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王安石赏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开篇先渲染了梅所处的生存环境,寥寥几朵梅花,隐身在墙角,无人问津,寂寥冷清,形单影只;第二句笔锋一转,梅花在墙角绽放了,欺霜傲雪,诗人赋予了枝头梅花一种昂扬向上的斗志,横扫之前的寂寂无闻。“独”字用得极好,我认为这“独”字有两层含义:一、“独”字,一枝独秀,独步天下,映衬了梅花在百花萧瑟的季节,傲视群芳;二、“独”字,仿佛万物皆空,世间的一切皆不存在,独剩梅花傲然立于天地间,与天地同在,直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
墙角那远远的一簇风景,为什么远望就已然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了呢?只因有那缥缥缈缈、若有似无的清香飘入鼻尖。梅花不仅不畏严寒,内在更有一股浑然天成的气质,这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自命清高,而是超凡脱俗的巅峰境界。
它无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比较,却有“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的无私;它不会乞求“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只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诗只二十字,笔风清新质朴,没有“平生不喜凡桃李,看罢梅花睡过春”的偏执,而是具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博大情怀,这恰似诗人的人格化身。
拓展阅读
1、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山新长凤凰雏, 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 长成须读五车书。
【注释】
(1)凤凰雏:指幼小的凤凰。这里用来比喻作者的外孙。雏,指幼小的,多指鸟类。
(2)从:放纵,放任。(通假字:通“纵”)
(3)五车(chē):形容书之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成语“学富五车”即源于此。
(4)年小:年纪小。
小外孙就像南山上新生的小凤凰一样,眉目清秀得比画上的还好看。他小时候就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年纪大些的时候必须读很多的书。
这是王安石题赠外孙的七言绝旬,这首诗表明诗人对外孙真挚的爱抚中充满着无限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尽享天伦之乐的心情。
王安石有一个外孙叫吴侔。这个孩子长得聪明伶俐,眉清目秀,十分可爱。王安石非常喜爱,热切地希望他将来能够读书成材,于是就写了这首诗。一是为了表达对外孙的爱怜,二是对他进行教育和勉励。
“南山新长凤凰雏, 眉目分明画不如。”诗的前两句,用南山的小凤凰比喻外孙的可爱,用画上的人来衬托外孙的好看,描绘出小外孙天真活泼的形
象,表现出诗人对外孙的无限爱怜。
“年小从他爱梨栗, 长成须读五车书。”小外孙伸手向他要东西吃,外祖父从不拒绝,因为诗人知道,“贪吃”这是幼儿的天性。
由此,诗人联想到外孙将来的发展前途。小时候可以任他无忧无虑地玩耍要吃的,等到他该读书的时侯,就要督促他好好读书,以便使之成为有学问的人。
“五车书”,是说很多的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旧时因称读书多为“学 富五车”。
这首诗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外孙的喜爱之情,揭示了培育后代,使之健康成长的方法,强调了博览群书对于成长的重要性。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2、古诗《王安石·泊船瓜洲》诗词注释与赏析
京口①瓜洲②一水间,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①京口:今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
②瓜洲:今江苏扬州,在长江北岸。
③钟山:今南京的紫金山。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隐居江宁的王安石再次被召为相。经过前面的进退反复,五十五岁的诗人已经是身心疲惫,无意再仕。但圣命难违,他只好勉强从江宁出发经瓜州赴京。当渡船停泊瓜州,诗人回望一水之隔的京口,看着春风杨柳的江南,不禁想到刚刚离开的家园。虽然离家不远,只隔了几个山头,可是老身此去,仕途险恶,吉凶难测,何时能回来,是否能回来,再次成为问号。望着天上的明月,诗人不禁发出喟然长叹。这里的“何时”二字,蕴涵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和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诗人抑郁心态的自然流露。本来瓜州离家并不近,浩浩长江,大山重重,可是诗人却以近写远,反映了他对家乡的强烈依恋和不舍。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更是寓情于景,使这种思乡的情绪更加强烈。也有人将此诗作为*抒情诗来解读,认为此诗反映了诗人对重返京城,推行新法的喜悦之情。仔细分析就会看出这种理解并不符合诗人当时的际遇和心境,更不符合此诗自身的艺术内涵和忧郁伤感的情感基调。
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全诗翻译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ì):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更:再。
(9)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0)故人:老朋友,旧友。
(11)更尽:再喝完。
(12)朝(zhāo):早晨、清晨
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了。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请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