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人生感恩故事 1
1
春晚上,看见主持人介绍到胡文传时,我从沙发上坐起来,看他站起来的姿势,看他脸上几乎空白的表情。
几个月前采访他时,他说过每次领奖,站在台上,心里头特别受折磨----“我愧对我儿子,我站都站不起来”。
春晚上这次露面,时间仓促,介绍相对简单,只说他为救人失去了自己儿子,很多人不明白原委,有些不解甚至非议。不解很正常,媒体在介绍这些人物时,可以更好地做些工作,一个人站在万众面前,只有数秒的时间。不清楚原委,就不易明白这人站起时的艰难,脸上的意味,同情敬惜之心就不容易有。
所以我把之前的采访贴出,有兴趣的人可以对他多一些了解。
2
2002年6月8日,胡文传和儿子一起抓完螃蟹回家,儿子头上沾满了泥,他让儿子去村里的大水塘洗洗,没过多久,正在做饭的胡文传听到呼救声。他向一百米以外的水塘跑去,水面上有五个孩子在挣扎,能看到儿子的头,一声“爸爸”没喊完,就沉下去了。
这几个孩子中,儿子凯明距离岸边最远,胡文传连鞋子都没脱就跳下水,向儿子游去的时候,被其它几个落水的孩子抓住。“下水这个孩子有扯我肩膀的,有拉我拉紧的,还有一个孩子沉底了,我从水底下扯了一把把他捞上来。”
我问:“你当时不能够带着这些孩子,再去接近你儿子吗?”
“不能接近了。”
他身上挂着四个孩子的重量,其中最大的已经十六岁,他想要去救自己儿子,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把这些手从自己身上掰开。
他转身带着他们往岸上游,得先把人放下来,才有气力往前游“我不是不想救我儿子,但孩子太多了。”
他对儿子的方向大喊了一声:“坚持一会,我能找到你”
水面上已经什么也看不见。
把四个孩子送上岸后,胡文传又再跳下水去,和赶来的村民一起寻找儿子,晚上10点多,凯明的遗体才*捞上来。孩子抱住了一块石头,沉到了塘底,两只小手里死死地攥着两团塘泥。
他永不能忘这个细节。“当时他再往岸上再爬一下就爬上来了,他身上还发热,我以为还能挽救,鼻子捏着吹,就从鼻子冒血,孩子不行了。”
胡文传和妻子一个星期没有出家门,亲戚朋友,被救家庭的人守在门口,他谁也不让进门,亲手为儿子做了一个简易的棺材,把娃娃读过的书,得过的奖状一并放在里面,葬在了池塘另一边的小树林里,与自己的家隔着池塘相望,下葬时,他把家里仅有的两床被子都盖在儿子的身上。“他死去什么都没有,我作为一个父亲,觉得心里愧疚。”
他和妻子夜里盖着旧棉絮,没法睡着的晚上,痛苦的时候,他在黑暗里用手死劲地抓着铺下的干草,把草都抓起来了。
他卖了家里的一百五十斤稻子,给儿子刻了一块小墓碑,上面刻着“坟前流下千滴泪,悼念爱子寄九泉”
“你是想让他知道,你爱他?”
“是。”
3
五年后,他有了女儿,却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除夕,他把她搂在棉袄里,说:“你要坚持”。
她向他微笑。
茫茫大雪,他走十几里路,去废品收购站买了只旧摇篮,给孩子睡。大年初五,还是失去了才四十七天的孩子。
他把孩子的眼角膜捐献了,是安徽的第一例,捐献的时候,连接收的机构都找不到,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把她的命留下来”
“你觉得不捐献就永远失去了她?”
“是”
从女儿的事中,他知道中国每年有约150万患者等待接受器官移植,只有1.3万人能有幸实施手术。全国十个试点城市中,南京被曝至今无一例自愿捐献,去年一年,全国只有不足100人完成了器官捐献,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胡文传想自己创办一个慈善组织,给眼角膜等器官的捐受双方提供一个公益的平台。他自己只是一个农民工,住在三十多平米的房子里,连张写字的桌子都没有。
他工资七百块时,有时候拿出来两百块给更穷的做不起手术的人“我不忍心,还是不忍心。”
“但是这么多年你受的很多苦,就是因为你不忍心。”我说。
“是孩子给我们带着走了这条路。”
胡文传只有一张儿子的照片,是孩子上小学时自己去照相馆拍的,十几年来,无从诉说时,他就用笔在镜框边上写一些字。
我接过来念上面的字:“你写……‘生存者不是幸运者’……”
“当时我要有选择的话,把他救过来,自己去死都可以。”
“其实活着的人内心承受的……”
“对。”
我再往下看“你写,‘孩子,你永远生存在我的心间,安息吧?’……可是你这个安息吧,后面写的是问号?”
“这句话是问我自己,他安息得了吗?”
“你觉得你今天在做的所有的事情跟他有关吗?
“有,把这个愧疚的,愧疚儿子的,用这样的方式来报答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吧。”
4
采访的时候,胡文传说到,他常常被请去做报告,每次谈到过去都痛哭一场。
“那你愿意一次次说这些吗?”我问时心里多少有个自己的预设。
他的话让我意外又难受,他说“我愿意,只有在这个时候我能哭一场,也是个释放”
人心的事,没有经受过的人,往往想不到,所以还是留些敬畏,如得其情,哀矜为宜。如果褒贬相激,都只依据简陋的事实轻易评判他人,流于武断,有了戾气,话象车轮子一样从人心上辗过去了。时间长了,把心都硬化了,碰上什么事都进不去,象在水泥地上一样流过去了。
上次杨武案时,有各种评论,也有拿这个事当各种武器来交战的,史航说了一句,“别因为觉得自己手里攥着*的道理,就拿别人的祸福荣辱来打比方。世间不缺你这个比方。咱们行走世间,靠的就是心软,心软能拯救世界。要是我们也练得心硬,能拿别人下棋,拿别人打比方,那,就太可惜了。”
真情人生感恩故事 2
在苏格兰,仅海拔3000英尺(约914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84座,人们将这些山统称为“蒙罗山”,长久以来,登山爱好者们以全部登顶为荣。2011年9月2日,当年仅10岁的小男孩本·弗雷特伍德和父亲登上最后一座名为奥克尼的高山后,他成了世界上最小的征服苏格兰所有“蒙罗山”的登山勇士!
本·弗雷特伍德身材瘦小,10岁的他只有1。4米高,是什么驱使他从6岁开始便坚持不懈地和父亲一起登“蒙罗山”呢?
爱的萌起
本·弗雷特伍德出生于2001年,父亲本·约翰在苏格兰一所大学做园艺师,母亲是全职主妇,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弗雷特伍德自幼聪明可爱,3岁便开始踢足球,他常对父母说:“我要做像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
然而,从2004年底开始,父母却发现弗雷特伍德经常摔跤。在医院,通过X光检查,医生惊讶地发现,弗雷特伍德的骨骼不像正常人那样光滑,而是像被啃噬了一般凹凸不平!医生最终诊断弗雷特伍德患上了罕见的粘多糖综合症。
医生告诉弗雷特伍德的父母说:“这种疾病暂时没有药物治愈。你的孩子不会再长高,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还会瘫痪、骨骼卷曲,直至死亡。”医生的话像刀子般戳在他们心上。
紧接着,父母又带弗雷特伍德跑遍了苏格兰的大医院,得出的结论都一致,弗雷特伍德患上了难以治愈的粘多糖综合症。这是一种*力疾病,一般4岁前发病,青春期前死亡。患者因体内缺乏降解糖氨聚糖所需的酶,从而让多余的糖分在体内聚集,造成骨骼发育障碍、破坏内脏,最终引起死亡。惟一的*办法就是口服加硫酶,帮助患者体内分解多余的糖分,延长生命。而加硫酶在全球最贵的药中排行第四,服用一年大概要花20万英镑,本这样的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
疾病的折磨,让弗雷特伍德不再去幼儿园。每天他只能隔着窗户看外面的小朋友嬉戏,他抱着心爱的足球哭着问父亲:“我是不是永远都不能踢球了?”约翰决定不能让儿子如此消沉下去,他要带儿子与病魔搏斗!他将儿子的照片和渴望成为球星的梦想及生活的点滴,写进博客里,每日更新。很快,弗雷特伍德的博客就有了近八千名粉丝。
2005年夏天,《苏格兰日报》对粘多糖小男孩弗雷特伍德进行了专版报道。第二天,弗雷特伍德竟接到了球星贝克汉姆的电话,贝克汉姆鼓励他要坚强,并邀他共进晚餐。
2005年6月8日,在爱丁堡市的一家餐厅,贝克汉姆和弗雷特伍德父子俩坐到了一起。贝克汉姆送给弗雷特伍德一件球衣,弗雷特伍德激动地说:“我一定要成为你这样了不起的人。”
弗雷特伍德和贝克汉姆共进晚餐的新闻传遍了大不列颠岛,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渴望做球星的粘多糖小男孩。他家的电话响个不停,汇款单也像雪花一样飘到他手中。很快,捐款便达到了十万英镑。
尽管有这么多人的帮助和鼓励,却仍然阻挡不了病魔蚕食弗雷特伍德的身体。自从发病后,弗雷特伍德的身高几乎停止了生长,而且手指也开始出现卷曲。
就在本一家陷入绝境时,美国拜玛琳药厂打来电话告诉他们,将免费向弗雷特伍德提供近3年最新研制出的β葡糖苷酸酶。这种药能降解体内的糖氨聚糖,有效缓解粘多糖综合症病情。
这个好消息让本一家振奋无比。
不知是严格服药起了作用,还是大不列颠的真情感动了*,从2006年冬天开始,弗雷特伍德不仅发病的间隔越来越长,而且双腿也可以正常走路了。
2007年的春天,弗雷特伍德在电视中看到一个泰国小女孩身患粘多糖综合症,因无钱医治不得不在家等死的新闻。数次游走在生死边缘之后,弗雷特伍德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他对父亲说:“我很幸运,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帮助,可那些孩子却不能。我觉得我必须懂得感恩,用最真诚的方式去感谢他们。”约翰也深有感触,儿子的病能好转,与其说是生命的奇迹,不如说是一场爱的奇迹。
然而,拿出记载着曾给弗雷特伍德写信、打电话或汇款过的人的花名册,望着那些密密麻麻的人名,本一家却想不出用什么方式去感谢他们才好。
2007年4月10日,约翰带儿子去医院例行检查。通过X光片,医生惊讶地发现弗雷特伍德的骨骼不少地方都变光滑了,这表明他的疾病正在好转。不过,尽管如此,弗雷特伍德的身高依然没有再生长,而且体力很差。最后,医生说,如果能进行适度运动,或许能帮助他恢复体力。
那个周末,本一家所在的社区举行爬山活动,他们全家都参加了。弗雷特伍德那天爬完山回家后精神却格外好。望着弗雷特伍德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红润,约翰陷入了沉思,苏格兰虽然面积不大,可却到处都是山,其中仅休·蒙罗统计的高山就有284座,人们将这些山统称为“蒙罗山”。帮助过弗雷特伍德的人遍布苏格兰,遍布在每座山的脚下,如果带着儿子去爬山,并对山脚下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说声感谢,岂不是更有意义?而且,带儿子爬山,也可帮助儿子恢复体力。当约翰将这一想法告诉儿子时,弗雷特伍德立刻拍着手跳了起来。
约翰打算第一站就带儿子爬位于苏格兰南部的切尔诺山,这座山海拔只有420米,对于身体处于康复期的儿子来说,比较合适。
出发前一周,弗雷特伍德就和哥哥姐姐一起折纸鹤,并在每只纸鹤的翅膀上写上《*》里的一段话:“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常常思念与记挂。”
2007年5月8日,约翰父子俩整装出发了。来到切尔诺山所在的芒克小镇,他们首先来到了一位叫德拉蒙的老爷爷家。然而见到德拉蒙老爷爷第一面,弗雷特伍德便呆住了,原来德拉蒙因为重度白内障,已经几乎双目失明了。当德拉蒙老人得知自己帮助过的粘多糖小男孩走到他面前看他时,激动地不住抚摸着弗雷特伍德的脑袋说:“感谢*,你是个幸运的孩子,以后会有好运气的。”
德拉蒙的儿子原先经营着一家公司,生活一直过得不错。然而,几年前,儿子的公司意外破产,因此当德拉蒙患上白内障之后,他们付不起高昂的手术费……走出德拉蒙爷爷的家,父子俩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如今却失去了健康,自己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第二天一大早,约翰便带着弗雷特伍德开始爬切尔诺山,山并不太高,黄昏时分,父子俩便下山了。刚走到山脚,弗雷特伍德便远远看到草地上聚集了很多人,还燃起了一堆熊熊的篝火。当弗雷特伍德和父亲出现在人群中时,人们立刻将他们围住。父子俩诧异地站在原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时,一名记者走上来说:“当小镇上的人们得知弗雷特伍德不仅在恢复健康,而且打算亲自对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说感谢时,都非常感动,于是为你们举行了这场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上,小镇镇长拿出了一张5000英镑的支票,对弗雷特伍德说:“这是小镇居民的心意,希望你能完全恢复健康,战胜疾病。”
那晚,弗雷特伍德怎么都睡不着,他想起了眼睛就要失明的德拉蒙老爷爷。午夜,他推醒熟睡的父亲说:“我现在病一天天好转,也不需要这么多钱吃药。我想把这些钱攒到一起,用它来帮助更多需要的人们。”约翰当即表示同意。
离开小镇那天,弗雷特伍德将5000英镑的支票送给了德拉蒙,要他去做手术。看着德拉蒙脸上的笑容,弗雷特伍德更加坚定了帮助更多人的决心。
弗雷特伍德在家里休息了2周后,又和父亲踏上了新的登山之旅,此时的他们有一个明确的登山目标,那就是成功登完苏格兰所有的“蒙罗山”!
2007年10月的一天,弗雷特伍德和父亲开始攀登位于苏格兰中部海拔1520米的苏尼尔山。然而,登到山腰处时,忽然下起了大雪。为了躲避大雪,父子俩躲在帐篷里不敢出来。直到第二天早晨,大雪才停,望着白皑皑的苏尼尔山,约翰建议停止爬山,然而弗雷特伍德却坚持一定要登上山顶。
可是,当他们爬了一个多小时后,忽然听见头顶一声巨响,随后就见漫天大雪向他们袭来,大家大喊:“不好了,雪崩!”瞬间,弗雷特伍德和父亲只觉得眼前一黑,便被压在了大雪下。幸运的是约翰埋得比较浅,他立刻从雪堆里爬出来,然后拽出埋在雪里的儿子,然而弗雷特伍德已经昏迷不醒了。
正在约翰心急如焚时,救援的直升飞机赶到了,在救援队的帮助下,遭遇雪崩的人被及时送到医院,弗雷特伍德被救醒过来。然而,身体康复后的弗雷特伍德完全忘记了刚刚发生的危险,决定征服苏尼尔山。
当弗雷特伍德和父亲终于站在苏尼尔山山顶时,他们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望着远处层层的高山和触手可及的白云,弗雷特伍德对父亲说:“只要努力,我也可以站在最高处看风景!”
爱的散播
在父亲的陪伴下,弗雷特伍德已经陆续成功登上了50多座“蒙罗山”,最高的海拔1820米!每到一个山脚下,弗雷特伍德都会亲手将感恩的纸鹤送到每一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手上,而当地的人们,听说这个意志力顽强的小男孩在筹集善款帮助更多人时,都会纷纷解囊为他的基金会添砖加瓦。
弗雷特伍德将每张站在山顶的照片都传到博客上,那些从小脸蛋里散播出的灿烂笑容,*了看过博客的每个人。尽管因为登山,弗雷特伍德的身上到处都是伤痕,然而他却从未放弃自己登山的目标。一时间,他的博客成了意志力和乐观精神的来源地。更棒的是,此时他的基金会已经有了26000英镑。每到一处爬山,他们不仅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真诚地说声感谢,并递上自己亲手折的纸鹤,更会用基金会里的钱,帮助沿途遇到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除了这些,弗雷特伍德的身高也有了变化,因为粘多糖症,他从3岁半到6岁的身高都是110厘米,然而,经过一年多的爬山锻炼,他已经长到了122厘米!如今的弗雷特伍德,依旧每天要吃各种酶来帮助体内分解糖分,但日渐康复的他,已拥有了红润的脸庞和轻盈的步伐,创造了一个伟大的生命奇迹!
然而,2008年,却再次发生了让弗雷特伍德差点丧命的危险。那是8月6日,约翰和弗雷特伍德一起攀爬位于苏格兰南部海拔980米的菲拉山峰。由于天气酷热,爬到山腰时,弗雷特伍德突然中暑昏迷,如果不及时抢救,有可能会热衰竭而死。
约翰立刻抱起儿子朝山下跑去,可很快,他便感觉体力不支了。这时,一个登山的青年走了过来,在问明情况后,立刻从约翰手里抱过弗雷特伍德往山下跑……就这样,经过4个陌生人的爱心接力,仅仅用了1个小时,弗雷特伍德便被送到山脚下的医院,经过抢救,他很快便恢复了健康。
此时,每一个抱过弗雷特伍德奔跑的陌生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清醒后的弗雷特伍德拿出随身携带的纸鹤,郑重地将它们送给了他们。如果没有这场爱的接力将他及时送到医院,他又怎能如此幸运地化险为夷?
这次的热衰竭事件,不仅没有让弗雷特伍德停止爬山的决心,反而让他更加热爱这个四处游走,然后感谢爱、遇到爱的奇妙过程。休息几天后,弗雷特伍德又踏上新的征程。
时间在爬山、感恩与筹集善款中飞驰而过。弗雷特伍德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健康与爱,更在一个个危险和一次次极限的拼搏中,变得更加勇敢。
2011年9月2日一早,弗雷特伍德和父亲开始攀登奥克尼山脉。黄昏时,10岁的弗雷特伍德终于傲立在了奥克尼的山顶,这也宣告他成为了苏格兰最小的征服所有蒙罗山的小勇士!而他,却曾经是一个数次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粘多糖患者。
顷刻间,全球众多媒体都对弗雷特伍德长达四年的爬山之旅进行了详细报道,四年爬了284座山,平均每个月攀登6座高山,这对于一个还不到10岁并且患有疾病的男孩来说,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
通过四年多的爬山,弗雷特伍德的身体已无大碍,身高已经长到了140厘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他的爱心基金会也有了高达四万多英镑的资金,他已经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慈善网站,用于系统而透明地使用这笔善款。
弗雷特伍德下一个目标是向阿尔卑斯山脉进军,并要永远将爬山这一行动保持下去。弗雷特伍德在爱中康复,又用登山这一行为,将浓郁的爱散播到苏格兰及世界各地的故事,将继续温暖着每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拓展阅读
1、最新人生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人生励志小故事
有一位远房亲戚,我称她为表姐。她开了一家无纺布加工厂。这种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我们这地方开办的人挺多,竞争激烈,一旦市场有变化,便有企业纷纷倒闭。可表姐的厂子却越来越红火,竟成了地方同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作为工业综合协调部门的一名**,我要去发掘她这家企业的闪光之处,好发一期简报,以期能给市内一些企业家某些启示。那天去得不巧,没有见到表姐,接待我的是厂办公室陈主任。闲聊中,陈主任给我讲了有关表姐的两则小故事。
前年春节后,一天,陈主任和表姐一同到车间视察。二人来到原料车间,他们看见一个员工在睡觉。陈主任刚要发火,表姐则示意他不要吓着了那个人,自己弯下腰,轻轻将睡着的人摇醒,并对这位睡眼惺忪的员工说:“初春寒气尚重,这样睡会生病的。”又询问他,“你家中出了什么事吗?请你告诉我。”
这位员工一见是老板,一阵羞愧,说:“前不久,我母亲下地劳动,过一个坎时不小心摔折了腿,弟弟在外乡流浪未回。”待他说完,表姐说,你去工作吧。
第二天,表姐叫陈主任到这位员工家去做家访,事实果然不差,表姐于是安排了一名女职工去照料他的母亲。
陈主任不解:“你当时怎么就能料到他家中有事?这样一个普通员工,为何要如此对他照顾有加?”表姐说:“哪有一过完年刚刚开工的大白天就在车间睡觉的?这一定是由于心情极度郁闷造成的,所以应该同情他。再说,他是一个*,对父母尽孝的人,一定会是一个忠于企业的人。”
这件事不仅让表姐在员工中有了好口碑,而且让人信服的是,表姐后来让这位员工去做销售,他总能处处维护企业的利益,果真创出了最好的业绩。
还有一个故事是,去年年底的一天,陈主任正在办公室处理一桩事情,忽听门外一阵喧闹声。出门一看,是一个有一两次来往的客户。一位业务员上前对陈主任说:“他上次赊了一批货,我向他催讨过几次款,说好了今天来还钱的,可他不仅分文未带,而且还要继续赊一大笔货。我不同意,他便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吗?”
陈主任正要打电话让保安将他轰走,这时表姐来了。她从容地对那人说:“兄弟,你一定是遇到难处了,你不用发愁,我会让你过一个好年的。”可那人一见到是表姐,不由分说,上前就在她脸上了一巴掌。表姐一愣,随即赶紧吩咐陈主任:“快叫我的司机来,送他上医院!”
事后,有人问表姐:“你为什么能事先不知情而容忍他?”她回答:“大凡无理来挑衅的人,一定是有所仰仗的。他那天居然动手打我,我便立刻意识到他这是以身体做最后的一搏,用这种自以为有心计其实是挺笨的办法来讹一笔钱。不过,我相信他是偶尔鬼迷心窍,你对他好,他也会是知恩图报的血性男子。”
果然,事后这位客户非常悔恨自己一时糊涂,感谢表姐救了他一命,为他付了不菲的医药费,还为他家送去了过年钱。他四处现身说法,一时间,全市同行业大部分客户都愿与表姐打交道。
有人说表姐会料事,也有人说她更是会识人。她却说:“无论是识人也好,料事也好,无不是能在微妙之中预见坏事的苗头,能从纷繁之中察觉出吉祥的兆头——而这一切,皆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故古人说,‘圣无死地,贤无败局’。我虽然不是圣贤,但要以圣贤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
我以为,她会识人,会料事,皆因她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也就会心明眼亮,也就会拥有一双识人料事的火眼金睛。
2、最新人生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人生励志小故事
一个旅行者搭船旅行。
一天,一阵大风刮得船明显倾斜起来,一个正爬在桅杆高处摄影的船友不小心被甩下了船。
落水者一边尖叫着呼救,一边疯狂扑打水面,拼命想求生。
旅行者不会游泳,只能干着急。
但他看到船上的`水手走到船舷边上,平静地观察在水里拼命挣扎的落水者。
而落水者终于无力挣扎,开始往下沉。
这时,一直密切注视落水者的水手立即跳下水去救人。
等两人都平安地回到船上后,旅行者不禁问水手:“你为什么要等那么久才跳入水中救他?”
水手平静地回答:“做了多年的水手,我早就发现,当落水的人在水中拼命挣扎的时候,我如果立刻跳下去救他,那他很有可能会在慌乱中把我也拖入水中溺死。
这种时候,最好让他挣扎一会儿,等力气都消耗完,那时候才是我跳下水去救他的最佳时机。”
把握住好时机,不仅能让成功的可能性增大,而且也会事半功倍。
3、最新人生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人生励志小故事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画展。开始无论参观者多少,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给我讲一件事情:小时候,我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父亲知道后,找来一个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让我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滑到了我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然后,父亲一次抓起满满的一把玉米粒放在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对我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一只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米缸,这意外使老鼠喜出望外,确定没有危险后,它一顿猛吃,吃完便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日子一天天过去......
也曾想过跳出米缸,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大米的诱惑。
直到有一天米缸见底了,才发现想跳出去已无能为力。你想到了什么?
贪婪是生命的陷阱,贪得越多陷得越深。就像这只老鼠,最终被贪欲断送了性命。
贪婪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是愈满足,胃口就越大。所以说,贪婪的欲望一旦开始膨胀就会扩展到无止境的地步。只有懂得满足,杜绝贪欲,才会有美好的人生。
4、最新人生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人生励志小故事
自从猫担当起守护粮仓的重任后,吓得老鼠们连呆在洞里都提心吊胆,别说再像从前那样大肆偷粮了。
时间一久,不仅老鼠们饿得受不了,猫也累得瘦了半圈。更令猫生气的是主人好像对自己的辛劳熟视无睹,每天还是给它两条小鱼一碗米饭。猫吃着吃着就叹起气来:“唉!这主人也是的,咋就不想着给我提高点待遇呢?我可为他保住了这满仓的粮食呀!”
猫的叹息传到了老鼠的耳朵里,一只老鼠大胆地探出头说:“猫,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守着满仓的粮食还过这清贫的日子,你就不会动动脑子吗?”
猫说:“动啥脑子?我又不像你们吃粮食!”
“你就不会变通变通吗?只要把你把眼睛闭上一只,我们就可以想法弄来你想要的一切!你啥时侯听说过有我们弄不到的东西吗?”老鼠勿闪勿闪着那对小绿豆眼珠说。
“你说得轻巧,要是主人知道了,还会有我的好果子吃?不行,不行!”
“这点你就放心,我们每年能吃多少呀?再说你高抬了贵手,我们也不会让你交不了差呀,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你,既让主人看不出破绽又能让你得到实惠。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话我们可以订个君子协定。”
“那要是你们不能遵守协议咋办?”猫问。
老鼠一步窜到洞口说:“那还不好办,你先咬死我,再像以前那样不让我们偷到一粒粮食!”
猫终于过上了它想要过的日子,老鼠们也不再提心吊胆了,它们开始大肆地往洞里搬运粮食。
不久,主人发现了老鼠的猖獗,买回了一只电子猫。老鼠们躲在洞里吃着早就屯积好了的粮食,再也不给猫一点好处了。
猫大声喊:“喂,老鼠,你们咋不守协议了呢?”
老鼠哈哈地笑着说:“你都没用了,我们还遵守啥协议呀?我们正在想办法怎么对付那只电子猫呢!哦,对了,你要是能有办法帮我们对付那只电子猫我们照样给你好处!”
5、最新人生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及感悟 人生励志小故事
前几天,一个朋友开着新买的车,带着妻儿去看电影。把车泊在影城门口后,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进了放映厅。
当他们看完电影走出影城门口时。笑容迅速冻结在脸上,爱车四周密密麻麻停满了别人的爱车,根本无法开出。一家三口在乍暖还寒的春风里无奈地等了一会儿后,孩子困得睡着了,俩人又抱着孩子折回影城售票大厅避风。
漫长的一个多小时之后,才有一个车主从附近的饭店走出来。把车开走。
第二天,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准备把车卖了。我说再卖就是二手车的价格了,得多亏啊!
他说,不卖才亏,买车本来是想方便出行,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是用来添堵的,不光停车难,在路上走的时间没有堵的时间长,小城本来不大,不如电动车方便,自行车环保。
那一刻。朋友的这个决定,给了我不小的震撼,得与失之间,很多时候,失才是得。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1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