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弟子规的故事
《弟子规》蕴含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文化最高道德和行为的观念的集中体现。
《弟子规》的故事:关于黄香温席的故事
《弟子规》入则孝中:冬则温 夏则清,教育人们要讲孝道,孝敬老人不仅仅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付出实际行动,克服种种困难身体力行地做到孝敬老人。下面为大家讲一个黄香温席的故事吧。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正当他九岁时,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弟子规》的故事:关于卧冰求鲤的故事
《弟子规》入则孝中“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的意思是: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
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
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
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只鲤鱼,于是拿回去供奉给继母。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
原文: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弟子规》的故事:关于对待长辈的故事
齐国宰相晏婴有位车夫叫吕成,他依仗主人的权势非常骄傲自大。有一次吕成回到家中妻子表示要离开他。吕成很吃惊地问:“我为宰相赶车,多体面啊!不愁吃穿,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呢?”妻子说:“你还知道自己是个车夫啊,你看晏大人虽然贵为宰相,但从没有像你那样的招摇和炫耀……”听完妻子的批评,吕成很惭愧。从此一改前非,后来在晏子的推荐下,吕成当上了大夫。
周朝时候,有个*,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子骞,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子骞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
这时闵子骞 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
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啊!"
我们要明白,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弟子规》的故事:关于卧冰求鲤的故事
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
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
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只鲤鱼,于是拿回去供奉给继母。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
原文: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拓展阅读
1、弟子规读书笔记小学范文600字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如此奥妙深厚的大千世界发展至今,文化也传承至今。而今,我慕名拜读了这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弟子规》后,受益颇深。
有人说:“若是要成为这天下第一强国,创造一个理想的先进国度,那就得回到一千多年前,学习中国孔老夫子的文化。”我想这句话是毋庸置疑的。中华上下五千年,那积蓄已久的力量。岂是这些后起的“小辈”可比拟的?这薄薄的《弟子规》并没有多少重量,但这两千个字,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引导我们向善趋恶,这,便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自古以来,便是万善孝为先。老师长辈教导我们:父母将我们生之育之,十几年如一日,不容易。我们要孝敬父母,切不可忤逆父母。我们听着念着,也做着。可是,你是否有做好?是否也时时认为父母养育我们天经地义?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是用来还前世的债?
不是的,这世间又有谁是欠谁的呢?父母照顾养育我们,只是因为那血浓于水的情,并不是债啊。而我们孝敬父母,才是天经地义的。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父母与我们最亲,给予我们的恩情也最深重,那,是怎样都还不清的一份情!“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当作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用爱培育,不让父母忧心劳心虑心担心,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人们说:“孝乃小善。”那,何谓大善?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所以说,善良是人之天性,每个人都对大众有颗关怀爱护的心。然而我却认为,善不分大小。无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富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会给予,会感恩。付出的纯是一片仁慈友善,不为名利,毫无虚假。只是被现实的尘土所蒙蔽,以致看不到那颗原原本本真真正正的心。《弟子规》教我如何“剔糟粕”。清洗灵魂,涅磐重生,重拾那颗纯净的心,从而人人为善,这大概就是大善了吧!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天地间也将处处荡漾着爱的波纹。生活中的一切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你对他哭,他便会对你哭。同样,如若你温情待他,他也是会善待你的。
孝者,无须像张坚那样卧冰求鲤,无须像周文王、子路般时时牵挂。每天出门说一声:“爸妈,我走了!”回家时说声:“爸妈,我回来了。”让父母安心,这便足矣。
善者,无须像佛祖割肉喂鹰,无须像黄帝尝遍百草。只是每天对身边的人一个微笑,多做一些“举手之劳”,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谦让,这便足矣。
2、弟子规读书笔记小学范文600字
看完《弟子规》后,我感觉它主要是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在此我简单的写一下它给我在工作中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之心,尊老爱幼。“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要有责任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看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
3、弟子规读书笔记小学范文600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简简单单的二十四个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规的内容。第一句话就点明了弟子规是圣人们对我们的教导。后面十八个字把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规本身就讲的是做弟子,做学生,做儿女的规矩,于是我们便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读弟子规。
初读弟子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等读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后,才琢磨出点意思来,我反复读,感受越来越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讲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和大众相处时要相互爱护,并且亲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学习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了。整篇文章都在讲应该怎么做儿女,应该怎么做学生,应该怎么做人。
我在读弟子规,一定少不了父母的陪同。于是,我们一起读弟子规,理解弟子规,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机上看到一条短信,叫养生小专家。里面说修身养性排名第一的就是写毛笔字。因为我也写毛笔字,所以我也深有体会,你在不静心的情况下是写不好字的,但是你沉下心来写一会儿,心就会静下来。正如余力学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说的一样,你不好好写字,心静不下来,沉不住气,在心理上就会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经知道这个道理了。
在弟子规里,在家要孝顺父母,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在世上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强人所难等,这些是我得到的启发。
读完弟子规,理解完弟子规后,我发现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会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不好的我会改正并做到更好!
4、弟子规读书笔记小学范文600字
《弟子规》大家肯定都知道,也会背下来,但是你知道《弟子规》寓意吗?我知道,而且我还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了。你呢?现在我来带你去看看。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一天,我来到必胜客去吃饭。一进去,我就被眼花缭乱的美食给吸引住了。我打算在必胜客多吃一点,因为这是难得的美味,只有在我考试好的时候才能吃到。服务员带着菜单来了,我点了一个夏威夷匹萨、一份薯格、一盘泰式口口香、一盘鸡翅、两杯咖啡、和一块蛋糕。
餐上齐后,我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我丝毫没有感到饱的感觉。但过了几分钟,我觉得我的胃不舒服了。我想:我肯定是吃多了,我可不能再吃了。
我回到家后,准备**睡觉了,但我的肚子还是很不舒服,怎么办呢?我只好将就睡了。我刚躺在床上,不舒服的感觉就来折磨我了。我躺着等,等着什么时候胃会把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掉。我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等不住了,心里越来越着急。这时,我有个主意,这就是——吃药。
我叫爸爸起床,给我找药吃,爸爸给我找了一盒“吗丁啉”我吃了一片后,继续睡觉。躺在床上后,我感觉舒服多了。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入睡了。这难受的感觉整整折磨了我5个小时。
经历过这次教训,我以后可要细嚼慢咽,晚上要少吃饭,我以后可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了。我也终于感受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的寓意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食物,不要偏食,也不要挑食,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可知道了,你知道了吗?
5、弟子规读书笔记小学范文600字
传统文化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似乎显得有些落伍,但近几年掀起的这股学习传统文化的浪潮,使我们这些喜欢赶时髦生活,在网络时代、吃着洋快餐、穿着耐克的时代青年,开始反省自己:现代社会哪些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李嘉诚不就是靠着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才从一个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拥有数百亿身家、誉满全球的成功商人吗?在如今处处讲求竞争,事事讲求效率的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也许并不能为企业赢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于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企业便丢弃诚信去追求所谓的丰厚利润。然而他们得到了些什么呢?眼前的“三鹿”,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3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