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两峡崭岩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01:55

满江红两峡崭岩诗词赏析

《满江红·两峡崭岩》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诗句好,余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在词中,作者对赵晋榈娜烁瘛⑽牟筛予了极大的赞美。同时,由于二人遭遇相似,心有灵犀,同是报国无门,志不得伸,也反映了作者那种无奈、抑郁而又清高的思想感情。

词的上片,是写清风峡的景色及赵晋的高尚品格。开篇:“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写出清风峡两侧重岩叠嶂,陡峭挺拔,刘辉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云儿飘浮,鸟儿飞翔,山涧中野花红似一片晚霞,高山上绿色葱葱,这美丽的景象扑满视野。但这里人迹罕至,住在这里,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在此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不要迎接为好。“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如果无人伴君而感到凄凉时,就多栽些竹子吧。这几句词,层层递进,赞美了赵晋槌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词的下片,赞美了赵晋榈奈牟杉白髡叨哉缘募度推崇。“风采妙、凝冰玉”,颂扬了赵晋冰清玉洁的品质,是对上片的总结。“诗句好,馀膏馥。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写得绝好的诗句,可以流传百世,以育后人。在现今社会中,有您这么杰出的一个人物就足够了。这几句把赵晋橥瞥绲轿抟愿醇拥牡夭健“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人就象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在这里,明天飞向那里,没有固定的住处;事,就象飞出的弹丸,转瞬即逝,对待它,应该圆熟些,何必那么固执。当时作者与赵晋橥是被罢官隐退,他们都胸怀大志,又都是栋梁之材,但却得不到重用,这两句词反映了他们那种无奈、悲哀而又不得不自我安慰的心情。“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这次出游,很高兴君侯陪酒又陪歌,真是难得的机会啊!以“阳春曲”收尾,紧承“陪歌”,指赵晋的原词,同时也含有自谦的意思。

这首词虽是应酬之作,但由于词作者与赵晋际遇相似,所以他笔下的赵晋椋在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的化身。结合时代背景和辛弃疾的抱负、经历来读,就会感到词中蕴含的忧愤十分深广。

拓展阅读

1、庭芳·蓼花繁古秦观的

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梦清。独棹孤蓬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注释】:

当作于绍圣四年(1097)作者谪处郴州时。

之上片描绘楚月夜独钩的情景,下片侧重与楚月夜独醉。全如画,淡素雅洁,清丽恬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的上片如一幅清月夜独钩图:蓼花艳繁簇,芦叶衰黄零乱,夜深了,白露刚刚降下来。作者选取了三种最能表现秋夜色的典型景物,透过设色的明与暗,造境的野而幽,烘托出边的凄清气氛。

接着再对秋夜天作大笔的渲染 。“ 霁天空阔,云淡楚清 ”。秋高云淡,水天一色,境界阔大,虽其间有败芦残苇杂处。开头五句全是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 ”,秦观所作的这种景语,与他所要抒发的感情水***融,从而收到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

“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转入情事的抒写。小艇、孤篷,又是独棹——船上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样景况应该说够寂寞了吧。可是这位独棹孤舟的人 ,却是悠哉悠哉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

这里人透过表达特定情境的“独”、“孤”、“小”和“悠悠”等字,把一件本是中荡舟的极平常事,不仅写得摇曳生姿,而且充分表达出此刻他的生活情趣。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孤篷小艇”停了下来,接着道“金钩细,细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他垂钩中,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的从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了。“慢卷”,表明垂钩时的闲裕,与“悠悠过”绾合。而收卷钩丝后泛起水面涟漪,向外扩展,使一派水面上倒映的星光动荡不已,十分美妙。秦观在《临仙》里也有“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之句,写的是夜泊潇湘浦口,月高风定,秋水澄蓝,水不动,星亦不动,如浸水中,一片静景,与此的丝纶垂钩 ,“牵动一潭星”的以动写静,各擅其妙 ,可谓善写水中星影者。上片有景物有情事,景物和情事的搭配,表现出泛垂钩者的悠然自得情趣。过片三句是上片结尾三句情事的继续,只不过不再是垂钩,而是吹笛了。“时时横短笛”,看来今天夜晚,当小船悠悠地在水面漂动时,当“丝纶慢卷”后,他曾不止一次地吹过短笛。在寂寞秋之上,当他吹笛发出悠扬之声的时候,他觉得陪伴着自己的有“清风皓月 ”,彼此都脱略形迹,忘却你我的区别,物我一体。这几句,写出了人此刻的怡然自得,更写出了他的恬淡情怀,或者还微微夹杂一些儿感慨吧,所以逼出来下面似达观似郁结的一句 :“ 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秦观早年一度漫游,过的是“泛梗飘萍”的生涯。不过人说“任人笑”,表明自己并不在乎;不仅不在乎 ,还要“饮罢”而“醉卧”,因为对于世间烦恼扰心的种种不如意事 ,有耳朵也不会去听了,正所谓“尘劳事有耳谁听”。

最后三句,在“饮罢”“醉卧”之后,一枕沉酣,直到天明。秋风静,水波不兴,人已忘掉尘世间一切烦恼,尽管太阳高高升起,他还躺在枕上,酒意刚醒。

先写景,后写人,写景则着意描写特殊环境,写人则着重描写个性形象。如此层层写来,精心点染,细致描绘,一个特殊环境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一幅生动的楚月夜独钩钓而又独饮醉卧的画面,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人们感受到人怡然自得的恬淡情怀,以及深藏不露的愤闷不平的心情。

2、涉采芙蓉古

本文背景: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是《古十九首》之一。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此即是《古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古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原文: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我踏过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心相爱却要分隔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在古代*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是很典型的。

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这句是说,划船到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夏秋时节,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这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回顾,回转头看。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遥远没有尽头。这句是说,回头遥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这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中的另一主人公,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终老:终生。这句是说,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这是写一对长久分别得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3、《早发白帝城》的

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陵一日还。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郦道元《三》:“自三七百里中,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讨安禄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已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陵(今湖北荆州)。

“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千里陵一日还”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岸猿声啼不住”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常有高猿长啸”。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上,耳听岸的猿啼声,又看见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水急滩险,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这首写的是从白帝城到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点击查看更多满江红两峡崭岩诗词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18895.html

热门阅读

  1. 正规房屋租赁合同范文
  2. 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兽之穷》的诗词鉴赏
  3. 广告制作安装合同标准格式
  4. 弟子规中的故事
  5. 上课睡觉的检讨书模板
  6. 后帐的造句
  7. 检阅小学生读后感
  8. 温馨爱情的句子
  9. 优秀学员的发言稿
  10. 腊八的祝福语
  11. 不会再有第二个你父爱故事
  12. 冷灶热灶都要烧一把母爱故事
  13. 中秋节学生手抄报文字内容
  14. 关于描写幸福的优美句子
  15. 一个人伤感无助的说说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