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09 12:06:02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

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

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鉴赏一: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鉴赏二: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进。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把我们带到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立即感到历史和未来,立即感到永恒和无穷。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它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李白不是也有过"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吗?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似乎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在流,云在飞,使人感到宇宙的脉搏与呼吸。

拓展阅读

1、《宴》原文

长堤春水绿悠悠, 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 桃溪浅处不胜舟。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不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吗?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你看,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多

么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人却不能友人同往,该是何等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人的心绪贴近了。三、四句,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中以“溪浅”反衬离愁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人的满腹愁绪了。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含蓄蕴藉。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读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2、12个得高分技巧

技巧一、意境:人通过种种意象创造和联缀构成一种充满意的艺术境界。

技巧二、掌握的意象。意象:就是借景物曲折达意,这景这物对人的情感意念和歌形象二者融为一体。

技巧三、研究题干。要鉴,回答题干的要求,而这个要求本身为我们分,提供一定的依据,或者思路。

技巧四、研究作者(无影响着除外)的时代、风格、在社会上的地位、思想情绪、人生经历、作的思想倾向,对于我们研究很有作用。

技巧五、展开联想。主要指通过的意象和注释,展开对题干要求的联想,经过有机联系,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技巧六、审理。如果忽略题,就会出现错误。

技巧七、鉴歌的语言歌是语言的艺术,歌语言的特点是意蕴多、凝炼、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

技巧八、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指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它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点面结合,抑扬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铺垫悬念、卒章显志等等。

技巧九、思想感情分类

技巧十、的表现手法:渲染、白描、衬托、对比、象征、比兴、铺垫、夸张、比拟、双关等等。

技巧十一、关于“眼”眼即中的画龙点睛笔。

技巧十二、在评论时,一定要在题上花费一定的功夫。研究注释。它既可以帮我们理解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联想,去分和评价歌的思想情感以及时代的意义等等。

3、陋室铭原文 注释 原文 文 注释

(1)陋室: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2)在(zài):在于,动

(3)名(míng):出名,着名,名用作动

(4)灵(líng):神奇;灵异。

(5)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6)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8)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12)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语气助,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4)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7)南阳:地名,今**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着名的*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何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20)何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助,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何陋有?”这里以孔子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文,这句话也是点睛笔,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4、钱若赓断鹅原文、注释及

清代:褚人获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莫不讶。食顷,使人问鹅供不?答曰:“未。”又顷,下堂视,曰:“状已供矣。”手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守曰:“乡人鹅食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服罪。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莫不讶。食顷,使人问鹅供不?答曰:“未。”又顷,下堂视,曰:“状已供矣。”手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守曰:“乡人鹅食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店主服罪。

万历(明神宗年号)年间,钱若赓做临江郡的行政长官。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别的地方。这个乡下人回来后索要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不服,到衙门去告状。钱若赓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计四只,各给它们一张纸,笔、砚,分在四个地方,让它们写供状。人们没有不感到惊讶的。一顿饭的时间,派人问鹅写完供状没有?差役回答说:“没有。”又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到堂下看看,说:“鹅已经招供了。”并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人们感到很奇怪,钱若赓说:“乡下人的鹅吃野草,粪便的颜色是青色的;店主的鹅吃谷物粮食,粪便的颜色是黄色的."。店主于是认罪。

明万历中,钱若赓(gēng)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sòng)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yàn),分四处,令其供状。人莫不讶。食顷,使人问鹅供不?答曰:“未。”又顷,下堂视,曰:“状已供矣。”手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守曰:“乡人鹅食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sù),粪色黄。”店主服罪。

守:太守。持:拿着。索:讨取。状:表达。食顷:一顿饭的时间。不:同“否”,没有。万历:明神宗的年号。临江:在今江西省境内。讼:诉讼,告状。于:向。公:指钱若赓。索:索要。其:它们。少顷:一会儿。因:于是。盖:原来。莫不讶:人们没一个不感到惊讶。众人怪:人们都感到很奇怪。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就任临江府(今江西省清江县西临江镇)知府。

一天,一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到城里,为了办事方便,便将鹅寄存在一家旅店里。可是,当他办完事回来取鹅时,那店主竟耍赖说:“那群鹅是我养的,没你的鹅!”乡下人气愤店主评理。但由于他没有文化,笨嘴拙舌的,辩不过伶牙俐齿的店主,只好跑到衙门去击鼓告状。

知府钱若赓细心听了乡下人的申述,立即命令手下人将店里的4只鹅部取来,分关四处,每处配给一张纸、一支毛笔、一方砚台,说是让这些鹅招供各自属于谁。

鹅又怎么能自己招供?真是天大的笑话。城里的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好奇地前来观看,连府中差役对钱若赓这种独特的审案方式也感到惊异和纳闷,无不替他捏了一把汗。

钱若赓似乎对案子漫不经心,刚布置完毕,就若无其事地用餐去了。过了一会儿,他派人出来探问;“鹅招供了没有?”

不久,钱若赓步出内室,亲自下堂**分关着的鹅,他看过以后,微笑着颔首捋须,自言自语:“嗯,好,好,它们已经招供啦。”差役们望过去,只见4只鹅除各自拉了些屎外,纸笔砚台丝毫未动。他们真的不知道钱知府卖的什么“关子”。突然,钱知府伸手指向其中的一只鹅,语气肯定地说道:“这只就是那乡下人的!”

钱若赓确实说对了。

钱若赓并不认识乡下人的鹅,他的判断是如何作出来的呢?原来,他是位富有生活经验的官吏。他知道,乡下的鹅吃的是野草,粪便是清淡的;城里的鹅吃的是谷子,粪便呈现黄色。要确定鹅的主人是乡下的还是城里的,只要查看一下鹅粪便一清二楚。

钱若赓把自己断案的依据讲出后,那个贪婪而又狡猾的店主顿时脸色煞白,连忙磕头谢罪。

5、唐三百首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⑵,一片孤城万仞山⑶。

羌笛何须怨杨柳⑷,春风不度玉门关⑸。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⑹,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⑺。

作品注释编辑

: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配的唱。郭茂倩《乐府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载有《歌》,并引《乐苑》云:“《》,宫调曲,开元中西府都督郭知运进。”,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无义。[2-3]

(8)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作品文编辑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突厥和亲,此次中原行只好无功而返。[3] [4]

作品鉴编辑

其一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高适、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篇的情形定名高下。昌龄的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被唱到,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这首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主要意象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习用语,往往“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点击查看更多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与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0907.html

热门阅读

  1. 平安夜祝福语2015
  2. 五年级下册音乐的教学计划
  3. 我爱我班诗歌
  4. 移动公司营业部主任竞聘演讲稿范文
  5. 朋友友情的句子
  6. 中学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总结范文
  7. 关于元宵节的句子50句
  8. 描写秋天的花的诗句
  9. 新年辞旧迎新的诗句
  10. 关于公司员工军训总结的范文
  11. 关于清明节古诗词
  12. 半卷俗世止于风声的网络情感散文
  13. 某大学青鸣诗节镜湖书声微文学文化月策划范文
  14. 2019年春节拜年的祝福语
  15. 描写竹子的优美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