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据《史记》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假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们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屈原曾经写了很多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拓展阅读
1、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作文的诗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记载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这篇传记通过对屈原一生事迹的描述,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不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屈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他“博文志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经得到楚怀王的信任,24岁任次于宰相的官职:“左徒”,在朝廷内,参与国事,起草法令。宣布法令。接待外交宾客,他主张*内政,任用贤才,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是,由于小人离间,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啡谤,不但疏远了屈原,而且转而亲秦,使屈原的联齐政策终告失败,光明正大,正直无私的屈原,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啡谤,怀着满腔义愤,写出了《离**》这部伟大着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文中多用芳草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
最后,他作了一篇《怀沙赋》,怀中抱石,投汨罗江*,屈原的*,表现他对楚国热爱,表现他洁身自好的志趣,同时也表现他对楚国朝廷抗议到底。
屈原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杰出*家,思想家,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自始自终与亲秦派作不懈的*。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和平会号召全世界人民都纪念他。
2、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是一个优秀的词人,他为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丰富了词的内容,开拓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地位,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角色。不止如此辛弃疾还是一个精通战事的帅才,他带着50余人闯入金军大营的故事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不禁有一股豪气涌上心头。那么历史上出来在诗词上面的成就之外,辛弃疾是一个这样的人呢?
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词不仅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更是擅长借古说今。不只是有着英雄末路的悲壮,还有不少休闲的田园风光。在苏轼之后又大大的开阔了词的题材范围,拔高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地位使得词可以和诗相提并论。
辛弃疾不只是一个优秀的词人,还是一个有着优秀的军事才能的帅才。辛弃疾早年的时候生于金国的殖民地之中,但是从小就立志恢复中华,还我华夏大好河山。在金国大举南侵的时候,辛弃疾带着2000多人起兵反金,后来辛弃疾和南宋接触,受到南宋的礼遇,也就留在的南方。
但是那儿是主降派的地盘,辛弃疾毕竟是一个渴望杀敌报国的人,和那群整天想着求和的人并不相投,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虽然如此,但是辛弃疾还是致力于抗争到底,向皇帝上奏了著名的《美芹十论》和《九议》,其中客观的分析了当时双方的战力差距,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增强大宋实力,力图恢复中原的好举措,但是他的上疏并没有得到上层的重视。
辛弃疾一生报国无路,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财产,可以说是有得有失。辛弃疾的诗词内容丰富,有的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揭露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的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这些作品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拯救大宋,驱逐鞑虏。
辛弃疾一生有着不少的奇闻轶事流传下来,其中最令人感到震撼的就是他带着50人强闯5万人的敌军大营,强行带走叛徒并且劝降了数万的敌军的威武事迹,这样的战绩现在想来也是不可思议的。
故事是这样的,当时辛弃疾是耿京手下的大将,而耿京使当时最大的反抗金国的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当时辛弃疾受命联系南宋一起对抗金国,谁知道带着好消息回去的路上就得知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起义军也因此分崩离析,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辛弃疾知道后悲痛不已,就告诉手下的人“我们要去抓住张安国这个*,为耿京报仇”,此时的张安国躲在金国的大营之中,有着5万的金兵驻守,怎么想也是不现实的,但是辛弃疾去意已决,于是带着50个勇士一起快马加鞭,等到金兵大营附近的时候已经是黑夜了,一行人趁着天黑偷偷的潜入,当时张安国正在饮酒作乐,辛弃疾等人很快就找到了他,不给张安国反应的机会,辛弃疾迅速的把他捆绑了起来,当时那座大营中有着不少的驻守士兵都是起义军被招降的,辛弃疾见状就大喊着劝降了他们。在那些真正的金兵反应过来之前就带着叛徒走了。辛弃疾一行人将张安国带到南宋的地界斩首*,因为这件事,年纪轻轻的辛弃疾名声大噪。
中国古代有着杰出成就的诗人很多都是仕途不顺,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的才华真正的展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而不是绽放在一朝一代。辛弃疾也是如此,一生立志报国的他没能得到重用,满怀着悲愤的心情,辛弃疾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词。辛弃疾为人正气凛然,慷慨激昂,他率领50人强闯5万敌军带走叛徒的故事一直以来都为人们津津乐道。
3、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诗
2008年的端午节,是第一个作为国*定节日的端午节,端午节再不是单纯的民间风俗,而是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的重视和保护。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学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美德,为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精神支持。端午节总能想到一个古代诗人和*家的名字,他就是屈原,屈原已经是爱国主义的典范和代名词。
“屈原在内政方面辅佐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两度出使于齐。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屈原起草宪令未定,上官大夫欲夺其稿,屈原不予,他就向怀王进谗言,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屈原的被疏远,根本原因在于他的**计划触犯了贵族利益,遭到旧贵族们的中伤打击。屈原两次被王室流放,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屈原博学多才,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经世治平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屈原的*思想即圣君贤相的*,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的爱国就是忠君爱民,报国安社稷,爱国不成,索性一死来真真殉国!
今年的端午节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大背景下姗姗来迟,我们来纪念屈原,会加深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
我们应该怎样看爱国主义?就是爱国爱民,忠国忠民。国家和人民是联结一起的,国家是人民的组合,人民是国家的主体,热爱国家就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来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完整,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来进行经济建设,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我们的爱国应和屈原不同,我们以人民为君,以人民的中国为君。我们爱民不仅是解决民生疾苦,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还要爱护环境,爱护后世子孙的生存条件,爱护全人类的和平和正义。和平时代我们敬业建国,患难时刻我们勇于牺牲,为了中国之富强和平事业贡献一生。
我们学习屈原的忠,但要抛弃屈原的愚,宁可站着死,不做落水鬼。受时代的和价值观的局限性,屈原没有*到底,也不可能**到底,他不可能和他愚忠的诸侯决裂,在他的忠来讲那就是背叛。而爱人民而爱国的人,忠的是人民的国家,忠的是人民的*,忠的是人民的政*,爱国就要与侵犯人民利益的人事做彻底的*,维护所热爱的存在,才有爱国的载体,不然那是一句空话。你要维护你热爱的`存在,就是要维护祖国的统一,给祖国一个完整的地域。你要维护你热爱的存在,就要热爱你栖居的环境,不要污染和浪费资源。你要维护你热爱的存在,就是让人民享受到经济的成果,就要维护经济的公平和经济的主权。你要维护你热爱的存在,就是要站在灾区和那里的人民的立场上,以灾区之难为己之难,以灾区之未来为己未来,以灾区人民的利益为己利益,那是中国之难,中国之利。我们讲爱国,不仅是从感情上认同,更要实际的行动爱国,大公的责任爱国,理性的清醒的爱国。当前,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就是最好的爱国。办好奥运,就是最光荣的爱国。和中国和人民共呼吸,同命运,荣共荣,难共难,就是*的经典的爱国!
这一些,在中国**的领导下,我们做到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