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倍数和因数》的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22 00:32:54

数学《倍数和因数》的教学反思范文

我发现"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掌握较好,倍数与因数的应用相当部分学生应用也比较灵活。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存存在问题也不少,纵观本单元的教学,从中得到的反思:

1、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不论是新课的讲授还是知识的实际应用,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的倍数、因数就在身边,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问题。

2、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在新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以及有关倍数、因数的特征及应用以后,在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将分类,2、3、5的倍数的特征,如何找因数,找质数等等,这些都有以小组讨论作为探索新知的起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3、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重视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每个知识点的建立、新知识的形成尽量让学生从已有知中识讨论、寻求,同时也倾听同伴的观点,相互学习。体现以“以人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操作、讨论、归纳,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从中让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4、重视新知识的应用

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并且运用新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5、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研究中来,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2)、本单元的测验卷的应用部分要求学生说明解题的理由的比较多,而学生也失分比较严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知识较薄弱,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突破这一环节。

(3)、也出现了很多教学的困惑.如在教学中明知一小部分学生在某些知识点存在缺陷,但很难抽时间弥补及跟进。

拓展阅读

1、《设计

内容:冀版小四年级上册第51-52页的《25的的特征》

本节内容位于冀版小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三个课时,这部分内容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内容将为以后习3的打下基础,同时它也是习分解质、通分约分的重要基础知识。此,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

情分析】

生年龄特点看,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还比较弱。而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四年级的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此在讲授这节课时,要鼓励生从多角度考问题,调动生的习积极性。让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考。

1.经历自主探索52的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是否是2或5的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与同交流自己发现的结论,并尝试用语言描述25的的特征。

归纳、概括25的特征。

通过探索25的特征,判断一个是否是2、5的

课件、位表纸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旧知铺垫

1.说出1到30以内2所有的(点名让生回答)。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二、探索新知

(一).2的的特征。

1.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0以内的

师:同们,2的这些有有哪些特征?(用红颜色把个位上的字强调出来,方便生更清楚观察出来)

生:这些的个位上是0、2、4、6、8。

师:那同们这些都是什么

生:这是都是偶

师:不是2的是什么

生:不是2的是奇

2、师总结:(板书)

2的特征l个位上是0、2、4、6、8的都是2的

l2的都是偶,不是2的就是奇

3、课件出示字卡片;

例一:在1~100的自然中,找出2的所有,用黑笔圈出来

师:不用计算,谁能快速说出来?并且向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点名让生回答)

生:(说出具体字)我是根据2的特征的得出来的。

(二)5的的特征:

1.师:同完2的特征,我们再来一起探讨一下5的有哪些特征?请同们拿出练习本,写出50以内5所有的

师(点名让生分享自己写出的

生:5、10、15、20、25、30、35、40、45、50

师:这些字有哪些规律?(把个位上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出来,方便生观察)

生:这些的末尾不是0就是5。

2.师总结:(板书)

5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都是5的

3.课件出示字表

例二,在同一张字表上(2的已经在例一的时候圈出),圈出5的

师:提出要求,不计算,快速准确的圈出来,并且分享方法。

生:根据5的特征,快速准确的圈出来。

4.师:同们,在这张字表上有哪些比较特殊?为什么它们同时拥有两个圈?

生:为它们既是2的,同时又是5的

(三)25共同的特征:

师:这些有哪些特征?生:这些的末尾是0.师总结:板书25共同的特征:末尾是0。

三、巩固练习,习课堂检测。

3246938035772.圈出5的9099651305212853.说出25共同的

243567909915607510613052128

四、进入游戏环节,此阶段共分两个游戏:

第一个游戏:

请四位同上台,每人拿一个位,每人说出一个不大于9的自然,让其他同判断是不是2的,或者是不是5的`。(此游戏主要是加深生对于判断是否是25的时,个位的重要意义。)

第二个游戏:

找三名同,一名同出题,一个同答题,最后一名同来判断答题人答题是否正确,出题人考察的知识点。(加深生对知识点的认识)

【作业布置】

课本“练一练”3、4题。

1)个位上是0、2、4、6、8的都是2的

2)2的都是偶,不是2的就是奇

2.5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都是5的

3.个位上是0的,既是2的,又是5的

通过整节课的观察实际,我发现大部分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但是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出来。对游戏环节的设计,深受生的喜欢,调到了生的习积极性,在以后中要多增加此类环节。

2、《设计

一、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

1、老师们都在课前准备了几个小正方形,如果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让生独立拼摆)

2、全班交流,请生上黑板拼一拼,拼法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指出:有三种拼法,列出三个不同的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藏在着三个算式中。

3、师选择一个算式指出4×3=12,4是12的,12是4的,看这个算式还可以说:谁是谁的?谁是谁的吗?

5、看其他两个算式,你还能说什么吗?你觉得哪个算式给你的感觉有些特别?

6、自己写一个乘法算式,让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是谁的,谁是谁的,选一些特殊的例子:如0×8=0的形式16÷2=8。辨析:能不能说16是,2是

7、完成想想做做(1)。

8、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应付元与4元有什么关系?省略号表示什么意?从这个省略好你知道了什么?)

9、想想做做(3)。(从中发现了什么?24有那些?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1、找一个(让生自己在纸上写,然后交流:你是怎么找的?)

提问:

(1)3的最小的是几?最大的呢?

(2)3的有无个,那么该怎么表示?

2、完成试一试。

:怎样找一个比较方便?一个最小是几?找得到最大的吗?

3、找一个

先让生独立找36的,再进行交流。

提问:36最小的是几?最大的呢?怎样找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对好的方法及时的给以肯定。

完成试一试

4、提问:15的最小是几?最大的是几?16呢?你有什么发现?

5、巩固练习:

(2)25以内4的有: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布置:

3、100以内9的有:

二、

本节课重点围绕“理解的含义,能按要求找出一个”进行。在写一个时,要让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相互交流时,得出最优的方法,在探索的规律时,既不能让生毫无目的的去探究,也不能把这个结论直接告诉生。

先出示一些具体的,从这些具体的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探究一个的方法时,先在前面孕伏着除法中也有,为探究一个埋下了伏笔。这个方法要比的方法难一些,师要有耐心,把生的方法全部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通过比较,发现商也是这个,又发现一个,是成队出现的,所以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就要有序考,与前面过的找规律的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设计

课前考虑:

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保守材是按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来布置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笼统到笼统,没有同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同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同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假如能借助同的操作想象活动,唤起同的“意识”,自主建构起“”的意义,那么同获得的概念必定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要找出一个的几个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的所有。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同,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同充沛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考虑、交流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胜利的标明,在中为同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相互分享经验、沟通考虑,生成新的看法。

3.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观。”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同的智慧生长而,应成为我们的倾心追求。怎样通过对“”内涵的深度挖掘,在给同知识的同时,更会他们考虑的方法,让他们在课堂上释放潜能,开启心智?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宗旨所在。

1.通过“活动建构”,使同领会的意义;通过独立考虑、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所有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同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同的探究意识求索精神。

3.通过,让同从中感受到考虑的魅力,体验到习的乐趣。

练习纸、号卡等。

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的所有的方法,会有序地进行考虑。

点击查看更多数学《倍数和因数》的教学反思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38391.html

热门阅读

  1. 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赏析
  2. 关于温馨浪漫圣诞节爱情祝福语
  3. 关于感人的感恩节祝福语
  4. 寓言小故事《我得喂我妈妈》
  5. 201年端午节给领导的祝福语
  6. 201年高考加油励志祝福语
  7. 精选的伤感句子
  8. 2016年护士节祝福语精选
  9.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
  10. 祖国在我心手抄报资料
  11. 故事《帽子床》中班语言教案
  12. 运动摄像在戏曲电视剧中的应用论文
  13. 学生寒假学习计划范文
  14. 课题教学计划和要求
  15. 独坐敬亭山古诗鉴赏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