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原文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15 22:14:11

《钱塘湖春行》原文鉴赏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未五六十年后废。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冬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冬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它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它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

“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将其写入了诗中,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拓展阅读

1、初中语教案优秀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作者创作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西十景的图片,请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图片上的美景。

进过几轮互动,教师点出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1语句啰嗦,用词不讲究;2叙述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描述没有情感渗透。然后教师引题:“美景之所以美,是因为有好的诗句清晰细致地描述。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中唐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美景的。”

2.用多媒体出示白居易个人信息如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等。

3.用多媒体出示“律诗”的相关知识:律诗是一种中国诗歌体裁,体诗的一种,兴盛于唐。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每句有几个字就称几言,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两句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并找出诗中所描绘景物的地点。

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亭的西面,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第一句作者即点明地点,即孤山寺北贾亭西。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观察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描写了水、云、莺、树、燕、泥、花、草。这些景物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组:

水、云、花、草______________远景,静景

莺、树、燕、泥______________近景,动景

则,此处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再到远,由静及动再到静。

此处教师须着重解释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是写愿景。因为近看看不到太多的花和草,只有远看,才能看到繁多而多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的花,才能看到绿荫连绵犹如水一般的草。

2.这样写有何好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从距离上讲,由远及近再到远,突出了景观优美而丰富,远近四处都是美好的景色,也侧面写出了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的感受;从动静上讲,由静到动再到静,体现了观察的真实性,远处的景观体现静态的美感,近处的景观鲜活生动,符合真实生活的逻辑;远近结合,动静交叉,使整首诗既富有整体上的画面美感,局部又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既描述了美景,又写实地体现了客观存在,呈献给读者一副非常真实,具体的西景图。

3.颔联中的“争”和颈联中的“没”两字可否“啼”“遮”?为什么?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不可以。此两处都是在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景观的特点:首先,“几处早莺争暖树”是将“莺”拟人,用人争先恐后的样子描述早的莺鸟成群结队地在树上鸣叫的场景,若将“争”换成“啼”,使“群莺鸣树”的样子不够形象生动,也缺乏动态的活泼感;其次,“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将“草”拟物成水,只有水才能“没”,而天的绿草还不是很茂盛,被风吹也不会显现出剧烈的摇动,就像是刚刚没过马蹄的水湾一般,清浅而柔顺。此处若是将“没”换成“遮”,读者就失去了将草和水相关联的想象空间,语言表达就会略显平淡,不够真实生动。

4.本诗中除了比拟,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除了比拟,还有对仗,每联上下句之间不但字词对偶,平仄和押韵也都达到了律诗的要求;另外首联下句还使用了夸张,用云水同低夸张地表现了水初生,白云低垂,水天一色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教师再次用多媒体出示“西十景”的图片,请学生任选一张再次进口头描述,注意描述的顺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可使用一些修辞增加画面的真实感,遣词造句是否有美感又富逻辑。

(五)小结作业

2、初中语教案优秀范

【设计理念】

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为指导思想。本诗篇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诗歌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不断的诵读去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

以载道,经典古诗是中国优秀传统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教材分析】

1、《新课程标准》对学习古诗的要求:初中语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标准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品味与审美情趣”。这个目标体现了初中古诗词教学更突出“诵读”、“欣”。

2、《》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第三单元主要是说“山川之美”,学习本单元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习本单元的要求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3、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人志士用字抒写了自己的情怀,为后人留下了化宝藏。古诗本身就是中华传统化的一部分,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化的魅力,特别是古诗诵读。

【学情分析】

无论在学习的哪个阶段,古诗永远是一个难点。大多数同学对古诗的学习都保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八年级的学生虽然之前对古诗有所接触,在七年级的时候也做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在能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诵读。他们在读诗词的时候完全是没有感情地机械地去读,读不出诗歌的美感与意蕴。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真正地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国传统化。

【教学目标】

1、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华诗词的语言美

3、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的教学难点是: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语言美与情感美。

【教学模式】

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预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归纳策略、探究策略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未雨绸缪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字词,熟读全,了解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打破与本的陌生感,所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二)对话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化的精华,古往今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为祖华化的命脉。在古诗的学习中,朗诵显得尤为重要,所有的理解、学习、延伸都要扎根于诵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白居易的《》,共同走进诵读的世界。那么,同学们以前读过白居易的诗吗?

学生:读过,《赋得古草送别》、《池上》、《忆江南》......

设计意图: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迅速跟随老师进入状态。

二、知人论世

介绍作者与该诗创作背景(幻灯片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及背景简介可以帮助学生解除阅读障碍,体会诗歌情感,做出知人论世的评价。品味语言的精妙,提高诵读的兴趣。

3、初中语教案优秀范

双湾中学潘竟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歌*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

二、揭示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 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 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

1、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2、听录音朗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学生齐读诗歌一遍 (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的?

(2)、作者游西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3)、此诗写的是西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四、二读课,理解内容。

1、请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生自学;师**;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译讲诗歌 。

五、三读课,品味探究。

1、诗中为突出早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举例说明本诗中引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4、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5、师生共同归纳析诗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夏秋冬的顺序进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七、课堂达标训练

1、根据课内容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渐欲”和“才能”表现了 ( )

(2)这首诗是写( )作者的兴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 )

八、课外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根据你对《》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题目自拟。

九、教师寄语

最后老师根据这首小诗,送给大家一幅对联,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富有诗情、诗心之人:

莺歌燕舞,姹紫嫣红,西处处明媚

诗情画意,齐欢同乐,心海时时爱暖盈

板书设计:

白居易

孤山寺 水涨云舒

贾公亭 游 莺歌燕舞

白沙堤 踪 踪 花乱草绿

西 图(最爱)

点击查看更多《钱塘湖春行》原文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4888.html

热门阅读

  1. 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是哪些
  2. 学校84届同学四十周年聚会发言稿
  3. 总经理新春贺词范文精选
  4. 5月20号我爱你的说说
  5. 元旦手抄报大全
  6.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探讨论文
  7. 520只因我爱你情感美文
  8. 故事里的旧光阴
  9. 乘上安全之舟扬起生命之帆演讲稿
  10. 秋季教育事业的工作计划
  11. 初中备课组半期的工作总结
  12. 喜庆结婚对联摘抄
  13. 华为项目管理法读后感范文
  14. 物理学科教师上学期末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15. 儿时过年散文
  16. 五年级关于难忘的除夕夜的写事作文400字
  17. 城市生态诗歌
  18. 描写喧闹的句子
  19. 描写秋雨桂花的诗句
  20. 《蜜蜂引路》最新教学设计
  21. 周一早晨祝福语大全201
  22. 写与秋天有关的诗句
  23. 你忽然的离去令我无比的心痛的情感美文
  24. 精选小学三年级的日记
  25. 企业乔迁新居贺词
  26. 石壕吏经典散文
  27. 女巫的青蛙儿童童话故事
  28. 父亲教育孩子所用到的语录有哪些
  29. 学写读后感范文
  30. 校园音乐教学计划
  31. 《天门谣》诗词鉴赏
  32. 查验员优秀年终总结范文
  33. 写给学长学姐的毕业祝福语
  34. 逢七夕而吟回文诗词十四首
  35. 《老妈变同学》读后感范文
  36. 201年父母结婚周庆年祝福语大全
  37. 2016年大雪时节养生问候语大全
  38. 公司合作协议书
  39. 关于秋天的伤感诗句
  40.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950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