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3:37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一、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

二、教学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2.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拓展阅读

1、 第八单元 可能性

第一课时 不确定性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之前告诉同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要转来一位新同,请同们猜一猜,是男同还是女同?”

2.生猜:可能是男同,也可能是女同,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

(1)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呢?还是反面向

(2)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还是反面向

(3)活动后请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还是反面向,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引导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们的这些意思,在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 (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也可能是反面向

,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 2研究确定现象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引导规范语言:同们的这些意思,在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书:一定)

: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 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引导规范语言:同们的这些意思,在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书:不可能)

:(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三、猜想验证

1.(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引导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老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

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小组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小组活动,巡回指导。 (2)小结:完成科书127~128页1~3题。 2.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

生汇报交流。

小结:刚才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的“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反思:

“不确定性”是第八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它在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使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本节课,我基本能按预设目标完成任务,情良好,从练习反馈情况来看,生已扎实掌握本节课知识。

第二课时 摸球游戏

1. 知识技能性目标: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小;能用表示可能性的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活动中,鼓励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猜测,培养生探究的能力和自觉估可能性的意识,以及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 情感性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态度。

重点:会用表示可能性的小,体会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 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 等描述可能性的语言转化为据表示,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随机思想的理解。

具:多媒体课件,生实验记录单,纸盒,硬币,,红、白乒乓球若干。 过程: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请看,这有三个纸盒,里面都装有2个球,请三个同台 来摸球,每人摸5次,摸出白球次最多者获胜。谁愿意来? :第一次开始,让我们把它记录下来。第二次?? :谁赢了?恭喜你。

问:同们,看到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个生打开盒子并拿出球举起展示给全体生看)

逐个问:看到这个结果,你们3位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根据盒子里球的情况分别用“不可能”、“一定”、“可能”等词语描述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边说边:不可能、一定、可能)

:你们说的太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的小。(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习新知 1、游戏中发现知识

问:第一盒全是黄球,不可能摸到白球,那么可以用一个什么来表示从这个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汇报交流,说明理由

问: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0”?

:(说到第二盒时,手指)从这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到白球,那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问:谁来汇报?还有谁来补充?问: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1”?≈

问:(说到第三盒时)从第三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那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又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为什么?还有谁想说?(1/2 )

2、变化中找寻规律

问:如果在第三盒中加一个红球,那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还可以这样表示吗? 该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盒子里有3个球,只有l个白球,所以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1/3) 。谁还想说?

问:在这个盒子里摸球,还有摸出其他球的可能性吗?(红球2/3)你是怎样想的?

问: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用小表示方便吗?

:像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用分表示可能性的小更简单、更准确? 3、阅书87页。

:瞧淘气和笑笑也在研究可能性的小,请翻开书87页,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下面我们同桌之间与淘气、笑笑一块讨论一下怎样用分来表示、五两个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好吗?

问:哪个小组来汇报?谁来补充?

结语:一种颜色的球占总几分之几,摸到这种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几。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导:说的真不错,下面我们轻松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来做一个摸球游戏,好吗?(实验一定要做到真实、科,我们待会还要考察哪一组合作的好,实验的速度快。)

1、游戏名称叫我摸你猜,请看游戏规则(课件)

放球:盒子里装有白球和黄球共10个。摸球:以小组为单位每次从盒中摸出一个球,在实验记录单中,记录好颜色后,放回盒中,再摸。共20次。统:记录好摸出的白球和黄球的次,猜一猜盒子里有几个黄球、几个白球。注意:每次摸球时手先在盒中搅一搅。

:结束后组长依次汇报记录据,猜测两种颜色球的量,并说明理由。把全班摸到黄球的次和摸到白球的次分别加起来,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整理填表课件展示,再次进行猜测,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对猜测结果与实际

2、最新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本单元内容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生获得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进而在乘除混编的具体情境中,使生经历情境识别,直观操作,再列出相应的乘法或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生要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在除法运算中,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发展抽象思维;同时在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习除法及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是在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进行的。日常生活中生已接触过分物体的情境,知道将物体分成几份的方法。

1.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安排了“分一分”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生都经历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充分了解“平均分”的意义。生一旦明白除法算式不过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符号表示,体会这是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除法的意义。

2.习内容要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有利于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要指导生先弄清两者的区别,再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

3. “倍”不作为概念,而作为生活概念来处理,所以不下概括性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生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倍”与平均分的联系与区别

1.落实“分一分”的具体活动,逐步丰富、加深对平均分的体验。 2.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化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4.用乘除法混编的情境,培养分析问题与选择算法的能力。

1 分物游戏 1课时. 2 分苹果 1课时 3 分糖果 1课时 4 分香蕉 1课时 5 练习五 1课时 6 小熊开店 1课时 7 快乐的动物 1课时 8 花园 1课时 9 练习六 1课时

分物游戏。(材第58、59页)

1.经历把小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小于份

重点:体验平均分。

难点:体验平均分。

课件、小棒。

:同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能给家讲一讲图中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材第58页第一幅图。

生讲故事:有两只小猴子,它们要分4个桃子。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就开始你一个我一个地分起来,到最后每只小猴子分到了2个桃子。

:是啊。它们是一个一个地分的,最后分到的一样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分物的游戏,有兴趣吗? .

【设意图:由生喜欢的卡通故事引入新课,告诉生做分物游戏,激发生探究的兴趣。】

1.分萝卜。

:现在请同们帮小兔分萝卜,要求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哟!

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生说说怎样分,分的结果怎样。 生可能会说:

·我是1根1根地分的,分了4次才分完。结果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我觉得这么多的萝卜1根1根地分,太麻烦了。我是2根2根地分的,分了2次就分完了。结果也是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我只分了1次就分完了,因为我想到了乘法口诀“三十二”,也就是说3个4是12,那么3只小兔子每只分4根萝卜,就正好分完了。

??

如果出现了第三种分法,要给予表扬鼓励;如果没有出现,可以作为参与者,引导生思考探究这种分法。

:同们说得真好!像这样正好分完,每份分得一样多,就叫作“平均分”。 2.分骨头。

:现在有15根骨头要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骨头? 生:根据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应该是每只狗分到5根骨头。 :究竟对不对呢?不用摆小棒,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生尝试画图表示分法,**了解不同的分法。 组织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我用3个圆圈分别代表3只狗,然后1根1根地分骨头,每分到1根骨头就在那只狗的下面画个小竖表示分到1根骨头,到最后每只狗的下面都有5根骨头。

·我用3个五角星分别代表3只狗,第一次分2根,就在每只狗的下面画两小竖,然后1根1根地分,每分到1根就在下面加1个小竖,到最后每只狗都分到了5根骨头。

·我是先画了15个小竖,表示15根骨头,然后用3个圆圈表示3只狗,接着把骨头每3根圈在一起,表示每只狗都从圈里分到1根骨头,这样就画了5个圈,表示每只狗都可以分到5根骨头。

??

【设意图:让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经历由实物分法的探究抽象出画图表示分法,培养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今天的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们交流一下。

1.创设了“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2.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得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或替换它。时必须要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A类

每只小松鼠分到( )个松果。

(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地把实物进行平均分。)

B类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摆到两个盘子里。

(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进行较为抽象的平均分。)

课堂作业新设

A类:5

(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B类

幼儿园的阿姨要把这些红枣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够分给几个小朋友?

(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除法正确地进行列式算。)

课堂作业新设

A类:9÷3=3(条) B类:12÷3=4(个) 材习题

1. 圈一圈,说一说略。 8÷2=4(根) 16÷4=4(份)

2.(1)12 2×6=12(架) (2)4 12÷3=4(组) (3)3 12÷4=3(组) (4)2 12÷6=2(架)

3. (1)3 18÷6=3(盒) (2)6 18÷3=6(块) 4.略

练习五。(材第66、67页)

1.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生的综合能力。

3.促使生体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正确列式算。 难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课件。

:同们,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们到了什么? 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只要每份分得的目相同,就是“平均分”。

·我知道了说“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 ·我还会读写除法算式。

·我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同们在游戏中会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们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家的习效果,你们有信心吗?

【设意图:通过谈话既帮助生回忆过的知识点,又抛砖引玉,激发习的信心,为新课的习做准备。】

1.看图列算式,说意义。

:请同们结合图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课件出示:材第67页第5题。

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指导个别习有困难的生。 组织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式的意义。

生1:6×4=24和4×6=24都表示每串有4个红果,6串一共有24个红果。 生2:24÷6=4表示一共有24个红果,平均穿成6串,每串有4个。

生3:24÷4=6表示一共有24个红果,每4个穿成一串,可以穿成6串。 只要生回答得正确,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2.看算式,编故事。.

:你们会讲故事吗?谁愿意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家听? 课件出示:材第67页第6题。

生:机灵狗的鱼缸里面有12条漂亮的小金鱼,但是机灵狗不小心把鱼缸打破了,金鱼掉在了地。淘气和笑笑跑过来,把这些小金鱼平均放在两个鱼缸里,每人高高兴兴地端着一个鱼缸走了。

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故事或补充,充分锻炼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有12条小金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有多少条小金鱼?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吧。

生解决问题后,组织生汇报交流,重点说清算式的意义。

【设意图: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培养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生及时地梳理所知识,有助于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呢?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好吗?

1.在生利用具动手操作得出答案的基础,要适时引导、鼓励生超越借助实物操作的水平,尝试用图形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

2.过程中让生说一说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中的问题,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培养习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A类

(1)每人分2朵小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

(考查知识点:除法;能力要求:能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B类

看图列算式。

××==

÷÷== (考查知识点:乘法与除法;能力要求:正确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关系。)

课堂作业新设

A类:(1)8÷2=4(个) (2)8÷4=2(朵) B类:2×4=8 8÷4=2 4×2=8 8÷2=4 材习题

第66、第67页“练习五”: 1. 10÷5=2(件) 21÷3=7(个)

2.(1)8 16÷2=8(组) (2)4 16÷4=4(组) (3)2 16÷8=2(组) 3. (1)9 18÷2=9(个) (2)2 18÷9=2(个) 4.10÷5=2 12÷3=4 14÷2=7 18÷6=3 10÷2=5 12÷4=3 14÷7=2 18÷3=6

5.6×4=24和4×6=24表示每串有4个红果,6串一共有24个红果。 24÷6=4表示一共有24个红果,平均穿成6串,每串有4个。 24÷4=6表示一共有24个红果,每4个穿成一串,可以穿成6串。

6. 12÷2=6(条)(讲故事略) 7.略

小熊开店。(材第68、69页)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培养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课件。

:同们,你们喜欢玩具吗?听说小熊开了一个玩具店,我们去那里看看怎么样?

课件出示:材第68页情境图。

生说说有什么玩具,每种玩具的价钱等。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一个布娃娃和一个皮球一共多少元?9+3=12(元) 生2:一个布娃娃比一个皮球贵多少元?9-3=6(元)

生3:买4个皮球要花多少元?3×4=12(元) ??

【设意图:设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吸引生的注意力,激发生的积极性,拉近与生活的距离。鼓励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发展生的问题意识。】

1. 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刚才我们知道了小熊玩具店里都有什么,还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解答了出来。现在老提一个问题: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谁知道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20÷5=( ),看20元里面有几个5元。 :对!请同们自己算一算。 生充分地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生1:1个5元是5元,2个5元是10元,3个5元是15元,4个5元就是20元。

生2:每辆玩具汽车5元,4辆玩具汽车是20(4×5)元,所以20÷5=4(辆)。 生3:可以用口诀算:20÷5=?就想5和几相乘等于20,五二十,所以20÷5=4(辆)。

生4:还可以从20元里面依次减去5元,直到得出0为止,减了几个5元,就是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

只要生的解释合理正确,就应给予肯定性的鼓励。 2. 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同们解决了买玩具汽车的问题,并知道了用乘法口诀算除法又快又准确。现在老再提一个问题,请同们自己列式并用口诀算来解决问题,好吗?听好了,“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

生自己算,**,进行个别指导。

:谁想把自己算的结果和怎样想的给同们说一说?

生:列式为36÷9,想9和几相乘等于36,九三十六,所以36÷9=4(个)。

:通过刚才的习,我们知道了算20÷5=?时,想几五二十;算36÷9时,想几九三十六。你们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有什么规律了吗?

生: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

:是啊,今后我们在算除法时,就可以根据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算比较简便。

【设意图: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习过程中,习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使生体会到用口诀求商算简便,进而总结出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3.巩固应用。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请尝试解决。

生在小组内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生可能会说:

·我有40元,可以买几个风筝?40÷8=5(个) ·我有21元,可以买几个皮球?21÷3=7(个) ??

只要生提出的问题合理,解答正确,知道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就应该给予肯定。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是什么? (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小 熊 开 店

1.创设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从中提出乘法问题或除法问题,使生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而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除法的算问题,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

2.理解乘除法关系的本质,乘法是求几个相同的(部分)的总和,而除法恰恰相反,是把这个总和分成若干相同的部分。正因如此,利用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求积,也可以求商。这就是今天活动所要发现的道理。

A类

24÷3= 28÷4= 20÷5 = 14÷7= 32÷8= 45÷9=

(考查知识点:用乘法口诀求商;能力要求:会用口诀正确进行除法算。)

B类

根据口诀填空。.

2×( )=18 ( )×4=36 ( )×8=24 6×( )=18

5×( )=45 ( )×3=15

(考查知识点:用乘法口诀求商;能力要求:会用口诀正确进行除法算。)

课堂作业新设

A类:8 7 4 2 4 5 B类:9 9 9 3 3 5 材习题

第69页“练一练”: 1. 9 27÷3=9(只)

2. (1)24÷4=6(行) (2)24÷3=8(棵)

3.

4.6 6 4 9 5 4 3 5 3 4 7 7 4 3 8 5.略

快乐的动物。(材第70~72页)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量之间的倍关系。

重点:“倍”的意义。

难点:“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

课件。

:同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快乐地生活着。

课件出示:材第70页情境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出每种小动物的只吗? 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并分别出每种小动物的只,进行交流汇报。

根据生的回答,书各种小动物的只

【设意图:借助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的兴趣,引导出每种小动物的只,为下面探究倍关系奠定基础。】

1.体会“倍”的意义。 指导生按步骤画图:

(1)画3个小圆圈代表3只小猴子。 (2)画6个小圆圈代表6只小鸭子。

(3)把小鸭子3只一组、3只一组地圈在一起,这样6只小鸭子就被等分成2组,每组小鸭子的只与小猴子的只一样多。

:这个图就表示“小鸭子的只是小猴子只的2倍”。因为6里面有2个3,也就是说小鸭子的只包含了2个小猴子的只,这样的关系我们就说小鸭子的只是小猴子只的2倍,即6是3的2倍。可以用算式表示为6÷3=2。

2.巩固训练。

(1):现在老家就像刚才一样,先画图表示,再列式算解答下面的问题,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材第70页最下面的习题。

生尝试独立解答,**,指导个别习有困难的生,了解情况。 组织生交流汇报,重点说清想法。

生1:有8只小鸡,2只小松鼠,通过画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把8只小鸡每2个圈在一起,可以圈出4组,说明8里面有4个2,也就是8÷2=4,小鸡的只是小松鼠的4倍。

生2:我画了6个小圆圈表示小鸭,2个小圆圈表示小松鼠,然后把小鸭2只一组、2只一组地圈起来,这样小鸭就被等分成3组,也就是6里面有3个2,所以6÷2=3,小鸭的只是小松鼠的3倍。

2.通过让生“画一画”来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并掌握算方法。这样做,让生经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直观操作到分析迁移的过程,为引导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提供了感性材料。

A类

画一画,算一算:圆有几个? ●是□的3倍

□□□

(考查知识点:倍关系的问题;能力要求:能正确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B类

,说一说有关倍的问题,并列式算。

(考查知识点:倍关系的问题;能力要求:能正确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

A类:3×3=9(个) □□□ ●●●●●●●●●

B类:小蝌蚪有8只,青蛙有4只,小蝌蚪的只是青蛙的几倍?8÷4=2 材习题

1.

8 4×2=8(个)

2. (1)5×3=15(张) (2)10÷5=2

3. 铅笔盒的价钱是橡皮的2倍。(答案不唯一) 4. (1)估红绳的长度是黄绳的5倍。 (2)略

练习六。(材第75~77页)

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算。.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3.培养生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的兴趣。

重点:正确算乘除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同们,通过这一单元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生可能会说:

·我会了根据乘法口诀算除法。

·我知道了求一个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算。 ·我知道了求一个是另一个的几倍,用除法算。 ??

【设意图:引导生回顾这段时间所的知识点,帮助生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这些知识究竟掌握得怎么样呢?你能运用所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 课件出示:材第76页第8题。

生尝试独立解答,**,指导个别习有困难的生。 组织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生说清想法。

生1:彩笔有12支,毛笔有4支,求彩笔的支是毛笔的几倍,就是看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算,所以12÷4=3。算的时候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十二”算出来的。

生2:笔筒里的铅笔支是毛笔的5倍,求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就是算4的5倍是多少,要算5个4是多少用乘法算比较简便,所以5×4=20(支)。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求一个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算。

生3:求这三种笔一共有多少支,就是把这三种笔的支相加,其实是三个的连加算,4+12+20=36(支)。

:说得很有条理,而且还归纳出了某一类题目的解答思路,真棒!我们应该像这样,随时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断地积累才能不断进步。

【设意图:在综合性的练习中,引导会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解题技巧,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觉得自己有提高吗? .

练 习 六

关系

1.让生在练习中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并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一步辨别什么样的倍关系问题用乘法解决,什么样的倍关系问题用除法算。

2.通过本节课的习,不仅巩固了倍的知识,而且能从中感受到的魅力,更好地激发了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切体会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A类

(考查知识点:倍关系问题;能力要求:能正确解决倍关系问题。)

B类

(1)买3瓶花露水要花多少元? (2)洗衣粉的价钱是香皂的几倍?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解答出来。

(考查知识点:倍关系问题;能力要求:掌握解决倍关系问题的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

A类:8×4=32(岁)

(3)花露水的价钱是雪糕的几倍?9÷3=3(答案不唯一) 材习题.

第75~77页“练习六”:

1.18÷3=6(片) 三六十八 24÷4=6(个) 六二十 2. 12÷4=3 4×3=12(厘米) 3. 2 4 6 20

4. 椰树:4×3=12(岁) 柏树:3×7=21(岁) 苹果树:2×5=10(岁) 松树:4×9=36(岁)

5. 机器人的价钱是魔方的5倍。(答案不唯一)

6.

7.(1)4×6=24(元) (2)24÷3=8 (3)30元可以买6副手套和2双袜子。(答案不唯一)

(4)帽子的价钱是手套的几倍?12÷4=3(答案不唯一)

8. (1)12÷4=3 (2)5×4=20(支) (3)4+12+20=36(支) 9、10.略

3、语文《语文天地10》【名校精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1、日积月累-选字组词,积累表示形容的词,积累带“海”的名句和成语,读抄句子并仿造句。

2、开卷有益-《海底村庄》《海底漫步》。 3、畅所欲言-介绍你所了解的海底世界。

4、初显身手-搜集有关海洋的图片或实物,写说明文字。 重难点:

1、畅所欲言-介绍你所了解的海底世界。

2、初显身手-搜集有关海洋的图片或实物,写说明文字。

第一课时(阅读课)

目标:完成“日积月累”“和开卷有益”《海底村庄》的具准备:词语卡片。 过程:

一、“字词”部分的习。

1、出示同音字、形近字,生比较字形字义。 (1)生选字组词。 (2)反馈组词情况:

危险 威武 威力 奇异 异常 领导 圆圈 圆满 园地 潮水 ** 嘲笑

2、读一读所有的词语,抄写加点的词语。

3、听写这些加点的词语,同桌互相批阅,讲评错误率高的词。 4、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海”的名句和成语,并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 5、填一填。

二、习“开卷有益”《海底村庄》。 1、生自主阅读短文,扫清文字障碍。 2、你从短文中指导,海底村庄是怎样的呢?

3、那么,海底村庄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请家自主习短文。

4、出示自提纲: (1)海底村庄建造在哪里? (2)海底村庄的建造有什么特点? (3)海底村庄有哪些作用?

(4)你愿意去海底村庄吗?说说你的理由。 5、生根据自提纲进行自主习,交流讨论。 6、在**之后,有选择性地进行自情况的反馈。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读一读”中名句和成语。 2、继续搜集有关“海”的名句和成语。

第二课时

1、开卷有益-《海底漫步》。

2、畅所欲言--介绍你所了解的海底世界。 具准备:有关海底的图片. 过程:

一、习《海底漫步》

1、生自主阅读短文,扫清文字障碍。 2、你从短文中指导,应该如何在海底漫步呢?

3、那么,如果你能到海底去漫步,你会做些什么?家自主习短文。 4、出示自提纲:

(1)你会怎么做好下到海底的准备? (2)你会在海底干些什么呢? (3)潜水员会在海底干些什么呢? (4)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潜水员呢? 5、生根据自提纲进行自主习,交流讨论。 6、在**之后,有选择性地进行自情况的反馈。 二、习“畅所欲言”栏目。 1、指名说说你对海的印象。

2、你知道海底的哪些知识呢?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网、查资料或找图片等方式,搜集有关海底的知识,将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给同一起分享。

第三课时(综合课)

初显身手--搜集有关海洋的图片或实物,写说明文字;办小报。 具准备:收集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过程:

一、展示收集的资料。

1、请同自由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2、指名反馈。 二、引导写说明文字。

1、引入:我们现在要给这些图片写一段说明文字。 2、指导写说明:你们知道写说明文字应该注意什么吗? 3、生反馈,总结。 4、生练习写说明文字。 5、集体反馈。 三、指导办报。

1、引导回忆平时看到的报纸,有哪些主要部分。 2、生反馈。

3、小组讨论主题并给小报取名。 4、生反馈。 5、合作办报。

6、小报展览,互相评价。

、布置作业:自己设一份小报。

4、总复习

本单元是本材的总复习部分。这个单元一开始,先组织生对三习内容和自己的习情况进行回顾。促进生对习的反思。提高复习针对性和有效性。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生进一步巩固三来所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

2、进一步理解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算能力。

3、熟练掌握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合理地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算知识

难点:针对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方法,提高生应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

算 4课时 空间与图形 4课时 统与可能性 2课时

复习万以内的知识

复习内容:P77—78页算中第1题至第6题

复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生进一步会万以内读、写法。 2、会用万以内进行表达和交流。

3、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小。 难点:1、通过练习,巩固万以内的读、写法。 2、会用万以内进行估算。 复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书课题:万以内认识) 二、指导复习

:谈话,这期我们完了,你们有很多收获了。回顾一下三习内容和自己习情况吗?生填完表后,小组交流情况。 三、指导练习

指导完成P77总复习“算”中第1—6题。 1、第1题

先让生说一说过的位顺序表,再打开课本P77,读一读第1题中句子,再写出横线做完本题练习,可引导生总结读和写应注意什么 2、第2题

先让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反馈。 3、第3题

先让生独立填,再组织全班交流。 4、第4题,

先让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5、第5、6题

生独立填写,再组织交流。

第二课时,复习分、小的知识

复习内容:P79“算”中第7—9题 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意义。

2、会提出问题,并能综全运用所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重点:复习分,进一步理解小和分的意义。 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

一、宣布本节内容

:本节课,复习有关分、小的知识。 二、指导复习。

1、复习分的有关知识 (1)分的读、写法

:怎样读、写分,请举例说明。

(2)分不比较,课件出示下面习题,看图写分,比小。 (3)同分母分加减法。 2、复习小的有关知识。 (1)小的读、写法。 (2)小小比较。 (3)一位小的加减法。

生独立算:1.5+5.6= 6.8-3.2= 2.5+10.8= 28.6-7.7= 三、指导练习

指导完成总复习“算”中第7—9题 1、第7题

生独立填写,组织反馈。 2、第8题

先让生独立填写,再组织全班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必在的指导。 3、第9题

生说一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老组织全班交流。]

、课时小结:

说一说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复习整

复习内容:课本P80页—82总复习“算“中第10、14、17、19题。

重点: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三位的加减法,两位或三位乘一位的乘法。 过程:

一、宣布本节内容 二、指导复习

1、出示下面的口算题

36+28= 20×5= 40-28= 300+200= 11×60= 25×3= 78-39= 35÷3= 全体生口算,集体订正。

2、复习竖式

705-428= 508×5= 78+298= 45×28= 618÷6= 404÷5=

生估算,指名演,集体订正。

3、复习脱式算。

出示:38×15+115 16×7×6 360÷9÷8

25×12÷6 783-138÷3 (178+222)÷8 演,集体订正。 三、指导练习

1、第10题:先让生独立在书填一填,再进行核对,交流时抽选部分题目让生说方法: 2、第14题

先指名估算,再让生独立算,然后进行了全班交流。 3、第17题,

可以让生独立算,完成后互相校对。 4、第19题

生独立算,再与同伴说说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 、课时小结。

课时:解决问题

复习内容:书P80—83总复习,第11——22题。

复习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探索、交流的过程,能有条理阐述自己观点。

难点:能用不同算法来解决同一问题,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过程:

一、宣布本节内容 二、指导练习 1、第11题

先让生观察本题插图,指名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组织生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生认识:400+1600=200(千克) 50+40+500=590(千克)

2、12题先让生认真观察本题的插图,指名说说图中的信息,然后让生独立解决问题。 3、第13题

练习时,让生量一页纸有多厚,再算1200张纸有多厚,同样算1200人有几个班,1200步有多少米? 4、第15题

生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想法,可能会出现下面算法: (1)3×100=300(元) 所以够

(2)3×97=291(元) 290<300 所以够 (3)300÷3=100(人),100>97 所以够 5、第16题

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20÷2=10(元) 6×2=12(元) 12>10 瓶便宜。 6、第18题

生理解题意,引导算交流。

(1)圆桌8张,方桌2张,8×10+8×2=96(位) (2) 圆桌4张,方桌7张,4×10+7×8=96(位) 7、第20题

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8、第21题

生理解题意,汇报交流,有6条路可走

A→B A→c A→D; B→E B→c B→D 9、第22题

先让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想法。 三、全课小结

2.空间与图形

第一课时:复习观察物体和认识图形

复习内容:课本84——86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第1、2、7、8题。

复习目标:1、进一步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可能不同。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3、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 难点:1、认识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其不同侧面形状。

2、能准确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认识常见的图形。 具准备:正方体 复习过程:

一、宣布本节内容 二、指导复习

1、观察面立体图形,回答问题。 2、复习认识图形。

(1)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边形、三角形。 三、指导练习

1、第1题:先指导生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连一连。

2、第2题:让生看课本中插图,找出图中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想法。 3、第7题

生拿出课本前准备的方块,按题意的要求搭一搭,看一看,并填编号。然后组织生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4、第8题

先让生看图,如果个别生看图有困难,生指导做,全班交流。 、课时小结

点击查看更多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5403.html

热门阅读

  1. 乡中心校代课教师综合考核计划
  2. 合作协议书的范本
  3. 青溪王维诗词
  4. 践行中国梦我也在行动作文3000字左右
  5. 《责任胜于能力》员工心得体会
  6. 家有糊涂虫亲情随笔
  7. 201给上级的新春祝福短信
  8. 描写梅花的诗句合集
  9. 三方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10. 幕墙工程一月实习总结报告
  11. 优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1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13. 格林童话故事·“灰姑娘”故事内容讲解
  14. 安慰心灵的哲理句子
  15. 小学语文二年级《捞月亮》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