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教案案例

发布时间: 2025-07-20 15:40:28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教案案例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一条重要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能利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并会用符号=表示出来。

3、理解两个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能用刻度尺量两点间的距离,画一条线段的中点,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重点内容)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两点间的距离这个概念。难点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公理的应用。

三.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

(1)、请指出能够测量线段长度的工具: 。

(2)、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

(3)、 ,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2.自主探究

(1)、请你画一条长为4cm的线段,并用刻度尺找出它的中点.。

(2)、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a,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为什么。

a.若AP= AB,则P是AB的中点。( )

b.若AB=2AP,则P是AB的中点。( )

c.若AP=PB,则P是AB的中点。( )

d.若AP=PB= AB,则P是AB的中点。( )

(三)合作交流。要求:小组或同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7)、如图,线段AB上有一点C,那么BC AB;AB BC+AC;

AB+BC AC.(填、=或 ).

(8)、如图,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CB的中点.

①如果AC=5cm,BC=3cm,那么MN= .

②如果AM=2cm,NB=3cm,那么AB= . 第9题图

(9)、从甲到乙有两条路径,其中一条要经过丙,小明画出了示意图,并注明了距离(单位:千米),小英认为他的标注有问题,说说你的看法。

四.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选择题

(1)在直线AB上有一点C,已知CB=2cm,AB=4cm,则AC等于( ).

(A)6cm( B)2cm (C)6cm或2cm (D)无法确定

(2)如图,一根10cm长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出的长度有( ).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2.填空题

(1)如图,从A地到B地的四条路中,最近的一条是 .

(3)如图,已知直线上有四个点A、B、C、D,则AC= +BC=AD- ;AC+BD-BC= .

(

(4)如图,已知BC=4cm,D是AC的中点,且DC=3cm,则AB= ,AC=

(5)把线段AB延长到C,使BC=AB;再延长BA到D,使AD=2AB.那么:

①BC= AB AC;②BD= AB= CD.

(6)比较下列线段的长短(填,,或=).

①AD BC;②AB CD;③AC BD;④AO CO.

3.如图,已知AB=20cm,CD=8cm,E、F分别为AC、BD的中点,求EF的长.

五.归纳总结,共同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六.典型习题

1.在直线l上取A、B两点,已知P为线段AB的中点,点M在AP上,MB=6,MA=4.

求MP的长度.

2.已知,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AM的长.

七.课下延伸。

探索与思考

量一量图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相对两个顶点的连线(线段AC、BD)的长度,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拓展阅读

1、人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实词的意义用法

3.能脱离课本形象、准确的复述故事情节,朗读背诵。

4.能独立概括文章的寓意。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出处)

1.图片“狼”(远、近观察)

2.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àn 蔽bì

弛chí 眈dān 瞑míng

隧suì 尻kāo 黠xiá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四、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有关情节

五、回音壁(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

六、师生互动探究课文的情节,理解文章的寓意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 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 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 狼的表现呢?

9 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 朗读最后一,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 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14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七、回顾小结,课文背诵

八、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

2.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

2、人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一、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2、品味文章对豪猪特性的精炼传神的描写;体会作者调侃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3、认识生物进化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存在,懂得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必将走向衰亡的道理。

二、学重点难点

1、重点:总结豪猪的特点,体会精炼传神的语言。

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三、学方法

朗读、探究、讨论、联想法。

四、学手

多媒体

五、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绅士的资料,加深认识理解。

六、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窈窕绅士》剧情:

谈谈你对绅士的认识?风翩翩、温文尔雅、潇洒悠闲……在森林中也有这样一位野兽绅士,让我们走进茅盾的《森林中的绅士》,去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2、整体感知

①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这位绅士的外貌。(出示豪猪图片)

一张方正而持重的脸,鼻子脆弱,头部、背部、尾巴上都长着钢针似的刺毛,还有一根不太长然而还强壮有力的尾巴,矮胖胖的四足兽。

②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满身钢针似的刺毛。

刺毛的作用在于;

(1)可以与同伴保持相当的距离;

(2)当它从高处跌落,可以保护身体不受损害;

(3)落水时,可以起到救生衣的作用;

(4)是绝妙的自卫武器。

③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形象的豪猪称为“绅士”呢?

(说明:抓住豪猪与绅士外在形象上的不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体会精炼传神的描写)

:①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很有养似地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

②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地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结合文中语句归纳以下内容:

本文从待人接物的方式、对敌人的战术独自的无病呻吟等几方面突出表现了它的绅士风。豪猪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终保持距离。豪猪长得蔼可亲,潇洒悠闲,很有养似的边走边哼。豪猪的日常起居,活动范围不出三四里地。从树上倒栽下来,也很从容。受到攻击时,仍不失绅士风。豪猪的无病呻吟是玩玩的,是无目的的安安逸逸。

3、深入探究

①森林中的绅士豪猪,代表了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作者说这种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心寒?

懒散悠闲(潇洒悠闲、逍遥自得、 镇定自若 懒散、无所用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乏危机意识)

结合以上加点词语体会作者调侃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如文中的它永远踱着方步,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潇洒悠闲,即使面对敌人的进攻围困也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换个角其实是得过且过、缺乏危机意识)

在生物进化优胜劣汰是客观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一味地逍遥自得,无所用心,面对天敌只能消极地*,就必然影响其生存能力,即使没有大的地质变迁、天敌的攻击,最终也必然会导致其自身器官机能的退化,避免不了灭绝的境地。从豪猪的特性延伸到人类,不也是同样的命运吗?因此,作者对豪猪那种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是不满的。

②文章把豪猪作绅士,仅仅就是为了写豪猪吗?

补充;

A、现代散文重在表达作家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所谓感是说作家由某一眼前物或某一身边事发生了某种亲切的感受,或触发了某种潜在的感情。所谓悟,是从中悟出某种人生的真谛哲理。这里,眼前物、身边事是实,而人生的感悟就是虚。

B、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40年代

C、绅士是指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作者称豪猪是森林中的绅士,是因为豪猪与现实中的绅士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文中寻找出这些相似之处,体会作者对现实中的绅士的态,明确豪猪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作者所担忧的某些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作者的用意在于提醒艰苦年代的人们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也有绝种之忧。

③学完本文后,由豪猪的命运你还会联想到什么?(言之有理即可)

作业:材料探究

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过一次有名的实验。经过精心策划安排,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了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滚油锅,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隔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地来回游动。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

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等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为时太晚。它欲试乏力,全身瘫痪,呆呆地躺在水里,终致葬身在铁锅里面。

阅读以上材料,并联系本文豪猪的生活方式,结合自己或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说明:此题意在引发学生思考自己所处社会生活对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小结:从容持重、雍容大的绅士是令人景仰的,处变不惊、潇洒悠闲的绅士风是令人羡慕的。然而,作者通过对森林绅士豪猪生活方式的描写及其种族命运的揭示,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这种典型的绅士式的生活方式后面的巨大忧患:过的懒散悠闲最终必将导致*的悲惨结局!让我们学会居安思危!

板书:

森林中的绅士

茅盾

豪猪 安逸、不思进取 濒临灭绝

绅士 叫人心寒 启示

3、人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2、学习本文拟人的方法,揣摩文章细腻而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关于人类生存的启示

学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写法

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你的眼中,什么叫绅士?

有一种动物叫豪猪,它的身体肥胖,头部长的像老鼠,其的特色,就是从背部到尾巴都长满了黑白相间的棘刺。每当豪猪遇到危险,会立刻竖起一根根的刺,以用来吓阻敌人。如果敌人仍要进一步逼近的话,它就会转身倒退冲向敌人,与敌人搏斗。豪猪的一切生活方式,连它的战术在内,都是典型的绅士式的。这种绅士式的生活方式,这对人的生存有怎样的启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中的绅士》。

1、介绍作家作品。《森林中的绅士》的作者茅盾的原名、字、籍贯、生卒年,在题注里有介绍,这里只作简要的补充。他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追求》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2、检查预习。

① 齐读生词: 得天独厚 逍遥自得 无所用心 待人接物

知难而退 优游自在 无病呻吟 方正持重

②《森林中的绅士》的作者 ,原名 ,字 ,代表作

二、、沉浸文本, 整体感知

指定个别学生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容易出错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师生共同探究文章的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1、 作者为什么称豪猪为“森林中的绅士”?

可引导学生抓住豪猪的特点:待人接物的方式、战术、无病呻吟等。

2、“森林中的绅士”——豪猪,代表了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什么作者说这种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师生交流。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研读赏析:哪些地方对豪猪的描写很传神?找出来,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师参考:

①“它的潇洒悠闲,实在也到了殊堪钦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很有养似地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突出表现了豪猪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逍遥自得,颇具绅士风

②“它躺在树枝间,从容自在地啃着树皮,啃地倦了,就打个瞌睡;要是睡中一个不小心倒栽下来,那也不要紧,它那件特别的长毛大衣会保护它的尊躯。”

能吃能睡,甚至边吃边睡,吃、睡均从容不迫,豪猪的憨态跃然纸上。

③“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头(还是为的保护鼻子),倒退着走,同时猛然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后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的高,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象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笨拙的样子令豪猪更可爱了,而大敌当前却仍不忘记,可谓从容镇定。

三、感悟与反思

1、问题1:课文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得天独厚”,具有这样巧妙自卫武器的豪猪会渐有绝种之忧呢?是不是它那种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然呢?还是因为它那“得天独厚”之处存在着绝大的矛盾——几乎无敌的刺毛以及毫无抵抗力的暴露着的鼻子——所以结果仍然于它不利呢?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自由讨论。

问题2:作者写本文仅仅是让我们喜欢豪猪这种动物吗?学生讨论,师引导。(对濒临灭绝的担心,对懒散悠闲生活方式的不满。)

四、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豪猪的命运让你产生那些联想?大家共同讨论。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设计: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可爱之处。

4、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青春故事

知识目标: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能力。情感态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制作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填好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学活动做好准备

新授:板书 忠实履行义务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东南亚地震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用身边的实,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

(二)相关链接——“五爱”

(三)法律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举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

(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一小组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

(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师小结——

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

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法制观念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三个结论)

点击查看更多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教案案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5910.html

热门阅读

  1. 平凡的世界摘抄赏析
  2. 新居落成中堂贺词
  3. 愿用半世温柔换君再次携手美文
  4. 关于幼儿园托班计划范文参考
  5. 2016关于元宵节给客户的祝福语
  6. 《灯祭》读后感范文
  7. 财务新年工作计划范文
  8. 妹妹优美散文
  9.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的原文阅读答案解析与译文翻译
  10. 聘用证明的范本
  11. 会计岗位半年工作总结
  12. 除夕祝福语短信201
  13. 水彩游戏教学设计
  14. 下雪的美景说说
  15.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