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柳宗元

发布时间: 2025-07-21 21:14:42

《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柳宗元

这首诗与《江雪》诗一样,都是寄托诗人自己心情意趣的,不过《江雪》写的是静态,此诗却流畅活泼,生动之至,也是诗人柳宗元的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了。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①本篇作于永州。西岩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

④楚:西山古属楚地。

⑤销:消散。

⑥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⑧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这首诗起句较平,只是简单地点明了渔翁夜宿的地点在西山。第二句却峰回斗转,奇特别致。“晓汲清湘燃楚竹”,连用两个动词,“汲”与“燃”,为诗句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我们仿佛感受到渔翁在一夜安眠之后的轻松与闲适。打水、烧柴做饭,这原本是日常生活中最俗常不过的事;然而由于诗句中的“清湘”、“楚竹”,却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西山在湘江边,古时围绕“湘水”本就有许多美好神奇的传说;而西山古属楚地,楚地的斑竹枝又带来一份怅惘的回忆和对一种高洁情感的追怀。因此渔翁这一无心之“宿”,却具备了如许多的雅趣。渔翁本就是一个自然的意象,是一个自然中人,靠自然为生,与自然为伴。这也暗含了诗人因贬谪的境域而产生的寄情山水的理想。“汲清湘”、“燃楚竹”,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清新明朗的画面。并且这两个连续的动作还赋予了诗句一种意想之外的节奏与音韵美,使诗句流动起来,极具美感。

因为“燃楚竹”而产生了缭绕炊烟,加之清晨水面常有的水雾之气,因而渔翁的身影是隐在这烟雾之中的。等到太阳出来,烟雾消散,要寻找他时,却早已经不见人影。这就使诗句具有了些许神秘色彩。下一句可以说是全诗中最具奇趣的一句,“欸乃一声山水绿”。“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此处场景转换,我们的视线也由水雾迷蒙的江岸转到了日光初起的青山绿水中,视野开阔了。这时忽闻得水上摇橹声,或者还伴有一些歌唱,这“欸乃”一声就打破了山水的清寂,为平静的景色注入了几许活力,也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此句颇得民歌的特色,清新鲜活而又朴实无华,读来趣味盎然。“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以上诗人为我们渲染了一幅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般的情境。与自然的亲近在另一方面也是与世俗的疏离,对诗人而言当然是暗含着对*的怨愤与失望。自古遭贬谪的诗人很多,他们或孤高傲世誓不屈服、或遁迹山林产生归隐之心,然总之是脱不开寥落与愁绪。此诗虽极力渲染一种空灵冲淡的境界,却还是隐隐流露出作者的一丝孤寂,也正是因了由宦途坎坷产生的孤寂心境才引发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被贬的永州僻处湘南一隅,风景秀美,这对他的失意是一种慰藉,也为他寄情山水提供了现实条件。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江流滚滚,云影悠悠,这里表现出了一种旷达与超脱,可谓余音绕梁。“无心”二字可说是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而来。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总之,《渔翁》一诗,造语平实,设色淡雅,情致悠闲,境旷意远,确是一首淡泊入妙的好诗。

拓展阅读

1、旦口占用亚子怀人韵注释

近现代:*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笑语喧哗,十分热闹,红岩村的年青**送来梅花,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大家在一起举杯互相敬酒,表达着新年的祝愿,散席后众人意犹未尽,又一起品尝这胜利茶,谈论当今时事。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只有精忠才能报答祖国,如今祖国正遭外侮,烽烟遍地,没有地方去寻求一家安乐。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我们在陪都重庆载歌载舞地欢庆新年,但不要忘了延安,让我们遥祝延安解放区繁荣昌盛。

共庆新年笑语哗(huá),红岩士女赠梅花。

红岩:指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红岩村。士女:青年男女。

举杯互敬屠(tú)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屠苏酒:酒名。此指宴会上所饮之酒。胜利茶:当时重庆市商店出售纸包茶,名“胜利茶”,表示预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意思。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yáo)祝延安景物华。

陪都:指重庆。国民**的首都本来在南京,因陷落,临时迁至重庆,故称陪都。景物华:景物有光彩。此为祝颂延安繁荣。

这首诗从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围坐一起共度旦的盛况写起。“笑语哗”可想见当时的热烈情景。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浪盖过一浪。这“笑语哗”体现出了**者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红岩士女赠梅花”则描述出宴会上**们互赠梅花表达祝福的动人场景。

梅花傲霜斗雪,绽放严冬的超凡绝俗的高贵品格,历来备受人墨客的青睐。“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盛赞了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再者,梅花还是报春的使者。“为报春信息,不怕雪埋葬”。梅花的含笑宣告了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举怀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把宴会的气氛推至**。宴会上大家举杯欢歌,开怀畅饮,共同表达对美好前途的祝愿。俗话说:“人逢知己干杯少。”况且平时大家都工作繁忙,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抵掌而谈,自然要借此尽情解放一下。于是飞壶传觞,推杯换盏,喝得酒酣耳热,不亦乐乎。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痛饮黄龙府。宴会结束后,大家仍然意犹未尽,一边品茗,一边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字。

新年饮酒的风俗,含有驱除忧愁烦恼,喜迎新春之意。正如王安石诗云:“春风送暖入屠苏”。对新生活、新气象的向往都溶入这浓浓甘醴之中。屠苏酒就演变成了吉祥的象征。而胜利茶,据作者自注,也是希望的`象征。

这四句诗一面运用层层皴染法描绘出宴会的热烈氛围和乐观场面,一面运用梅花、屠苏酒和胜利茶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艺术地表现了**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格调明快,发人深思。

“只有精忠能报国”使语调由欢快转入低沉。一想起大敌当前,*不守信用,致使抗战大计不谐,诗人内心就隐隐作痛,坐卧不宁,从而影响了宴会上的欢快心情。

“精忠报国”来自岳飞之事。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抗金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后被诬入狱,受何铸审问时,飞裂裳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四字系岳母所刺,目的是激励岳飞爱国。又宋高曾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成锦旗,授与他。后人就用“精忠报国”来纪述岳飞的爱国精神。诗人借表达自己献身民族大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愿望,同时这也是中国**抗战到底决心的写照。此外,这里还是对*的婉讽,奉劝蒋不要落入汪伪和日寇设置的圈套,免步人后尘,*可悲。

“更无乐土可为家”指出国家沦于敌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哪有可存身立命的乐土。诗人青年时代就追随**,几十年来风风雨雨,颠沛流离,未过一天安稳日子。正如徐特立所评价的:“唯将国作家。”*慨天下为己任,昼夜奔波于救国救民之大计。这句诗正抒发了诗人不求一己的苟安偷生,而要解民于倒悬的豪迈胸怀。

乐土,出自《诗经·硕鼠》:“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董老在此是反其意而用之,古人尚有乐土可去,而今天诺大的中国竟找不到一块乐土,极言民族危机的深重。抗战大计已是迫在眉睫,只有驱尽日寇,才能将中华神州变成乐土。当然仅仅赶跑日寇也还不够,还要进而推**,建立民主、自由的**。这里暗示出在国民*的*统治下,人民怨声载道,并不比沦陷区好多少。

末尾两句由重庆的载歌载舞引出对延安的祝福和思念。在这欢庆佳节之际,诗人想到远方的战友,相隔千山万水,只有遥祝延安日新月异了。

诗人虽生活在重庆,但念念不忘的却是延安。重庆尽管比延安繁华,却是令人压抑的。延安尽管物质艰苦,精神上却是令人舒心的。而且重庆繁荣的背后掩盖的是一触即发的危机,地下潜伏的岩浆正汹涌运行。延安虽然遇到暂时的困难,但诗人相信在*的领导下终会走出低谷,“为有源头活水来”,而重庆则是连生命的涟漪也已泛不出的一汪死水。而且延安群英荟萃,人才济济,云集着大批民族的精英。像亚子诗中所津津乐道的:“杜断房谋劳午夜,江毫丘锦各名家”。这里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希望。

通过对延安出思念,诗人一扫情绪的压抑,重又明亮起来,使全诗在节奏明快中结束。全诗基本采用铺叙手法,写得明白如话。

2、黄葛李白的诗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

青烟万条长,缭绕几百尺。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綌。

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

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

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洛溪边生满了黄葛,黄色的葛花开得密密绵绵。

长长的蔓条蒙着清晨的烟雾,足足有几百尺长。

闺中的少妇,其纤纤之素手,采来葛藤,制成丝锦,织成葛布。

为远在绝国的征夫缝制暑衣,做好征衣远寄给在日南守边的丈夫。

等到征衣寄到后,恐怕苍梧地区傍晚的火星西落,时已至秋了。

虽然时节已过、但是此暑衣且莫轻掷,因为它是为妻亲手所制,上面寄有妾的一片真情和爱意啊。

注释

黄葛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前溪歌七》:黄葛生烂漫,谁能断葛根。李白此诗题应本于此。《乐府诗集》卷九十列此诗于《新乐府辞·乐府杂题》。

绵幂:密而互相掩盖之意。

缭绕:此处意为缠绕。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缉,收集。絺,细葛布。綌,粗葛布。絺綌,这里概指葛布。

绝国衣:即万里衣。绝国,即绝远之地,极其辽远之邦国,多指边疆。

日南:郡名,秦象郡,汉武帝鼎六年(公前111年)更名为日南郡,其地在日之南。唐属岭南道。即骏州,在今越南义安省荣市。

苍梧,郡名,即梧州。汉武帝鼎六年(公前111年)置。治所在广信,今广西梧州。大火,星名,即心宿。大火落,时令已入秋矣。

妾:古代女子自称。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作了许多飘逸豪放的诗篇。但他同时也写了不少清新婉转的生活、爱情小诗。此首《黄葛篇》即其中之一。

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层,共三层。“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此层写黄葛生于洛溪,抽条开花,葛条缭绕蔓长,远望绵幂如青烟。这里是化用古乐府《前溪歌》:“黄葛结蒙笼,生在洛溪边”的诗意。作者首先描绘黄葛,一方面,因为它是葛衣之材,引起下面闺妇制衣赠夫的描写,另一方面也是葛条的绵长缠绕,暗喻闺妇的柔情怀远,写物是为了写人。“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綌。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这是第二层。绝国,是空绝国中之意,也即指其衣精制美妙,别的衣服皆不可。日南,地名,为当时西南边陲之地,絺綌是葛布,粗者为綌,细者为絺。此四句写闺人不辞辛劳,采缉黄葛,制为佳衣,远寄他乡的.丈夫,表达深切的关怀、思念与相爱之情。作者“素手”表现闺人姿质之美,“日南”极言相距之远,“绝国”极言衣服之精美,皆意在表现闺人之情重。“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这是最后一层,写光阴荏苒,夏去秋来,闺人恐团扇见捐,暑服遭掷,不禁再次叮嘱丈夫,莫时过境迁而厌旧喜新,要常怀此衣,尊重此情,见物思人,诗至此,意思进一层,更深刻地表现了闺人诚朴而真挚的感情。苍梧,地名,今广西苍梧县一带,唐时与日南同属岭南道。大火,星名,六月在南方,七月移向西方。“苍梧大火落,”是说在苍梧之地已时至初秋七月。

总观全诗,它闺人采葛制衣的生动事例,表达妻子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情辞婉转流美,深得南朝乐府民歌之风味。

创作背景

此诗为李白自创乐府新辞,是代闺中女子写思念丈夫之情。其具体作年不详,王琦和黄锡珪的《李太白年谱》、詹鍈的《李白诗系年》、安旗和薛天纬的《李白年谱》裴斐的《李白年谱简编》均不提此诗。

3、诗经板

*板板,下民卒瘅。

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圣管管。不实于亶。

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尔同僚。

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为笑。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

老夫灌灌,小子蹻々。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

多将熇々,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

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

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

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大邦维屏,大维翰,

怀德维宁,子维城。

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昊天曰明,尔出王。

昊天曰旦,尔游衍。

注释

板板:反,指违背常道。

2

*昏乱背离常道,下民受苦多病辛劳。

说出话儿太不像样,作出决策没有依靠。

无视圣贤刚愎自用,不讲诚信是非混淆。

执政行事太没远见,所要用来劝告。

天下正值多灾多难,不要这样作乐寻欢。

天下恰逢祸患**乱,不要如此一派胡言。

政令如果协调和缓,百姓便能融洽自安。

政令一旦坠败涣散,人民自然遭受苦难。

我与你虽各司其职,但也与你同僚共事。

我来和你一起商议,不听忠言还要嫌弃。

我言切合治国实际,切莫当作笑话儿戏。

古人有话不应忘记,请教樵夫大有裨益。

天下近来正闹灾荒,不要纵乐一味**。

老人忠心诚意满腔,小子如此傲慢轻狂。

不要说我老来乖张,被你当作昏愦荒唐。

多行不义事难收场,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老天近来已经震怒,曲意顺从于事无补。

君臣礼仪都很混乱,好人如尸没法一诉。

人民正在呻吟受苦,我今怎敢别有他顾。

国家动乱资财匮乏,怎能将我百姓安抚。

天对万民诱导教化,像吹埙篪那样和洽。

又如璋圭相配相称,时时携取把它佩挂。

随时相携没有阻碍,因势利导不出偏差。

民间今多邪僻之事,徒劳无益枉自立法。

好人就像篱笆簇拥,民众好比围墙高耸。

大国犹如屏障挡风,同族宛似栋梁架空。

有德便能安定从容,子就可自处城中。

莫让城墙毁坏无用,莫要孤立忧心忡忡。

敬畏天的发怒警告,怎么再敢荒嬉逍遥。

看重天的变化示意,怎么再敢任性桀傲。

上天意志明白可鉴,与你一起来往同道。

上天惩戒无时不在,伴你一起出入游遨。

所作的讽刺诗,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与后代一些讽谕诗“卒章显其志”的特点相反,作者开明义,一开始就用简练的语言,明确说出作诗劝谏的目的和因。首二句“*”对“下民”,前者昏乱违背常道,后者辛苦劳累多灾多难,因果关系十分明显。这是一个高度概括,下全诗的分章述写,可说都是围绕这两句展开的。

的“板板”,作者在诗中作了一系列的揭露和谴责。先是“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不但说话

;他为了解民于水火,大胆进言,甘冒风险“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无敢”两句,“无为”

在这首诗中,最可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作者的.民本思想。他不仅把民众比作国家的城墙,而且提出了惠师牖民的主张,这和邵公之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相通的,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二是周朝传统的敬天思想,来警戒厉王的“戏豫”和“驰驱”的大不敬,从而加强了讽谕劝谏的力度。如果不是冥顽不化的亡国之君,对此是应当有所触动的。

感情之激切于此可见一斑。而叠字的多处运用

点击查看更多《渔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柳宗元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7405.html

热门阅读

  1. 格林童话:聪明的爱尔莎
  2. 精选经典的读书类名言
  3. 2016重阳节的祝福语
  4. 销售目标责任协议书
  5. 推广普通话周的宣传口号
  6. 《苏州园林》的教案设计
  7. 2016年冬至短信群发祝福语
  8. 201年清明节手机短信祝福语
  9. 班主任经验交流的演讲稿
  10. 百日冲刺铸就辉煌发言稿
  11. 何家幼儿园小二班成果展的发言稿
  12. 浅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论文
  13.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后感范文
  14. 教学探讨计算机基础论文
  15. 2016年整人的愚人节祝福短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