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玩出了名堂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3 17:35:39

课文玩出了名堂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通过本节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四、教学准备

1.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c.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e.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因此,鼓励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观察发现结构特点。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

拓展阅读

1、《蝙蝠和雷达》

一、复习旧,导入新

1、听写本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说一说大意后引入新:这节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品读体验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指三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嘴里发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下列图示供参考)

嘴巴超声波天线无线电波

障障

碍碍

反射物反射物

耳朵荧光屏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巩固延伸

①默读全,说说你从本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一个小发明。”

②阅读后“资料袋”,示有关仿生的图片,补充相关字资料,激发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③布置外搜集关于仿生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习,小发明并动手。

2、《蝙蝠和雷达》

一、导入新

1.指两位生上台比赛走路,其中一位生蒙上眼睛。比赛完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

2.全班同谈谈眼睛的用处。

3.谈话导入:人夜间行走,如同被蒙上眼睛一样不方便。有一种动物,它不仅善于夜间飞行,而且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同们知道是什么动物吗?(板书:蝙蝠)蝙蝠在夜里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灵巧地避开。(多媒体演示)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家们对蝙蝠进行试验。(板书:试验)老师想请同们帮助科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请打开本第103页,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用笔划有关的内容。(多媒体示实验报告单)

二、第4、5、6自然段

1.生自由读4、5段,划有关内容。

2.指回答完成的试验报告。(师根据生回答,用多媒体示答案。)

3.师述: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什么?找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划上横线。(多媒体示这句话的内容。)

4.生齐读这句话。

5.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行吗?为什么?看这个试验证明,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根据生回答,多媒体示。)现在请同们带着问题齐读第6自然段。

6.师范读第6自然段,生思考刚才的问题。

7.指回答。

8.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9.生根据演示画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10.师根据生叙述用多媒体画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11.师述:我们已经知道蝙蝠就是这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科家为揭开这个秘密,又经过怎样的研究呢?你是从中哪句话读懂的,把它读一遍。(板书:研究)

12.师述:“反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反复……终于”说一句话?

13.小结:通过刚才的试验和研究,我们已经知道蝙蝠探路的办法。

三、习第7自然段

1.(多媒体播放飞机夜航)师问:说说你看到什么?飞机没有眼睛,它怎么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呢?(靠雷达)那么雷达是怎么发明创造来的呢?(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中的哪个自然段讲这个内容?

2.生自第7自然段,解科家是怎样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雷达的。并画雷达引导飞机飞行的示意图。

3.师根据生叙述,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雷达引导飞机飞行图,并画示意图:

/天线→无线电波→ 障雷达 碍

\荧光屏→无线电波→ 物

4.小结: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我们明白飞机能在夜里安全飞行靠的是雷达。

四、复习巩固

1.(多媒体示两幅示意图)生比较两幅示意图的异同点。

2.完成后练习思考第2题。(生把答案直接填在书上。)&nbsp

3.多媒体示答案,生订正。

五、总结拓展

1.总结:通过这节习,我们知道科家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板书:启示),然后进行反复试验和研究(板书:反复),终于发明创造雷达。(板书:发明雷达)。同们知道这篇的题目叫什么?(板书:18蝙蝠和雷达)为什么在题中加“和”?&nbsp

2.拓展:同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这就是仿生:你知道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多媒体展示如: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等)科是多么神奇,一只平平常常的蝙蝠能使科家们得到启示,创造发明能使飞机安全夜航的雷达。同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六、后作业

2.后阅读有关创造发明的读物。

3、《蝙蝠和雷达》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组织“蒙眼听声寻人”游戏。

2、引导生谈发现和体会。

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用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也可以发现目标。

3、导入新

发现目标,同办法,那么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觅食昆虫的蝙蝠是靠什么本领来去自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有趣的发现之旅。(板书题)

二、朗读习生字

1、听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归纳大意

1、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的主要内容

3、指讲,师生共同归纳。

4、哪个部分揭示蝙蝠夜行的奥秘呢?科家又是怎样揭开这一生物之谜呢?

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吧?

四、深入阅读,理解内容。

师引导生自3??6自然段,谈谈自己的发现。

1、一边读一边思考:科家为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证明什么?

2、根据内容填空:

顺序:条件:经过:结果:证明:

3、师引导生语言训练:

(1)第一次试验是在什么条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4、生自由读第6节,并思考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飞行的?

5、师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飞行的。(用复合、抽动片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并指明三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6、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字片:

蝙蝠的嘴里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板书)7、师小结:

示雷达图片)蝙蝠的这一特异功能被成功揭秘后,经过研究开发,人类发明雷达,它被广泛地用于军事,科考等各个领域。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不起的发明吧!

五、合作阅读,前后联系,突破重难点

1、生自最后一节,谈谈自己的发现。

2、示雷达工作情况的图象资料,引导生表述清以下的问题:

(1)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2)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行的秘密之间有什么具体联系?

师相应板书:

天线

障碍物

无线电波

荧光屏

3、生根据两处内容的板书,理解“模仿”一词。

4、引导生填写后练习题,说清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

六、小结全,拓展延伸

(1)给飞机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夜航,而雷达的发明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所以我们的题就叫:蝙蝠和雷达。(齐读题)

(2)默读全,说说你从本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一个小发明。”

(3)阅读后“资料袋”,使有关仿生的图片,补充相关字资料,激发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4)布置外搜集关于仿生的资料,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4、《蝙蝠和雷达》

材简析】

这是一篇很有意义的科普知识短,主要讲科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为有效进行难点透析,减缓生掌握本知识的坡度,我运用现代化的电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生的多种感官,创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朗读,把握内容,解科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弄清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科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验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懂得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的道理。

一、谈话激趣,疑导思

们,大自然不愧为我们人类的老师,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自然界的生物上受到的启发。你们知道哪些这样的发明?(潜水艇受鱼的潜水特点发明;飞机根据鸟儿飞行的特点发明;建筑师受蜂巢等结构的启发建筑等)

二、把握重点,互动探究

1、激qing朗读第一至第二自然段后,引发疑问: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2、介绍蝙蝠,引发疑问:蝙蝠的形状是怎样的?(哺乳动物,头部、身体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它在夜间飞行的时候,还能捕捉飞蛾、蚊子等。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3、见到蝙蝠如此地在夜间飞行,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介绍试验,解释疑问

1、指朗读科家三次试验的部分。

2、导入: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人们由蝙蝠的夜行产生疑问,引发思考。为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家就做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准备,经过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3、生汇报交流

4、引发疑问: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样的结论,你又是有什么思考?

四、质疑问难,引导想象

1、同们,哪一自然段介绍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明白蝙蝠探路的秘密后,如果你是科家,你会怎么想的?

3、假如你是飞机师,你会怎样把蝙蝠夜间飞行的功能运用到飞机上的呢?(飞机也能发一种波遇障碍返回时,飞机又能接受这种波,使飞行员看到是否有障碍物。)

4、科家发明的雷达,就完成这一使命。那雷达是怎样工作的?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

五、回顾全,激*感

1、同们,科家就是在大自然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进行着发明创造的你能从动物身上获得揭示,一项小发明吗?相信你也能成为一个小科家。

2、,你能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

2、完成思考与作业

蝙蝠 嘴 超声波 耳朵

5、《蝙蝠和雷达》

《蝙蝠和雷达》是小三年级上册一篇讲读。这篇科普章介绍仿生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经过分析,确定本目标如下:1.朗读,把握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2.搜集并与同交流有关仿生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重、难点是:

1、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章的主要内容。(重点)

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难点)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这样的,下面我就分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默读全,质疑问难。

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任务:通过自的方法使生回顾上节的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结构,提自己深入习后仍不懂得问题,训练生的自、理解、思维、概括能力。

三、自重点段,解决问题。(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飞机和雷达又有怎样的联系?)

三次科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解说”等方法引导。这样做有三个目的:1、引导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重难点。3、训练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具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指导生弄清三次科实验的过程。时先让生听同读4——5自然段时思考:科家在什么环境下做多少次实验?从中释词“横七竖八”,并练习造句。然后让生默读4——5自然段,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现)。接着让生分别说说实验的经过,同时结合内容理解“证明”并练习造句。这样就使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三次科实验的过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指导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密秘。蝙蝠发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生易于接受,我采用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中我提: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通过这一段的习,总结法:听朗读、画简图、说原理。以此生阅读的方法,培养生的自能力,为生自打下基础。这正体现大纲提的“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生的自能力,使生在阅读实践中习独立思考,习怎样读书。”

第三步:指导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中指导生运用前面总结的法自,并仿照作雷达的探路示意图,培养生的自能力。在明白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生自己雷达探路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这样就使生在分析、比较、联想、对话中明白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生动化、趣味化内容,突破重难点,且贯彻大纲要求的“要培养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至此,本任务已大部分完成。

四、外延伸,扩展思维

大纲指:“要注意内和外的联系。”因此,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来的,科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哪些现代化备?”以此扩展生的思维,丰富生的知识,把习兴趣由内引向外。

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

这样的结束语:科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制造一些有用的备?只要大家今后多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给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生从小爱科及探索科奥秘的兴趣。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玩出了名堂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0411.html

热门阅读

  1. 机械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2. PHP流式文件写入有哪些关键步骤?
  3. 关于卓别林理发的故事
  4. 彩色青春励志手抄报
  5. 微笑着生活美文摘抄
  6. 关于春天风景的古诗句子
  7. 赞美冬天的诗句
  8. 关于赞美初夏的诗句
  9. 《我的收藏卡》优秀教案范文
  10. 三字经《鸿门宴》的故事
  11. 适合集体朗诵的爱国主义诗歌
  12. 三月写一写文字刻下的自己现代诗歌
  13. 看云风天气的谚语
  14. 白色情人节短信祝福语
  15. 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美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