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离别古诗词

发布时间: 2025-07-22 00:32:54

文艺的离别古诗词

别离的泪水,为记忆的长河增添新的浪花;别离的祝福,为再一次相聚拉开了序幕。下面是文艺的离别古诗词,欢迎参考!

汉·汉无名氏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

唐·白居易

行人南北分征路,

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恨离别,

谩名长乐是长愁。

《送耿处士》

唐·贾岛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唐·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

风生洲渚锦帆开。

青青竹笋迎船出,

**江鱼入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

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

莫怪频频劝酒杯。

《折杨柳》

唐·崔涂

朝朝车马如蓬转,

处处江山待客归。

若使人间少离别,

杨花应合过春飞。

《送少微上人入蜀》

唐·戴叔伦

十方俱是梦,一念偶寻山。

望刹经巴寺,持瓶向蜀关。

乱猿心本定,流水性长闲。

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

唐·杜甫

相见各头白,其如离别何。

几年一会面,今日复悲歌。

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气缠霜匣满,冰置玉壶多。

遭乱实漂泊,济时曾琢磨。

形容吾校老,胆力尔谁过。

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鶱腾访知己,淮海莫蹉跎。

拓展阅读

1、八年级下册语必背

1.《赠从弟》(其二) 刘桢 汉末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初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

前不见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宣州谢朓楼饯校书叔云》 李白 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无题》 李商隐 晚唐

相见时难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相见欢》 李煜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愁,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登飞来峰》 王安石 北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自)缘身在最高层。

10.《苏幕遮》 范仲淹 北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描写春节的 描写春节的、美美句

1、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4、新年到,老幼尽开颜。倒数声声天地响,腾星点点世人欢。守夜不思眠。——春堤晓星《忆江南·新年》

5、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6、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7、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塞宾的左手《非绝体·新年》

8、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张说《钦州守岁》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0、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来鹄《除夜》

11、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踢踏旋!——巴松灵风《贺新年》

12、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13、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毛滂《元日·玉楼春》

14、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15、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道平常《庆新年》

16、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唐·白居易《除夜》

17、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18、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19、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曹松《除夜》

2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1、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22、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3、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24、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25、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26、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3、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三首,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大赛。

今天来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今天你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这首

二学生自学

先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教师桌间**。

三汇报自学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点语绿

2时句的意思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

(3)作者这两句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延伸

1熟读成诵

2练习背诵

3改写短

4你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

二导入

2指名朗读

三学生自学

分组自学后两首,教师**指导排忧解难。

四汇报自学

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指导背诵

五感情升华

读一读第五课学习的三首,想一想这三首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使人在表达方法上却各有特色,比较一下这三首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还知道那些也表达了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术歌曲的发展历史

术歌曲的发展从创作技法上来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技法上大多采用欧洲浪漫派晚期的创作技法。这一时期青主创作了《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这是两首术造诣达到较高境界的作品,其中《大江东去》创作于1920年青主留学德国之际,是中国术歌曲的开山之作。黄自先生毫无疑问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歌和音乐相结合的声乐作品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术成就。黄自以中国人的为题材作曲,谱写了《花非花》(白居易)、《峨眉山月歌》(李白)、《点绛唇·赋登楼》(王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等曲。在这部分作品中他能深刻地理解原的含义,并通过音乐给予生动、具体的形象刻画。其中《点绛唇》的音乐充满着宽广的气势和明朗乐观的情愫,是一首富于浪漫主义气息,具有一定民族风格的独唱曲。《南乡子》的音乐则充满着豪壮的气魄和澎湃的热情,是一首富于爱国激情的抒情独唱曲。其他像《花非花》《卜算子》等作品以素雅的笔调、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致的和声进行,勾画出一幅幅中国式的恬淡幽静的意境。黄自的这些术歌曲可以说是当时我国学院式术歌曲创作的精品,并对后来许多作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曲家还有江也、应尚能、刘雪庵、马思聪等,他们在术歌曲的创作领域也都颇有建树。江也所写的术歌曲的,全部取自唐、宋、元曲和明清,并且按照朝代顺序结集编作品号码。作品有《江村即事》(司空署)、《垓下歌》(项羽)、《宋李后主篇》(李煜)等;应尚能作为一名作曲家和男中音歌唱家,他的代表作有《无衣》(经)和《我侬》(管道声)等。

术歌曲的创作从技法上来讲,第二个阶段即是上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即为谭小麟先生。谭小麟在美国留学期间曾追随现代作曲理论大师亨德米特学习,并被视为亨氏高足,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国立音专。他是将现代作曲观念与技法引入中国专业作曲教学的第一人,可惜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对我国传统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除了直接从事民族器乐的创作外,他所写的声乐作品也大多取材于。谭小麟具有颇深的学和音乐功底,在创作中他尊重民族的审美取向,以中国传统化的思维为基础消化吸收应用亨氏作曲体系中可取的部分,因而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他强调:“我应该是我自己,不应该像亨德米特。”“我是中国人,不是西洋人,我应该有我自己的民族性。”谭小麟一生创作了十多首声乐曲,他精心制作,力求尽善尽美,故其中多精品。代表作有《自君出之矣》(张九龄)、《彭浪矶》(朱希真)、《正气歌》(辛弃疾)等。从谭小麟的作品当中,不难感受到其中既有现代作曲技巧较成熟的展示,又有民族风格较纯熟的体现。罗忠曾这样评价其师谭小麟的歌曲创作成就:“他的术歌曲是我们民族音乐创作的精华,不仅继承了我们传统声乐曲的许多优秀成果,而且在创作上,不论在精神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踏入一个新的天地。”从分析研究谭小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中体现出一种远远超过他前辈的强烈个性和新颖独特的民族风格,为后人在音乐创作上积累了不少富于启发性、值得深入探讨的宝贵经验。

接下来谈谈以罗忠为代表的“五声十二音”作曲技法在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罗忠先生于1980年发表在《音乐创作》杂志上的《涉江采芙蓉》,在当时来说可谓是石破天惊之作。这是一首严格按照十二音序列音乐的规则来进行创作的术歌曲。在当时,大部分作曲家对现代创作技法几乎一无所知,十二音体系的作曲方法在人们印象中是与“垂死的帝国主义”“没落的资产阶级”等*化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写这种东西常常会招灾引祸。罗忠先生大胆地突破了这个禁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开创了用五声十二音技法作曲的先河。从此以后,中国内地的作曲家们争先恐后地进行现代作曲技法的补课、探索和实践,出现了一系列利用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的作品,中断了30年的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之路得以延续。五声十二音序列是罗先生独创的,这种创作实践引领中国音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会通,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术歌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采用西方十二音技法,同时又赋予它五声性的内涵,在二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

罗忠的作品数量繁多,体裁各异。创作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在创作题材和所应用的作曲技法方面截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术情趣。第一阶段创作技法以传统为主,历时17年。他创作了独唱、合唱曲31首,大部分为术歌曲,还有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30余部。第二阶段迄今26年,创作合唱独唱歌曲19首,全部为术歌曲,此外其他体裁的作品数量也很大。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注重与中国化相结合,创作技法以现代为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在术歌曲创作之初,作曲家基本按照(转第59页)(接第74页)欧洲浪漫派初期的原则来安排调性布局,其间或多或少带有一些五声色彩以使作品接近本民族的欣赏习惯,如青主、黄自等。40年代中后期,谭小麟将亨氏作曲理论带回中国,他本人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他的作品基本不用传统的大、小调式,而使用五声调式,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五声调式,调式变化非常丰富,他是以十二个半音为材料来构思旋律与和声的,作品透出浓浓的五声性。之后漫长的40年,现代作曲技法仿佛从中国大地上消失了,直至罗忠的一曲《涉江采芙蓉》,向世人宣告了现代作曲技法在中国的存在,使术歌曲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通过上述分析,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基本上就清晰了,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二三十年代(青主、黄自)──40年代(谭小麟)──80年代(罗忠)。从技法上来讲是:欧洲浪漫派技法──亨氏十二音序列作曲法──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作曲法。

近现代作曲家在根据谱曲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不遗余力地在创作中探索如何应用西方现代创作技法来表达中国所特有的神韵,无一例外地努力在作品中体现民族气质、民族风格,在音乐如何体现的意境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三四十年代的黄自、谭小麟如此,70年代末的罗忠如此,罗先生之后的许多作曲家也是如此。这是历代作曲家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之一。黄自曾说:“中国自己的音乐必须由具有中华民族的*与灵魂而又有西洋作曲技术修养的作者创作出来。”他还说:“我们现在所要学的是西洋好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国的旧乐和民谣,那么我们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由此可见,他对创作新的民族音乐具有鲜明见解和宏伟抱负。他创作的术歌曲或深沉跌宕、或清新淡雅,处处体现出的特有意境。又如谭小麟,他在创作当中大量运用西欧典乐派和浪漫乐派和声中很少使用或几乎不用的和声材料,而是以十二个半音为写作材料,同时有意识地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使得作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传统音乐淳朴、亲切的特色。罗忠先生和他的前辈相比又将术歌曲的创作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主要是他独创了“五声十二音技法”,让中国的五声体系和西方十二音序列体系找到了一个最佳融合点,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个全新的音响世界,而用这样的音乐体系去诠释正是罗先生的匠心所在。

术歌曲经过近90年的创作实践,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和优秀作品,由于本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阐述了。从20年代直至当代近90年的历程中,作曲家们始终在探索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之路,在此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值得后人去深入研究,认真分析总结,对新时期中国术歌曲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只要创作上发展了,相信歌坛也随之会吹来一股清新的、具有典韵味的“中国风”。

5、八年级下册语必背

春夜喜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春夜喜雨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译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春夜喜雨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称。

春夜喜雨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的运用,充分说明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人听出来的。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鉴赏

杜甫这首五言律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当时,人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经过长期颠沛流和饱经忧患的杜甫,生活总算暂时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町能对成都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吟咏它们的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由于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虽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这就正如人在另一首中所描绘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水槛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这恰如仇兆鳌所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详注》卷十)

第五、六两句是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野径”指田野间的小路,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霁,整个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至此,人对喜雨的感情达到了**,于是“花重锦官城”的句冲口进发而出,真是“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说:“束语‘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这首描写细腻、动人。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用讲究。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显然,人这种感情的产生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有其现实基础。据史*载,在他写作此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纪》)。因此,杜甫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这喜悦恰好反映了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点击查看更多文艺的离别古诗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8411.html

热门阅读

  1. 《东方明珠》教案范文
  2.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范文精选
  3. 在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4. 房屋出租双方协议书
  5. 资金管理部的实习报告
  6. 小学三年级日记
  7. 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8. 三字经中感恩的句子
  9. 长征故事演讲
  10. 2019年个人的工作计划
  11.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论文
  12. 雷锋的名言
  13. 幼儿园教师检讨书范文
  14. 《四个调皮蛋》读后感范文
  15. 描写元宵节的经典诗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