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国家资助助我成长征文
【第一篇:成长路上爱相伴】
走在求学的路上,有爱伴我慢慢成长。
如今,我已度过高中三分之一的时光。迫于家中窘况,高中一年的生活充满了辛酸。在那段进间里,我曾哭过、痛过、迷惘过,甚至觉得自已无法坚持下去。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国家资助了我,让我可以继续正常学习。这使我再次重新识识了世界,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不管世界多么大,自已多么渺小,总会有爱笼罩着自已,伴随着自已成长。
当我受到国家资助时,我顿时看到自已前方的路宽广明亮,觉得自已不彷徨。正是国家的资助,鼓舞了我,使我找回自信,挺直腰杆面对坎坷的人生,正是国家的资助,激助了我,使我重振精神,而带微笑看待酸甜生活和朝气,大胆向前迈出脚步,去追逐自已的青春梦想。学习虽苦,我也甘愿品尝,哪怕遇到再大的风浪,我也要咬紧牙关,勇也地闯一闯。成长路上爱相伴,我相信自已一定可以飞翔。
国家对我的资助,如同一场及时的春雨,滋润着幼嫩的花苗,给它带来生的希望和信心,让它茁壮成长,“春暖花开。”那笔助学金对我来说是雪中送炭,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笔急需的钱,更多是爱和希望。国家和*对我这样贫困家许的照顾和关爱,我万分感激。我会所这种爱化作的动务,有我的付出去表达感激,用我的真爱去回报社会,用我的勤劳去成就理想,用我的行动去证明承诺。有爱伴我成长,我必定能出色地完成学业。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国家助学政策照亮了我们贫困孩子前方的路,使我们能健康生活成长,安稳学习成才。现在的我只有刻苦学习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国家。但我的未来我做主,无论将来的自已如何,我都会做自已该做的事。一滴水懂得渗入大地,滋润生命。一支烛懂得燃烧自已,照亮他人。我也会尽自已最大的力,传递爱心,回报社会,建设祖国。
或许,前行的路会更加艰难,但有爱相伴,我会积极乐观向前行走,任何挫折也难以动摇我坚定的信念。因为心中有爱,我有勇气和能力把握未来;因为心情感恩,我有毅力和激情去奋斗拼搏,去飞向更高的蓝天。
成长路上有爱相伴,我深深地懂得感恩。我感谢我的父母辛苦的把我拉扯大,我感谢我的老师教给我受益无穷的知识,我感谢*和国家资助我能继续学业。
【第二篇:在阳光下成长】
迎着九月的骄阳,汗水流淌心中如同水汽化为雾一般,充满了疑惑、迷茫和无助。伴随着冬日的来临,温度骤降,寒风袭来,但是同学们却感受到了冬日阳光的温暖,温暖着我们的冰冷的身体,更温暖着我们这颗无助、迷茫的心。
我正是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中的一员,感谢学校为我争取了助学金的名额,更要感谢的是您们给了我受助的机会,这如及时的春雨滋润干涸的小草般的滋润着我,为我带来了希望,慰藉和关怀,如同耀眼的阳光般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使我的心不再彷徨,不现迷茫,充满了前进的动力,正扬帆过远航,向着心中的目标迈进。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家中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父亲为了供我上学,常年于外地打工挣钱,自已仍过着贫苦的生活。可是,现在连一向健壮的父亲,也终于因为打工的原因而患上了当地的病,在家中休息。这使得本就困窘的家庭更加贫困。正是您们在这时,为我送来了助学金,犹如雪中送炭一般,为我蛇胆缓解了学费问题。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我无以言表。
俗语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报之。”现在的我虽没有能力立即回报,但我会好好珍惜您们给予我的这次机会,在我们这个青春年少的学习黄金时期刻苦,努力地学习,掌握好老们传授的知识,将来有所成就回报社会,回报您们的帮助,不会让助学金失去了其“助学”的意义。
这次的获助使我更加清楚了责任的含义,明白了责任不仅仅是承担,还有付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青春,那曾经乌黑的秀发,在艰辛的工作,在岁月的洗礼下,染上了一层银白的霜雪,那曾经光滑如丝的肌肤,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我们可以在自已成就一番事业发达时,给他们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让他们觉得曾经的付出是值得的。
或许,您们觉得这份帮助,只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但对于我,却是极大的帮助,在我求学之路上给予了我最需要的扶助。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您们的帮助,在未来的岁月中用知识完善自身,用道德礼仪提高修养,力争将自已的缺点改正,使我更加完美,做一个祖国需要的人才。
对于您们的帮助,我是感激不尽的。这一颗感恩的心将伴随我走过今天的路。您的帮助将使需要帮助的莘莘学子重燃希望,鼓起信心去营造美好的明天。您们援助会使我们的国家多了亿万的科技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极大的优势。而我们这些受助的学子,人人都将怀着感恩的心将这种善举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更是一种境界。我会用整个心灵,全心全意地去灌溉着这颗感恩的心,我会努力去经营它,使之在我内心深处开出美丽的花朵,用心去呵护它,使它免受外界的干扰,永不凋谢,并将芬芳传给他人。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直面人生,去感受并发现世间的美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给昏昏欲睡的心灵以触动,让趋于麻木的神经以清醒,使冷硬的神色变得温情。
感谢您们的帮助,感谢您们的支持,感谢您们的扶助。带着对您们的感激去追寻梦想,让我充满活力,不断地向前奔跑,也不会累,为了那心中的梦想,永不停息地向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将怀着感恩的心乘风破万里浪。虽然会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之境,但终有一日会“闲来垂钓碧溪上,复乘舟梦日边”的迹遇。只要我能抓住这个机遇,尽自已所能去努力,终会成功。那时,便不负于您们的帮助。
最后,真诚的对您们说一声:“谢谢!”
【第三篇:沐浴阳光,追逐梦想】
拓展阅读
1、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征文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可是每当心静的时候,一切都沉静下来,我就会捧起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凭着她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庆幸拥有这样的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我校的教师都很喜欢它。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几个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学校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
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嘛。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或变相*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平时也很喜欢休闲运动,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不知不觉中,《中国教师报》陪伴我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
春夏秋冬,有你在身边我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过得充实。你那如阳光般的温暖仍在温暖着我一颗年轻灼热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滋润着我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拿什么来形容你呢?我的《中国教师报》,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灯,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诲我的同时又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总是给我最新的知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和我是如此的亲近;你是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因为在这里述说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会让我的期盼失望,闻着你散发的清香总是可以让我激情满怀。有你,总是可以让我信心十足,让我在这最平凡而又最光辉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一定会更出色!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稳健!
2、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征文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
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3、“好家风伴我成长”主题征文:家风不老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风是一个家的一种道德标准,就如同粮食一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里,也有家风,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善良的、有诚信的、会尊老爱幼、认真学习的人。
人要有诚信,妈妈经常教育我要诚信待人。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约好了在公园一起玩,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中午却下起了大雨,本来我把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约好了的事情,我赶忙穿上鞋准备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个同学没去怎么办?妈妈说:“你还是去吧!假如你不去,他去了怎么办?那同学们一定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公园,虽然那个同学没有来,但我放心多了,因为我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就这样我明白了的诚信意思,那就是诚实守信。
我的妈妈也是一个知识分子,每当下班时,妈妈都拿起一本关于学习的书认真的看,俗话说得好:“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听妈妈说她小时候还帮老师讲过课呢!就这样我也就成了一个小书虫。我每天放学都和妈妈看同一本书,同一时间读一本书,读完一本书。爸爸说:“你们这两个小书虫,该休息了。”就这样,妈妈和我不知道读了多少书。懂得了多少道理!
我的爸爸也是一个喜欢练书法字的业余爱好者,每当星期日我们都会开一个家庭书法大赛,每次爸爸都能得了一个第一,而我呢?我每次也能得了一个第一,可惜是倒数的。妈妈写的也不赖,每次都和爸爸并列第一,我真是太惨了!我绝定加强锻炼,希望下一个第一是我的,我要做最棒的自,耶!
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告诉我或老师。”!上小学了,妈妈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因为我记住了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宽以待人的处事原则。
爸爸爱给我讲:“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语文中学到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为了响应爸爸的教育,我现在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四十分从家里出发步行去学校,每天早上我都要走40分钟,妈妈很是心疼我,总是提出“还是**送你吧!”可每次我都会很坚定的说“不用,我能坚持。”是的,我真的一直在坚持,因为我喜欢那快速步行的感觉,况且这不仅提高了了我的身体素质,更增强了我坚韧的意志力。
我喜欢听有关诗的故事,比如李白“谢眺楼”题诗的故事,比如王之涣“凉州词”诗改词的故事,近来我爱听李白登黄鹤楼的故事,说是大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准备题诗,忽然看见崔颢的题诗,思考良久,不得佳句,只好写下:“一拳捣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觉得咱们国家流传下来的语言真是美,连生气时候的状态都表达得那么好。这也是父母天天督促我勤奋好学的理由。
在长辈的熏陶下,我一天天地长大.在学校,我和同学和睦相处,尊敬老师,作为班级里的一员,我能帮老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同学之间有问题我能帮助解决,成了大家信赖的小伙伴.在家里,我孝敬长辈,不做小公主,帮长辈做事从不言苦,邻里都说我是一个有担当的孩子。在学习上,我踏实,认真,学海无涯,我从不放弃,付出汗水总会成功,好家风,让我受益一生。
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家庭风气的影响;而家庭风气不是想出来的,是由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父母的言谈举止有失规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无济于事。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我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我们终身的财富。 无形中好的家风的养成,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以后对自己教育的回馈,只要家风好了,国风才会好。
好的家风就是美的体现,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父母说的,要求我做的,有的能理解,有的不理解,我都得努力去做,期待自己能够向善、向上、向美!
我们家的家风,愿它常驻我家。愿那不辍的改进之风飘在中国民族的上空,飘进千家万户之中。愿我的家庭会因它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城子河区晨兴中学
初一二班 邢智城
指导教师:常永波
4、“好家风伴我成长”主题征文:家风不老
我家有俩宝——公公和外公,他们是给予我们一家精神和智慧的领路人。
公公今年九十好几了,身子骨却比一般70岁的老人还要健朗。每每见他微笑时,须发俱是十二月飞雪般没有瑕疵的雪白飘飞起来。他双颊清瘦,精神很好,远望过去竟有几分仙风道骨,瞳孔中超脱俗世的淡然偶尔会让我误以为自己是在旁侍奉的青衫童子。
公公是知名学者画家,他的绘画老师可是大名鼎鼎的艾青。偶尔随意翻弄公公摆得一丝不苟却布满灰尘的奖状,就会生出一种自豪和敬仰。暑假里偶尔得闲去公公家,如遇公公绘画,我总喜欢瞪大了眼睛好奇地坐在一旁。眼见得从笔*泻而出的是铁马冰河的征人梦,是鬓云香腮的无限柔情,也是江山画廊的醉美景致。他若偶得妙笔,便会仰天长吟、拍手大笑,诗词语句便脱口而出。我虽年幼,也跟着一起拍手附和,以为妙极,回家再向父母演示一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读书也会吟。”这是我另一位精神导师——我的外公写在赠予我的一本线袋古体的《唐诗三百首》上写的文字。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语文老师,一生桃李无数,却从不以此相夸。他去世已有几年了,但昔时所见他的高大宽阔的身影和刚劲有力的字迹却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一翁一稚子,一诗一砚台。树下风拂翁发,稚子痴痴笑看。”每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外公教我写诗、读诗。他教我读“洄水流,汴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也教我读“恨君不似江楼月”。他会因为“胸中万卷致的君尧舜”而豪情顿生,也会因为“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而惋惜摇头。
每个静谧安详的晚上,外公都会把一天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用极端正的蝇头小楷记录下来,抄在平日练字的纸上,而且从不涂改。我好奇外公为这些小事何必如此费心,他微笑不语,在纸上一字一句地写下:“将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活得精致浪漫,如此才不算辜负天赐予我们可贵的一生。”我便莫名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考和震惊。这种说不出的明悟就是少年最初的成长了。
岁月以优雅的姿态翩跹而过,我渐渐长大,老人们却都老了。我的父母在公公和外公的教诲下都成为高校老师,将家风以师德的形式继续传承,用纸笔和声音教育他们的学生,也尽他们最大的力量去培养我。父母没有名誉、金钱和权势,但他们的儒雅、自信和睿智却深深地*着我。公公和外公的这种精神,影响的可不仅仅是我呀,这是我们一代代人的信念。
接好自己这一棒姜永忠(宁乡黄材中心小学)
我生活在一个十五口人的大家庭,四世同堂。印象中,我家没有家训,亦没有家规,一切随意,自由发挥。但就这样一个家庭,母慈子孝,兄弟和睦,妯娌和谐,夫妻恩爱,人丁兴旺,诸事顺意。家风,就这样无形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家庭中代代相传。
公公70岁的时候,爷爷102岁,公公跟人笑谈他还没有做大人的资格,因为上面还有老父亲。老人觉少,爷爷每晚半夜起来吸烟,吸完烟找不到自己的房间,我家老公会起床牵着爷爷回房间。有段时间,连绵雨天,爷爷身体不适,小便失禁,我家大嫂每天帮助洗洗刷刷,照顾得周周到到。爷爷去世前几天,临近春节,天气晴好,老公帮爷爷在后院温暖的阳光下洗澡。我想,是后辈无微不至的照顾让爷爷晚年无病无痛,开心幸福,是后辈满满的孝心,让爷爷去到另一个世界时走得非常安详。
我们兄弟妯娌对我家公公婆婆都非常孝顺,我们的下一代也非常孝顺,我认为这种品质是我婆婆在言传身教。婆婆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性格好,她从不大声说话,子孙后代也对她言听计从。
公婆没有女儿,我们做媳妇的都是她的女儿,我们三妯娌和婆婆非常贴心。大嫂和二嫂只要回家就争着做饭洗碗忙家务,还不时叮嘱腰椎间盘突出的婆婆多休息。我从来没有进过厨房,但每年春季的采茶任务我是唱主角。每年床上用品的换季是一个大工程,周末的时候,我便回家把所有的床上用品洗好换好。
我家的和睦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从来没有过争吵。每逢过年过节,我家便成了邻居们聚会的场所,我们把这当成是一种荣幸,好烟好茶好水果的招待着,毕竟不是每个家庭过年都有这样的场景。
公公乐善好施,只要到我家来求助的,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他说多是情,少是意,人如果没有到一定的难度,是不会向别人伸手的。到了下一代,几个哥哥手头比较宽裕,求助的人就自然多起来,哥哥们也从来没有拒绝过求助的人。
仔细想来,我家的家风便是:孝顺为先,克己厚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5、“好家风伴我成长”主题征文:家风不老
春雨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农村家庭,爷爷奶奶和父亲是普通农民,妈妈是一名教师。祖上没有什么名人,也没有成文的家风家教世代流传,但爷爷奶奶和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一些朴素的言语,简单平凡却不乏大道理,在无形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很多孩子在吃饭时喜欢掉饭粒,有时也会剩饭,而自己并不当回事。那时我和哥哥吃饭就是如此。爷爷看在眼里,但他没有直接批评我们,而是给我们讲起了“从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八路军战士的故事。长大一点后,父母就叫我和哥哥下田劳动。那时家里种了9亩水稻,不管是双抢还是秋收,我和哥哥都要去做事。亲身的劳动更让我们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沉重。
在我们家,爸爸妈妈要给姥姥端洗脚水,到爷爷奶奶家,他们给爷爷奶奶端洗脚水。而我洗完脚就给爸爸妈妈端洗脚水。因为妈妈说子女就应该孝敬长辈。给长辈捶背、倒水,或者说声“辛苦了”也是对长辈的孝敬,尤其是对老人和父母说话时,不要大声喧哗、吵闹、大笑,要和声细语,这也是对长辈的孝敬。
我刚参加工作时,奶奶中风瘫痪在床。妈妈每天下班后回到家就去帮奶奶翻身、*、擦身,每天给奶奶端屎、端尿,从来没有半点怨言。我和哥哥也只要有空就回来和妈妈一起服侍奶奶。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真正读懂这句话,是在我成为母亲之后,在养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更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于是出门在外时,我会多给父母打电话;日常相处时,我总是用温和的语气。
妈妈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她对我们的要求只有两句话:多读书,做好人。她不仅对我们严要求,对自己也一样,要求自己每月至少读一本书。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也开始喜欢上读书。
“多读点书,把自己变强!”感谢我的母亲为我们孕育的读书好氛围,创造的好家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唯有诗书传家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