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故事有哪些
引导语: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能,感恩为幸福之首,是因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远就不会幸福。
感恩的故事篇1:有些爱,你不必偿还
一
羊洼村今天像过年一样热闹,来了很多人,因为羊洼村小学贫困生与市女企业家“一对一”资助仪式要在这里举行。
首批受资助的十名学生为好心的阿姨们表演了节目——歌伴舞《感恩的心》。领舞的姑娘叫黄小秋,她是个腼腆的四年级学生,平时都不敢大声说话,更别说当众跳舞了。可今天,她还是鼓起勇气上台了,她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台下这些可敬的观众们的谢意。小演员们正跳得起劲,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哧”一声,黄小秋的裤子一下子叉到膝盖处,半条腿露了出来。黄小秋猛地蹲下抱住膝不动了,窘得满脸通红,把脸埋在臂弯里,不敢抬头。这时,台下一位阿姨带头鼓起了掌,大伙儿也跟着鼓起来。
结对见面时,乡教委主任引着黄小秋去见一位阿姨。黄小秋一看,正是刚才自己出窘时带头鼓掌的那位阿姨。乡教委主任向这位阿姨介绍说:“这就是黄小秋,村里最穷的一家,她娘常年*卧床,但她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小秋,过来见见陈阿姨。”
陈阿姨上前握住了黄小秋瘦小的手,把她揽过来细细打量,扭头对教委主任说:“看来我没看走眼,我一眼就看出这孩子有出息!”回过头来,陈阿姨对黄小秋说:“孩子,你一定争口气!把成绩保持住,年年争第一。将来考上了大学,我还要继续资助你!”
几句话把黄小秋说得眼泪汪汪的。她表示,会经常给阿姨写信汇报成绩,保证不会辜负阿姨的期望。
结对资助仪式的最后,全体人员在一起合影留念,陈阿姨还单独跟黄小秋合照了一张。
按照资助协议,九年义务教育期间,陈阿姨每学期资助给黄小秋500元,帮助她完成学业,减轻家庭负担。临上车时,陈阿姨偷偷又塞了200块钱给黄小秋,说:“这是给你自己补身子的,你看你瘦的!”
几天后,班主任去乡里开会,将黄小秋和陈阿姨的合影带了回来。在照片的背后,黄小秋写下了这么一行字:一定年年考第一!为陈阿姨争气!为自己争气!
二
打那以后,黄小秋学习更刻苦了。她不仅年年第一,而且次次第一,科科第一,大考小考一网打尽。
这年暑假里的一天,陈阿姨外出旅游路过羊洼村,专程来看了黄小秋一次,给她买了一大堆书和复习资料。黄小秋感动得流泪了。村里10个受资助的学生,只有她一个被资助者专程上门探望!拉着陈阿姨的手走在村里的街上时,黄小秋悄悄昂起了平时总不愿抬起的头……
第二年的期末,黄小秋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乡中学。她特地拿着奖状到照相馆照了张相,连同信一起寄给了陈阿姨。
陈阿姨很高兴,又额外寄了200块钱给她,并在信中鼓励她一定不要骄傲,不要松劲,要她“稳扎稳打,一天一个台阶”。
上了初中,课程深了,加上是尖子班,全乡的头几名都在一个班上,竞争非常激烈。黄小秋明显感到学习吃力了。尽管她睡得更晚、起得更早,学习更刻苦了,可期末考试,黄小秋考了个第二。拿到成绩单的那一刻,她哭了。这是自上学以来,第一次与第一名失之交臂。第一名,却是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同村同学刘芳!当天晚上,黄小秋失眠了,一次次流着泪,对照片上的陈阿姨“道歉”:陈阿姨,我辜负了您的一片心,我对不起您啊……
黄小秋一边检讨,一边又劝自己镇定,一定要争口气,争取下次赶上来。她给自己立下了规矩:每天晚上11点前不许睡觉,早上5点之后不准沾床。整个假期里,黄小秋一天都没歇着,除了干活儿就是学习。开学时,同学们几乎认不出来她了,人更黑更瘦,一双眼窝也更深了。
三
第二年开学没多久,娘的病没撑住,一撒手走了。经人撮合,爹跟邻村一个*又组了家。*带来了两个孩子,一下子多了两张吃饭的嘴,黄小秋家的日子过得更加惨淡。
丧母加上后妈一家子,黄小秋变得更加沉默。尽管学习劲头一直没减,成绩却还是渐渐地往下掉。期末考试,黄小秋只考了第五名。从来没有这么落后过的黄小秋,一下子慌了阵脚,对她来说,失去第一就意味着失败。至少,是失败的开端。
信还是寄出去了。没几天,陈阿姨的回信和汇款就到了,信中照例又鼓励她要考第一,继续保持云云。这一次,黄小秋没把寄来的钱交给爹,而是偷偷攒了起来。从此,她的学习劲头一落千丈,成绩再没提上来过,“一天一个台阶”,不是往上,而是往下了。
转眼到了中考。考试结果一出来,黄小秋竟然连县重点高中都没考上。接到消息时,爹吃惊得跌坐在椅子上,愣愣地望着一脸漠然的黄小秋,半天回不过神来。
黄小秋没有去普通高中报到,而是揣上攒下的钱出门打工去了。
临行前,黄小秋找到刘芳,两个人说话说到半夜,也哭到半夜。此时的刘芳,已经是一名县一中尖子班的学生了。直到这个晚上,黄小秋才知道,资助刘芳的阿姨(连姓都忘了)自第一次见面后,竟然再没有与她联系过,只是每年定时将资助款汇过来。
惊愕之余,黄小秋陷入了迷茫之中。从茫然中回到现实,她对刘芳说:“我走后,你一定要每学期帮我转寄一封信给陈阿姨。如果不是怕地址不对,我在外面就直接寄给她了。陈阿姨是我的恩人,我答应每学期都给她写信汇报学习情况的,我不能让她失望!”刘芳含泪答应了。
以后几年里,黄小秋再没回过一次家。在她心里,家早已消失了。
在沿海的某个城市,三年间,每到一个学期结束的时间,黄小秋都要写封信,信中说自己又考了第一……陈阿姨也还在继续资助“黄小秋”。每次,这笔钱都由刘芳转交给黄父,充做家里还款中的一部分。
高考那年,考试时间刚过,黄小秋又写了封信转给陈阿姨,说自己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名校,感谢她多年来对自己的帮助,还说现在有助学*了,学校也有高助学金,上大学不成问题,要她以后不用寄钱了。
帮助转信的刘芳,以县高考状元的成绩考上了这所大学。而那年,黄小秋还在南方一家私企打工。
刘芳上大学的第二年,一个偶然机会,黄小秋认识了一位年过半百的地产商人。恰逢地产商新丧偶不久,一来二去,两人便熟了,再到后来,黄小秋嫁作了商人妇。婚后,黄小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汇足一笔款子,给那个她熟得不能再熟的家乡省城地址。
一个秋天的下午,羊洼村小学新学年又开学了。开学典礼上,一场“一对一”的结对助学仪式也同时展开。见面会上,一位衣着华丽的少妇,望着眼前怯生生地对自己赔着小心的小女孩儿,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在台上跳舞出窘的自己。她蹲下身子,握着女孩儿瘦弱的小手,忍住眼中的泪,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你是自由的,不要向我作这样的保证,也不要你每学期给我写信,你没有这个义务。帮助你,我是自愿的、无偿的。孩子,你要记住:第一,永远只有一个,而人生的目标,却有很多……”
少妇说完,一行热泪滚落脸颊,打在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
感恩的故事篇2:爸爸的便当盒
爸爸因病去世三年之后,我成了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
有件事要报告爸爸一下,虽然我想爸爸一定也已经看到了,我借用了爸爸的便当盒。
我一想起昨天的事情,心里还在怦怦直跳。
我的便当盒碰到筷子的时候,发出很好听的声音。昨天的便当,十分特别,虽然才上午十点,可我脑子里想着的全是便当。
之所以说昨天的便当很特别,那是因为第一次使用了爸爸的便当盒。爸爸去世后,我非常寂寞非常难过。
爸爸在“天妇罗屋”工作,爸爸油炸的天妇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每次我去吃的时候,爸爸总是悄悄地为我炸许多我最最喜欢的“海老天妇罗”。那种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很特别,因此十分开心。
爸爸去世后,我每天吃得很多,还努力练习空手道,以至于一直使用着的便当盒变得不够用了。
“想要个大的便当盒!”
我这么一说,妈妈便从橱柜的里边将爸爸上班时常常使用的便当盒拿出来给了我。
“对悠君来说,会不会太大了些呢?”妈妈说。但还是让我用上了爸爸的便当盒。
然后,就是从早上开始等了又等的吃便当的时间。我将便当全部吃得光光的,吃完之后觉得自己就像爸爸一样,变得又强大又温和,变得很想见到爸爸。到现在回想起这么高兴又好吃的特别的便当,心里还怦怦地跳个不停。
如果能够向神许愿的话,我想要能再一次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生活。
虽然爸爸不在很寂寞,但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我会代替爸爸保护好妈妈和妹妹。我会用爸爸的便当盒好好地吃饭,成为更加坚强、温和的男孩子。
爸爸,谢谢你借给我便当盒。
拓展阅读
1、中国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
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2、爱迪生有哪些小故事
爱迪生11岁时,到火车上当了报童。在得到列车长允许以后,他在行李车的一个角落里,布置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室。一次,火车的震动把一瓶黄磷震翻在地,着起了火。火舌向行李堆舔去。爱迪生急忙**衣服扑打,拼命地喊:”救火啊!”大家闻声赶来,把火及时扑灭了。
列车长勃然大怒,狠狠地打了爱迪生一记耳光,并把他的实验用品统统扔出车外,爱迪生的右耳*聋了。
后来,爱迪生当了一名夜班报务员爱迪生的故事五则爱迪生的故事五则。一天清晨三四点钟,他下班扛起白天从旧书店买来的几十本书回住处。巡逻的警察远远看见他,疑心是小偷,就大声喊他站住。可惜他耳朵聋,听不见,仍然急急忙忙地赶路,警察以为他要逃跑,忙举枪射击。当呼啸的子弹擦着耳边飞过,爱迪生才站住了。
警察追上来,一问才知道是个聋子,扛的全是旧书,不觉抽了一口凉气,说:”算你有运气,要是我的枪法准,那你白送了一条命!”
由于爱迪生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1922年,他被评选为美国当代*伟人中的第一名。
3、有关感恩的对联有哪些
上联:知养育之艰辛;
下联:当发奋以自强。
上联:一片丹心随世古;
下联:千声赞语颂师恩。
上联:永怀*恩民欢乐;
下联:兴业安居村和谐。
上联:人须报本常思反哺;
下联:树若成型叶念归根。
上联:椿萱恩深深似海;
下联:儿女情重重如山!
上联:慈母无私奉献深情厚爱感天地;
下联:人子有幸承恩奋发拼搏长精神。
上联:父母即天地;
下联:恩情盖乾坤。
上联:父母之恩恩重如山;
下联:朋友交情情深似海。
上联:感恩父母快乐生活无寂寞;
下联:回报乡邻和谐社会有生气。
上联:没有祖宗根何在;
下联:无在父母身那来。
上联: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下联:存感恩之心必终生铭记。
上联:孝敬父母不做忤逆族;
下联:报答恩情甘为孝顺辈。
上联:雄心壮志漂泊四方乡音不改;
下联:满怀激情奔波八面思念难移。
上联:羊羔出栏思跪乳;
下联:乌鸦离巢念反刍。
上联:一个朋友一条路;
下联:万般友谊万座桥。
上联:知恩必报为君子;
下联:反目为仇乃小人。
上联:知恩感恩谢恩报恩恩则必报;
下联:爱老敬老助老养老老有所养。
上联:做事必先做人;
下联:交友贵在交心。
上联;椿萱恩深深如江海;
下联;儿女情长长似云天。
上联:从教无私,桃李三千承雨露
下联:感恩报国,芝兰四季吐芬芳
上联:农房重建春回大地荣万物;
下联:新屋落成福临人间泽千秋。
上联:*政同心,福祉同谋,灾后重建襄大业;
下联:民生共拓,和谐共建,引来生活 领新潮。
上联:志存高远心念同窗情系母校 脚踏实地
下联:放眼未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大展鸿图
上联:李氏导师威名远扬,扬内扬外扬千秋;
下联:大爱育慈恩同再造,造天造地造人才。
上联:时前程回顾 慈母为念 风中白发舍望眼
下联:及后来寻思 老父多累 梦里青春 转背身
上联:今朝二十谢双亲青春潇洒前途无量济济
下联:往日七千感众师辛勤培育恩德有情浓浓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