的经验,在阅读长文的问题上,大家有什么样的方法?
明确:提炼概括的基本方法,即看标题注释、找中心句、划分层次、查找关系、标注要词、合理概括。
2.请用2分钟速读,概括这篇文章(1-6)段的内容。
明确:把握文章(1-6)段的关键标志语: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
另一次事件;
迄今为止;
当然,科学预言。
3.教师用思维导图梳理1-6段内容。
4.合作学习:请分组合作速读文本,用一句话简要概述课文。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7-15段一组,16-22段一组,23-26段一组。
压缩成一句话:作者认为验证预言未来将是非常困难,预言宇宙的未来尤其困难;
但科学家对此仍然有信心,作者指出宇宙的未来有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
5.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思路,选出导图投影展示。
6.教师总结。
三、细读文字,体会魅力
1、在刚才大家阅读的有限的文字中,大家觉得霍金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严谨、幽默。
作为一篇关于宇宙未来的演讲词,本文的大量篇幅是较为严肃的科学话题,运用了好多专业术语,容易使人感到沉闷。但是霍金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运用了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这样一篇旨在说明科学道理的学术演讲,让人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真听下去。2.请从文章的某一个段落找到一些话,分析霍金语言的特点。
(1)“这些日期使*市场下跌.虽然它使我百思不解,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来换钱,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
明确:这句话让人在笑声中悟到人类自身的某些缺陷和某些思维误区。
(2)“据说,1844年是第二次回归的开始,但是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才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
明确:这句话幽默中含着讽刺,揭露了*预言师的荒谬,表现了对方屡测屡败却又想方设法自圆其说的尴尬与可笑。
(3)“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明确:听众明知作者做的是科学的预言,和巫师他们完全不同,可作者却有意将自己降为他们的同类,一是说明自己恰好也有两种预测,二是顺势又对他们进行嘲讽。这种智慧的表达既带来了轻松愉悦的气氛,又大大增加了自己与听众的亲和力。
(4)“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明确:用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即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将“赌轮盘”的不确定性和“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的物理方程的解具有混沌性质一语说透,妙趣横生。也生动说明了科学预言不是赌博,对宇宙未来的预测要十分谨慎。幽默不是为了好笑,而是为了更加严谨。
四、知人论世,再识霍金
1.针对我们学过的内容,你眼中的霍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表现在文章的语言上是严谨之上的幽默风趣的人,必定是内心异常坚强、乐观、豁达的人,这正是霍金的伟大之处。
小常识:史蒂芬〃霍金是继()之后最杰出的()。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肉萎缩性侧
索硬化症,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补充: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霍金引用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一句充满诗意的台词:“我即使被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这句台词形象地道出了霍金的崇高精神追求,使人们亲眼看到了“果壳”中的那个挑战命运的不屈的灵魂。他曾说:“只要有智慧和精神在,没有什么能*自己。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心灵的健康也会给你无穷的力量。”
2.通过网络搜集有关网友对于霍金及《宇宙的未来》一文的评价,通过感悟的互通来体会霍金的人格。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
3.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谈谈我们青年人该怎么生活学习。
2、观看微视频《青年榜样*》谈体会。
3、.以“征服”或“坚强”为话题写排比句赞美霍金。
4、学生课堂总结和反思。
本节课我学到了:
本节课我的遗憾:
下节课我的努力:
5、教师课堂总结:霍金说: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希望同学们汲取伟人的光辉,在生活学习中砥砺前行,做一个有追求敢拼搏的有为青年!
[导学新概念]
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斯蒂芬?霍金教授写的《时间简史》给了我们这样的回答:
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
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
空间继续扩大、膨胀,直到今天,宇宙仍然在膨胀之中。
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
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宇宙继续膨胀,将来也会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到那时,时间结束。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大爆炸之前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永远也无法知道。这就是大爆炸宇宙的基本理论。
《时间简史》出版于1988年,《宇宙的未来》是斯蒂芬?霍金1991年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本文重点是谈作者对宇宙的未来作出的科学预言,阅读时要准确地筛选出这些预言的观点和支撑这些观点的材料。同时,还应该体会这篇讲演在语言上的幽默特点。
[资料显示屏]
《时间简史》出版(1988年)后,剑桥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不断有世界各地的报刊的记者要求访问霍金,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电视台工作人员不时地占用大楼,他们要为这位世界上最的科学家拍一部有关他生活的记录片。在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语言反复讲述同一故事:霍金如何凭着自己的勇敢克服了身体的残疾成为科学的巨人和新闻媒介的英雄。一批又一批的新闻记者访问了霍金在西尔弗大街那凌乱的办公室,并和这位公众新近的英雄度过激动人心的时刻。
——《斯蒂芬?霍金的科学生涯》(英)
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空间;
“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宇宙的历史,就是空间在时间上发展的过程,斯蒂芬?霍金以时间为序,研究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诞生、发展,以及它将来可能的状况,因此,他把自己的书称作《时间简史》,实际上就是《宇宙简史》。
——《少年版世界名人传记?霍金传》
斯蒂芬?霍金的工作是令人惊叹的,可是有着如此伟大发现的人,却是一个身患肌萎缩症的病人,除了思想,他几乎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头向前垂落。正因为这点,他更加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尊敬。在他开始患病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于是抓紧时间,全心投入,谁也没想到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果累累。他的成功,当然离不开他的天才,但那种不向厄运低头的精神,是没有人不敬佩的。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要有精神,一个民族也要依靠精神,精神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世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洪伟
一、导语设计
1、可以从普通人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关注导入,引出科学家对无限广阔的宇宙的关注,从而引出霍金的《宇宙的未来》。(这样导入意在强调科学家的责任感)
2、可以从阅读科技论文和科技说明文的目的(了解观点,获取知识)导入,直截了当地切入本文的基本观点。(这样导入意在突出科技论文的阅读方法)
以上两种导入都要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体部分,不必分析全文结构。
二、过程设计
1、过程: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拨、归纳。
2、方法:学生——自由讨论式,教师——点拨引导式。
3、归纳: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
(2)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中应该存在有某种看不见的暗物质,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于使这些星系或星系团飞散开去。
(3)如果宇宙继续膨胀下去,五十亿年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变成一颗白矮星。在大约一百亿年后,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将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
(4)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发”掉。
(5)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可能会使宇宙最终坍缩。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4、体会这篇演讲词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作为一篇关于宇宙未来的演讲词,本文的大量篇幅是较为严肃的科学话题,运用了好多专业术语,容易使人感到沉闷。但是霍金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运用了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这样一篇旨在说明科学道理的学术演讲,让人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真听下去。这样的语言是很多的,例如:“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测出来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即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我预料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一、导语设计
二、过程设计
1、初读课文,找出一些关键词语,把握文章大意。
从标题和开头都可以看出文章要谈的是对宇宙未来的预测,初读文章就应该找出与这一预测有剐的关键词语,最重要的应该有两个:“膨胀”与“坍缩”,然后进一步找到与这两个词相剐联的其他关键词:“平均密度”和“暗物质”,即可基本把握文章大意。
2、细读课文,弄清这些关键词语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是: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唆就会永远膨胀。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事实上,现在的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但宇宙的未来是膨胀还是坍缩,仍尚难定论。
3、抓住生动的比喻,理解作者的观点。
在阐明科学道理的时候,作者用了一些人们熟知的事例,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观点。如:“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在学生读完文章大致清楚所写内容之后,可设计几个问题,做较为深入的分析。
1、文章内容是谈对宇宙未来的预测,为什么开篇却谈巫师预言的尴尬、*预言的失败?
2、作者说将宇宙中的暗物质考虑在内,也远远达不到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密度,据此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为什么后文又说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
3、对宇宙的未来,作者以为是可以预测呢,还是不可以预测?
讨论分析清楚这些问题,就可较为准确地把握观点。
教案【二】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
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难点:
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
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在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着我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演说辞《宇宙的未来》(板书课题)。
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肃然起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像。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宇宙的猜测和探索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如屈原在《天问》里就发出了一系列的探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中国古代的宇宙学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
然而直到20世纪诞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本文作者是当代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讲演,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呢?
2.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
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
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
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在讲演的开头,作者就指出,预言将来是非常困难的,预言宇宙的将来尤其困难。虽然如此,科学家对此仍然满怀信心。
课文第2段,作者却话题一转,考察起预言的历史。提及预言,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古代的巫术。女巫用“毒药或火山溢出的气体”把自己“弄得精神恍惚”,不过是为了增加一点儿神秘色彩,“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释”。
近代*预言也是这样,不断用新的解释来掩饰预言的失败,如“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等。那么,科学家的预言是不是也像古代的预言家一样是一时的“骗术”呢?作者指出,“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比如对天气预报、对“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以及对大脑的工作机制等,都还缺乏准确的判断。但是,“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还是可以预言的。
宇宙中的局部运动也许会出现混沌状态,但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可以预测的。宇宙正在高速膨胀,其他星系正在飞速离我们远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明了宇宙的膨胀大体上“是平滑的而非混沌的”,因为如果宇宙的膨胀率和平均密度不均匀,来自宇宙各个方向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就不会如此一致。“这表明,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宇宙中星系之间的距离在增大,但是星系之间的引力吸引有可能降低膨胀率。“如果宇宙的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引力吸引将最终使膨胀停止并使宇宙开始重新收缩。宇宙就会坍缩到一个大挤压。”“大挤压”和“大爆炸”前的状态相似,“具有无限密度”,“物理定律在这种状态下失效”。
这样,预言宇宙的未来,“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但是,计算宇宙的平均密度并不容易。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恒星质量加起来,还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
即使加上“气体云的质量”,最多达到临界值的百分之一。但是,我们能不能据此得出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的结论呢?还不能。因为宇宙中还存在许多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我们肉眼看不见,不能直接观测到。黑洞就是这类暗物质,它是超大恒星死亡的产物。
霍金对黑洞的解释是:“空间一时间的一个区域,因为那儿的引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东西甚至光都不能从该处逃逸出来。”(见《时间简史》一书所附《小辞典》)我们虽然看不见黑洞的存在,但可以通过观察螺旋星系和星系团来判断它们的存在:能使大质量的星系或星系团绕之旋转的东西,其质量一定比这些星系和星系团大得多。
作者指出,根据现在的观测研究,将这些暗物质估算在内,“仍然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于是有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为之说,前者假设有多个宇宙共存,而我们所能理解的只是身处其中的一个;
后者认为宇宙可能采取一种非常规的方式突变,从一个微小的尺度很快达到临界状态。
归根到底,宇宙的未来只有两种命运:继续膨胀,或可能收缩。这取决于宇宙现有的密度,所以,科学家在没有称算出宇宙的重量之前,不得不承认“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要继承巫师或预言家的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作者是怎样探讨“宇宙的未来”的?
【明确】作者先从古代的巫术和近代的*预言谈起,引出话题,说明从科学的角度谈论宇宙的未来是非常严肃的事,科学有别于*的地方是它的求实精神。探讨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有可能收缩是这篇讲演的主体部分,计算宇宙的密度又是这一主体部分的关键,有关宇宙中物质密度临界值的探讨,则把问题引向深入。最后,介绍两种新的理论——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则体现了科学界最新的探索。作者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的假说,把问题讲得透彻明白。最后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预言,恰恰说明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
(2)怎样理解本文的一些相关论述?
【明确】这是一篇科学讲演,涉及较为复杂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和讲演的主题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作必要的交待,讲演的内容就会显得抽象和单薄。如,谈到天气预报、大脑工作原理都具有混沌性质,来反衬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平滑而非混沌”的;
如,谈到恒星的死亡(归宿)引出黑洞,为宇宙中暗物质的存在寻找理论支持;
如,谈到现存宇宙对初始密度的极度敏感,引出了“人择原理”等等。这些相关的论述,或从对立面凸显观点,或从纵深面强化观点,使论证丰富多彩。
(3)这篇讲演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讲演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又是单向度的,如果不注意讲演的语言艺术,就达不到的表达效果。这篇讲演,除了推理严谨外,语言幽默也是其突出的特点。幽默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更具有亲和力,使所阐发的事理更容易为听众接受。
如,谈到轮赌盘的旋转具有混沌性质,作者说即使是物理学家也不能计算出它“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这就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混沌现象;
如,文章最后一句话:“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兼有讽刺与幽默,对宇宙未来命运的判断采取了审慎态度。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真实可信,契合实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