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背《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要点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诵读文章,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赏析文章重点内容,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复习重点: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以及重点句子的赏析。
三、复习难点: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对“闲人”四个层次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水调歌头》沙画欣赏导入:现代年轻艺术家表现的是古代名家名作,看来诗词与绘画是相通的。有句话说的真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不过让我们更加感兴趣的是现代的艺术家表现的却是古代的名家名作。看来这个苏轼还真了得。下面我们一起简单了解一下这个伟大的苏东坡吧。
2、简介苏轼。他的诗词赋、以及琴棋书画是样样精通,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十分突出,被评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其政敌以苏轼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借口,以 “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逮捕,让他险些丢了性命。苏轼被贬到黄州四年后的某天夜晚,被美妙的月色吸引,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这传世名篇,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小片段。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4.简介苏轼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陷害,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立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师生交流重点字词复习情况。
请你在笔记纸上写出认为最重要的五个字词,并加以解释。
6.师生交流重点语句翻译情况。
请你在笔记纸上写出认为最重要的两句话,并加以翻译。
7.重点问题交流,然后加以明确。
(1)、苏轼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散散心;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赏月。
(2)、哪句话是描写月景的?请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苏轼用 “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营造出一种空明的意境;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景象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清澈透明、了无尘俗的心胸。
中考链接: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明确:用比喻来描写月色下的美景。积水比喻月光,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竹柏影。
8.简单赏析几幅“空明”之景色图。
9.情感体会和感悟。请思考。
苏轼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交流后明确:月色入户 ——门庭冷落;念无与为乐者——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悠闲自适的心境。
中考链接: 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3分)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说出它的深刻含义?
“闲人”多层次解读:
(1)、闲杂人:无所可做的一类人;
(2)、悠闲自适的人:心境平和的一类人;
(3)、具有闲情逸致的人:志趣高雅的一类人;
(4)、超凡脱俗的人:心胸了无尘俗的一类人。
整句话很精彩,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也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抑郁孤寂,还透出某种超越于尘俗之上的**、得意之情。
11.小结1: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12.小结2:整节课我们学习了:重点字词、重点语句、思想内容、情感体会、名句赏析。
13.与学生交流《闲人》读后感。
14.布置作业:自选一个角度写一则心得。
拓展阅读
1、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1.掌握文中生难字词的字音、字形和字义。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生难字词的字音、字形和字义。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来自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欣赏了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大自然是神奇的,赋予了四季不同的色彩和姿态。冬天,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同学们能想到哪些与冬天有关的诗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今天就让我们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作者笔下与众不同的北国冬日景色。
二.检查预习成果
(一)走近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
1
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
(二)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济.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暖和.()发髻.()水藻.()看.护( ) 薄.雪( )
(三)词语释义
响晴: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三.朗读课文,形成语感
(一)听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二)自由朗读课文
(三)同学自由选择一个段落朗读展示
四.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二)作者采用什么写法突出你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三)作者通过描写哪些事物来写济南的冬天的?详细描写的又是哪两个景物?
(四)同桌讨论山、水具有哪些特点?(展示成果)
1
(五)文中渗透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怎样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作者谋篇布局井然有序。首先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的天气“温晴”这一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接着通过对三幅山景图和对水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六.课堂练习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济南()镶()水藻()澄清()
响晴()贮蓄()暖和()髻儿()七.课后作业
抄写课后读读写写的生字词,并标注上拼音,每个词语抄写两遍。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
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附板书设计
阳光普照的小山温暖
山薄雪覆盖的小山秀气喜爱
温晴城外远山淡雅赞美
水暖、绿、清(亮)
1
2、白银十中高中数学新课标任教A版必修五教学设计:3基本不等式1
白银十中◆高一 月 日 班级: 姓名:
是有一些困难, 一时很难接受; 从重要不等式到基本不等式的简洁结构使得变 量范围是从全体实数变化为正实数, 很不好理解; 对于变量存在和或者积为定 值也需仔细观察, 在整体的变化过程中取最值是整体与局部的数学思想容易忽 视.另外,教材中提出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推 理能力,而且图形中线段间的关系也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因此,我以为本 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能利用基本不等式的 模型求解函数最值.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前提,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以“基本 不等式的发现与证明”为基本研究内容,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 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提高学生 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个不等式的证明及其区别与联系 理解“当且仅当 a=b 时取等号”的数学内涵 并灵活运用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情境设计 情境一:如图是在北京召 开的第 24 界国际数学家 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 中 国 古 代 数 学 家 赵 爽的 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 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 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长为 a 2 b2 。 问题设计 问题 1: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 或不等关系吗? 分析: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 形 ABcD 中有 4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设直角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 a,b 那么正方形的边 设计意图 介绍国际数学家 大 会以及 赵爽 的相关 背景, 体现数学的文化 价值, 渗透爱国主义教 育 . 课前完成利用弦图 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 一 方面展 现了 赵爽证 明的构图巧妙、精致, 是数与形的完美统一, 让 学生对 弦图 的认识 清晰、完整;另一方面 为 提出弦 图中 面积间 的不等关系做铺垫, 体 会 相对关 系与 不等关 系的辩证统一 .同时, 通 过运动 变化 将直观 的 面积关 系转 化为隐 含的数值关系.
我们考虑 4 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S1 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 S 2 a 2 b 2 。
由图可知 S 2 S1 ,即 a 2 b 2 2ab .
0
0
0
月
日
班级:
姓名:
问题 4 :如图,取线段 AB a b ,其中
通过对图形的探
Ac a, Bc b ,以 AB 为直径做圆 o,过 究多角度说明基本不点 c 做垂直于 AB 的弦 DE,连接 AD、BD. ① . 图中你能找到长度为 等式的几何意义,由 于学生对问题的分解 能力不足,不知如何 入手探究,并且表示
a b 与 ab 2
的线段吗?它们分别有什么几何意义呢? ②.移动点 c 在线段 AB 上的位置(几何 画板) ,你有什么结论呢?
ab 的线段及其几何意 义 学生 不易 发 现 . 为了帮助学生,我将
情景四:基本不等式的几 何意义
探究分解为两个小问 题,从运动变化的角 度帮助学生观察、归 纳.一方面,帮助学生 【说明】我们通常把 建立数学结合的基本 a b 叫做两个正数的 2 思想;另一方面,培
算术平均数, ab 叫做两个正数的几何平均 养学生从运动变化的 数 .基本不等式也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 角度思考问题、解决 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问题的能力,多角度 认识基本不等式的几 何解释.
情境五:学以致用,我们 可 以 两 个 重 要 不 等 式来 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问题:5: (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 100 平方米
本题是基本不等式在 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
的矩形菜园, 问这个矩形的长、 宽各为多少时, 用,一方面,让学生 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
※分享收获:对于 a, b R , (1)若 ab p (定值) , 则当且仅当 a b 时,
知道可以利用基本不
(2) 一段长为 36 米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 等式求解最大(小) 问这个矩形的长、宽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 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板书】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注
值的问题;另一方面, 强化学生对基本不等 式的理解,特别是等
a b 有最小值 2 p ;
意三个限制条件 (一正二定三相等) 缺一不可。 号成立的条件,同时 练习:函数 y x
(2) 若 a b s(定值) , 则当且 仅当 a b 时,ab 有最大值s2 . 4
1 ,在下列哪个区间内有 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 x思维习惯,具备反思 的意识,也为后续提 出“一正,二定,三 相等”做铺垫.(3) x 1
最小值,若有请求出;若没有,说明理由? (1) x 0
(2) x 0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时,需要注意哪几点? (3)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请学生发言,并相互补充,教师点评即可.教师可适当总结本节课所应用的数学 思想与方法.)
月
日
班级:
姓名:
【习题设计】 1.求下列函数的最值(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2 x
B. y sin x
2 , x 0, sin x 2 2 , x 0, lg x
c. y
x 2y , xy 0 y x
D. y lg x
1 1 的最小值; a b
3、《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人文性 与 工具性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5、新课程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 音节;正确书写 声母、韵母、声调;认识 大写字母;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 学生识字,帮助 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 学生阅读 。
8、识字是 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 学生语文学习 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间笔画、 演示(实物、肢体)、 电教媒体 。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复现 。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 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和 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与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 学会倾听、 乐于表达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 学生、 教师、 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 引导学生热爱、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 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9、《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学生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活动 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学校 、 家庭、 社区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习空间,增加 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强调 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力 和 创新能力 。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 主动探究、 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的重要
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 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和 交融式目标 。
25、“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二维乃至 三维的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 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 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和 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29、学生只有认识了 一定数量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 文化科学知识,提高 认识能力
3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
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 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 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 、 理解 、 欣赏和 评价的能力。
3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 能力、 阅读 能力、 写作 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3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察学生的 参与意识和 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 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 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3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
向 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 基本的语文素养。”
3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
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倾听 、 表达 与 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人际沟通 和 社会交往 ,发展 合作精神 。
36、课堂即时评价对 调控教学、 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3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 有形资源和 无形资源两大类。
3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
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丰富 语言积累,培养 语感,发展思维。”
3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拼读音节,正确书写 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 高雅的言谈举止。
4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 校内资源、 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42、课程是 动态 的生态系统,因“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断
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 学生 是最活跃的因素。
4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蕴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多元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 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 读书笔记和常见 应用文。”
二、基本概念题
1、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
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
后再去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
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5、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在平等的情
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6、课堂即时评价: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对学生的语言、思维
等学习行为,作出即时的价值判断。
7、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
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
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那些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0、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是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
话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之整和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
13、“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4、交融式目标:“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 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5、分解式目标:“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16、生字复现 :是指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
17、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在四大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
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
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而且,又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处世方法,个性特点、社会背景等的不同,以至想法也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创新理解。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
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
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⑴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⑵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⑶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
7、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⑴识字能认识客观事物;
⑵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起点。
8、你是这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复现是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
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老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比如设置一些游戏,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字见面。
9、《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⑶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⑷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与阅读有很大的不同。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书、读文章,是个
体的行为。而阅读教学是在学校里课堂上发生的事情。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功利目的。除了促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一些文章书籍,还要有意识地通过阅读,陶冶教化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知识——语文的、自然的、科学的、社会的、人文的......还要通过阅读,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养成阅读的好的习惯。——阅读教学除了“阅读”的自然功能之外,在客观上被附加上了许多的其它。这是阅读教学与阅读的根本区别。
12、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
哪些新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
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习作,培植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
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⑴在语文教材中发现课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⑵在校园活动中发现课题。
⑶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课题。
1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
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续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交融式目标在续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续写方便。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18、教学目标有哪两种叙写方式?
教学目标有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两种叙写方式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1、 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⑴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⑵要重视熏陶*、潜移默化,避免帖“标签式”的教育。
⑶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⑴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 实践机会。
⑵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如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
出安排,做好引导。
⑶课内的“扩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0、什么是课程资源?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
仅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我们认为小学的课程资源可以在一个折中的点上进行认识,即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
4、最新高中高考物理热学知识点考点总复习总结归纳整理
一、知识网络
分子直径数量级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阿伏加德罗常数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分
子
动
论
分子动理论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布朗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力的F-r曲线
分子的动能;与物体动能的区别
物体的内能
分子的势能;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EP-r曲线
物体的内能;影响因素;与机械能的区别
单晶体——各向异性(热、光、电等)
固体
晶体
多晶体——各向同性(热、光、电等)
有固定的熔、沸点
非晶体——各向同性(热、光、电等)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液体
浸润与不浸润现象——毛细现象——举例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液晶
体积V
气体体积与气体分子体积的关系
气体
温度T(或t)
热力学温标
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压强的微观解释
压强P
影响压强的因素
求气体压强的方法
热力学定律
改变内能的物理过程
做功
——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热传递——物体间(物体各部分间)内能的转移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转化与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熵——熵增加原理
能源与环境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二、考点解析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阿伏罗德罗常数 要求:Ⅰ
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是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桥梁。
设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宏观量为.物质体积V、摩尔体积V1、物质质量M、摩尔质量μ、物质密度ρ。
(1)分子质量:
(2)分子体积:
(对气体,V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直径:球体模型.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立方体模型.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4)分子的数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气体分子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探究) 要求:Ⅰ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请补充实验步骤c的内容及实验步骤E中的计算式:
A.用滴管将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mL
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n;
B.将痱子粉末均匀地撒在浅盘内的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向水面上滴入,直到油酸薄膜表面足够大,且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1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出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m(超过半格算一格,小于半格不算)
E.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以估算出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
d
=
_______________
cm.
分子热运动
布朗运动 要求:Ⅰ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有间隙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布朗运动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3)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4)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直接证明;布朗运动间接证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的作用力 要求:Ⅰ
1)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
2)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注意:这是指
r从小于r0开始到增大到无穷大)。
3)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r0(10-10m)与10r0。①当分子间距离为r0(约为10-10m)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②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③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温度和内能 要求:Ⅰ
温度和温标:1)温度: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宏观统计概念),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任何同温度的物体,其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2)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t+273.15(K)
说明:①两种温度数值不同,但改变1
K和1℃的温度差相同。②0K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③这两种温度每一单位大小相同,只是计算的起点不同。摄氏温度把1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热力学温度把1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273K(即把-273℃规定为0K)。.
内能:1)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它们是等效的.三者的关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
ΔU=W+Q.
2)决定分子势能的因素:宏观)分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微观)子势能跟分子间距离r有关。
3)固体、液体的内能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分子数)、物体的温度(平均动能)和物体的体积(分子势能)都有关
气体: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不考虑气体分子势能的变化(即不考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4)一个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也具有内能;一个具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5)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理想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不存在分子势能,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1)理想气体与外界做功与否,看体积,体积增大,对外做了功(外界是真空则气体对外不做功),体积减小,则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2)理想气体内能变化情况看温度。
(3)理想气体吸不吸热,则由做功情况和内能变化情况共同判断。(即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
6)关于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理解时要注意.
x
0
EP
r0
(1)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
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分子势能为零一共有两处,一处在无穷远处,另一处小于r0
分子力为零时分子势能最小,而不是零。
(4)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只有分子动能。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的微观结构 要求:Ⅰ
固体
多晶体
如金属
1、有确定几何形状
2、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
3、各向异性
晶体
1、无确定几何形状
2、各向同性
非晶体液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改变,而不同温度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有确定熔点
熔解和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非晶体
单晶体
1、无确定几何形状
2、无确定熔点
3、各向同性
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要求:Ⅰ
1)表面张力: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r>r0在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在r0左右,分子力几乎为零。液体的表面层由于与空气接触,所以表面层里分子的分布比较稀疏、分子间呈引力作用,在这个力作用下,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这个力就是表面张力。
2)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3)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液晶 要求:Ⅰ
1)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各向异性.
2)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天然存在的液晶不多,多数液晶为人工合成.
3)向液晶参入少量多色性染料,染料分子会和液晶分子结合而定向排列,从而表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它对不同颜色的光的吸收强度也不一样,这样就能显示各种颜色.
4)在多种人体结构中都发现了液晶结构.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 要求:Ⅰ
1)探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压强p、体积V、温度T之间关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T1<T2
p
V
T1
T2
o
V1<V2
p
T
V1
V2
o
p1<p2
V
T
p1
p2
o
2)三种变化:
玻意耳定律:PV=c
查理定律:
P
/
T=c
盖—吕萨克定律:V/
T=c
等温变化图线
等容变化图线
等压变化图线
提示:①等温变化中的图线为双曲线的一支,等容(压)变化中的图线均为过原点的直线(之所以原点附近为虚线,表示温度太低了,规律不再满足);②图中双线表示同一气体不同状态下的图线,虚线表示判断状态关系的两种方法;③对等容(压)变化,如果横轴物理量是摄氏温度t,则交点坐标为-273.15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由于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温度和分子总数决定
,与气体的体积无关。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有(或)
4)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由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与温度和体积有关。
(1)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从宏观上看由气体的温度决定
(2)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分子密集程度),从宏观上看由气体的体积决定
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要求:Ⅰ说明:相对湿度的计算不做要求
1)汽化
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才会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沸点与温度有关,大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
2)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在密闭容器中的液面上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液面上的汽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有的汽分子撞到液面上又会回到液体中去。随着液体的不断蒸发,液面上汽的密度不断增大,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汽的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达到这样的状态:在单位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这时汽的密度不再增大,液体也不再减少,液体和汽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叫做动态平衡。我们把跟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汽叫做饱和汽,把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汽叫做未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一定,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饱和汽压:(1)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他气体的压强无关。(2)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液体的饱和气压一般不同,挥发性大的液体饱和气压大;同一种液体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3)将不饱和汽变为饱和汽的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减小液面上方的体积③等待(最终此种液体的蒸气必然处于饱和状态)
3)空气的湿度
(1)空气的*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的湿度叫做空气的*湿度。
(2)空气的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更能够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
4)汽化热:液体汽化时体积会增大很多,分子吸收的能量不只是用于挣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还用于体积膨胀时克服外界气压做功,所以汽化热还与外界气体的压强有关。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要求:Ⅰ
1)绝热过程:系统只通过做功而与外界交换能量,它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放热
2)热传递: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3)热量和内能:⑴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热量是过程量,对应一个过程。离开了热传递,无法谈热量。不能说“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发生转化;热传递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内能的转移,它们改变内能的效果是相同的。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要求:I
1)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2)数学表达式为:ΔU=W+Q
绝热:Q=0;等温:ΔU=0,如果是气体向真空扩散,W=0
(3)符号法则:
做功W
内能的改变ΔU
取正值“+”
外界对系统做功
系统从外界吸收热量
系统的内能增加
取负值“-”
系统对外界做功
系统向外界放出热量
系统的内能减少
2)能量守恒定律:
(1)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人们把这种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叫第一类永动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何一部机器,只能使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无中生有地制造能量,因此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
要求:Ⅰ
1)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①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②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2热机:①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原理是热机从热源吸收热量Q1,推动活塞做功W,然后向冷凝器释放热量Q2。②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Q1=W+Q2
。们把热机做的功和它从热源吸收的热量的比值叫做热机效率,用η表示,即η=
W
/
Q1
。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3)第二类永动机:①设想: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
②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表示尽管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但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成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
能源与环境
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要求:Ⅰ
能量耗散:各种形式的能量向内能转化,无序程度较小的状态向无序程度较大的状态转化。
能量耗散虽然不会使能的总量不会减少,却会导致能的品质降低,它实际上将能量从可用的形式降级为不大可用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存着高品质的能量,在利用它们的时候,高品质的能量释放出来并最终转化为低品质的内能。故能量虽然不会减少但能源会越来越少,所以要节约能源。
三种常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新能源主要指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水能等。这些能源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不会污染环境等等。
检测题
1、(2012新课标)
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2、(2012
大纲卷)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液体温度越高,悬浮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剧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个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D.布朗运动是由液体分子从各个方向对悬浮粒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引起的
3、(2012
广东)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
,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A
引力消失
,斥力增大
B
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
引力、斥力都减小
D
引力、斥力都增大
4、(2012
福建)(1)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大
B.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若两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D.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5、(2012
福建)(2)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中储有1.0a*空气6.0L,现再充入1.0
a*空气9.0L。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则充气后储气罐中气体压强为(
)。
A.2.5
atm
B.2.0
atm
c.1.5
atm
D.1.0
atm
6、(2012
江苏)下列现象中,说明液体存在表面张力的有____________
A.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
B.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
c.滴入水中的红墨水很快散开
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
7、(2012
江苏)(1)密闭在钢瓶中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增大,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
_______增大了,该气体在温度为T1、T2时的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如题12A-1图所示,则T1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T2
(2)如图12A-2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等压过程到状态B,此过程中,气体压强P=1.0×105Pa,吸收的热量Q=7.0×102J,求此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量。
8、(2012四川).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越大
B.分子间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减小
c.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D.只有外界对物体做功才能增加物体的内能
9、(2012海南)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在r
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10、(2013·西安模拟)一定质量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
A.温度升高后,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大
B.温度升高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
c.温度升高后,分子撞击器壁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温度升高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撞击到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分子数增多了
11.(2013·抚顺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r0
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
12.(2013·烟台模拟)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AB、Bc、cA三个变化过程,则:符合查理定律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c→A过程中气体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选填“外界对气体”或“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2007山东)36.(8分)某压力锅的结构如图所示。盖好密封锅盖,将压力阀套在出气孔上,给压力锅加热,当锅内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气体就把压力阀顶起。假定在压力阀被顶起时,停止加热。(1)若此时锅内气体的体积为V,摩尔体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写出锅内气体分子数的估算表达式。
(2)假定在一次放气过程中,锅内气体对压力阀及外界做功1
J,并向外界释放了2
J的热量。锅内原有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3)已知大气压强P随海拔高度H的变化满足P=(1-αH),其中常数α>0。结合气体定律定性分析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使用压力锅,当压力阀被顶起时锅内气体温度有何不同。
14、(2008山东)喷雾器内有loL水,上部封闭有la*空气2L。关闭喷雾阀门,用打气筒向喷雾器内再充入1
a*空气3L(设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1)当水面上方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等时.求气体压强,并从微观上解释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2)打开喷雾阀门,喷雾过程中封闭气体可以看成等温膨胀,此过程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简要说明理由。
15、(2009山东)36.(8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状态B变为状态c,其中AB过程为等压变化,Bc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A=0.3m3,TA=Tc=300K,TB=400K。
(1)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2)说明Bc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
(3)设AB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1,Bc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2,比较Q1、Q2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16、(2010山东)36.(8分)
一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侧面为隔热材料,顶面为透明玻璃板,集热器容积为V0,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0。经过太阳暴晒,气体温度由T0=300K升至T1=350K。
(1)
求此时气体的压强。
(2)
保持T1=350K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回到p0。求集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判断在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并简述原因。
o
A
B
c
D
软胶管
17、(2011山东)
(8分)⑴人类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
b.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⑵气体温度计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测温泡A内充有理想气体,通过细玻璃管B和水银压强计相连。开始时A处于冰水混合物中,左管c中水银面在o点处,右管D中水银面高出o点h1=14cm。后将A放入待测恒温槽中,上下移动D,使c中水银面仍在o点处,测得D中水银面高出o点h2=44cm。(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Hg)①求恒温槽的温度。②此过程A内气体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气体不对外做功,气体将
(填“吸热”或“放热”)。
18、(2012山东)36.(8分)(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型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气柱长(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中水银面等高。先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
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用“cmHg”做单位)
此过程中左管内的气体对外界
(填“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气体将
(填“吸热”或放热“)。
19.(2013·潍坊模拟)(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c的冰与0°c的水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
分子间作用力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
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提高,*零度一定能在实验室中达到
(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
象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体积V。=
2m3,线段AB与p轴
平行.
①求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
②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过程中,对外界做功30J,问
该过程中气体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为多少?
20.(2013·日照模拟)
在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车祸,车祸系轮胎爆胎所致。已知汽车行驶前轮胎内气体压强为2.5atm,温度为27℃,爆胎时胎内气体的温度为87℃,轮胎中的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1)求爆胎时轮胎内气体的压强;
(2)从微观上解释爆胎前胎内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3)爆胎后气体迅速外泄,来不及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判断此过程胎内原有气体内能
如何变化?简要说明理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