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8-01 10:24:14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题。

牛渚西江①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 枫叶落纷纷。

[注]①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

1.在“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古事中,寄托了诗人对人际关系怎样的美好理想?(5分)

2.尾联在描绘情景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3.清代汪士稹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其意蕴丰富,请简析。(6分)

4.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5分)

参***:

1.富贵与贫贱的悬隔,不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

2.尾联由实写转入虚写.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因世无知音、怀才不遇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3.空:白白的,徒然。(1分)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

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名声大著。(1分)而自身空负袁宏之才,谢尚却不复可遇。(2分)“空”字抒发了诗人知音难

觅,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关键字及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回答“炼字”题的时候,*括两点:一是关键字本身的含义,二是关键字在诗句中的含义以及使用这个关键字的妙处。

4.最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想象、寓情于景和以景结情的手法。(答出士两种2分,一种1分),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自己挂帆远去的情景,(1分)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诗人因不遇知音而产生的孤寂、凄苦之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的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这是虚写与实写相结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所以要点出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然后点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拓展阅读

1、《滕王阁序》的练习及

【**--诗】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义。

1. 穷且益坚今义:贫穷义:__________

2. 盛筵难再 今义:相当于“又” 义:__________

3. 孟学士之词宗 今义:学位的最低一级 义:__________

4. 千里逢迎 今义:奉承迎合 义:__________

5. 阮籍猖狂 今义:肆无忌惮 义:__________

6. 所赖君子见机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义: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则智者尽其谋()

聊乘化以归尽()

2. 穷

穷岛屿之萦回()

日暮穷途()

穷且益坚()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3. 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襟三江而带五湖()

2. 目吴会于云间()

3.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4. 宾主尽东南之美()

5. 腾蛟起凤()

6. 窜梁鸿于海曲()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纤歌凝而云遏。()

2. 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参***

一、“销”通“消”。

二、1. 困厄,处境艰难;2. 第二次;3. 掌管文学撰述的官;4. 迎接;5. 狂放、不拘礼法;6. 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

三、1. 副词,全、都/没、干/全部用出/名词,死;2. 动词,穷尽/阻塞不通,与“通”相对/困厄,处境艰难/尽、止/生活困难;3. 却/将近/姑且,暂且/将要/尚且。

四、1. 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2.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望;3. 雾、星,名词做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4.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杰、人才;5. 腾、起,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6. 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

五、1. 被动句 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云飞动。

2. 状语后置句 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行驶,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

2、《游子吟》诗 《游子吟》练习及

侯发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韦大摇头晃脑地朗着孟郊的《游子吟》。韦伟心中一动,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有半个月没有回去看望她老人家了,当即决定回老家一趟。听说可以不学习了,韦大欢呼着跳起来。

到超市采购了一些水果,他们就**上路了。车上,妻子凌华不忘辅导儿子,说:“韦大,知道《游子吟》什么意思吗?”韦大从窗外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就是说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凌华一张嘴就卡壳了。她没有做过针线活,也不会做针线活,怎么去讲这首诗呢?

果然,韦大天真地问道:“妈妈,什么是针线啊?”

“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韦伟开着车,不容分心。

看到韦伟一家子回来了,母亲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

韦大给奶奶打声招呼就去跟村里的一帮野小子疯去了。

说了一阵子话,母亲系上围裙,忙着和面擀面条。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妈,晚上也吃面条啊?”婆婆迟疑了一下,说:“起脚饺子落脚面,是咱这儿的风俗。”韦伟接上话茬给凌华解释道,家里有人外出或者欢送客人,要请上路的人吃饺子,这叫“起脚饺子”,说是饺子的样子像时的银锞和元宝,希望他(她)出门发财;家人归来或者有客登门,接风的饭必定是面条,这叫“落脚面”,传说面条像绳索,绊住来客的腿,要他多住几天,表示亲热。

怪不得每次回来都是吃面条,回城时都是吃饺子。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凌华心里感慨着,忙晴了脸,挽起袖子去帮婆婆做饭。

晚上吃饭,母亲坚持自己收拾家务,说还要给韦大洗一洗裤子。韦大出去疯了一下午,裤子弄得脏兮兮的。韦伟知道拗不过母亲,就去休息了。

临睡前,韦伟就给韦大讲他小时候的事:

有一天下午放学,她跟村里的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一会儿下河摸螃蟹,一会儿上树逮知了,一会儿山上捉迷藏,一会儿沟里丢手绢……听到大人们的呼喊,她们才发觉天已经黑了。回到家里,她才发现自己的裤子上磨破了好几个洞。第二天咋去上学呢? 她就这一条裤子。不到过年,家人是不会给买新的。母亲也没有责怪她,叹了口气说:“这条裤子已经穿了好长时间,早晚要破的……你赶紧吃了饭睡觉,我给你缝。”吃了饭,她就**睡了。母亲坐在煤油灯下,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缝起来。她半起来上厕所,看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佝偻着腰,仔细地缝着……听到父亲吆喝母亲起来做饭,她才睁开眼,看到趴在桌子上瞌睡的母亲醒过来。母亲**撂给她,她发现裤子上的几个洞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针脚缝好了。当时,她咧开嘴巴笑了。要不然,穿个破裤子,小伙伴们还不叫他“叫花子”啊?

讲到这里,韦伟自己也被感动了,鼻子酸酸的,眼角潮潮的。她转脸去看儿子,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韦大起床穿衣服时,发觉裤子跟往常不一样,“哇”地一声哭起来。伤心又委屈。

母亲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尴尬万分地说:“嗨,奶奶不中用了,眼花了,多年不拿针了,缝得不好……乖乖,别哭!乖乖,别哭!”

原来,母亲连把韦大裤子上的几个窟窿全都给缝好了!

韦伟和凌华知道事情原委,哭笑不得。

韦伟给母亲解释:“妈,现在城里流行这种有破洞的衣服,叫作‘乞丐服’。裤子买来时,韦大嫌裤子的颜色新,洞不大,凌华找来砂布打磨了好几个晚上呢。”

“以为你们日子过得艰难,回家拿钱呢……”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团零碎的票子,不好意思地说。

看来,要让韦大理解《游子吟》的内涵是很难了。韦伟叹了口气。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写韦大摇头晃脑地朗孟郊的《游子吟》,表明他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也自然引出他向妈妈提出疑问让妈妈卡壳的情节。

B.儿子在一边说话,韦伟**不能分心,而以“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一句搪塞,这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能引发者的期待。

C.作者注意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仅流露出她内心的不悦,同时也反映了她不了解传统习俗,不理解老人的用心。

D.小说注意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韦伟被故事感动而儿子却睡着了,表现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极深,用说教的方式是难以填平的。

E.小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虽然较多但并不剧烈,语言平实但意蕴颇深,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作品主题。

8.小说中的奶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游子吟”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7.:AD(A 项“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有误;D项“用说教的方式”欠妥)(对一项给2分,对两项给5分)

8 ①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她勤劳节俭,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毫无怨言。

②体贴晚辈,善良无私。她体贴儿子媳妇,疼爱孙子,把平日积攒的零钱拿出来补贴儿子一家。

出一点且分析正确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①以《游子吟》为线索来叙述故事,串联情节。

②借《游子吟》内涵的时代变迁来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出第一点给2分,出第二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谈谈贺愤世幽怨的诗歌人生

贺出身于皇裔贵族之家,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这个家庭很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幼年时的贺便刻苦学习,希望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展抱负。每天一大早,他就会背锦袋,骑瘦马,由书僮陪着在大街小巷里走,有时会到风景秀丽的郊外,探寻写诗的灵感。他就是这样整天在外闲逛,想到什么好句子,就随时用纸写下来,放进袋子里。黄昏回家后,他再从袋子里找出那些在路上记下来的句子,整理成完整的诗。功不唐捐,他7岁就能做诗,商隐曾在《长吉小传》里写道:“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奉命之作不容易写好,但贺这首诗先写韩愈、皇甫来访的宏伟气派,接着以无比钦佩的心情写了他们崇高的文名、宽广*怀和磊落的人格,最后以满怀喜悦的心情写到二公的来访,使自己绝处逢生,坚信自己日后定能施展抱负。全诗一气呵成而又构思精严,感情真挚、跌宕多姿,受到韩愈、皇甫的赞赏,这竟出自一个年仅7岁的孩童之手,令人难以置信。后来,贺去洛阳参加河南府试,呈送给韩愈一些自己的诗文,首篇为《雁门太守行》,令韩愈眼前为之一亮。诗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紫。半院炱炝僖姿,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为乐府旧题,诗中主要描写边塞将士在敌人重兵压境形势下英勇战斗的情形,表现其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全诗意境苍凉、气氛肃杀,语句悲壮,极富艺术*力。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颂千的名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之众,来势之凶,守军将士处境之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贺参加河南府试,作组诗《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每月一首,外加闰月一首,共十三首。贺在命题、立意、炼句等方面皆有新意,为应试诗之上乘佳作。元代的孟P说:“长吉《十二月词》,其意新而不蹈袭,句丽而不淫,长短不一,音节亦异。”明代的余光也说:“二月送别不言折柳,八月不赋明月,九月不咏登高,皆避俗法。”可见贺该组诗力避前人窠臼,苦心孤诣于创新,也因此而获得了考官青睐,乡试获隽,遂于当年冬入京赴礼部试。

据说,元稹也很喜欢贺的诗。有一天,元稹专门到贺家里拜访,要跟贺聊诗谈文,但贺看见元稹的名帖是“明经”出身,当时重进士轻明经,便不想与他浪费时间,很轻蔑地叫下人传话道:“明经擢弟,何事来见贺?”元稹在门外等候了半天,等到的却是这句带有侮辱性的话,这话深深刺痛了元稹,于是便怀恨在心,拂袖而去。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元和五年(810年),当贺要考进士时,当年毫无名气、曾做过校书郎的元稹此时已经官运亨通,任礼部郎中,正好管着科举考试。

常言道,不怕得罪君子,就怕得罪小人,尤其是那种假君子真小人,会更令人防不胜防,他们均是打击报复之好手,拈过拿错之良匠。

元稹发现了贺的名字,便绞尽脑汁,想要从中捣蛋,以报复当年贺对他的羞辱。最后,终于找到了上奏皇上的理由。贺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这是犯名讳的。于是元稹在金銮殿上向皇帝奏道:“启奏圣上,晋肃的‘晋’与‘进’同音,这不合乎朝廷的礼法。因此,晋肃的儿子贺应取消考试资格。”元稹又强调说:“启奏圣上,应以朝廷的礼法为重!”皇帝就准奏了。这等于说贺没有通过“政审”,科举考试就免谈了。此事一经传出,整个京城顿时一片哗然(也有人认为此事并非元稹所为)。墙倒众人推,其他考生为了减少竞争对手,也纷纷起哄,最终成为一股难以遏止的倒贺洪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

面对如此局面,贺只好向韩愈求助,请他出面进行干预,缓解这种压力。

韩愈非常欣赏贺的才华,他不平则鸣,马上写了一篇《讳辩》,为贺解围。他义正词严地质问:“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他引经据典,先由避讳的规定说起,继而举例证进行阐释,说明贺并未违犯条律。最后,韩愈指出,现在一些人诋毁贺,引申讳法,是借机压制人才!

韩愈的《讳辩》,写得有理有据,痛快淋漓,后来此文被收入《文观止》,历代为赏。但在当时,不少人是不买账的,结果,贺虽赴京应举,却遭谗而未能应试。

长安应进士举的失败,对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黯然伤神地离开那曾经使他热切向往的京城,骑驴垂帽,怀着悲哀绝望的心情独行在这萧条的道上,悲从中来,写了一首《出城》:“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入乡试万重,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唐人以登科为折桂,“雪下桂花稀”,暗喻应进士举失利之~,这又是实景描写,说明时令正是深冬。“啼乌被弹归”,比喻应进士举被人谗毁、中伤之~。前四句写得比较凄凉,有力地烘托了不第而归的悲凉心情。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阅读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6900.html

热门阅读

  1. 有关感恩节祝福语摘抄
  2. 工程建设监理合同模板
  3. 生命赋予我们的杂文随笔
  4. 关于一寓言的启示
  5. 青春的唯美句子集合
  6. 柳市实验中学爱国主义读书的活动总结
  7. 《十几加几》教学反思范文
  8. 2016年大暑节气的祝福短信
  9. 怎么做更快乐美文
  10. 从谎言开始的旅程读后感
  11. 优秀毕业生自我评价
  12. 五年级上学期班主任的工作总结
  13. 《三字经》读后感
  14. 成为学霸的正确姿势演讲稿
  15. 为什么献成分血的人还是那么少的情感美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