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父亲的散文
想为父亲写点什么,但拿起笔来又不知从何写起?大家可以参考关下面于父亲的散文。
曾有多少次想要挣脱你的束缚去自由翱翔;多少次在心里埋怨你的“*统治”;又曾有多少次压住心中的怒火却不敢对你发泄……多少次,那是有多少次呀!是的,这就是我的青春,曾在你的“*”统治下熬过来的,我埋怨过,我愤恨过,我不满过,但没有人为我申冤。
爸爸,这是你,就是你,我的父亲!我埋怨你,我愤恨你,但我更爱你!爸,你知道的,从小到大,我都怕你,传统的家庭教育“棍棒底下出*”在你的心里根深蒂固。是的,你打过我,骂过我。甚至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棍棒相加,爸,你知道么?我好怕,我对你好失望,我曾害怕我一定不是你亲生的,否则你怎么会这么残忍呢!你不爱我的对么?我恨你!哪天我一定要摆脱你的魔爪!
于是,我怀着这样的想法,过了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
他们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我也知道时间终将释怀一切,而我却执迷不悟了甚至二十年,我埋怨父亲的蛮横无理,记恨父亲的“专政*”,我永远愤恨父亲永远不懂我的世界,只会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我害怕讨厌父亲这样的做法,一如既往的讨厌。
也不知是过了多少日子了,也许时间已将岁月沉淀,父亲的唠叨少了,责骂少了,“棍棒相加”也便更少了……可能从小的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习惯了吧,远离了鞭打,少了责骂却不习惯了……
后来的日子,很多的事情,父亲都让我自己去做主了,只是会偶尔的给我建议罢了,而更多的却是嘘寒问暖了。我不知道是什么让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了如此大的转变,难道是父亲以前对我的“棍棒相加”而过意不去了,后悔了?我还这样想着……
某天,我听别人聊天说,人老了就会越来越唠叨!唠叨,是呀!我整天都是在唠叨声中过来的。突然,我好想想到了什么。。。
一次,父亲送我到车站,临别上车之际,父亲还在唠叨个不停:“在学校好好上课,别惹事,天气凉了,多穿点……”这一类的句子,我都不知听了多少次了,耳朵都起茧子了,心里还想:爸,你这是想通过关心我一下,就想抹去你打我骂我的这一事实么?我还这样想着。。。
然而,当汽车开动了,你还在萧瑟的秋风中,挥着手,看着车子离开的方向,目光是那么的坚定,知道再也看不到,消失在爸爸的视线里。不知怎的,情不自禁的,我的眼睛湿润了,刚刚的那副画面,一直在我的眼前回荡,父亲的唠叨声也一直萦绕在耳际挥之不去……
我想起,父亲送我时,为我扛行李时的背影,我的心情凌乱了。以前一直以为父亲有着宽厚的臂膀,永远都是那么的厚实,然而我错了!父亲背影在风中是那么的瘦小,好像弱不禁风一样,父亲的头上好像添了几缕白发,并且好像也有*了,我愚蠢的才知道原来父亲老了,父亲真的老了,父亲不打我了,父亲开始啰嗦了,开始不停的唠叨了,父亲老了。。。我在心里这样碎碎念。。。
一直自以为是的我都认为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然而多少年来,我却从来没能明白父亲的苦心。父亲的个子不高,身材矮小,又没有什么文化,一直以来为了生计,为了我能好好上学,为了我不在学校因为是个穷孩子而觉得丢脸,父亲拼命的工作,他不想他的儿子被别人瞧不起,他不想他在物质上经济上矮人一截,然而他就是这样的“*”的爱着他的儿子,在物质上,他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给他最好的,这就是他,永远不善于表达的他的爱,他总是这样默默的爱着他的子女。
父亲,我以为我永远不会为你写这种潸然泪下的文字,因为你不懂我就像我不懂你一样。然而,我错了,我错了甚至二十年,我用我的青春来亵渎你对我的爱,然而你却为我失去你的风采,换来的却是年华老去,我从来没有能够理解你,曾怨恨你不爱我。。。曾经我以为我是个懂事的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然而所有的一切也只是我以为而已,我不懂父亲你的苦心,我从来只会埋怨你,从来不会去理解你的苦衷,当我有一天看到你那双长满老茧的不忍直视的大手的时候,才体会到心里那种说不出的难受……
写到这里,播放器的音乐随机跳到了《父亲》这首歌曲,心里不由自主的颤动了,难受了,落泪了,泪湿枕头了,我知道作为一个男孩子是不该轻易流泪的,爸,这是你告诉我的,男人不要轻易流泪的,爸,这些我都记得,这是我第一次为你流泪,我的心里好像在呐喊,是那样的撕心裂肺,歇斯底里,爸,我从来没有为你这样过。。。“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能把最好的给我……”动听的歌声还在耳边回荡,也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弦,良久。。。
我不知道原来我一直都是这样一个不懂事的小孩的,爸,我错了,请原谅我的叛逆,多少年来,我从来不懂你深沉的爱,爸,您辛苦了!您为我操劳了一辈子,再过两年,我一定为您撑起这个家,爸我不要你在为我这样操劳了,请接受儿子晚来的薄弱的爱!
多少年后,我终于明白父亲伟岸的肩膀,深沉的爱,然而父亲却容颜老去。
回家之前给父亲打了电话,说明天下午回家。
第二天下午四点多回到家里,父亲和母亲都不在家。门口的电线上,一只燕子停歇下来,叽叽喳喳地叫着。
我把行李放进客厅,搬了一只竹椅坐在门口,手里拿着书,抬头看着电线上的燕子。
村子里静悄悄的,连一声犬吠都听不着,只有头上那只燕子的叫声。
每一次回家,总是一股子安静。我就在这安静的下午,半眯着眼睛坐着,好像入了眠。
直到客厅的挂钟响了,我才醒来,书已经落在地上。挂钟是六点才会响的,天色还不晚,电线上的燕子,应该是飞走了又回来歇脚了。
大门口围了一群鸡,公鸡和母鸡混杂在一起,伸长了脖子在叫食,长时间没在家了,也不知道父亲平时给它们喂什么食物,干脆抓了一根棍子,把鸡群赶散了。
我起身到屋角抱了一捆柴过来,那些鸡群又围了过来,索性也不管了,进了大厅,把小门掩上。
天黑下来,我才把火生好。父亲也从田间回来,带着一把开花的青菜。父亲把菜放下,从楼梯下的袋子里装了一盆谷子,走出去,鸡群也跟着父亲身后跑了过去。
我在厨房里忙碌着,削了三个菜头当作晚上的菜。炒完菜心,父亲问我要不要再炒一份青菜,他把那一把开花的青菜递给我,“烫熟了拌点油盐也行”。
饭菜都好了,外面黑漆漆的。我问父亲,母亲呢?父亲说,她去给别人做事了,恐怕要吃完饭才回来。
母亲是闲不住的,附近的人都知道。看了看时间,已经七点多了。我给父亲盛了饭,再给自己盛好,我和父亲面对着坐着。
拓展阅读
1、描述父亲的抒情散文800字
父亲是向来不承认我长大的。
记忆中的父亲,就像那惊涛骇浪中凸显出的一块巨石,高高的,人们只能远远地观望,却永远无法触碰到它。
春节回家,爷爷奶奶在叔叔家,妈妈又出去买东西了。偌大一个院子冷冷清清的。院子西南角有一棵大榆树,来了风便呼呼地啸,令人倍感凄凉。院子里只有我和父亲。
沉闷了良久,父亲缓缓地提议道把春联贴上,我僵硬地点了点头。门上,窗上的喜帖,春联很快便贴完了,只剩下高处的了。
从邻居家借来梯子,父亲在前,我在后,一路上迎着风,沉默地扛回家。一月的天还是那么冷,刺骨的寒风令人不禁打着寒颤。父亲满头的黑发被风翻着,露出了被覆盖着的白发,那白发在这黄昏的暮色中,竟是那么鲜明。路上,父亲不停地换着肩膀来减少疼痛。可我分明感到,梯子不重。
到家了,架好梯子,父亲用手不断地揉着肩,腰部也转了转,我才突然想起,父亲前几天曾经说过他右肩周炎。我扶着梯子,生怕父亲爬上去后,梯子会从墙上滑落。可父亲试了几下,都没能爬上去。父亲无奈地摇了摇头,踩住梯子,摇了几下,确认梯子是否安全后,转过头来,无奈地对我说:“你上吧!”我便爬了上去,并没有感到困难,春联就这样贴上去。
父亲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下来之后,他仍然试想着爬上去,可总是以失败告终。父亲最终是无奈地打消了爬上去的念头。梯子,是由我送还给邻居的,父亲已无力再扛起那架“重”梯子了。
回到家,父亲正坐在门前,不停地揉着肩。见我回来,他便立即停止了动作,淡淡地问了一句:“还了吗?”我“嗯”了一声,他便又苦笑了:“老了,梯子也扛不动了。”
沉默了许久,父亲望了望老榆树,怅惘地说:“你长大了。”我诧异了,这是父亲第一次承认我长大。
西南角的老榆树已经很老了,雨来了,便会冒烟;风来了,便呼呼地啸。它的下面已经爆出一些嫩芽,正在蓬勃的长着。榆树也只能老去了。
我的父亲或许正如这老榆树已经真的老去了!
父亲,是一本我终身无法读完的名著。父爱,是一片我永远也飞不出的天空。父亲的味道,是别样的感动。——题记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世界上最爱我的男人。他贯穿了我整个生命,他见证了我所有的喜怒哀乐,他有一个特殊的称呼父亲。
父亲没有多少甜言蜜语,不会鲜花浪漫。可就是那么实实在在地,默默地,为我付出。那样一点一滴的爱,汇聚成大爱,无私。
由于上初三,我与同学一起住在了离学校近的租房里,只有每周六才能回家一次。而我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在一段时间内,不可以用沐浴露否则就会全身不舒服。所以,每周六下午我总要带上我的专属沐浴露回家。又是一周六,要洗澡之际,才发现没把沐浴露带回家,正在懊恼时,却意外的发现了浴室中的那瓶“力士”。一定是父亲!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原来,在许多不注意的小细节中,早已暴露了父亲那颗爱我的心。我甚至可以想象父亲在超市买沐浴露时极力回想牌子的那种认真模样,想起时的惊喜和满足,和带着沐浴露回家时的情景。
晚上,父亲轻轻的敲开了我的房门。随便问了几句,转身欲走。我悄悄地抱住父亲,撒娇地说:“谢谢老爸,我就知道你最好了!”父亲呆愣一下,竟露出孩子般羞怯的神情。随便地应了一声便夺门而出。
今天才发现,父亲是这般可爱。
那瓶“力士”散发着独特的味道,香气芬芳了我整个青春。父亲的爱在不经意间被我嗅到,或许,在以后的日子中,我时常会忆起那熟悉的味道。
每次到了绝望之际。便会仰头望天,想起父亲那日渐苍老的容颜,想起父亲那些天对我倾诉的种种,更想起父亲那无数爱中的点滴——那沐浴露的味道!便会重新昂起斗志。
往事被我轻轻一碰,今天的阳光就有了那年的味道。因为有父亲的爱为我护航,我可以安心的走过那些个春夏秋冬。
父亲的味道是青春的味道。
我的父亲是一名有线电视管理员,就是负责维护和安装电视的小人物。
一直在我心中父亲都是很忙。很忙。几乎每天都是踏着朝阳出发,晚上披着星辰回家!有时我连他到哪去了都不知道。不过总是在他接电话时我都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好,好,我明天过来。”次日果然就骑着摩托车,车上挂着许多工具和材料,随着摩托车震动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我便知道父亲出发了……回来了……
前年随着新农村的扩大,父亲的管理区域又增加了三个村。去年大年前二十九的晚上父亲又接到一年三百六十四天都接到的电话:“老汪啊!不好意思啊,我们这边的电视线被大雪压断了。”父亲依然是那句台词:“好,好明天我过来!”而在这天晚上天又突降大雪,足足有一尺来深。虽然新年给我们带来欢乐,却给父亲带来忧愁。三十一大早父亲依然背着工具包,拎着一大捆电视线。我怕父亲一个人干活不行就要求和父亲一起去,毕竟还可以拿拿工具!家里的事就交给母亲和哥哥!
往常骑摩托车20分钟就可以到的那个村,我和父亲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我的鞋和袜子早已湿了,但我没有说,因为我知道父亲的鞋和袜子一定也湿了。一路上我都是踩着他的脚印过来的。父亲踩着脚踏上了电杆,把旧线抽掉,再把新线换上,双手被寒风吹得灰白。三个多小时的工作终于结束了!
回家路上我说:“干嘛今天到这里来吃这么多苦?别人家都吃年饭了,我俩还在这里一步一步慢慢走。”父亲的回答让我为之一震:“我答应人家,如过今天我们不去,几十户人家就看不上春晚!”说着,还向我表演着赵本山在《卖车》里走路的样子。我却沉默了好久!
父亲最大的快乐就是带着我们在路上散步说:“这是我装的,那也是我搞的!”尽管我听的不耐烦,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停的意思,还越说越起劲!看着他那么高兴我们也很高兴!
在我心中,父亲是永远的劳模,因为他的承诺给全家万户带来欢乐!在此向广大的工人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表示由衷的敬意!
2、描写杨梅的散文随笔精选
六月,满山翠绿欲滴,纵情于山水,在这醉人的六月,故乡的杨梅成熟了。小时候,杨梅树在老家的山上很多,家里也有种植,梅子成熟时候,漫山遍野一簇红,或河渠沟畔,或树林丛中,不用稀奇也无须惊讶,随处可见一株株的杨梅树,像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农人一样,宁静安详地坚守着故乡的恬淡时光。然而,现在,杨梅树少了,不知道被谁给砍了,听说杨梅树的树干是做家具的上好木料,导致家乡那一株株无主杨梅树都快销声匿迹了。
这次端午节回家,为了品尝一下那熟悉的梅子味道,我们驱车半小时的颠簸去老家摘杨梅,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山脚下,看着树上那一颗颗熟透的杨梅,再想起杨梅那又酸又甜的滋味,让我垂涎欲滴,恨不得一步蹦到树上大口大口吃杨梅。孩时的童心占据了我的心灵,我肆虐的扫荡着这群深红色的精灵。
杨梅姿色是醉人的。火红的梅子挂在树梢,无论站在哪个角落都会被诱人姿色所折醉,无论在哪个时刻都会神心迷离,口流香津。听着悦耳的鸟鸣,呼吸着乡下清新的空气,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晚上更是特别,天上繁星闪烁,河堤蛙虫唧鸣,丝丝晚风吹拂,阵阵幽香袭来,淡淡的、幽幽的,此起彼伏,沁人心脾,让人情不自禁的陶醉其中。站在杨梅树下,细细聆听成熟喜悦的声音,树上雀跃纷飞,如在红艳的花丛里欢呼。宁静的空间里,清幽的草地,温馨的时光,蓊蓊郁郁,绿红相间,让人迷醉其中而流连往返。
杨梅树是向阳的树木。当春的小手掀开了万物的绿衣,打破了村子的宁静,让漫山遍野的树木热闹欢歌起来。每一棵杨梅树都不闲着,忙碌的发芽开花,开得热热闹闹。在枝叶间,悄悄的吐蕊,静静地盛开,淡淡的溢香,但我们却看不清楚杨梅花的容颜,细细的花朵只有用心去体会,用鼻子去感受芳香。
经过几个月的孕育,经过风雨摇曳,沉淀出别样的甘甜,在向阳地方的杨梅要成熟早一点,个头要大一点,也要甜一点。刚摘下来的杨梅吃起来感觉酸甜可口,如琼浆玉液,舀一勺万缕千丝,尝一口甘甜爽口。然而,只要尝了一口,就不敢再来第二口,因为太酸了,酸得舌头都动不了,牙齿都没力气了,吃多了连豆腐也咬不动。
经过两天的奋斗,或爬上树去,或带着长杆钩子,拎个篮子、袋子采摘了不少杨梅。吃够了,也玩够了,剩下的杨梅父亲用来泡杨梅酒,酒香甘醇,味道独特,是乡下人喜爱的美酒。坐在回家的车上,凝望乡下的村庄,忽然想起了贺铸的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啊,人生何来那么多惆怅,何不像采摘杨梅时那般兴奋,那般单纯。杨梅熟了,迷人的梅子挂满树梢,飘溢出诱人的芬芳,醉了乡间小院,醉了山川河流,也醉了我的心房。
人间六月水果熟,最是故里杨梅香。
3、古村缅怀写景散文
每一座古村,都是一部编年史。
初冬时节,我到古村去,天空高旷,林木萧疏,老人们坐在墙根下负喧闲话。见有生人来,几条老狗站起来朝我吠声,然后就伏在主人的脚边,做乖巧、依存状。
古村,会让人想起地理上的一处坐标,经纬交织的某一点,烟火炙热,人声鼎沸,车喧马叫。中原北去的村子,有门楼,像村民递出的名片;江南的村口多植树,徽州宏村的村头就有三棵古树,村中人说,那是风水上的“牛角”。那些村中的老房子,中门紧闭,侧门虚掩,一进数重的偏厦间,有汉朝的犁、宋朝的磨、明朝的纺车、清朝的瓷。堂屋案头之上,几本泛黄残卷罗列数代兴衰,清风徐来、书页不起;一杯琥珀色的茶水,袅袅升着香气。院中的柿子树,是举办家宴的地方。小主人清早起来路过柿树,穿过堂屋去学堂,手中握着一枚热乎乎的鸡蛋。身后,站着目送他跨出大门的母亲。
古村藏古寺,梵音清唱,空谷回响,香客缓行在山道上,一个比一个虔诚;古村有古津渡,松风吹水,落日丹枫,野渡无人舟自横;古村有古祠堂,牌位峥嵘,高香微烟,荷锄归来的人们路过那里,会放慢脚步。我在古村的一个“农家乐”吃饭,店主人端出卤猪头、炒鸡蛋、野山笋、牛肝*给我下酒,饭后奉上一杯山茶,并给我讲村子的人文掌故。这些掌故,是村子营养的一部分。
中年以后,我的心渐渐沉静,喜欢从一座村庄走向另一座村庄。春天孵出的小鸡,到了秋天已是成年。那些留守在村中的老头老太,没有高深的见识,没有担当天下的雄心,平淡安闲地过着碎日子。下雨天,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狐道仙,插科打诨,正是“雨窗话鬼灯先暗,酒事论仇剑忽鸣”,一声鸡鸣后,云开雾散,清气上扬,阳光如金,满地翻滚。
有资料说,中国的自然村庄,每天以一百个左右的速度消亡。前些年,我曾制定一个计划,一生中要去拜访一百座城市、一千座古村、一万名乡贤。而今统计,要实现这些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次夜里醒来,想到这个计划,我都会辗转反侧,轻声长叹。
傍晚之时,我喜欢站在村道上,看夕阳炊烟中的老村子,听院落间发出的声响,闻柴禾米饭的香味,看布衣陈履的老者缓慢地向屋舍深处走去……这一切的一切,是对逝去岁月的最好缅怀。
4、描写杨梅的散文随笔精选
从杨梅挂上枝头,到夏日的红晕染上枝头,雨缠缠绵绵地相随。雨中的杨梅似江南少女,水生生的立在枝头,迎风而笑,若闻人得来,它羞涩了一片红。
五一过后华南一带的杨梅才渐渐开始泛红。从初中毕业以来,今年我有幸在家能迎到这个杨梅时节。四五月是南方的梅雨时节,天灰蒙蒙,即使是淅沥的小雨还是阻挡不了我们前去摘杨梅的脚步,带上伞便和伙伴出发了。
昨晚下了一夜的小雨,致使进山的小路显得泥泞不堪,很是不好走,我们撸起裤脚,一副蹑手蹑脚的样子,艰难的前行着。走过一带高大挺拔的竹林我们很快到了山脚下,从山脚下仰望上去山上弥漫着一片烟雾朦朦胧胧的,犹如仙境一般,亦仿佛给青山披上一层白色婚纱。停留片刻,再往上走,上山的小路显得更狭窄了,小路两旁长满了小竹青草,且挂满了水珠。
我家的杨梅就在半山腰,再往上一点便隐约可以看到漫山青绿之中泛着点点之红,那便是杨梅,在雨水的洗刷下山上的草树更鲜绿杨梅更鲜红。我们加快了步伐,任由沾满珠的路草拍打着裤子。
到达杨梅树下后显然膝盖以下全都湿漉漉了。在树下看着这青的红的深红的杨梅,都沾满了水珠水生生的挂在枝头即可爱又鲜艳,我迫不待地摘了一颗果肉饱满多汁的杨梅掸去上面的水珠,忍不住放进嘴里了,轻轻一咬瞬间一股鲜甜而富含果糖的汁液流淌在嘴里,那感觉细腻而香甜美好却不煽情,让人遐想无限…
杨梅虽甜但甜中带酸。刚开始吃得甜可后面感觉越吃越酸即使是成熟到紫红还是略带酸楚,所以虽然好吃但不宜多吃。今年我家的四杨梅产量比往年多基本树上的果实多过叶子。喜欢吃杨梅的亲朋好友欢迎来品尝哦!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形如水杨,而味似梅”,故称杨梅。
又到夏至蝉鸣,漫山遍野的杨梅也张开了笑脸,被阳光衬的红彤彤的,在这聒噪的蝉鸣中,杨梅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来二都采摘杨梅的人也络绎不绝。人们拾一只早已为之洗净的篮子便上山去采摘这绿茵丛中一点红,翻过几个山头,来到自家的杨梅山,看着那一颗颗鲜脆欲滴的果实,内心是遮掩不住的喜悦。梅农轻车熟路的爬上树梢,去采那被阳关抚摸过的杨梅,有时会按耐不住自己的嘴馋,摘几颗放进嘴里,顿时便被那鲜美的味道吸引,在舌尖打转,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宋代诗人平可正的诗也说:“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胜河溯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我想,这对于二都杨梅来说正是恰如其分,二都杨梅色泽红润,体态饱满,最重要的是它的鲜味怎是其他水果可比!
“南方果珍,首及杨梅”由于杨梅历史悠久,品优质佳,曾被列入贡品,供帝王享用。二都杨梅看似如一颗乒乓球,实际上是由数万根像针一样的尖刺组成,等到成熟,针也渐渐失去了原来的锋芒,变得柔和,轻轻的咬开一个,那酸酸甜甜来自自然的味道便在唇齿之间游荡,撬开你的胃,让你欲罢不能。
梅农有时摘了杨梅也会酿酒喝,先将杨梅用绍兴老酒洗净过一遍,然后再放入已经灌好烧酒的瓶里密封储蓄起来,等到再次嘴馋时便开封吃几颗,杨梅酒还有治病的功效,谁家有人要是感冒或者发烧了,吃几个烧酒杨梅便能祛病。曾今的我也尝过那烧酒杨梅的味道,只是我不胜酒力,当杨梅放进嘴里便急忙吐掉,现在回想起来嘴边有回淌着熏鼻的味道。
结在树头那硕硕的果实,看的惹人喜爱,外地的游客驱一辆小车便来体验采摘杨梅的乐趣。看着车排起的长队,梅农们心里十分的高兴,他们知道今年又有满满的收获。他们穿越在山间小道上,偶尔还看见山泉在脚边流淌,夏至的炎热在此刻早已忘怀,有时也会取一丝清泉,洗个脸,洗脏兮兮的手。
二都杨梅娇贵得很,不出半月变悄然而去。忙碌了半个月的梅农们,也在这杨梅悄然离去的时候静静享受夏的美好,静静地,静静地,好似半个月前如梦境一般散去。
5、冬景写景散文
下雪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似乎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或洋洋洒洒或静悄悄,总带着人们的期盼,有了雪才算是真正入了冬。
今年渭北高原的雪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些天,进入腊月,便已经下了几场像样的雪了,厚厚的积雪漫过了冬青树的脚踝,天气愈发的冷,让人从心底尝到了寒冬腊月的滋味儿。雪水充足,庄稼人心里踏实,也许丰年就有了指望。
大雪飘过屋檐,遮住青山,笼罩层林,覆盖原野,但无论怎样,乡下的冬天是清闲的。生一炉子炭火,三五个妇女坐在热炕头上,拉扯着家常,火炉上的水壶滋滋冒着白气,老人盘起腿坐在炕边窗子下,跟前放一筐针线,一碗糨糊,几沓剪好的鞋样,一针一线将窑院外日头的影子磨得西移。针线在大雪纷飞的冬天是不会闲下来的,老人的日月是衲出来的,衲在了眼里,衲进了心里,衲到了远行人足底的岁月里。老人偶尔会说些连句押韵的板数,惹得年轻人笑出声来,不知不觉一个松软的春天就到来了。
踩着黄昏,走过村头,我沿着大坡向川道走去,山洼里没有一个人,太安静了。料峭的寒风吹得两旁的槐树叶子沙沙作响,带动着耳机里民谣的热情与躁动。被积雪覆盖的阳坡,曾经是放羊娃的天堂,那儿草多且嫩,如今沟壑连着沟壑,再也没有了羊,茂盛的杂草是永远也不会懂他心思的。太冷了,而我有限的行动力只能在大脑发出讯号的延迟三秒后把外套裹紧。
四十来分钟的路程,我上了六路车,找了个靠窗户的位置坐了下来。渐渐人多了,车也动了。记不清驶过了两站还是三站,上来一位背着口袋的老人。他个头不高,手里拿着一个咬了一半的锅盔,脸冻得通红,身子骨看着却十分硬朗。口袋很脏,老人的背上和腿上蹭了许多灰。也许是太饿了,他把手里的馍狠狠地咬了一大口,挪步往我这边走来。我赶紧伸手去扶他,示意我旁边有位置。老人坐了下来,将口袋放到两腿中间,朝我笑了笑,然后继续咬了一口馍,馍太干了,老人说话时嘴里的馍渣子飞了出来。
我朝老人的麻袋里看了一眼,里面是一杆秤,几小袋分好的花椒。我同老人拉话,闲聊起心中的疑惑。老人说他是石坡人,今天拿了二十来斤花椒,一大早就到招商市场来卖,花椒的品种是“狗椒”,好得很,虽务劳艰难,也没大红袍收益好,但味儿好,吃起来香。想着快过年了,拿出来悠弯悠弯,一斤四十元,在招商卖了二斤半,就再没人过问了,然后又到十里铺村转了转,一两都没卖出去。晒花椒都不容易哩,便宜给人又舍不得,这不,日头也快下山了,剩了这十七八斤就拿回去了,明儿再去。
我问,那往常椒熟的时候都有人专门到村里来收,湿的干的都收,你咋没卖呢?老人说,那时候价不美气,老伴儿没舍得卖完,留了这一点,想着过年了城里人肯定要买花椒,结果却没人要。今年一入冬老伴儿就去西安儿子屋里了,城里有暖气,不受苦,人家享福去了。
那你咋不去哩?我问老人。老人说他没那享福的命,去不得,热得受不了,整个人都是懵的,老是觉得头上戴了个帽子,手一摸,啥都没有,没办法,就是这下苦的命,还是屋里的铁炉子舒坦。这阵子太冷了,老伴儿不停地打电话催他,让儿子过两天就**回来接他。
老人又指着他手里的托托馍说,以前只有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爷的时候才能吃到这馍馍,平时谁还敢吃,都是稀茬,过去那些年捋点花椒叶子拌到馍里,满村人都闻到了香味儿,后来花椒树都捋得光秃秃的,现在不知道是这花椒不香了还是人吃得太挑了,连味觉也麻木了。
片刻,车到水泥厂站了,老人背起口袋下了车,他咧开嘴笑着,隔着窗户不停地向我招手。我看到了他满头白发,却仍心中有花儿。车继续往前行驶着,转过弯,路对面阳坡上的积雪在日头的照射下,闪着光芒。天气预报说过两天还要下大雪。正如老人说的,日子就是一睁眼一闭眼的工夫,谁也挡不住。我忍不住地向老人点赞!致敬!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