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个太阳》教案设计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词句,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1)夏、秋、冬、春四季的景物图片和相应段落的文字课件。(2)提示课文内容的文字课件。(3)四个太阳图片。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引导:同学们,天上有几个太阳?对呀有一个太阳,那四个太阳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18四个太阳)(生齐读两遍)
面对《四个太阳》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的问题记在读书卡上的“我的问题”栏里。然后,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有“四个太阳”的神奇世界,共同解决我们的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完录音,说说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文中四幅关于太阳的图片。)
2、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读;圈出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抽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找到读书卡上问题的答案,并填入“我的想法”一栏。
2、小组比赛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文中小作者的愿望。
3、男、女生比赛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文牛的哪个太阳,为什么。
4、学生交流,再指导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夏天 清凉 秋天 香甜 冬天温暖春天 多彩)
(1)你为什么喜欢绿太阳?
(2)课件演示关于夏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绿太阳带来的凉爽。
(师:大家请看,炎热的夏天到了,骄阳似火,阳光从早到晚,猛烈地直射到大地上,整个大地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这时天上的太阳突然变成了绿色的,大地上到处一片清凉,好舒服啊!)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凉爽的感觉)
(4)齐读第一自然段。
(1)哪些小朋友喜欢金*太阳?一起读第自然段。
(2)为什么喜欢它?
(3)课件演示关于秋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金黄太阳带来的丰收喜悦。
师:同学们请看,秋天来了,金*落叶铺满小路,黄澄澄的稻子熟了,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瞧,多么饱满的谷穗,果子也熟了,又红又大,多惹人喜爱呀!小朋友们快来尝一尝这水果的香甜吧!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你吃到水果的香甜感觉)
(5)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你对秋天的喜爱)
(1)为什么喜欢红太阳?
(2)课件演示关于冬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红太阳带来的温暖。
师:小朋友们请看,一年的末季——冬天降临。雪花纷飞,百花凋零。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世界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多难得的机会呀,快出来打雪仗吧!看,红彤彤的太阳照着小朋友们冻僵了的手和脸。真好呀!
(3)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你对红太阳的喜爱)
(1)彩色的太阳送给谁?(春天)
(2)课件演示关于春天的景物图片,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春天的词语。
师:同学们,一年之际在于春。瞧,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们呢?(3)你为什么喜欢彩色的太阳?(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师问生答,读后交换)
四、指导背诵课文
拓展阅读
1、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个小学生》教学设计
1.认识6个生字和8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正确评价三个学生的做法,使学生受到节约用水,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的教育。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评价三个小学生的做法,使学生受到节约用水,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的教育。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评价三个小学生的做法,使学生受到节约用水的教育。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节约用水,对吗?有一天学校的水龙头没有关好,水哗哗地流着。
这时候有3个小朋友,他们分别叫东东、小文和小明的看见了。
他们面对水哗哗地流着,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你们想知道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2课三个小学生。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看图听录音读课文,你认为谁做的对?
2.看图说说大概的意思。指图哪一个是小文,东东,明明?
3.自己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4.同桌小伙伴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6.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小声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2段)
2.学习第一段
1)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教师指导朗读。
①哗哗哗中间没有标点,读的时候要连贯紧凑些。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
②不停地流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是不住地流,总是流着,那多浪费多可惜呀!所以读得时候把不停和流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3.学习第二段。
1)教师过渡语:水就这样哗哗哗地流着,谁看见了?他们三个小学生是怎么做的?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第二幅图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他们做法的句子。
2)朗读学生画出的句子。请学生到前边图中指一指哪是小文,东东和明明?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呢?
3)师提问:他们之所以有不同的.做法,是因为他们的想法不同,那么他们三个是怎么想的呢?小组学生讨论。
4)小组汇报组内讨论结果
①小文心里想:这水龙头流水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才不管呢!所以走开了。
你们觉得他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②东东看见水龙头没关好,心里特别生气,心想:这是谁干的?不把水龙头关好,多浪费呀!我告诉老师去。
教师提问:其他小组有一这组想的不一样的吗?大家想想;东东哪儿做得对,哪儿做的不对?
生:东东知道应当把水龙头关紧,应该节约用水,不能让水白白地浪费掉,这是对的。但没有必要非要去告诉老师,他没有想到找老师的功夫又浪费了很多水,这点做得不对。
教师指导朗读这两句话。啊关好?要读得肯定些,读我去告诉老师时,语气变得急促,声音也要提高一些。
③明明心里想:水龙头没关好,自己关上就行了,这点小事我能干,没必要去告诉老师。
教师提问:你准备向谁学?为什么?板书:明明关好水龙头。
板书: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教师指导朗读这句话:明明什么也没说,走过去,关好水龙头。
4.朗读全文,讲这三个小学生的故事。
四.表演课本剧。
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文、东东和明明,三个人按照课文中的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要求把自己的内心活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表演中可以加上动作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五.小结:
同学们,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老师希望你们为大家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2、最新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秦兵马俑》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其中10个会认,10个会写。
2. 积累本课“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南征百战”等词语。能通过各种方式理解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尽可能用上书中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 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2.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3.在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与类型以及它的艺术造型,感受秦兵马俑这一历史文物的珍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尽可能用上书中的词语。领悟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秦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解决课中生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搜集秦兵马俑的基本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你们曾经参观过秦兵马俑,谁来谈谈你对它的了解?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2.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秦兵马俑这一历史文物,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
1. 速认读生字词 2. 学生初读课文。 3. 再度课文,把握全文。 4. 反馈问题。
3、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
了解黄山各松树的特点。
体会黄山归来不看松的含义。
教授法、自学指导法。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加以概括谈话导入。
2、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去领略黄山松的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懂课文,读通句子,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重点,分析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黄山有哪些名松?这些名松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方法。)。
2、在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具体描写黄山松的段落,并画出描写黄山松特点的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来概括每种松树的特点。
例如:热情好客的“迎客松”;执着探寻的“探海松”等。(答案不,只要合理即可,启发学生谈出个性化理解。)。
(3)、找出每种松树的关键词后,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相应语句,读中体会作者描写的每种松的特点。
(4)、作者为什么说“黄山归来不看松”,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学生从黄山松的外在美与内在气节两方面来谈)。
3、播放黄山美景的课件,学生欣赏。(进一步体会黄山松的美)。
4、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检查识字。
教师出示文中出现的生字活着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也可以同桌合作互读,记住词语。
五、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1、收集描写松树的优美片段进行阅读,同学之间交流,并与《黄山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2、把本课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黄山松。
迎客松热情。
探海松执著黄山归来不看松。
黑虎松高大。
连理松缠绕。
4、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
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 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2、反馈交流
(1)细品三“问”
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 他却故意说……
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
(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粗中有细
听 语言 智勇双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