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的玩具小学美术教案
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走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种使玩具走起来
教学学具:师:旧挂历纸、包装纸、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用具
三、导入
1、出示会走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讨论、回答。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小玩具会走,可是它为什么会走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走起来么?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
2、示范说明集中会走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真好,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走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走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知道了它,我们就能制作出会走的玩具了。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五、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走的玩具。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六、制作
七、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制作会走的玩具,而且我们把一些废品装饰后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玩具,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废品”有待我们发现进行装饰,充分利用成为有用的物品。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玩颜色》及教学反思
小班美术教案《红颜色》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认识红颜色,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美术《红颜色》含反思教案吧。
1、认识红颜色。
2、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布置彩色的环境,如挂彩带、彩旗;一棵挂满红苹果的树(苹果可摘下),红色皱纹纸块若干,一朵花的轮廓图及胶水。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红色物品教幼儿认识红色(红五星、红花、红领巾、红辣椒、红帽子……),红颜色很显眼、很漂亮。
2、请幼儿找找哪里有红颜色的东西,看谁找得多,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寻找室内环境中的红色物,并说出××是红色的。
3、给娃娃送红苹果,每人摘一个红苹果给娃娃。
4、猜猜盒里有什么(出示纸盒,里面装有红皱纹纸块),请幼儿用红纸块团成红色小纸球,大家一起做一朵红花(老师协助幼儿将一粒粒纸团粘在花的轮廓里)。
1、可因地制宜地利用环境中的色彩进行活动。
2、可根据班级环境布置的需要运用红色进行创造。如用红色纸球粘出"小巧手"的字形图等。
1、观察、欣赏红色物品,认识红颜色。
2、掌握团和粘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掌握团和粘的方法。
布置彩色的环境,如挂彩带、彩旗;一棵挂满红苹果的树(苹果可摘下);红色皱纹纸块若干,一朵花的轮廓图及胶水。
活动与指导:
(一)观察、欣赏红色物品
1、观察、欣赏红色物品,如红五星、红花、红领巾、红帽子、红辣椒……。
2、小结:红颜色很显眼、很漂亮。
(二)游戏:找红色,认识红颜色
1、从环境中,找找哪里有红颜色的东西,看谁找得多,并说出××是红色的。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寻找室内环境中的红色物品。)
2、给娃娃送红苹果,每人摘一个红苹果给娃娃。
(三)做红花,掌握操作方法
1、团一团:
(教师出示纸盒,里面装有红色皱纹纸块)用红色皱纹纸块团成小纸球。
小结:团的方法……
2、粘一粘:
大家将一个个小纸球粘在花的轮廓里,做成一朵红花。
小结:粘的方法……
(四)展示、欣赏欣赏做好的大红花,体验集体创作的快乐。
1、可因地制宜地利用环境中的色彩进行活动。
2、可根据班级环境布置的需要,运用红色进行创造。如用红色纸球粘出"小巧手"的字形图等。
修订感言:
1、格式、字体、表述要规范,一步到位,以免返工;
2、及时总结、提升知识点和技能要领;
3、整个活动从幼儿出发,从幼儿的行为出发(所有表述的主体默认为幼儿,无论目标、重难点,还是过程),同时,体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4、目标、重难点与过程保持高度一致;
5、目标、重难点与过程体现领域的关键经验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如本活动的重难点不是认识红色,而是掌握团和粘的方法);
6、关注活动的基本模式。本活动的基本模式为:观察与欣赏-游戏-操作-展示与欣赏,体现出基于审美与体验的幼儿美术教育思想。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本文扩展阅读: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频率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颜色具有三个特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颜色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用三度空间的颜色立体来说明。
2、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玩颜色》及教学反思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猫玩线团》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小猫玩线团》含反思!
1、学习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表现一团一团的毛线团。
2、借助儿歌语言和动作,感知用曲线的轨迹表现毛线团。
3、敢用多种色彩来表现毛线团,养成正确取笔、放笔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猫头饰一个、毛线团一团,黑板,彩色粉笔若干。
幼儿用书、油画棒、纸。
1、歌曲《咪咪小花猫》导入,并出示毛线团,探讨毛线团的样子。
师生表演唱歌曲《咪咪小花猫》。
教师:小花猫捉完老鼠想玩一玩,你知道他想玩什么吗?
出示毛线团: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幼儿进行讨论。
2、 绕毛线团,感知绕毛线的动作。
教师示范绕毛线团,让幼儿感知毛线团由小变大,由中心向外不断扩散。
教师借助儿歌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由内向外一圈圈画螺旋线,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一圈圈往外绕毛线团的动作。
3、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画毛线团。教师:绕线团、绕线团,一圈一圈往外绕,越绕越大,越绕越大,毛线团绕好了。鼓励幼儿边空手练习边念儿歌。
4、幼儿绘画毛线团,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启发幼儿给小猫咪添画许多彩色的毛线团。鼓励幼儿边绕边念儿歌,提醒幼儿一圈一圈往外绕。
教师巡回指导。
5、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欣赏评价。让幼儿说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表扬能够大胆用色的幼儿。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很多彩色的毛线团以及玩偶小猫,这样就能吸引孩子。我把“学习运用由内到外一圈一圈画螺旋线,表现一团一团的毛线团,并敢于应用多种色彩来表现毛线团”作为这个活动的重点和慢点。在课活动活动时,先让幼儿表演唱歌曲《咪咪小花猫》,使幼儿的兴趣一下子提起来了。出示实物各种彩色的线团,让幼儿观察小猫玩的线团是怎样的,由此引出课题:小猫玩线团。在导入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对小猫玩线团这个课题很感兴趣。接着我让幼儿猜猜小猫拿到了线团会怎样玩呢,让幼儿自由回答。
我在示范画的时候刚开始没有念儿歌画,发现有的幼儿并没有在认真看,而是在和旁边的小朋友玩。后来我示范画时用了儿歌“绕啊绕啊绕毛线,我帮妈妈绕毛线,从里往外绕,绕成毛线一大团”,就发现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一边跟着我念儿歌一边很认真地看我如何画出彩色的毛线团,我画完后还拍手鼓掌呢,当时很多幼儿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当我请幼儿幼儿上前示范时,幼儿很积极,都说:“我来!我来!”画得好的小朋友,看了就像真的毛线团一样,很漂亮,我也把大拇指送给了他们。
3、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玩颜色》及教学反思
1、通过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认识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
2、孩子会听懂老师的话,在活动中玩玩说说。
3、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克服胆怯心理的精神。
1、红、黄、蓝、绿的玩具和油画棒(幼儿人手一套)
2、画有三角塔的纸若干
3、独木桥一座
4、红、黄、蓝、绿的纸质百合花若干
一、基本部分
1、同幼儿聊关于颜色的话题,如:自己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自己用的书包是什么颜色?
2、出示玩具:
(1)颜色宝宝也飞到了玩具上,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2)引导幼儿说出最上面的是谁?最下面的是谁?中间是谁?
3、请幼儿按教师的样子搭一次
4、请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搭一次(教师随机指导),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搭的。
5、出示画有三角塔的纸
(1)讲解要求:上边有几个三角塔,请你用红、黄、蓝和绿这四种颜色的油画棒为它们涂上颜色,每一格涂一种颜色。
(2)幼儿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6、游戏:送花给天线宝宝
(1)玩法:从河这头走过独木桥到河对面将花拿回送给天线宝宝,要求送花时,要说出你送什么颜色的花给什么颜色的天线宝宝(如:红色的天线宝宝波儿红色的花送给你)
(2)幼儿进行游戏(教师重点辅导胆小的幼儿)
二、结束部分
1、天线宝宝看见小朋友们又聪明又勇敢,他们托老师送一些花儿给你们,可是你要告诉我你想要哪种颜色的花。
2、教师送花给幼儿,活动结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2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