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的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7 23:57:46

圆明园的毁灭的 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总结升华。

六、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

2.完成课后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所学。

1.听写“估量、殿堂、销毁、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词语。

二、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

三、积累佳句。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作者简介:

赵禄,女,1975年11月出生。山西省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教高级,山西省教学能手。曾荣获山西省模范教师、太原市人民满意的十佳教师、双十佳师德标兵等称号。

拓展阅读

1、《》语文

目标】

1、理解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瑰宝、精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辉煌的过去和被的经过,激起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

引导生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夕日的辉煌和被的经过,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揭题,板书课题

师解说:在北京的西北郊,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一座美丽辉煌的皇家林,那就是。然而,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下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化为一片灰烬……

1、了,此时,我们不仅要问:是被谁的?是怎样被的?侵略者是用什么手段的?

(让生提。)

2、从课前收集的材料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的情况?

(交流。)

3、那么,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情景?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自。)

4、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以上问题、谈习体会、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5、朗读指导:

⑴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一部分?

生谈。)

⑵ 指名读。

⑶ 听录音,谈体会。

⑷ 全班读。

三、过渡,的辉煌”部分

作者高度评价了是“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当年的是如何的辉煌?

读课文,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按四人小组讨论。

生自由读,再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1、规模宏大,有众星拱月的布局:

(通过理解“众星拱月”来体会。)

2、景观美丽,有风格各异的建筑:

(通过文中介绍的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内的感受,体会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体会确实是世界林奇迹,确实是“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中有如此美丽的景观,同们能不能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处,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生自由想象后发言。)

3、收藏珍贵的文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通过理解“博物馆”和“艺术馆”来体会。)

小结:

的过去是多么的辉煌。

板书:

辉煌的过去。

⑵ 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4、朗读指导:

⑴ 应该怎样朗读这一部分?

生自由发言,师点拨总结。)

⑵ 听录音朗读。

生分组朗读。

5、课外,同们还收集到哪些关于辉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6、看到汇聚天下风光的的迷人景色,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畅所欲言。)

四、再放录像,讨论完成课后问题

过渡: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集中反应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精湛建筑艺术,在世界林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万”却被侵略者残酷了。此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

1、假如此时,你站在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自由发言。)

2、课文题目是“”,为什么用较大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引导生探究理解。)

3、习第一自然段:

(通过理解“不可估量”体会思想感情。)

五、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并背诵

【板书】

众星拱月的布局 掠

辉煌的过去 风格各异的建筑

(热爱) 收藏珍贵的文物 (仇恨) 烧

2、《》语文

一、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辉煌的过去和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引导生通过阅读、感悟、想象,追忆辉煌。创强烈的对比,引发生心灵的震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生在阅读中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辉煌的过去和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三、策略

1.恰当引入课外资料,帮助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昔日的辉煌。

2.创情境,引导生入情入境的读,激*感,引发心灵的震撼。

3.置拓展生思维的问题,培养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4.引导生关注文本表达的特点,边读边积累。

四、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们,在北京,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林,曾经被称为“万”,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它就是。它曾经有着怎样的光辉历史,又是如何被的?让我们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激发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初读课文,习课文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情况。(出示课件:读准字词和句子)

3.文章的题目是《》,课文的哪部分写的是这个内容?(第五自然段)其他几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作者在开篇就对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请你们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生可能从以下角度来表达。

(1)对“不可估量”的字面意思的表述。

(2)对“祖国文化史”和对“世界文化史”递进的理解。

(3)对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初步感悟。

5.作者开篇就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让我们回到一百四十六年前,走进

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关注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表达的作用。

(三)感悟语言,再现辉煌

1.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评价这座皇家林的?读一读,体会情感:自豪、赞叹、欣赏……

指名回答,师出示句子:

(1)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

(2)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同们,你们读懂这三句话的意思了吗?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评价这座林,看来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饱览其中的辉煌。

出示:默读二、三、四自然段,文中都介绍了的哪些辉煌景象,结合查阅的资料,展开想象,谈谈自己的感受。

3.生交流。

第二自然段:关注“众星拱月”,体会的规模宏大及布局。

第三自然段:

(1)关注“有……也有……”的句式及相关内容,结合资料,展开想象。

小结:宏伟与精致并存,热闹与宁静同在,现实与幻想和谐交融,集东西方建筑特点于一。对比描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的建筑风格多样,包罗万象。

意图】激活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孩子读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让生在读文中受到*。

(2)整合内容,感受景观各异,读出感受。

这一之中的景观有气派的,也有小巧的,有热闹的,也有恬静的;有仿造的,也有想象的;有民族的,也有西洋的。

(3)关注段尾,习表达。

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再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一一向我们介绍的呢?

小结:作者先将多样的建筑风格用“有……也有”这样的句式对比着一一介绍出来,然后又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让人在不禁感慨辉煌美丽的同时也读起来觉得条理清晰,朗朗上口。

(4)补充填空,练习背诵。

让我们再读这段话,并尝试着将这段中有特色的词句记下来。

意图】品析词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四自然段:

(1)体会年代久远。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一下,是多少年?

二千四百年的历史,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数不胜数、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体会文物珍贵。

资料补充:在2000年4月,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当年海宴堂门前的水池内的12只生肖铜像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都是同们找到的图片资料。(出示图片)这是价值连城的青铜礼器;这是代四才子之一的文徵的书画作品;这是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每一件文物都价值连城呀!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从同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你们的激动,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吧!

意图】感悟中积累情感。

4.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中的这些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都是谁创造的呢?(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小结:看来,里的不仅是瑰宝,更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心血,它体现了中华乃至世界历代的文化。

5.再次出示三句话,读出骄傲自豪之情。

(1)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

(2)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四)再现,体会耻辱

1.看有关的视频,了解历史。

2.填空,关注文字,谈体会。(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酷)

他们把内( )能拿走的东西,(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祸大牲口搬运;( )运不走的,就( )破坏、掉。

3.至此,随着连烧三天的大火,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

4.师生对读,表达情感。(愤怒、惋惜)

意图】在强烈反差中激*感。

(五)感悟写法,升华情感

1.重读第一自然段,谈感受。

(1)创情境:举世闻名的皇家林没有了,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没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没有了,更令人痛惜的是,中华乃至世界的历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随着这大火彻底了。

(2)出示: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的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想说些什么?

2.课文题目为《》,而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描写昔日的辉煌。

昔日的辉煌是无法比拟的,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辉煌与的对比,激发了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的大火早已熄,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希望同们能走向课外,去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并将自己的思考与大家探讨。

意图】回归整体,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感悟表达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你最感兴趣的语句。

2.继续了解有关的历史资料,开展课外阅读。

3、《》语文

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辉煌的过去和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重点】

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

1、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的又一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过程】

一、构建话题,激*感

1、同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院和东方的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习21课《》了解的昨天与今天。

以雨果对的盛赞,引发生的阅读欲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的呢?请同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了解

二、初读课文,自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生读书、思考,师与个别生交流。)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习生字:

⑴ 认读生字与写字:

师要引导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玲珑剔透”中“剔”读:;“掠走”中的“掠”读:;要注意“损”“宋”是平舌音,“侵”、“烬”是前鼻音,“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不一样,不要多写一竖,可采用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指导写好“剔”、“瑶”、“侵”、“瑰”等字形较复杂的生字。“侵”要注意中间不可多写一竖。

⑵ 体会词语的含义: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损失巨大,无法算。

众星拱月:的主、万春、长春。除三外,还有许多小。“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周围”描绘出了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风格为巴鲁克(洛特)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第五句“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三、细读课文,了解的建筑风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⑴ 针对第二自然段:

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举世闻名”指什么?

(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在世界林史上享有盛名。 )

② 结合生回答,FLASH课件演示:

(它由、万春和长春组成,所以也叫。此外,还有许多小,课件标示出三及周围的小,弄清三的大概方位及小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① 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请同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 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静心涵咏文本想象画面后生生交流,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体验。

④ 请同谈一谈,被誉为“万”的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

A、课件出示:

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B、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⑤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中列举了哪些?

⑥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同们可以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既有助于调动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⑦ 指名读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生齐读:

漫步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

3、引导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人们梦中的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欣赏我们的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4、《》语文

目标

1.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辉煌的过去和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习21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以前的辉煌景观;(2)。)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被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点击查看更多圆明园的毁灭的 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4399.html

热门阅读

  1. 2018光棍节祝福语
  2.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范文
  3. 名人励志故事大全
  4. 六一儿童节祝福语2条
  5. 营销管理培训心得
  6. 同学们好的杂文随笔
  7. 课文《过华清宫》教案范文
  8. 格林童话的原版
  9. 弟子规中的故事
  10. 小学六年级情暖冬日系列寒假实践活动总结
  11. 开展世界地球日的宣传活动总结
  12. 描写玉龙雪山的句子
  13.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优秀教案
  14. 《橘子味的夏天》读后感范文500字
  15. 国际大学生节活动总结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