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4:18

《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学设计

课 时: 2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课文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的独特的美。

晦知识与能力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

2.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

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

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1.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清作者思路给课文划分层次,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胳。

一、导入新课

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教师补充: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二、设置问题,讨论探究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次。教师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索一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索。等学生思考后,点名让一两位学生回答。

2.补充:逻辑线索如体现黄山特点的景物:奇峰、古松、怪石等是逐一带出的,彼此间相互独立。课文第二部分还可以分为五层,分别写黄山奇峰、黄山松、莲花峰、黄山烟云、黄山日出,请找出它们的起始段落。

3.讲解: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 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它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4.对学生回答给予鼓励,并适当补充:“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是仰视;“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是远视。

5.讲解: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深奥,需要同学们仔细体会,比如“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这一句中的“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内在美”、“外在美”都不太好理解,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呢?

6.对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这种主动精神,不放过学习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深人理解课文..

7.提示: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只要大家认真诵读体会,就能够理解它的意思。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教师**教室。都峰。”是仰望;“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先是在攀登的旅人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是从峰顶俯视。

三、归纳小结

1.讲解:本文是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它与一般的游记散文比较起来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同学们能够说出这些不同的地方吗?

2.给予鼓励: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基本概括出了本文作为解说词的特点。并做适当补充。

3.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既体会到了黄山的美景,又学到了对景物进行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的方法。

4.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拓展阅读

1、青不老范文

习目标:

1、 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 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习重难点: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

闯关一:初读 ,扫清字词障碍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 盘踞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归宿 劲挺 淤泥 荡漾 领悟 不紧不慢

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通过描述一位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 )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 )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 ),( )的精神和( )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力!

走进青,欣赏风光美

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的总体印象:

空气( )、天空( )、草原( )。

1、 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的美丽风光: 等。我能用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青是不会老的”的意思?

通关卡:(检测)

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

听写词语

知识宫闯关须知:

1、自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先与同桌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

帮助没有完成导案的同闯关;同桌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

我的不会、易错点是:

已解决:

待解决:

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

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

演练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演练二:

1、朗读PK秀。我能找出描写景色美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形式可以多样:小组比赛,还可以发起挑战)

2、背诵大比拼。青的美景令人陶醉,我想把优美的句子、段落积累背诵下来。

演练三:读后抒怀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演练四: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是不会老的”。

检测:同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分层达标,时间为5分钟)

2、青不老范文

一、【目标】

1、紧扣“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的热爱,以及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

2、围绕“疑”,抓住关键疑问,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3、通过阅读、感悟、练笔,体会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效果。

二、【重难点】

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

四、【唤起感动】发现一道风景

五、【情交流】感悟一片情怀

1、围绕《“感动中国”推荐表》,交流预习收获

2、围绕《我的阅读疑问》,盘点预习疑难

3、梳理情疑问,确定习目标

六、【聚焦“奇迹”】体验一段人生

话题一:“15年创造的奇迹”

1、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

2、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

3、从小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关注年龄——体味生活——深化奇迹

话题二:“15年奇迹的背后”

1、出示村**的《工作手》,练笔,交流

2、出示《造林功臣碑》的文字,齐诵,提升

3、回归情疑问,讨论交流,深化解读

3、桂林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乘着木船荡漾于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水。

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桂林水的神韵:

(媒体出示)欣赏桂林水的图片。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来?

生读,后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请生大声朗读全文:

要求:

⑴ 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找一找,作者在游赏完桂林的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你把这句句子找出来。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

说说对此句的理解。

3、师小结过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请大家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觉桂林水美的神韵。先来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师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

2、师:听出来了吗,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抓静、清、绿)

4、指导朗读:

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

(练读、指名读、齐读)

5、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⑴ 万里长城真长啊,长得( )。

⑵ 尚湖的水真( ),( )。

6、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过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桂林的

1、明确习要求:

小组习第三小节,说说桂林的有什么特点,可用小组内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的样子,也可开展朗读比赛等。

2、交流:(媒体出示该段内容)

抓(奇、秀、险)用相关图片帮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读:

桂林的的确有它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第一句。谁能把它的这种魅力*给大家。

推荐读,齐读。

五、小结升华

1、师引读4小节。后接着引读: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水甲天下。”

2、问:这幅画是谁画的?

3、小结:

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彩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幅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水的美深深*,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4、出示贺敬之的《桂林水歌》

老师和同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

1、你出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写几句话,表达自己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

2、搜集桂林水的图片,办成小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后感】

让“美”在课堂上大放异彩。

《桂林水》已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精典文章,其一原因是在于它的文质兼美。此文时,我努力为生营造成出美的意境。

一、结构美

这篇文章的结构我是这样安排的,上课一开始,就欣赏桂林水的图片。然后就请生交流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接着整体感知,抓文章最后一小节的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再由这句话,去感受漓江水的神韵,领略桂林的风姿。最后在贺敬之的《桂林水歌》中,让生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得以升华。

二、音乐美

此文时,在朗读的上我出很下功夫,力求让生在读中感受到桂林水的美。最得意的一手是配乐朗读。有师的配乐朗读,要求生边听边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又有生的配乐朗读,让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桂林水的美。最后,老师和同一起随着音乐朗读贺敬之的《桂林水歌》,让美融入生的心灵。

三、板书美

此文的板书,我采用了对联的形式,让生在直观上感受到美。

点击查看更多《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2427.html

热门阅读

  1. 感动人心的母爱故事
  2.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3.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好处论文
  4. 2016元旦祝福语
  5. 感悟工作的经典语录
  6. 公司财务部主任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7. 伤感爱情句子精选
  8. 要饭的意思及造句
  9. 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大会发言稿范文
  10. 关于3女生节的温馨祝福语
  11. 杜子健微力无边读后感
  12. 学生年度自我评价
  13. 大班拼音ang的教案
  14. 网络系统维护员的实习报告
  15. 强盗和赶车人美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