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藏头诗
由于藏头诗“俗文化”的特性,注定其难登大雅之堂,不为正史和正集收录,从古至今,藏头诗多在民间流传,或散见于古典戏曲、小说。下面是关于元宵节藏头诗的内容,**!
祝福声声新春里
群志成城鸿运起
友朋缘识岁月长
元气满满聚瑞祥
宵夜月圆辉霄汉
节日欢乐花灯灿
快意人生处处赢
乐逢盛世事事成
祝情造意云中鹰,
福携韵来佳节迎。
您我他她风雨同,
元宵佳节共此情。
宵圆味美霓虹影,
节日烛光四季明。
快意人生舞一曲,
乐满人间歌升平。
祝福如星洒满空
朋分四海永相通
友人团聚心欢畅
元月当空兴致浓
宵灯闪闪彩花鸣
节日伴君好心情
快意登山放眼望
乐数满地天降星
元月华灯照伊颜
宵夕初至月半梢
节节高升前途路
快意情怀欢度日
乐语趣音伴身畔
元明时月合家欢
宵夜达旦聚团圆
大闹天龙战明天
吉运畅游在人间
元始华夏共此情,
宵夜璀璨烟火鸣。
大哥闲来没事做,
吉祥瑞召猜灯谜!
祝语声声情意浓,
大地处处歌舞平。
家家乐享团圆饭,
元日元宵碗碗盛。
宵夜观灯猜谜语,
节前节后一样情。
快意临窗闲试墨,
乐品美酒话东风。
拓展阅读
1、关于中国元宵节古诗词
洞仙歌·元宵三五
词牌名:洞仙歌|朝代:宋朝|作者:赵师侠
元宵三五。正好嬉游去。梅柳蛾蝉斗济楚。换鞋儿、添头面,只等黄昏,恰恨有、些子无情风雨。
心忙腹热,没顿浑身处。急把灯台炙艾炷。做匙婆、许葱油,面灰画葫芦,更漏转,越煞不停不住。待归去、犹自意迟疑,但无语空将,眼儿厮觑。
元夕赐观灯·其七
朝代:明朝|作者:金幼孜
罗绮含薰綵队盈,金花翠帽锦装成。奉琛献璧诸番贡,舞縆寻橦百伎呈。
戏帐弄娇空外影,挈帷巧出静中声。三农更有丰年曲,齐向天街歌太平。
菩萨蛮·元夕立春
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范成大
雪林一夜收寒了,东风恰向灯前到。今夕是何年,新春新月圆。
绮丛香雾隔。犹记疏狂客。留取缕金_。夜蛾相并看。
上元夜忆长安
朝代:唐朝|作者:顾况
沧州老一年,老去忆秦川。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
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今夜沧州夜,沧州夜月圆。
踏莎行·元夕风光
词牌名:踏莎行|朝代:宋朝|作者:侯置
元夕风光,中兴时候。东风著意催梅柳。
谁家银字小笙簧,倚阑度曲黄昏后。
拨雪张灯,解衣贳酒。觚棱金碧闻依旧。
明年何处看升平,景龙门下灯如昼。
朝代:明朝|作者:孙承恩
六街灯火竞喧喧,长笛短箫声沸天。老子故无儿女态,一灯清焰称高眠。
鹧鸪天·元夕不出
词牌名:鹧鸪天|朝代:宋朝|作者:姜夔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元夕·南海观元夕
朝代:宋朝|作者:文天祥
南海观元夕,兹游古未曾。
人间大竞渡,水上小烧灯。
世事争强弱,人情尚废兴。
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
朝代:宋朝|作者:姚勉
东风已办上元晴,入夜敲桅又雨声。
天下更无灯可赏,云头应是月孤明。
遥知日甸惊回禄,未用星桥诧太平。
旅舍一枝梅在烛,照人红影十分清。
元宵雪作因成短句
朝代:宋朝|作者:吴芾
天公着意作元宵,陡使新春乐事饶。
已放金莲开陆地,更疑银阙下云霄。
坐中星斗浑相照,庭下琼瑰更乱飘。
佳客莫辞通夕醉,要令来岁记今朝。
2、经典元宵节热闹的现代诗歌
窗户和墙壁使严寒不得
入室,只得如游魂无语吧?
爆竹声声,却毫无阻挡地
闯了进来,惊醒梦靥中的我,
使劲揉去眼帘上的警器血光。
今天好日子,元宵节快乐!
巢湖故乡正月十五叫小年。
而今已被异乡改称成元宵节,
却无望地怀念母亲捞的元宵。
便想到初四回过的故乡了:
合芜高速上的车一将试刀山
冲破成隧道而出,小山村
便以惊喜击伤我的乡愁。
七年后重逢的大侄女做新娘了,
老屋墙上仍挂着我的老照片,
拜谒宗祠里的状元李黼公像,
没来及去青山坡上的父母坟茔,
匆匆地将自己又投入乡思里。
穿衣吃饭读书问候亲友。
送儿子小学最后学期开学报名,
然后陪她去逛街进服装店,
进折价书店摸摸还嫌贵的书。
闹市区人潮如流中随意地游动,
最后空空两手知足地敲响家门。
我的人生太蜗居于书斋,
周围的市民生活太庸碌普通。
穿衣吃饭读书问候亲友:
今天好日子,元宵节快乐!
最后一首我认为写的。就元宵那个。
3、关于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和诗词
老话讲,过完元宵节,这“年”才算过完。
中国人最讲团圆,“元”与圆谐音,“元”又为初始或第一之意,“宵”即夜晚。所以,正月十五之夜,就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夜,便称“元宵节”。
你知道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也有团圆美满之意。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闹花灯
闹花灯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兔子灯当属孩子们最喜欢的花灯。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望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闹花灯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解语花·上元
宋代: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
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
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
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
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
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
4、小学元宵节的诗词佳句大全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_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1、《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
(宋)向子諲
华灯明月光中,绮罗弦管春风路。
龙如骏马,车如流水,软红成雾。
太液池边,葆真宫里,玉楼珠树。
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回眼、莲承步。
笑入彩云深处,更冥冥、一帘花雨。
金钿半落,宝钗斜坠,乘鸾归去。
醉失桃源,梦回蓬岛,满身风露。
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
2、《鹧鸪天?上元启醮》
(宋)张孝祥
子夜封章扣紫清,五霞深里佩环声。驿传风火龙鸾舞,步入烟霄孔翠迎。
瑶简重,羽衣轻,金童双引到通明。三湘五管同民乐,万岁千秋与帝龄。
3、《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宋)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
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
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_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____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5、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____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6、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____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7、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____蒋捷《女冠子?元夕》
8、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
9、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0、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____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1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____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2、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____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3、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____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4、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
15、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____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16、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____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17、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____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18、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____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9、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____元好问《京都元夕》
20、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____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1、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____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22、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____符曾《上元竹枝词》
23、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____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24、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____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25、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____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26、月色灯山满**,香车宝盖隘通衢。____李商隐《观灯乐行》
5、过元宵节高分作文500字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也是春节活动的一个**,多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元宵节那一天,民间有逛灯会、猜灯谜、放烟花、踩高跷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这不是什么古城,没有什么庙会,唯一有的就是离塘沽不远的葛沽镇,每年一次的`踩高跷。
我们在姥姥家吃过元宵赶到葛沽镇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踩高跷已经开始了。那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热闹极了。他们的个子都比旁人高出一个截,而且不仅脸上都画出了脸谱,还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他们都身怀绝技,有的翻跟头,有的跳舞,还有的敲鼓,精彩极了!我看的都入迷了,忽然想起来我看的这么清楚,原来都是爸爸一直抱着我,这时我不好意思的说:“爸爸让我下来吧,谢谢爸爸。”爸爸把我放在地上抚摸着我的头说:“只要儿子开心,爸爸做什么都愿意。”欣赏完踩高跷,我们也饿了,一起又吃了一顿烤串。回家的时候爸爸还给我买了一把会发五彩光的宝剑。
这个元宵节的夜晚,我非常开心,因为不仅让我在物质上有所收获,而且还让我近距离的了解了中国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