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长课堂教学设计
1、知道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生活的思想。
2、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掌握营养、卫生、日常行为、运动等方面的健康生活小常识,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知道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保持快乐的心情和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生活的思想。
2、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掌握营养、卫生、日常行为、运动等方面的健康生活小常识,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知道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保持快乐的心情和乐观的态度。
第一课时
一、健康小调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1、把收集自己视力、体重、身高的具体数据填写在P23页的表格上。
2、计算体重指数。
3、肥胖自测。
4、了解近视、肥胖的同学的饮食习惯。
5、生活常识:请阅读《医生告诉你》。
6、讨论:近视、肥胖与什么有关?
二、营养忠告
1、了解营养“金字塔”。
2、理解合理、均衡的营养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3、小结: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卫生忠告
1、居家——通风透气、清洁干净、适时添减衣服。
2、选购食品——新鲜、卫生、营养。
3、就餐——不要光顾无牌小食店、摊档。
4、就医——到合法、正规的*机构诊治。
四、日常行为忠告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身体健康的“护航员”。
五、运动忠告
1、适当运动有助健康。
2、运动时要做好安全措施。
六、作业:收集有关吸烟、酗酒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小调查
谁的家长会吸烟?谁的家长爱喝酒?
二、讨论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吸烟和酗酒的人群,他们又可能是你的亲人,你是怎么看待的?
三、综合分析
1、将课前收集的有关吸烟、酗酒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3、看着这些*的图片,听到这些惊人的数字,你又有哪些感想了呢?
4、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应拒绝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每一天生活中还有那些不良习惯呢?
5、对于上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交流。
四、检查对照
1、上述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你有哪些?
2、很多小学生都有尝试吸烟和饮酒(特别是啤酒)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
3、说说你的看法:
听讲喝浓茶可以解困……;边听音乐边睡觉……;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大热天运动回来喝杯冰水真舒服……;
五、作业
1、根据今天讨论的话题回家与家长谈谈吸烟和酗酒的危害。
2、课外阅读《夏令营中的较量》。
第三课时
一、问题引入
1、谈谈你阅读《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感受。
2、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二、知识卡
1、怎样才叫健康?
2、生理健康包括什么?
3、心理健康包括哪几方面?
三、故事园
1、《垃圾食品与“三高”特征》。
2、《华佗的“五禽戏”》。
3、说一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四、情绪影响健康
1、故事《快乐是良方》。
2、查一查:哪些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3、解剖自己:哪些行为需要改正?
4、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学生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做个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我的计划
1、针对自己的健康情况,为自己做个“投资”计划,去健康银行“投资”,相信不久以后会有惊喜的回报。
2、倡议:根据今天讨论的话题写一份倡议书。
拓展阅读
1、《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读:
1、准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说:
3、说说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任务一:读好课题
1、板题,指名读课题。点拨指导读准”植物、妈妈、办法“等词语。
2、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任务二:读课文
1、自由读。
2、出生生字词,当小老师读。
3、指名读。
任务三: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植物妈妈,自由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位植物妈妈。
2、选自自己最喜爱的一位妈妈读读,抓住关键动词表演读,想象植物妈妈传播中的情景。
2、练说。
任务四:指导写字。
读:
1、自由读,说说哪一种植物妈妈送走种子娃娃的方式最有趣。
2、抓关键动词读体会。
背:
3、根据各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娃娃的关键词语,练习背诵。
写:
4、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妈妈,写一写它是怎样传播娃娃的。
任务一:说书课文主要内容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中写了哪几位植物妈妈。
任务二:表演读
1、自由读,你觉得哪位植物妈妈送走种子娃娃的方式最有趣。
2、表演读。
任务三:背诵
1、根据板书提示,自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任务四:仿写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是怎样转播娃娃的。
(莲蓬、柳树 、大豆……)
2、写下来。
2、优质《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常说,小故事,大道理。生活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深刻的感悟。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钓鱼的启示》,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小故事,懂得了什么大道理?
学生:故事是爸爸让我把钓到的鱼放掉……
学生:道理是
2、就是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却给我留下了*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中,每次当我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都会做出正确抉择。
老师:大家想想,课文中所指的,这诱惑人的“鱼”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金钱、地位、名誉、各种好处……!
老师总结:是啊,在这面临方方面面诱惑时,正是因为我时刻铭记爸爸的教育,后来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
3、此刻,你就是文中的“我”,如今面对父亲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学生:感谢爸爸让我明白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应该据为己有。
(有时,我们要学会放弃,这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修养。)
学生:爸爸,谢谢您,您的严格要求自己让我能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成为了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确实,爸爸的严格教育让我终生受益!)
学生:感谢爸爸,让我明白了道德是一种美德!
(讲道德也会让你拥有更大的力量和勇气!)
老师总结语:是的,此时的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4、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人的“鱼”吗,你又是怎么做的?
老师:有没有同学没有经受得住诱惑,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老师:今天学了钓鱼的启示,希望能对大家今后面对诱惑时,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示。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件事情,明白了一个道理,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叙事明理”。板书:叙事明理
总结过渡:当然,这篇文章在写法上还有许多精妙之处期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悟。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内容的描写让你喜欢,并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引导从环境描写、人物对话、人物的心理刻画、钓鱼和放鱼的动作描写几个方面来说。
总结:看来,对文章的喜爱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同学提到了文章中出现的父子对话。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这组对话描写。板书:对话
二、学习提示语的用法
1、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份资料,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材料一,也就是文章中的父子对话;材料二老师稍作调整,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老师: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2、两则材料项对比,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
材料一,生动形象;学生谈感受。
相机板书:神态、动作、心理
3、《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故事》。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岳阳楼记》,其中有一句话成为千古名句。
2、出示小黑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从这段话中,我们了解到范仲淹是做什么的?
(1)他是北宋初年杰出的*家、文学家。
(2)理解“杰出”。
3、默读课文,找出能够说明范仲淹在*、文学方面表现非同一般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4、全班交流。(抓住相关语句及重点词语感受范仲淹杰出的*谋略和文学才华。)
过渡:同学们想知道范仲淹杰出的*才能和文学才华从何而来吗?
三、深入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2—6自然段,看看范仲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2、全班交流。
3、理解句子。
(1)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的苦读诗书,钻研学问。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范仲淹为什么要这样的刻苦读书?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结合范仲淹的志向感悟理解,无论是好大夫还是好宰相,都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他这样的发奋苦读,就是希望自己有渊博的知识,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2)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范仲淹为何不敢吃朋友送的美味佳肴?
范仲淹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从而感受他生活俭朴的作风。
4、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范仲淹这样的刻苦读书,生活简朴,就是在修身,使自己不断地完善,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因为,修身是行事的根本。
范仲淹为何这样注重自己的修养?(他志存高远,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只有成为有修养的人,将来才能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
5、因为他这样有理想、有学问、有修养,后来成了宋朝有名的宰相。教师引读“范仲淹从政以后,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兴国利民的革新措施,以施展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范仲淹一生*清廉,关心民生疾苦,以生活俭朴、品德高尚著称于世。所以,后人这样赞颂他:
教师引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句子中的“风”指的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四、总结
范仲淹杰出的*谋略和文学才华来自他杰出的精神品格,正是因为他有杰出的精神品格,所以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布置作业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读一读。
2、听写练习。
3、背诵课文1—3自然段。
4、《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生字。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秋天是迷人的,秋天的颜色是绚丽缤纷的,秋天的气息是清新浓郁的,在秋天更有许多奇特的自然现象,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植物妈妈在秋天怎么送出自己孩子的。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
1、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送出自己的孩子?思考讨论后填表。
2、同桌交流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教学方法同前略
三、熟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认读书写课文生字词。
2、收集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的资料。
(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查阅书籍工具书、通过互联网、问懂得相关知识的人)
3、熟读课文。
课文理解赏析诵读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抽生读或者背诵课文
3、课文告诉了我们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
二、进行新课
1、找一找诗歌的哪几节为我们介绍了植物妈妈的办法?
2、齐读第二节。读懂了些什么?展示画片,学生感知蒲公英的形状。指导学生朗读。
重点理解:降落伞在这里的意思?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自由读课文第三节、第四节。读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来,全班交流议论。指导学生朗读。
4、课文第一节和第五节分别写的是什么?这两节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拓展升华
通过资料收集,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么送出自己的孩子的?四人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四、指导背诵课文。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举办一次以有趣的自然为主题的活动,学生作好资料的收集准备。
附:板书设计
5、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导语】《狐狸与乌鸦》是一则寓言故事,叙述了狐狸骗走乌鸦嘴里一片肉的经过,说明谁爱听奉承话,谁就会受骗上当。以下是微点阅读网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
1、学生对新知识点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进行意义建构的?学生通过小组自学,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狐狸的表情,使学生的表情读得以发展,并且练习“得意极了,直流口水”等词的用法培养逆向思维。
2、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进行说话练习,练习有感情地读课文,进行创造性想象说话。
3、技能目标
初步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师生间平等、民主;学生间团结、合作、友好、竞争。
教育技术手段
1、电脑动画:利用电脑动画便于学生讨论狐狸的表情与语气。
2、投影仪:利用投影集中归纳问题,练习说话。
教与学过程步骤
课前活动(用词造句)
交代目的:感情读课文,学习词语练习说话。
一、指名读一段
师:从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二、指名读二段
师:这时乌鸦会想些什么?(想象说)
三、学习第三段
狐狸看见乌鸦嘴里的肉有什么反应?
词语‘直流口水’――-说话练习
四、狐狸为了骗肉怎么做的?乌鸦有什么反应?
生:在书上划出相应的句子。
投影:学生到前面演示自己画的句子。(读)
动画:观察狐狸的表情
分组讨论:狐狸的话应该怎么读?
指名汇报
表情读训练:狐狸的三次话
1、您好!亲爱的乌鸦!
2、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3、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指名读――-》讨论优缺点――-》指名读
加动作练习
分组:(练习表演狐狸和乌鸦――》指名表演)
词语‘得意极了’――》
说话练习
分角色读课文
五、想象说话(续尾)
师:狐狸钻到洞里之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小组讨论)
小结作业
1、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什么道理?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您”、“亲爱”、“真漂亮”、“差多了”、“真好”、“爱听”、“得意”等词。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受骗上当。
【主要教法特点】
1、随课文阅读教学生字。
在语言环境中教学生字,有利于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也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因此,本课的生字教学设计采用随阅读课文进行的方法。
2、围绕目标,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利用投影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感知课文。凭借投影直观形象的画面,使无形变有形,抽象变具体,化解教学难点。例如,课文中有“狐狸抬起头,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这样一句话,其中“馋”字,教学时很难用语言表达,故设计了让学生观察投影画面的这个环节,就可把狐狸当时的馋相表述清楚。这样既达到了语言文字训练目的,而且为理解下文作了铺垫。
3、围绕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精心设计提问,精心设计练习,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考虑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得益其中。例如,在“狐狸行骗,乌鸦上当”过程教学中,有许多词句是理解课文、揭示主题的关键,如果不抓住这些词句进行训练,那效果显然是不会理想的。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边读边练、相互讨论、朗读表演等教学环节,意在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并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动手、动嘴、动脑。这样,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高。
本课建议安排2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出示课题,感知课文,学会部分生字,学习课文第一节。
2、听录音,看投影,整体感知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节,边看投影,边朗读课文。让学生知道狐狸和乌鸦是邻居关系,它们是相互熟悉的。理解句子:“乌鸦在树上做了个窝”并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二)循着狐狸行骗、乌鸦最终受骗上当这条文章主线
设计提问、组织讨论、指导朗读、安排表演,让学生理解词语,领悟语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故事说明的深刻道理。
根据课文意思:乌鸦找到一片肉,心里很高兴。可问: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乌鸦心里很高兴?乌鸦为什么这样高兴?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叼了回来”、“站在窝边的树枝上”等词组,再让学生围绕这些词组进行讨论,得出乌鸦找到一片肉后很得意,认为自己很能干,站在树枝上炫耀自己。在这基础上指导朗读。
2、狐狸怎样一计不成另生一计地行骗,乌鸦上当受骗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
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对这一过程联系起来思考,才能领悟乌鸦爱听奉承话而上当这一道理,所以教学时老师的提问也必须相互联系。为此设计了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填空的练习:
之后,组织讨论:狐狸说的这些话是真的吗?从哪里可以看出?它为什么要这样说?乌鸦开始为什么不作声?后来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这“看了一眼”是什么意思?乌鸦最后却张开嘴唱了,说明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从中反馈学生是否真正懂得了课文的意思。
3、寓思想教育于语言训练之中。
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乌鸦为什么会丢掉肉?乌鸦丢掉肉后会怎么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基础好的班级还可以设计“大家来帮助乌鸦”这样的教学环节。)
【篇三】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狐狸的3次施计和乌鸦的3次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对寓意的理解是难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小黑板、录音机。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吗?(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不漂亮)它的叫声好听吗?(不好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了这一课之后大家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带生字的词语圈出来读两遍。
2、在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边读边思考:狐狸是怎样把乌鸦叼的肉骗到手的。
4、看看课文插图画的是哪一自然段的内容。
三、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卡片,用指名读或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2、检查“一”字的读音。出示卡片:一天、一眼、一片、一看、一张。
3、提问: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然后请8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小结:大家在这节课学习得很认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会更积极主动。
作业: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一、各自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一)学习一至三自然段。
让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听第一自然段的录音,提问:你通过听和看知道了什么?(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它们是邻居,互相比较了解。)同时利用插图认识“窝”和“洞”。
导言:这两个邻居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课文。
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想: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乌鸦找到一片肉,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狐狸看到乌鸦叼着肉怎样了?它心理会想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大家齐读:
很高兴还可以怎样说(特别高兴、十分高兴、很得意。)从哪儿看出乌鸦很得意?(它叼着肉站在树枝上,正在显示自己。)
乌鸦正得意,被谁看见了?(狐狸)。狐狸看见肉后怎样了?(馋得直流口水),直流是什么意思?(不停地流)这说明狐狸馋到了极点,想马上把肉吃到嘴。
(二)学习四至八自然段。
导言:狐狸馋成这样,会怎样做呢?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四、五、六、七自然段。
提问:开始狐狸是怎样做的?(它想了想)“想了想”是指狐狸在干什么?(在暗暗打主意)你知道它在想什么?(我得想个办法,让乌鸦张嘴把肉掉下来。)接着它又是怎样做的呢?(它向乌鸦说了三次话。)让学生画出狐狸说的话和乌鸦听后有什么反应的句子。
理解重点词句。
提问: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了什么?说话时表情怎样?狐狸为什么要笑着对乌鸦说话,为什么要用“您”“亲爱的”这些词?(表示亲近、友好,想得到乌鸦的好感。)这时乌鸦有什么反映?(不作声)它为什么不作声?(因为嘴里叼着肉,不便回答。)
提问:看见乌鸦不作声,狐狸又说了些什么?它问候乌鸦孩子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关心乌鸦的孩子讨好乌鸦)这回乌鸦又有什么反应?(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看了狐狸一眼”说明什么(说明乌鸦有些动心了。)
提问:狐狸看到乌鸦有些动心了,接着又说了什么?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奉承、吹捧乌鸦,让它更加得意,好张嘴唱歌。)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张嘴唱歌,肉被狐狸叼走了。)
小结:狐狸不用向乌鸦要,也不用抢,而是通过亲近、讨好和吹捧,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说明狐狸怎么样?(狡猾)爱吸奉承话的乌鸦怎样了?(上当了)
一、分组读课文
二、指名读全文
三、指导朗读
1、读狐狸说的三次话。
第一次说的话要用友好、尊敬、问候的语气读。
第二次说的话要用亲近、关切的语气读。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赞美和请求的语气。
2、读乌鸦发出的声音“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四、讨论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爱采取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奉承讨好,如果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会上当受骗。)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1、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的书写。
肉:共六画,笔顺是冂、内、肉。
掉:右上是“上”,不是“十”。
窝:不要写成宝盖儿。
羽:两个“习”要写窄些。
3、每个生字写两遍。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1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