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ei ui 》教案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好!就在刚才,我遇见了六位老朋友。听说我来上课,就嚷嚷着要一同来,你们欢迎吗?
大家跟着音乐鼓掌,我把它们请出来。
(放音乐,贴上拟人化的单韵母图)
熟悉吗?谁来介绍一下?指名读。
如果戴顶帽子还认识吗?(出示带调单韵母)开火车读。
这几位老朋友还托我带了点礼物来,让我奖给学习认真、勤动脑发言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得到它吗?老师希望全班小朋友都能成为爱动脑的好孩子。
(导入的语言亲切有趣,赋予单韵母以生命,使本来枯燥的复习也变得趣味盎然。导语还很有激励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学习ai
今天我们要在一起学习新的韵母。
(一)引出ai,知道复韵母
小朋友看黑板,我们让六位老朋友一个挨紧一个,空出位置给准备学的韵母,好吗?谁帮助他们?(指名上来挪卡片)
瞧,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空出位置给别人,多友好啊!哪个韵母发一个挨紧一个的“挨”这个音呢?
板:ai
你们有什么发现?(ai是a、i手拉手后组成的)
是呀,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就能组成新的韵母,它叫复韵母。(出示“复韵母”三字,注拼音)跟读。
(过渡到新课的学习非常巧妙,无关紧要的挪开字母卡片也变成了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中牢牢记住了读音,并且在这样的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去观察ai的特点,复韵母这个新的知识点是学生主动去学习发现的,不是第三者给予的,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二)读准ai
谁已经会读这个复韵母了?指名读。
我听清了,还看清了。发Bi时口型要变化,由a慢慢地滑向i。就请小老师领大家读三遍。
指名读。纠正。齐读。
现在,杨老师想和小朋友合作读,谁愿意和我合作?
(握握手)我现在是坐在南边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同桌。 请你读 ai,读三遍。(生读,师翘起拇指:你真棒!非常好。)现在我读,你听。(师故意读错,请同桌纠正。纠正后再读,请同桌表扬)
象我们这样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小朋友会不会?请一组合作读。(表扬他们合作得很好)
现在同桌小朋友合作读读ai 。
指名读。齐读。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会读的 孩子充分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愉悦。教师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使教师极具亲和力,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师生互动情境中悟到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读ai的四声(出示ai的四声)
ai的四声会读吗?自己读读,先按着顺序读,再倒过来读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现在我和一位小朋友表演一个动作,也请你们看了后,用ai四声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师和生靠近站在讲台前,师微笑着用手抚摸学生的头)
(取出小白兔)你们看,这是一只──(小白兔),对,她的名字里就藏着Bi,是哪个字呢?(白)
有一首儿歌是唱小白兔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里可藏着好几个ai呢!你注意到了吗?
(看表演说话和读儿歌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学习充满乐趣,学习拼音和识字,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中休息
刚才我们学习了ai的许多知识,大家学得又快又好。
小朋友幼儿园里学过一首歌《拔萝卜》,还记得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听这首歌,大家跟着一起唱,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听唱《拔萝卜》,师带领学生表演。)
四、学习ei
(一)读准ei
小朋友,拔萝卜累不累?不累,我们这么多人一齐ei哟ei哟地拔萝卜,萝卜一定拔得又快又多。ei哟ei哟的ei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复韵母。
板:ei
ei由哪两个单韵母手拉手?谁会读?
指名读。请注意,读这个音,口型也要变化,而且要读得短一些。师示范。
再指名读,齐读。
现在稍微加快点速度,连读三遍,ei、ei、ei。拔萝卜呀──(生:ei、ei、ei),用点劲呀──,齐心协力──,加油干哪──。
(学习的力量来自孩子的主动性。拔萝卜的游戏巧妙贯穿在ei的学习中,这样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很能吸引孩子,孩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了。在活动中掌握读音,巩固读音。)
(二)读ei的四声
(出示)自己读一读。顺序、倒序。指名读。
现在我们又要同桌合作了,这回读书上ei的四声。先翻到。北边小朋友用手指着四声考同桌,他读得好,你表扬他。请一组试着合作。(示范)
游戏:听老师说一句话,想想其中的ei是第几声,用手势表示。示范一下。
小耳朵真灵。打乱顺序,一起读一读。
出示草莓图。这是什么?里边藏着ei的第几声?看着图
出示布娃娃。喜欢吗?这个娃娃很可爱,他身上也藏着含有ei的音。找找看。说一句话。
出示小公鸡。小公鸡叫喔喔。摇摇──(尾巴)起得早。又有什么发现?说话。
(四声的学习不是孤立的,给予了生动的情境和语言环境。)
五、学习ui
(一)读准ui
尾巴的“尾”含有ei的音,尾是在ei前面加了u的音,读成uei,但我们不用这种写法,而是写成ui。板写。
你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我们再玩个游戏,模拟山谷回声。师:ui—,大山你好!生:ui—,大山你好!师:ui—,我喜欢你!(生答)师:ui—,我会念ui了!(生答)
(根据每个韵母的不同读音特点,设计恰当的游戏,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身心始终处在高度兴奋和激动之中。)
(二)读准四声
出示,开火车读。
看杨老师做个动作,你用ui的四声说话。(把围巾取下,再围在脖子上)
出示老虎图。用ui说说老虎。
真不错,小朋友学得很好。
这里有一首儿歌P27
小白兔 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
读一读,找一找,哪些字含有我们今天学的韵母。
在生活中含有ai、ei、ui的音有许多,你们去找找,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引导学生到课外去找含有ai、ei、ui的音,有效地把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六、指导书写
这堂课小朋友学习了ai、ei、ui,学得很好。现在我们要学习怎么写好复韵母。
(出示)这是明明写的ai、ei、ui,你们看好不好?为什么?(分得太开)怎样写就好了?
我们都能写好,谁上来写一写?(四位学生,四块四线格小黑板,其余在书上描红)
他们注意到了复韵母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写得不错。你们注意到了吗?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快结束了,小朋友学习很认真,收获了许多水果。最后,杨老师想送给你们一首儿歌当作礼物:
走路要学小花猫,轻手轻脚静悄悄。坐着要学大白鹅,挺胸抬头精神好。不要学那小青虾,弓背弯腰真糟糕。
愿大家在生活中学小花猫,在课堂上学大白鹅,好不好?下课。
拓展阅读
1、民间玩具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简单地了解面具的知识。
2、体验用纸浆马勺为载体设计图案夸张的面具,进一步提高创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面具(社火马勺脸谱)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在纸浆马勺上作画。 难点:在面具(纸浆马勺)上设计有创意的花纹图案。
三、教具准备
课件、面具两个、纸浆马勺若干、马勺脸谱范作、水粉颜料、水桶、水粉笔、
抹布、记号笔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玩玩具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玩具(,出事面具)瞧,是什么呢? 生:面具
教师出示完后马上把面具戴到2位同学头上,并让其他学生观察戴上面具之后的同学给你什么感觉。
生:……(及时给学生鼓励)
2、师小结:面具的历史非常的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在古代的原始部落里,人用会戴上这种面具,用来威吓敌人、驱魔降妖。面具发展到现代,戴上面具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神秘,更加漂亮,有了一种装饰性的作用。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非常有魅力的中国民间玩具——面具的世界。
引出课题《独具魅力的面具》
(二)欣赏面具,探索方法
师:知道了面具的作用,不妨去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面具,看看他们有什么特色,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1、欣赏世界各国的面具
尼泊尔面具、非洲面具、斯里兰卡面具、印度尼西亚面具
学生说说这些面具的'特点,教师进行小结。
尼泊尔面具:颜色鲜艳
非洲面具:古朴醇厚
斯里兰卡面具:
印度尼西亚面具:
2、重点欣赏中国的面具
师:以上都是国外的一些面具,中国的面具文化更是历史悠久、种类多样, 比如有非常有名的傩戏面具、藏戏面具、以及由面具慢慢演变而来的京剧脸谱(课件出示图片)、社火马勺脸谱。那么我们今天就重点欣赏一下来自中国陕西的社火马勺脸谱,请看大屏幕。
3、课件欣赏社火马勺脸谱,请学生说说马勺脸谱的特点。
师小结:色彩鲜艳,大胆地进行变形、夸张,使面具形象突出,个性鲜明。
4、探索马勺上花纹图案的绘制
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
师小结:可以在一个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颜色要鲜艳。
(三)个性创作
1、同桌2人合作,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设计一个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马勺脸谱。
2、学生自由创作。
3、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
(五)小结拓展
2、《蒹葭》教学设计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3、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的歌曲优美吗?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
2、这首歌就是根据《诗经》中的《蒹葭》改编而成。板书“蒹葭”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1、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大家拿好笔,在你不认识的字下面作标记。
2、学生试读。读准字音,把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指名读,正音,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感受诗的节奏美。
三、学生交流资料,译读全诗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小组交流,自学全诗。
3、汇报自学成果。
四、再读,感受诗的绘画美
1、唐朝诗人王维不仅是一个著名诗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苏轼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之所以成为《诗经》中最经典的诗歌。就是因为这首诗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图画。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描绘画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画面之美。
五、三读,感受结构美
1、下面再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诗歌,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
3、《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达逐渐强烈的感情。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叠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六、情读,感悟诗中情
1、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边,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静寂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他的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请你在朗读中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学生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全班诵读。
七、课堂小结
1、《诗经》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对情感的感悟,让我们用心来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2、全班齐读。
情景交融
3、《瀑布》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写会本课9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听听他的声音,猜猜他是谁?愿意猜吗?(课件放瀑布的声音)猜出他是谁了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72页,认真看看题目,试一试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题目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板书:瀑布。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课前我们已经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瀑布的材料,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搜集卡,把你搜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
交流后小结:看,我们通过上网、查书、看报纸、看台历、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等各种途径了解了瀑布的这么多知识,想不想知道我们课文的小诗歌是怎么写瀑布的?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提醒学生注意(1)标出生字;(2)读书的姿势:头正、身直,手拿书,眼明、心快,口要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用嘴读给你的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找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组词、小魔术、结构、写法、造句子等。
有感情朗读课文至背诵,理解诗歌。
1、生字大家学的这么好,再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读,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引导学生: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还要注意读书的.姿势。)
读完后小结:刚才做到四个一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同学们做的可真棒!能够说到做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三名同学读诗歌)
2、你还愿意听谁读,可以直接告诉他,并说明理由。(推选三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余同学和我一起端起书来,认真听。)
读完后师生评价,如果有缺点,可引导学生,别人的意见你能接受吗?再读一读试一试。
3、为了帮大家读好课文,我还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图片,愿意看吗?(多媒体课件放瀑布图片、录像材料)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现在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
4、分小组读课文比赛:各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形式来读,如:齐读、接读、表演读等,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读,练一练,再来比。
5、各小组读课文比赛开始。
6、师配乐范读:听大家读得这么好,我也忍不住了,让我也来参加比赛好吗?
7、尝试背诵:还愿意来读吗?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读读课文,能背过的同学可以合上课本,没背过的同学可以看着书来读。
四、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1、现在让我们来默读课文,默读后回答我的三个问题,所以要认真读,读后动脑猜猜我会提出哪些问题?
2、引导学生质疑:我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释疑。(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课外再查资料自己解决)
3、我的问题:你听到瀑布的声音了吗?看到瀑布的样子了吗?能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说出来吗?
五、交流收获,引导课后再搜集。
学过这篇瀑布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
水帘挂在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搜集到到这样的诗句吗?下课以后试一试!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