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有你生活随笔
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被邀请参加生日聚会。
街上,人流如潮,但又井然有序。警察叔叔站在人流中间,指挥着秩序。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嘴里不停地喊着:“左转,黄线禁停!闯红灯罚款!”匆匆赶路的我并未对这平常的一幕多想什么,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生日聚会的气氛很热烈,结束得比较晚。回家的时候,我又路过那个路口,又看见了那位警察叔叔。应该是下班时间了,他为什么还在工作呢?这次我不赶时间了,认真地观察起叔叔来。也许是行人少了很多的原因,仍然站得笔直的叔叔变得很显眼,很高大。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映在他的脸上,他的眼睛像玻璃一般反射着耀眼的光芒,表情依然那样坚定、有神。指挥交通的手势仍然刚劲、有力,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宏亮:“请您停在这里。方向盘向左打……”想必是一天下来已经劳累,嗓音已略带沙哑。听着听着,我的眼里闪动出了泪花。
当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路上的汽车随意乱开,一会儿插道,一会儿飙车,信号灯明明是红灯,却视而不见,呼啸而过。街道上车子随便乱停,杂乱无章,围堵得水泄不通。只听这边“砰”的一声,一辆汽车撞倒了一排自行车;又听那边“轰”的一声,两辆汽车撞在了一起,顿时报废为残渣……
好庆幸,这只是一个梦。梦醒后,我对交警叔叔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不仅要学习叔叔的敬业、奉献的精神,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良好秩序的同时,也能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怀有感恩的心,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拓展阅读
1、守住你的快乐阵地生活随笔范文
常叹息乌云遮月,毁灭了我的水晶梦;总感慨世事沧桑,磨光了我的进取心;更抱怨现实残酷,老化了我那颗年轻的心。于是,总是满腹的牢**与哀怨,总是满眼的愤懑与不平:哪天稍有一点儿不如意,不满便如传染病一般弥漫开来,脑海里全是别人对不起我的理由;哪处略有一点儿不满足,不如意的往事就开始像流星般在脑海中翻版和浮现,仿佛整个世界都欠我的。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一张张日历在我手背上翻飞,极度的空虚和痛苦,时时撕咬着我那颗随时会破碎的心。无意中,读到一个颇富哲理的故事:说有一位老人,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别人都以为她历尽世间沧桑。却没想到理由出奇的简单:碧空如洗,她为以卖伞为生的大儿子没有生意而忧,阴雨绵绵,她又为以晒盐谋生的二儿子生计艰难而愁。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向一位智者倾诉了盘旋在心底那拂之不去的苦恼,智者笑着说:“何不换个角度,晴天,为二儿子有了生计而乐,雨天,为大儿子有了生意而笑?”故事中那位智者的话,仿佛醍醐灌顶,突然敲响了我心底的那口沉睡的大钟。它让我懂得:得到快乐,原来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做的,只是改变一种思维角度。从此,这个故事就积淀在我的心灵深处,历久弥香。
回想曾经的不快乐,究其根底,无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种子所滋生的蔓草,不过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花蕾所酿的苦果。如果我们有了“望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的从容,如果我们有了“看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淡泊,这所有的烦恼,将去哪找立足之地、生存空间?纵然,我们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人生的旅途中,磨难随时都会不请自来,但,你能因为我们的人生拥有磨难就放弃拥有一本万利的快乐的权利?其实,磨难就是人生的一道坎,跨过去,就会风光无限,而跨过去的历程本身就充满了快乐;反之,人生的舞台上如果没有磨难上演,我们的人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人生就会失去厚重。同样,我们的生存环境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每个人的机遇也不可能*公平,但你能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放弃享受能在任何角落通行的快乐的权利吗?需知,你不快乐其实是一件亲者痛而仇者快的事情。再说,飞越眼前的风雨,你将会看到前面的太阳,而如果你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失去月亮和群星 。
让我们丢掉所有所有的不快乐,抛掉全部全部的不开心,斩断一切一切的烦恼丝,让曾经的磨难和伤痛,都变成人生的过往,让我们大声地告诉自己:“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诚如是,则从前的磨难,曾经的伤痛,就会幻化为人生的财富,成为我们前进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动力。
生命正以挽留不住的速度前行,人生苦短,我们真没必要和快乐闹别扭,让我们擦干眼泪,播撒快乐的种子,让快乐在我们心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占据我们心灵的主阵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让我们守住心灵的主阵地,坚守属于自己的快乐!
2、班主任工作总结四年一班生活随笔范文
在绿芽实践队进行社会实践的这段时间里,初为人师的我还担任了四(1)班的班主任,我接受了一个全新的班集体,这之前我对班主任和老师的工作最多只能谈得上是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一张白纸,因此,我倍感肩上的压力。但我相信适度的压力就是成功的动力,所以我不断地要求自己努力、成长。 并且让我们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这段全新的时光中,我从以下方面展开了自己的工作。
一、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在刚招生之后,我们便召开主题班会,编排好新座位以后让学生交流体会遵规守纪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给学生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狠抓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守纪律的现象。如课上睡觉,旷课迟到,打架*,不做作业,顶撞老师等行为。让学生"换位"思考,并积极教育引导。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我们班中有两个同学思想点小偏激或者小冲动,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则站在他们的角度说话,多方面的进行谈心教育。现在这两个同学已经不会再出现顶撞老师,上学迟到,不尊重同学的事件,并能很好的理解老师。
二、培养正确的舆论让他们懂得尊重诚实,形成良好的班风
只有在集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集体才能识别是非、善恶、,发扬集体的优点,抵制不良思想习气。因此,我组织学生学习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认识;并坚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为形成正确舆论打下思想基础。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小学,有很多学生自我任性不懂得尊重理解他人。我在开学初期通过班会和平时的事件灌输学生尊重和诚实的思想,让他们对同学对老师都要尊重对自己对别人都要诚实,现在班里有些同学之间相互打闹被老师发现批评时他们都能主动承认自己错误说自己没有尊重同学并会改正。通过这样小的转变,逐渐使他们变成懂得尊重别人并且诚实的人。在这点上我们的郑老师实在是做的很好,基本每天都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这一切,这也是我们班在这段时间内纪律优良主要原因。
三、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班集体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逐步形成起来的。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共目标而进行的系列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相互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及其功能,更好地分工协作,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班级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舆论。在这个工作上我们的科任老师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不但教会我们班独特的班歌,还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口号,这对一个班的团结和协助都有这很大进展。
四、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首先加强学习纪律教育,遵守纪律是学生正常学习和提高成绩的保证。在维护班级纪律上,我们的郑老师充分发挥作为班主任的作用。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要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上交作业;督促他们抓紧时间学习,不浪费时间。对于完成作业总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谈话,询问原因,联合家长和其他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完成好平时作业。全部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这可能和我们不布置作业有关系。
通过这一个短暂的“学期”的工作,我了解到了班主任工作是艰辛而繁琐的,但班主任工作又是神圣而光荣的。在这十天中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传授了我不同的工作经验和思想,同时帮助我处理很多班中大大小小的事件,我感谢各位老师!
同时我也发现了几个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在上课的问题上,我们曾经交代过,有什么时候不能来上学的必须先打电话个班主任,但经过几天我们发现有时他们在下雨时没来上学却没有打电话或以其他方式通知我们。每次都要我们自己亲自确认。
2、刚进入新学校的学生们还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应该如何培养班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班中同学有几个人很有个性,看待事情的态度不太平常,对他们我应该用什么方式让他们不会影响班中秩序和其他同学,并且尽量让他们接近我让他们信服我们?
4、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都很强,和别人接触的时候也常常自我为中心,有时对同学不够尊敬,对老师也不够尊敬服从,如何使他们能融入集体,尊敬他人,服从学校和其他老师的安排?
5、班委在班中的作用很重要,但是如何培养他们成为我的左右手,并且带头给班里做工作,带动班中正风正气?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它的工作量无法用秤来称,只是用脑、用眼、用口、用手、用心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的工作要走长期的艰苦奋斗之路,要靠敬业、精业、勤业、乐业的求真务实作风,要靠尽心、尽情、尽力、尽责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让我收获的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只能感谢绿芽实践队能给我这个机会。美好才是这个实践的最珍贵的东西。
3、我今年的愿望是你可以成为骄傲的人生活随笔
我爸妈都是超级学霸,完全不理解学习是需要费力的事。所以,高三那年我只能自寻出路。
一天,我去复旦后面一家小店闲逛,看中一只小熊钥匙扣,拿起来看了半天。一个黝黑高大的小哥飘到我身后,冷冷说了句:“买吧。”我疑惑地问:“为什么要买?”他拿过小熊翻了一个面儿,说:“你看它很精致,连**都做得这么真。”我被他的脑洞震惊了。聊了会儿天,知道他是个学法律的高材生,也知道他一直给人做家教。我说:“我数学成绩太差了,你能来给我做家教吗?”“给钱就能。”“好,下个礼拜开始来给我上课吧。”就这样,我有了人生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家教。
那时我爸认定我只是要和那个小哥谈恋爱,所以对我的补课持鄙视和不屑态度。
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成绩不好,趴在课桌上哭了一中午。同学觉得何必呢,艺术类考生又不要求多少文化课的分数。我满脸鼻涕和眼泪,跟坐在前面的学习委员说:“我要考上一本。”可并没有人相信。
第一次补习,家教小哥让我做了一套数学题。他看完之后,放下考卷,问我:“你的目标是什么?”我说:“一本。”他又看了考卷想了想,说:“不可能。不过是遇到我之前不可能。”接着又说了奠定我们同舟共济基础的话:“在这一年里,我们就是划同一条船的人,无论风浪多大,记住我始终和你共进退。如果你没达成目标,也是我的失败,所有补习费我退给你。你再说一遍你的目标。”我颤颤巍巍地又说了一次:“我要考一本。”
于是,他抽出了第二张考卷。他每周都给我做一个关于数学的学习计划,要做哪些卷子,讲哪些知识点,还有一些答题的小技巧。有一次他觉得我题做得不错,就说带你出去兜风吃点好吃的吧。他把我带到家附近的一个小摊儿吃起了盐酥鸡。
作为师生,我们很少聊私事,就那一次他说了这些。我问他:“你现在觉得我能考上一本吗?”他说:“你行的。”“大家都觉得我不行,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要考到一本。”
他说:“或许大家都不太了解你为什么想努力,可是我明白,想赢的理由不用说给任何人听,你自己知道就好。所以,努力吧,小张。”吃完,他骑着车跑了,让我自己走回家。走回去的路上我拍着路边的栏杆,一直在跟自己说:“你可以的,你可以的。”说了大概两百多次,就走到家了。
有一段时间,我考试成绩不好,神经比较紧张。家教小哥说两句我就哭了,把卷子撕了。哭的时候心里想着,太累了,努力真的太累了,就这么趴下认输算了。
看着我哭到不哭了,他从包里抽出一套新的卷子,说:“还好我复印了几份,接着做吧。我知道这种情况会发生,但是我没想过放弃,因为我不想当不负责任的大人。”
我低着头大概沉默了10分钟,默默抽过一张新的考卷,重新拿起笔来。那是补课一年里印象最深的一节课。那天他就这么陪我耗到了深夜11点。
那一次我切身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想想那一年关于高考的细节,爷爷一直收集高考资讯,打好草稿之后打电话逐条告诉我,每天看天气预报,分析高考当天的降水概率。爸妈陪我去一家家学校校考,忍受我一遍遍的崩溃。还有我的同学们,不厌其烦地给我讲题。怎么说呢,这一生会遇到很多朋友,很多恋人,很多知遇之恩,但是能并肩作战的人,或许就这么多了。
高考成绩出来,第一个打电话的人是家教小哥。作为三年数学及格次数不超过十次的我,高考数学满分150分,我拿到126分,这算是我人生中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吗?我觉得是。没有预想中的哇哇大哭,反而是各自大笑了几分钟。他说恭喜恭喜,你得请我吃饭。我说好。之后就挂断了。
后来吃饭,他喝了点儿酒倒是真哭了。他说:有件事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其实我是个高考的loser。他告诉我,他其实谎报了学校。他上的大学并不是他说的那所那么好,因为要出来做家教,他不得不谎报学校。高中他是班里成绩最优秀的人,但是高考失败了。没有去成预期的任何一所大学,滑到不知第几志愿,又太想赚钱养家了,没有复读,就去报到了。
他哭到我手足无措。18岁的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人,说:“没关系的,不管你是哪个学校,你都是最棒的家教老师。”
最后他抽抽鼻子,第一次像他这个年纪的小男孩,说了一句:“所以才那么努力啊,所以才不能让你放弃啊,我今年的愿望其实是你可以成为骄傲的人,并且不用撒谎。”我也跟着哭起来,有种一夜长大的感觉。
现在的我,也可以信誓旦旦地对他说:你就是改变我人生的人。你让我相信,人生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你拼尽全力去赢吧,理由放在心里,我只想你打完胜仗后云淡风轻地跟我说一句:“我不过是想赢。”
4、一条围巾引发的“血案”生活随笔范文
一阵北风一阵雨,将广州直接从夏天踹入了冬天。晚上坐在电脑前干活儿的时候,总觉得凉气从四面八方往脖子里灌。于是,围巾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伙伴。每晚收工之时,为了方便,我总是随手将之搭在椅子上,省得第二天麻烦。
可是有一天将要开工之时,却发现围巾不见了。不用问,肯定是那个“整理狂”又给收起来了。然而在衣柜里翻了半天也没找到那条围巾。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瞟见专门收纳袜子的抽屉里露出一截布,那颜色相当眼熟。一瞬间,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冲向脑门儿。使劲拉开抽屉,果然,我那娇弱的粉红色围巾正呆呆地躺在一堆臭袜子里,已经气若游丝。一番急救之后,我怒不可恕地带着她去找“整理狂”理论。好在那厮认罪态度良好,再三保证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才作罢。
然而第二天,又不见了围巾。“整理狂”再狂,也*不敢顶风作案。于是,我又去衣柜里寻找,可还是找不到。难不成他还真有这个胆儿?我慢慢地拉开袜子抽屉,当所有袜子尽入眼底的时候,轻轻舒了一口气,他还真没这个胆儿!可围巾又被收到哪里去了?当我把抽屉往回推的时候,不巧被下面一层抽屉卡住了。于是把两个抽屉全拉出来以后,先把袜子抽屉推回去,打算顺便再整理一下下面那层。可是,刚推进去一半,我就傻了。使劲儿揉了揉眼睛,没有看错,我的粉红色围巾这次挤在一堆五颜六色的**里,已经憋断了气,香消玉殒。欲哭无泪的我拿着围巾去找“凶手”讨说法,谁知那厮很无辜的来了句:“那该放哪儿啊?不都是同类吗?”无语!
一天到晚叫嚣着生活中不能总关注“纯理性现实”,一定要有“人文主义情怀”,可是把我的围巾和袜子**归为一类,只看到她的实用性,这不是“纯理性现实”又是什么?而我的围巾难道就仅仅是个保暖的工具而已吗?非也非也!粉红色的娇羞可爱,黑色的帅气沉稳,橘红色的热情奔放;棉质的休闲随意,丝质的飘逸灵动,毛线的暖意融融。不同的衣服,不同的场合,搭配上不同的围巾,形象就会不同,心情就会不同,自我感觉就会不同,别说“人文主义情怀”,那“浪漫主义情怀”也是油然而生啊!
所以,为了抓住机会好好给他上一课,我未经允许买回了一条一直以来被他认为毫无必要的男士围巾,然后对他晚上工作时为了保暖而挂在脖子上冒充围巾的那条破秋裤,毫不留情地实施了人道毁灭。
5、小村有我的牵挂生活随笔范文
梦里都会想念小村里那个乱乱的庭院,想念独自生活在庭院里的外公、外婆,此时那对古稀老人是我们姐妹三人最大的牵挂。虽然老人现在不愁吃喝,但是亲情的享受才是他们最大的慰藉,所以,每周我们都会拿上两位老人喜欢吃的东西,回到生我养我的家,看望那对空巢老人。
踏进院大门时,总会发现外婆在院子里整理着她的花草宝贝,满院落的花花草草在外婆的手里就如刚出生的婴儿,照顾的无微不至,以至花儿开的赏心悦目,绿叶绿的香浓欲滴,而在花间待弄的外婆,尽管都80岁的人了,但身体还是那么硬朗,精神还是那么攫烁,一年四季都红扑扑的脸颊上从没断过笑容,就像现在连眼里都盛满了笑意。外公还是依然不在家,不是去村支部去帮忙就是去集市给鸡、狗这些伙伴们拿吃的,近80岁的高龄骑着那辆已经有些历史的28自行车,总是笑谈连20岁的小伙子也比不上他骑自行车骑的好。
和外婆唠着嗑,看着外婆吃小点心,外公推着自行车回来了,看见好吃的东西总是说:让你外婆吃,我吃啥都中。听了也有他一份,就不客气了,一个老北京鸡肉卷几口就没了。多年来一直没下降的饭量和多年的劳作让外公的身板保持着不变的健壮。记得每次秋收时打电话告诉地里的花生熟了,而等我们匆匆赶来时,老爷子总是已经弄完了大半,笑着听着我们批评,很自信的说:我身体好着呢,小伙子都比不过。
坐在暖暖的炕上陪着俩人聊着家常,从外婆嘴里我们知道外公比以前爱干家务了,做饭时会帮忙烧火,晚上也会早早将炉子烧上,从外公嘴里我们知道外婆有时也不是那么好脾气了,总是他让着外婆,好吃的让她多吃点,力气活他多做点。有时俩人也在我们面前“吵起”来,一个说:说话也听不见,说要喝水,她就总给你啊啊的。外婆的耳朵聋了。一个说:还说我,说话那么点小声,我听不着,爱喝不喝。姥爷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声音小,和他的大块头很不谐调,赶上外婆耳聋眼花的,他又性急,不生气才怪。看着两人像小孩子一样吵吵,我们在一边只是笑。
农村的冬天很冷,前几年总是想让两个老人到城里来过冬,可两人总是说:只要我们能动,就不会去给你们添麻烦,再说,家里什么都有,我们在院里院外的走走,串串门,挺好的,要是整天在楼里圈着,我们可受不了,你们多来看看我们就行了。
后来想想也是,生活一辈子的地方尽管没有城里住得舒服,但是让他们有着无限的乐趣,院子里养着鸡,给外孙女攒鸡蛋是外婆最大的乐趣。院外种着蔬菜,有时候我们没时间取,外公会骑着自行车送到城里。院里的花花草草更是外婆离不开的伙伴。街坊邻居的种种也是外婆最津津乐道的:隔壁的五姥给她送了什么菜,对门的三姥给她送了什么吃的,昨天她去给谁家帮忙做被了,今天刚刚给谁家剥花生米了。没有抱怨,没有俗气的是非,述说这些时外婆永远是一脸笑意,在外婆的眼里我看到的是被人尊重的满足,帮助他人后的快乐。
现在我们不再提到城里去住的话题了,爱他们就应考虑他们的想法,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已所谓的孝顺而让他们失去了应有的生活乐趣,也许在他们生活还能自理的情况下自已照顾自已才是他们最大的快乐。砼的高楼大厦在年轻人的眼里是向往,而在外公外婆眼里,泥土的气息才是他们的需求。离开农村,离开土地就如让他们放弃了生命一样。
天色渐晚时,提着外婆准备的鸡蛋、酸菜往外走,外公在炕上坐着望向窗外,目送着我们离去。而外婆必是送到路口,看着夕阳下外婆被风吹乱的花白头发和那双期待的眼睛,一阵酸楚萦上心头,那个从婴儿时期就照顾我们的老人,此时已是风烛残年,那张曾经绿荫庇护的伞早已是支骨断裂,再也支撑不起老去的身躯,现在我们长大了,走出了那张伞,但我们姐妹三人恪守着曾经的约定:我们就是老人的拐杖,是老人歇脚停靠的树,为他们遮风挡雨,就像当年照顾我们一样,陪着两位老人安享晚年。
车子渐渐走远,夕阳下的外婆依然没有离去,而我们看着这一幕也总是唏嘘不已,唯有祈祷着两人能长寿百岁,若干年后迎接我们回家的依然是那张笑盈盈的脸。
祝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