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团的眼镜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22 00:32:54

马戏团的眼镜的故事

一天半夜,马戏团的小丑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半天才听出是床下传出的。他拖出布口袋,找出那个声音的源头,原来是一副眼镜。小丑没有去回忆怎么拾到这副眼镜的,因为他完全被眼镜的声音吸引了。

眼镜的声调时高时低,但听惯了,很容易听懂。眼镜请马戏团的小丑戴一戴他,看他能不能成为一副立刻就可以上台表演的马戏团的眼镜。

马戏团的小丑刚把眼镜架上,就大叫一声,倒在地上。过了好一阵,马戏团的小丑才对眼镜招手:“换一个不吓人的吧。”

马戏团的小丑又戴上了眼镜。他努着嘴不断地抽气。他又看见吓人的情景了吗?没有,他看见戴大帽子的风把苹果树上的苹果味儿往帽子里装哩。

马戏团的小丑看了四个景象,眼镜说没有了。马戏团的小丑愣了愣,摇头,瘪嘴,摆手。太少了,太少了。如果只有四个节目,孩子们肯定会打架的,谁都想看呀。马戏团的眼镜至少得有八个景象,每晚能让八个孩子戴一戴。

马戏团的眼镜立刻制定了练习计划。他说,只需要四天。马戏团的小丑不相信,可第二天早上,马戏团的小丑戴上眼镜后吃惊不小,果然有不同的景象出来了哩,女孩们肯定喜欢:远处有熊熊的火山,近处是一片开着花的草原,在火山与草原之间,两只兔子在奔跑。

马戏团的小丑曾经观察过马戏团眼镜的练习。马戏团的眼镜好像躺在操场上睡觉,如果仔细看,连怎么翻身都看得清清楚楚。马戏团的眼镜“睡”了四个早上,四个新的景象就都有了。

马戏团眼镜的表演很简单,每个争取到上台机会的孩子戴上他就行了。当然,这些孩子还得对台下的人讲述自己看见了什么。

照理说,第二天的情景会重复,可是,孩子们讲的都不一样。第三天,上台的孩子或者手舞足蹈,笑个不停;或者跳来跳来,好像躲着什么人。最后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子尖叫着,在台上跑了十一圈才停下来。男孩子拍着胸口,喘着气,脸色跟白粉笔的颜色差不多。他对台下比划了一番。孩子们从他的动作和声音中猜出了一些:男孩子要么是在躲避着什么人的追赶,要么就是坐在过山车上被抛上抛下。

马戏团的眼镜让孩子们看见了什么呢?只有孩子们知道。马戏团的小丑曾经试过很多次,但每次他看见的都是熟悉的景象。

拓展阅读

1、熊猫店童话

熊猫先生的大黑真有派头,你要知道他就是店经理呀。

熊猫店的生意很好。无论谁想要什么样的,都能在这儿买到。

大象叔叔来了,熊猫经理,我想配一副大些的近视

熊猫先生说:好办,好办。

鼹鼠奶奶来了,熊猫经理,我想配一副小一些的老花

熊猫先生说:没问题!

大象叔叔戴上近视,鼹鼠奶奶戴上老花,他们互相看了看:啊,看清楚了,他们同时叫起来,原来是隔壁邻居!

大象叔叔对鼹鼠奶奶说:我儿子去找你孙子玩,不一会儿跑回来,说‘小鼹鼠太小了,玩不到一块儿去!’

就是,就是,鼹鼠奶奶说,我孙子也挺愿意和你儿子做朋友,可你那小象太大了些,不相称。

熊猫先生插嘴说:我有办法能让小象和小鼹鼠玩到一块儿去。把你们的孩子找来吧。

过了一会儿,小象被爸爸领来了,小鼹鼠被奶奶领来了。

熊猫先生已经准备好一大一小两副特制的。小象,小鼹鼠,试试你们的吧。

大象叔叔连忙说:我儿子可不近视!

鼹鼠奶奶说:我孙子的力好着呢!

熊猫先生笑了,这两副平时用不着。他对小象说:当你要去找小鼹鼠玩时,你就戴上这副。小象戴上。晴,小鼹鼠变大了,变得和我一样大了!

熊猫先生又把另一副递给小鼹鼠:当你要去找小象玩时

小鼹鼠戴上,发现小象变得和自己一样小了。

小象和小鼹鼠高高兴兴地跑出店,一起玩去了。

2、河当保姆儿童童话

三天没吃东西,一股大风就能把他刮走。饿呀,饿呀,受不住了,河一眨睛,一串泪掉在了脚背上。这么大个子掉泪,人家看见会笑话的。河埋下头,他看见什么啦?

电线杆上贴着一张纸,纸上写着:猫妈妈急需保姆,快来!

一口气跑到猫妈妈家,轻轻地敲了敲门。

“谁呀?”猫妈妈开门一看,被吓了一跳。

赶紧垂下头,把高大的身躯往下缩了又缩。

猫妈妈笑了:“河,你是来当保姆的吗?”

“是的。”河搓着大手说。

“你以前当过保姆吗?”

“当过,人家嫌我个子大。”

“个子大有什么不好,没人敢欺负我的宝宝。”

“人家还嫌我声音大。”

“不大不大,和我们猫的.声音差不多。”

“不是的,这会儿我很饿……”河想说因为饿才不能用大声音说话,猫妈妈不往下听,赶紧端了一锅子面条来。

“别客气,吃吧,吃饱才能干活。”猫妈妈说。

吃了一点就停下了,他不知道妈妈让不让他在这儿当保姆。

“看,你的饭量一点也不大。”猫妈妈歪着头说。

眨眨没吭声,其实他可以一口气吃三锅子面条。

“好,我很中意你!”猫妈妈像做广告似的。

咧着嘴笑了。他的嘴唇那么大,要是用口红的话,一次得用两支。

猫妈妈把猫宝宝交给河,就上班去了。

高兴地从摇篮里抱起猫宝宝,揉揉鼻子说:“**妈真是个好心人呀!”也许是河那一张一合的大嘴巴,吓坏了猫宝宝,他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哦,猫宝宝饿了!河把饼干筒里的饼干一古脑儿倒进嘴里,一边哼哼唧唧地哄猫宝宝:“猫宝宝,不哭不闹,嚼烂饼干就喂你一个饱!”河嚼了半天之后,一摸嘴什么也没有了。原来饼干都顺着河的大噪门,流到他肚子里去了。

猫宝宝哭得更厉害,河又慌忙煮了一大锅子牛奶,呼呼地吹着热。他尝了一口,很烫啊!这样会把猫宝宝的舌头烫坏的。又吹气,又尝一口。尝了一口又一口。尝到最后,牛奶只有一滴雨水那么多了。啊,这下不烫了,河把这滴牛奶倒进了猫宝宝的嘴里。可怜的猫宝宝,嗓子都快哭哑了。

“呵──呵──好累啊!”河皮沉得睁不开了,“我三天三夜没睡觉了。”

在猫宝宝的哭啼声中睡着了。猫宝宝的哭声成了河的催眠曲。

猫妈妈下班回来了,开不了门,只得大声喊:“河!河!”

的呼噜像打雷。

哼了一声。

惊醒来,开了门。

“快把猫宝宝放进摇篮了!”猫妈妈皱着眉,捂紧了耳朵。

把猫宝宝放进了摇篮,猫妈妈摇啊摇,猫宝宝立刻不哭了。

从地上站了起来,猫妈妈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天啊,你的个子怎么变得这么大?”

“一直是这样。”河摸着肚皮不好意思地说。

“哎呀,河,你的声音大得快把屋子震倒了!”

“我知道你会这么说的。”河神暗淡下来。

“你生气啦,河?”

“没有。……我想告诉你,今天上午,猫宝宝吃了一筒饼干。”

“一筒饼干?”

“还有一锅子牛奶!”

“一锅子牛奶?哈哈哈……”猫妈妈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呀?”河莫名其妙地盯着猫妈妈。

“猫宝宝这么小,怎么能吃得下这么多东西,他又没长着河肚。”

的脸“唰”地一下红了,连圈都红了。

猫妈妈急忙说:“河,你千万别哭啊,你的两滴泪掉下来,非把我家里的东西都漂走不可。”

捂住了睛。

猫妈妈慢慢走近河:“河,听我说,你不适合当保姆。”

“这么说,我又得回去跟爸爸一起养鱼啦?”

“养鱼?你养过鱼吗?太棒啦!对我来说,生活中*少不得鱼。”

“是这样吗?你不觉得养鱼没出息吗?”

“不不,养鱼太有出息了!太伟大了!”

“嗯,我应该回家去养鱼。”河的目光望着门外,“不应该瞒着爸爸跑到城里来。”

猫妈妈拿出钱和一大袋子点心说:“祝你一路顺风!”

感动地说:“谢谢你,等赶明儿我一定给你送一箩筐大鱼来。”

“唔,我真想去给你当保姆,那样我就有好多鱼吃了。”

说罢,猫妈妈和河都大笑起来。

3、只因多看了你一父爱

1960年5月,他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的一个贫困家庭。

他是一个贫苦的汉子,从没过过一天富足而安逸的生活。他早年丧父,家庭贫困,9岁就外出谋生,给人放过鸭子,做过基建,捡过垃圾,当过货郎,摆过地摊……居无定所,在闽、浙、赣边界一带的山区里过着流浪汉的生活。

他更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在飘泊的路上,遇到别人有难,都会伸出援手,甚至倾尽所有。

有一回,他路遇一个脚受伤的女孩,连忙将她背回她家。女孩昏迷,她的家人以为他欺侮了她,将他扭送到派出所。女孩醒来才指认他是救命恩人。女孩的家人要酬谢他时,他已挑起担子匆匆离去。

1989年9月,他挑着货担途经江西瑞金,在河边洗脸时,听到不远处的河里传出扑通一声。他看了一,以为是谁投了块石头。走了几步路,他忍不住又往那看了一。就因这多看了一,他大叫一声:“不好!有人投河自尽!”

衣裤也来不及脱,他就下河救人。那是一位老妇人。他把她拖上岸后,又带她到附近的诊所检查。见老人无大碍,他正准备转身离开,老人却一把抓住他,哭道:“你何苦救我这个要死的人,如今我死不了,你救我就救到底吧!”

老妇人时年60岁,丈夫和儿子相继病逝,孤苦无依。听完老人的哭诉,他心软了,便收留了老人。

就这样,他多了一个母亲——他认老人作义母,叫她妈妈。

带着义母四处漂泊很不方便,为了能让老人安顿下来,这年年底,他辗转来到福建省明溪县,租了间简陋的民房住下,结束了长达20年的流浪生活。

定居后,因一时找不到做,他便以收破烂为生。有了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而是想办法不让义母挨饿受冻。

1993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他外出收废品。天气寒冷,路边的柴草上都结着一层霜,他听到从柴草堆里传来一阵嘤嘤的啼哭声。开始他以为是小猫之类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可听了几声后,又觉得不像,便循声走过去。他看到了一个包袱——就因为多看了这一,他看到了包袱里的婴儿,婴儿的脸蛋冻得发紫。

善良的男人动了恻隐之心,他将婴儿抱回了家。这是一个刚出生就被抛弃的女婴。

女婴一进家门,义母就将她抱在怀里,欢喜得不得了,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往外抱。

于是,他决定将女婴当作自己的女儿来养。

就这样,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了一个特殊家庭。

义母体弱多病,他从未嫌弃,竭力赡养。后来,老人双目失明,紧接着又因摔倒造成腿部骨折,无法正常行走,他皆尽心照顾。

有一回,老人连发高烧,为了给老人治病,他二话不说卖掉了借钱买来载客的摩托车。

女儿在他的抚养下健康成长。孩子小的时候,他忙碌一天后还要照顾孩子:孩子饿了,起来喂米糊;孩子尿了,立即换尿布;孩子病了,整夜地守护。

女孩8岁那年,看到同龄人背着书包上学,已知自己身世的她默默哭泣:“我好可怜,父母不要我,现在连书都不能念……”

他听后如万箭穿心。他决定无论多苦,也要让女儿上学。

母亲多病,女儿读书,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拼命地干活,摆地摊、卖馒头、送液化气、修自行车……最辛苦的是挑松油。三伏天,他从山上把松油挑到山下,晚上回到家,衣服粘在肩膀上,揭下来一看全是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女孩聪颖、勤奋、懂,她不再在意自己的身世,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庆幸有慈祥的奶奶和疼爱自己的父亲。

奶奶双目失明行动不便,12岁的女孩就会煮饭、洗衣、侍奉奶奶,将家里的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年到头,一家人几乎没吃过肉,女孩对此从未抱怨过。有几次,他让女孩去买块肉来改善伙食,她买回来的依然是腌咸菜。女孩知道,手里的一分一厘都是父亲的血汗钱。

读初一那年,尽管每天还要照顾奶奶,但女孩还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兼了一份家教。这个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年”,看到谁都是一脸纯真的笑。

这个家是贫困的,也是幸福的。

邻居们都说,这祖孙仨可亲热了。父女俩做晚饭时,会各炒一个菜,然后抢着让奶奶尝:“还是我炒得好吃吧?”“别听我爸的,他那菜都糊了。”每每逗得老人咯咯地笑。其实哪有什么好菜,无非是白菜、豆腐。

2010年初,老人下身瘫痪不能动弹,每隔一段时间就疼痛难忍,加上患有脑血管硬化、脑萎缩等疾病,烦躁哭闹,大小便失禁,昼夜需人服侍,父女俩就轮流陪护。因为晚上要做功课,女儿就要求下半夜来陪护。他担心女儿睡眠不足影响学习,就让她好好休息。可女儿认为,父亲劳累了一天,更应该休息,她说什么也要在夜里轮流给老人*,端屎端尿,擦身换药。

2010年5月,父女俩失去了他们“最亲爱的人”——这位“捡来的母亲”因病去世,享年81岁。因为他和这个家,这位老人多活了21年。她的晚年,感受到的是人间的亲情与家庭的温暖。

后来,他们搬进了*安置的廉租房,房子虽小却干净整洁。

51岁的他潸然泪下:“可怜我的老妈,无福享受到这么好的房子。”

17岁的女儿则轻声地说:“他为了奶奶和我,至今未娶。我真希望有个善良的阿姨能嫁给他。这样,将来我去外地上大学,他才能有个伴。”

他叫柴裕财,因义母叫范玉英,他们又在福建生活,他便将女儿取名柴建英。2007年和2009年,父女俩分别入选“中国好人榜”。

只因多看了一,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演绎出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挚爱亲情!

4、只属于你的单尾 瑞树 只属于两个孩子的

女孩妹妹走后,女孩带男孩去了她的学校,由于路遥远,女孩第一次带男孩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男孩很好奇,男孩没见过那种车,不管男孩坐啥车,只要是和女孩一起坐,男孩都会很开心。

女孩的学校里市中心真的好远,男孩和女孩一起坐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到女孩的学校,男孩第一次进那个学校,由于是放假了,整个校园几乎没人了,男孩觉得女孩的学校真的好大,比自己的学校还大,男孩的家人来电话了,告诉男孩去男孩的叔叔家,他叔叔离城市还很远,晚上最后一趟车只能是六点的,让男孩早点去不然没车了。

男孩告诉女孩一起去他叔叔家,女孩刚开始的时候答应了,后来,由于女孩心里害怕,告诉男孩可不可以不去,男孩一开始觉得让女孩去真的会是女孩为难,就同意了,不一会男孩又让她去,女孩说不行,后来答应了,又后来请求男孩可不可以不去,男孩没有答应她。

其实男孩早答应她让她不去的,女孩一直追问,男孩像个孩子一直没答应她,笑哈哈的在玩,男孩去叔叔家还得坐车,从女孩学校到坐到去叔叔家那还得坐*,只是得花两小时,女孩让男孩早些去,不然没车了,但是男孩一直都不走,其实他只是想多陪陪女孩。

一直待到天黑,男孩是一个记不住路的人,女孩怕男孩会走丢,真的好犹豫自己该不该和男孩一起去他叔叔家,她真的很害怕,但又怕男孩不认识路,她真的好纠结,一直问男孩自己不去可以吗?男孩看天快黑了,男孩让女孩去放男孩给她买的熊猫,天真的好冷,男孩知道女孩怕冷,送自己出去会受冻,男孩决定自己走,他不想女孩受冻,等女孩去放熊猫的时候他走了。

当女孩出来的时候男孩已经走的很远了,女孩穿的很薄也穿的是高跟鞋,只能看男孩离开,男孩给女孩还打电话说自己走了,男孩出去坐了去叔叔家的车,那时候天已经好黑了,家里人知道男孩还没到都着急了,男孩还是在车上走,终于到了可以到叔叔家的坐车地点,但是最后一辆班车都离开很久了,男孩不知道该怎样去,后来,终于有去叔叔家的车了。

当男孩走了女孩追出来了,但是没有见男孩,她就去买车票了,她原本想和男孩一起去回家,但是男孩去了叔叔家,她只能自己一个人回家了,男孩到了晚上九点终于到了叔叔家,男孩给女孩打电话了告诉自己到了,女孩告诉男孩她明天必须回家,她家人都在责怪她,男孩想天亮后一起和女孩回家,但是叔叔不让走,男孩只能告诉女孩让女孩自己一个人走了。

第二天,女孩一个人回家了,男孩只能呆在叔叔家里了,过几天才能回家,男孩不开心,因为回家后可能见不到女孩了,他想多诶陪女孩但现在是不可能了。他伤心了,但是想起昨天他不伤心了。

5、云:商界拿破仑精选

据说他是一个让人疯狂的人。他每年会在全球10所大学演讲,他曾在哈佛讲台上与诺基亚总裁激烈辩论,最终赢得了台下1000多名听众长时间的起立鼓掌。

他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全球商人热烈地追捧他。他的网站阿里巴巴两次被哈佛、斯坦福商学院选为MBA案例,掀起全美研究热潮。阿里巴巴从1999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媒体对它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并连续第5次被《福布斯》评选为全球最佳B2B网站,其排名甚至领先于全球电子商务巨擘亚逊!这个人是云。

骗子云的穷人世界

和所有的互联网精英不一样,云从小就没有生活在顶尖的那部分人当中,他活在平常的普通人当中。云称自己脑子笨,从小功课就不好,数学考过1分,只有英语特别好。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所以,云一直对员工说,如果光看IQ,世界上有70%的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而1995年他开创企业黄页网站,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请人家心甘情愿同意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没有人相信他,1995年的杭州,人们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在那段时间里,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

有人在杭州的大排档里见到云。云喝得微醺,十足一个跟一大帮人神侃瞎吹的小市民。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杭州人的安静和从容。但是,云的网站为上网的企业带来了客户,他的网站盈利了。

在中国互联网大潮风高浪急之时,云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决定做一个和世界上所有电子商务网站不同的B2B网站,他不做那15%大企业的生意,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云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如是说,在网上,对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服务收费是一样的,他要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

是远见还是狂妄?

1999年初,他为网站起了一个众所周知代表财富的域名“阿里巴巴”,然后他对他的队说:“我要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从零开始。愿意回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意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说用3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我们回杭州去,一起去!”这就是被阿里巴巴员工称为“十八罗汉”的开山元老。1999年3月,云在杭州的家中创办了阿里巴巴公司。他和他的“十八罗汉”没日没夜地工作,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而要做到与众不同,阿里巴巴网站必须迅速覆盖全球,否则只做国内就会变成没有买家的卖家,失去第一就失去了意义。

这一次为了阿里巴巴,云决心向全球出击,到各个国家去展示他那绝世口才。他到各个大学去做演讲,到电子商务网络会议和论坛上宣讲他的B2B模式。怪异的长相、极具煽动性的口才和超越全球的商业思想,竟然交融在这个枯瘦弱小的中国人身上,听众无不为之惊讶。海外媒体开始对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云再有魅力,不管在演讲的时候如何意气风发,他还是要回到现实:阿里巴巴缺钱,庞大的运营费用将云压得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不停蹄地在全球的巡回演讲,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是吸引客户,二是吸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商慢慢从云的演讲中对他的阿里巴巴有了兴趣,随着AB公司副总蔡崇信考察阿里巴巴并加盟阿里巴巴之后,数十家风险投资商与云接洽商谈。拒绝38家风险投资后,云接受高盛为首的投资集500万美元的投资。就在该笔资金到位的第二天,云飞赴北京“见一位神秘人物”。见面才知,那人是雅虎最大的股东、“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日本软银公司的董长孙正义!原定1个小时的讲述,云刚讲了6分钟,孙正义就说:云,我一定要投资阿里巴巴!而且用我自己的钱。2000年1月,双方正式签约,孙正义投入2000万美金。据说孙正义后判定阿里巴巴会成为一家和雅虎一样伟大的公司。

2000年,《福布斯》评价云: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很快,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来自国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激增之势!从此,阿里巴巴开始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2001年12月27日,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此数目的B2B网站,并在当月实现盈利。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真正开始赚钱了!对云、对阿里巴巴、对中国互联网企业、对全球电子商务而言,这都堪称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它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云创建的电子商务B2B模式是正确的、可行的。

抓住有梦想的人

不管是在创业初期的“开荒牛”,还是今天的“空降兵”,加盟阿里巴巴完全是被疯狂的云和阿里巴巴所吸引。无论是挑战也好,梦想也罢,人总是需要有些狂热的东西鼓动自己,来到这里不是因为阿里巴巴有一可见的前景,而是因为阿里巴巴是一个不知道未来的巨大的梦想。正因为有太多的变数,反而使云和阿里巴巴讨得了这帮天才的欢心。正如云在接受某个媒体采访的时候所说:如果一个决定是100%正确的,就没有执行的意义;如果一个决定引起极大的争议,才值得去执行。云一*认定的情,每每引起无数人的争执,让所有人觉得他是个疯子,却吸引了众多的顶尖人物。

阿里巴巴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始终如此信任云,是因为云从来没有让他们失望过,他无与伦比的高瞻远瞩的光,已经赢得了所有员工的心。

点击查看更多马戏团的眼镜的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8393.html

热门阅读

  1. 应聘的承诺书
  2. 员工续签合同自我鉴定
  3. 滂沱大雨的造句
  4. 《导数的几何意义》说课稿范文
  5. 人教版二年级《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6. 可乐罐里的咚咚的幼儿故事
  7. 窗帘安装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8. 有关竹子与竹笋的诗句
  9. 会计专业的自荐信优秀范文
  10. 新医院开业庆典主持词范文
  11. 开学典礼学生代表的发言稿模板
  12. 为什么要上学的开学演讲稿
  13. 拾光记忆散文
  14. 小学开展迎国庆系列的活动总结
  15. 2018汉语拼音一年级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