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发现》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31 11:54:16

《有趣的发现》课堂教学设计

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共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

观察比较因为生存研究重要

(2)出示第3,m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当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岛因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试复述。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夏()校()容()应()

复()较()究()因()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有趣的()

认真地()著名的()

仔细地()重要的()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

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便逐渐地消失了。

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

观察比较因为生存研究重要

(2)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当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岛因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试复述。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夏()校()容()应()

复()较()究()因()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有趣的()

认真地()著名的()

仔细地()重要的()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

那些翅膀不大昆虫,由于()便逐渐地消失了。

拓展阅读

1、高一数案例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展人的思维的重要科。因此,在中,不仅要使生“知其然”而且要使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我以建构主义的“创问题情境——提出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在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目标体的更加完美。

二、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程标准实验科书(人A版)数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时,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材要求通过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思想方法,为培养生养成良好的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情分析

本节的授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本班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生具善于动手的良好习习惯,所以采用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内容.

四、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思想,提高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生的唯物史观.

五、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生数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生数思想方法,如何实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法、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是数思维活动的,而不仅仅是数活动的结果,数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过程中,本人以生为主题,以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模式,还给生“时间”、“空间”,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习环境,让生体味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掌握习方法的人”,很多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习的兴与热情.如何能让生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习热情是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过程中,本人引导生的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简单应用、重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习.

3.预期效果

本节预期让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一)创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习数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让生既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迷惑的茫然,去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让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什么关系;

2.让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什么关系.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生容易了解,实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们探究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任意角的终边与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任意角的终边和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生将要自主、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为了熟悉公式一,让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2).;(3)..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0=-sin600出,用三角的定义引导生求出sin(-3000),Sin1500值,让生联想若已知sin3000=-sin600,能否求出sin(-3000),Sin1500)的值.生自主探究

2、高一数案例

1.复习

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求法、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求出函数y=x3的反函数。

先让生用几何画板画出y=x3的图象,生纷纷动手,很快画出了函数的图象。部分出了“咦”的一声,因为他们得到了如下的图象:

师在画出上述图象的生中选定生1,将他的屏幕内容通过系统放到其他同的屏幕上,很快生作出反应。

生2:这是y=x3的反函数y=的图象。

师:对,但是怎么会得到这个图象,请大家讨论。

(生展开讨论,但找不出原因。)

师:我们请生1再给大家演示一下,大家帮他找找原因。

(生1将他的制作过程重新重复了一次。)

生3:问题出在他选择的次序不对。

师:哪个次序?

生3:作点B前,选择xA和xA3为B的坐标时,他先选择xA3,后选择xA,作出来的点的坐标为(xA3,xA),而不是(xA,xA3)。

师:是这样吗?我们请生1再做一次。

(这次生1在做的过程当中,按xA、xA3的次序选择,果然得到函数y=x3的图象。)

师:看来问题确实是出在这个地方,那么请同再想想,为什么他采用了错误的次序后,恰好得到了y=x3的反函数y=的图象呢?

(生再次陷入思考,一会儿生举手。)

师:我们请生4来告诉大家。

生4:因为他这样做,正好是将y=x3上的点B(x,y)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交换,而y=x3的反函数也正好是将x与y交换。

师:完全正确。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y=x3的图象及其反函数y=的图象的关系,同们能不能看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什么样的关系?

(多数生回答可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于是师进一步追问。)

师:怎么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

生5:将y=x3的图象上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交换,可得到y=的图象。

师:将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怎么换?

(生一时未能明白师的意思,场面一下子冷了下来,师不得不将问题进一步明确。)

师:我其实是想问大家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对称关系,的话,是什么样的对称关系?

(生重新开始观察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一会儿生举手。)

生6:我这两个图象应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师:能说说是关于哪条直线对称吗?

生6:我还没找出来。

(接下来,师引导生利用几何画板找出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画出如下图形,如图2所示:)

生通过移动点A(点B、C随之移动)后,BC的中点M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两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在追踪M点后,中点的轨迹是直线y=x。

生7:y=x3的图象及其反函数y=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师:这个结论一般性吗?其他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也这种对称关系吗?请同们用其他函数来试一试。

(生纷纷画出其他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象进行验证,最后大家一致得出结论: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师**全班时已经这个问题,将这个图象传给全班生后,几乎所人都看出了问题所在:图中函数y=x2(x∈R)没反函数,②也不是函数的图象。

最后师与生一起总结:

点(x,y)与点(y,x)关于直线y=x对称;

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二、反思与点评

1.在开初,我就几何画板4。0的用法,在函数图象画法的过程当中,生根据选定坐标作点时,不太注意选择横坐标与纵坐标的顺序,本起源于此。虽然几何画板4。04中,能直接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图象,但这样反而不能揭示图象对称的本质,所以本节中,我意选择了几何画板4。0进行

2.荷兰数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习过程当中,可借助于生动直观的形象来引导人们的思想过程,但常常由于图形或想象的错误,使人们的思维误入歧途,因此我们既要借助直观,但又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摆脱直观而形成抽象概念,要注意过于直观的例子常常会影响生正确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

算机作为一种代信息技术工具,在直观化方面很强的表能力,如在函数的图象、图形变换等方面,利用算机都可得到其他直观工具不可能的效果;如果只是为了直观而使用算机,但不能达到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促进生思维的目的的话,这样的中,算机最多只是一种普通的直观工具而已。

在本节中,算机更多的是作为生探索的工具,生不但了函数与其反函数图象间的对称关系,而且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反函数的概念,对反函数的存在性、反函数的求法等方面也了更深刻的理解。

当前算机用于中的主要形式还是以辅助为主,更多的是把算机作为一种直观工具,时甚至只是作为电子黑板使用,今后的展方向应是:将算机作为生的认知工具,让生通过算机探索,甚至利用算机来做数,在此过程当中更好地理解数概念,促进数思维,展数创新能力。

3.在引出两个函数图象对称关系的时候,问题不甚妥当,本来是想要生回答两个函数图象对称的关系,但生误以为是问如何由y=x3的图象得到y=的图象,以致将生引入歧途。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中是必须力求避免的。

3、《植物妈妈办法》第1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3、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

1、在读中感悟文的韵律美,了解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生了解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一、题导入

1、谈话引入:

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习《植物妈妈办法》。板书题。

内容充满童,谈话直奔文主旨,吸引生,激习兴

2、件演示:

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办法》这一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在我们就来习。板书题。

采用生喜欢的形式,引导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习兴和求知欲望。

二、感知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

这只是初读,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四、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标要求“喜欢习汉字,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五、赏读

1、小组合作读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阅读是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

六、写字

1、要写的,如:

已、娃、纷、好。

生认读。

2、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

“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生练习。师**。

在重视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祖国山水多美丽》优秀

1.了解祖国山水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会本生字、新词:

3.仿照文中的句式,把什么像什么的句子写完整。

4.感情地朗读文。

重、难点

重点:习木生字、新词,让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难点:理解文中几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在生讲述后小结):哦,我们班的同,到过那么多的地方,真不错,你们觉得到过的那些地方,好吗?美不美?

是呀.我们的祖国很大,景色秀美;今大习的这篇文,就是向我们介绍祖国的美丽山水的(出示题,齐读题)。

二、听文录音,初步感知文。

生听文录音,听录音前出示习要求:

1.边看文边听录音,听清带拼音字的正确读音。

2.想一想:文介绍厂哪些美丽的景色? (读一读,让生明确要求。)

三、再读文,自生字新词。

(要求生自由读文.遇到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怎样记住它,并联系文中的句子想想意思;)

四、检查自,讨论交流。

1.检查生字注音,重点正音:撒、富;

2.字形分析,重点分析下列字的字形:肩,宽、岸、撒。

3.分节指名读文、正音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窗、望两个生字)

第二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生字;

二、文。

上节我们初读了文,习厂生字,也大致了解了文所写的美丽景色。那么,写祖国美丽景色的是哪几段文呢? (让生找到相应的文)

1.文第一段

①齐读第一段。

②讨沦,理解:

这一段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轰隆隆是什么出的声音?

出示句子:火车象骏马,在原野上跑的欢。

理解:怎样的马叫骏马?这一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怎么样的地方叫原野?为什么说跑的欢,而不说跑的快?

出示句子:车窗象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理解:照相机拍下的照片,原来是不动的,但这里为什么说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出示活动幻灯片(板书:活动的照片),通过演示,让生明白文为什么把窗口看到的景色比作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③齐读这一段文;

2.继续读议,深入理解文内容,在车窗里小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板书:田野高山绿水)

它们分别是哪一节? (让生找到相应的文)

习第2段,指名读

理解一张照片是田野这句话的意思:

田野美丽的景色是怎么样的呢?书上是怎么写的?用划出,齐读2、3两句。(板书:望不到边)

出示画片,理解望不到边。望不到边说明田野怎样?还哪些地方也是望不利边的?

小结,整体理解:这一段几句话?第一句写什么?2、3两句写什么?练习感情朗读文,

②用习第2段的方法习第3段文;

出示法:1.细读文。

2.想一想我从车窗里看到什么。

3.景色怎样美?用~~~~~划出关句子。

4.感情朗读文。

师扶着生第三段文。

检查,反馈:出示图片,理解手牵着手,望不到顶、肩挨着肩的意思:

板书:手牵着手肩挨着肩

③用上面的方法门第4段文。

反馈、交流:

出示图片,理解望不到岸、星星点点的意思,说说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三、指导完成后题3。

四、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应习题。:

第三

一、复习导人。

上节我们习了文,知道作者在火车上通过车窗看到了祖国的美丽景色。下面我们一起把2、3、4段文一起读一遍,(采用引渎的方法朗读)

二、习第5段文。

文中的我坐在火车上,看到的景色是不是只这些呢?

1.齐读最后一段文,

2.找出文中与这一段相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说明火车还在怎样,小朋友还会看到窗外哪些美丽的景色。

3.总结:火车在前进,我们的祖国这么大,美丽的山山水水这么多,看是看不完的,写也是写不完的,所以作者说一一再次齐读最后一句。

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延伸。

说说读了文,你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土地广大,景色优美,我们为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我们都爱自己祖国:

欣赏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

四、完成作业本上未做的作业。

附板书:

田野:望不到边

活动的照片 < 高山:望不到顶 手牵着手 山山水水看不完

绿水:望不到岸 星星点点

撒网捕鱼

点击查看更多《有趣的发现》课堂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6393.html

热门阅读

  1. PHP流式文件写入有哪些关键步骤?
  2. 关于卓别林理发的故事
  3. 彩色青春励志手抄报
  4. 微笑着生活美文摘抄
  5. 关于春天风景的古诗句子
  6. 赞美冬天的诗句
  7. 关于赞美初夏的诗句
  8. 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调查与分析论文
  9. 《我的收藏卡》优秀教案范文
  10. 三字经《鸿门宴》的故事
  11. 适合集体朗诵的爱国主义诗歌
  12. 三月写一写文字刻下的自己现代诗歌
  13. 创业与就业的演讲稿
  14. 看云风天气的谚语
  15. 白色情人节短信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