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毕业诗朗诵范文
幼儿园里飞出的小鸟,夏天的赤峰,酷暑中透着一丝丝凉爽。在今年的这个季节里, 我们在幼儿园毕业,即将走进小学的课堂。
小鸟总要飞向天空,我们是从幼儿园里飞出的小鸟。 记不住刚入园时的哭闹,毕业时,我们却记住不少。
幼儿园里,我们慢慢长大,老师的关爱,让我们懂得礼貌。
小鸟总要飞向天空,我们是从幼儿园里飞出的小鸟。有着鲜亮的特点。 在这里,知道了飞机和大炮;
在这里,学会了一切从零的开始;在这里,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这里,有妈妈一样温暖的怀抱,一笔一划教我们写字,一字一词教我们童谣。听树叶沙沙,在为我们歌唱。小星星眨着眼睛,走进梦乡。 园长呀,老师呀,为了我们吃饱,睡好,玩得好, 你们多辛苦,我们都知道。
当我刚会走,就想跑的时候,是你伸出手,没有让我摔倒。 当我调皮捣蛋,弄坏玩具,是你告诉我,那样做不是乖宝宝。 午睡时间,是你把歌谣轻唱;是花朵总有开放的时候,飞走的小鸟还会回巢。 我们是从幼儿园里飞出的小鸟,我们用今天的成绩作为回报。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里,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我是多么欢喜。 再过几天,我就要进小学,做个一年级小学生, 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多么神气! 亲爱的老师,我有许多话想说给您:
三年前我第一次到这里,玩具扔满地,还要发脾气; 今天,站在这里的还是我自己,脸上再也没有泥,手帕袜子自己洗,还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懂得了很多道理。 亲爱的老师,我从心底感谢您!
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小伙伴。再见了,幼儿园!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最长》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大谁小》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谁大谁小》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懂得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画有“〈”“〉”符号卡片两张、1—10数字卡一套、苹果卡片三张、桃子卡片两张、粉笔三支、铅笔一支、练习题每人三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1.教师边出示“>”和“<”的卡片,边说:“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好伙伴给你们认识,你们认识他们吗?”
2.教师出示大于号“>”
(1)教师:它叫大于号,开口向左,跟着老师念: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2)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3>1,读作三大于一,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大于号,开口向着大数笑。
3.教师出示小于号“<”
(1)教师:它叫小于号,开口向右,跟着老师念: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2)教师举例:在黑板上写出2<4,读作二小于四,跟着老师再念一遍,小于号,尾巴对着小数翘。
(二)学习“>”和“<”的实际运用并进行可逆联想。
1.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比较结果。
苹果是三个,桃子是两个,3比2大,所以3>2
桃子是两个,苹果是三个,2比3小,所以2<3
2.出示3支粉笔,一支铅笔进行比较。
粉笔是三支,铅笔是一支,3比1大,所以3>1
铅笔是一支,粉笔是三支,1比3小,所以1<3
(三)练习题每人三张,一张填物体的数量,两张填上数量并填“>”和“<”,巩固对“>”、“<”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片,请幼儿填“>”和“<”。(从实物之间的比较过渡到数目之间的比较,幼儿逐步理解大于和小于的实际意义并学会正确使用)
1.这节课我们小朋友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并学会了在活动中运用。知道,张大嘴巴的那面要朝大数。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本文扩展阅读:大于号是数学中不等式运算符号的一种。大于号被广泛运用在算数中,是小学必学的内容。1655年沃利斯曾以表示“等于或大于” ,到了1670年,他以及分别表示“等于或大于”和“等于或小于”。
2、幼儿园毕业典礼上家长代表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可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地参加我儿子人生中的第一个毕业典礼,并有幸作为家长代表在此发言。首先,我要祝贺大班和学前班的小朋友,顺顺利利、开开心心的从幼儿园毕业。同时,我也代表所有家长,向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 三年前,还记得孩子们刚入园时哭哑的嗓音、尿湿的裤子、小小的个子,而仿佛就是一夜间,我们的孩子们就长大了。看,课间操时他们英姿飒爽、健康茁壮,文艺汇演时他们歌声嘹亮、舞姿优美,课堂上他们认真自信、积极快乐。 母亲节时,他们送上自己精心画的画;新年时,他们送上稚嫩的祝福;我们疲惫、生病的时候,他们还能帮我们做家务!而这些,是老师们精心培育的结果啊。是老师的活泼热情,锻炼了孩子们强健的体魄;是老师的悉心教导,养成了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老师手把手的传授,教会了孩子们生活中的各项本领;更是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们学会了分享快乐、礼貌待人和感恩父母。而这些优良的品质,将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深知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不易。幼儿园的老师们从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到各种技能的培养,从行为习惯养成到微妙的心理反应,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强的忍耐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幼儿园还是家长们坚强的后盾,是家长的良师益友。家长工作忙、加班,过了接孩子的时间:没关系,老师一定在等着;孩子病了,暂时上不了幼儿园:没关系,缺席的课程老师肯定能设法给补上;孩子最近不爱吃饭了、在家爱耍小脾气了:赶紧找老师商量如何解决。家长们都认为,幼儿园老师们的责任心、爱心和“敬业”精神是无可挑剔的。
小鸟一天天长大,终究要高飞。 作为一位即将毕业孩子的母亲,我非常自豪孩子在xx学到的一切,我也相信,可爱的小朋友们不会忘记深爱你们的老师,更不会辜负老师几年来对你们的悉心教诲与殷切期盼。再次感谢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无私的爱和辛勤工作。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祝愿xx幼儿园蒸蒸日上,越办越好!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更要祝愿所有的孩子们,展开天使的翅膀,从这里出发,飞向更辽阔,更高远,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3、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最长》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是猜拳高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是猜拳高手》含反思!
一、设计思路
1、活动来源——真实生活情境
大班幼儿好胜心强,喜欢竞赛性游戏,但常会为了赢输而起争执,原因之一是统计方法不合理,记不清输赢。本次活动通过“谁是猜拳高手”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探索统计方法,既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又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2、活动定位——概括提升原有经验
梳理、归纳、概括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本活动以经验呈现——概括提升——巩固运用为主线,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经验,感受统计的重要和有趣。
3、教材价值——培养统计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统计是探究性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本活动不仅发展幼儿的计数、比较数量等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辩析的过程中学习统计记录的方法,有助于培养统计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萌发对统计的兴趣,感知统计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知道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数据,在经验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竞赛性游戏的经验
材料准备:实物投影仪、黑板、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过程
主要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取队名,营造气氛
“我们要在男孩和女孩之间举行一次猜拳比赛,先为自己队取个名字。”
2、猜输赢,激发兴趣
3、想办法,引出比赛
“两队都有希望获胜,到底谁能赢只有比一比才知道,你认为应该怎样比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设想比赛方法:如男女对抗,赢的人数多的队获胜;组内选拔,选派获胜次数多的人参加总决赛等)
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经验呈现,概括提升 1、第一轮游戏,运用自己的方法统计 (游戏方法:男女对抗) = 1 \* GB3 ①二人游戏
= 2 \* GB3 ②集体交流
交流游戏结果并引出统计方法
“你和谁比?赢了几次,你是怎么记住的?”
= 3 \* GB3 ③小结
肯定幼儿的方法,知道在数据少的情况下,可以用简单方法统计。
2、第二轮游戏,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统计
= 1 \* GB3 ①为失利的队鼓劲,引出第二轮游戏(游戏方法:队内轮流比赛,每队选出一位猜拳高手,进行总决赛)
= 2 \* GB3 ②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统计记录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是否明确操作要求,记录的方法,提醒幼儿及时交换玩伴。
= 3 \* GB3 ③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
幼儿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介绍记录的方法
“你和几个人玩了?你赢了几次?”
“你是用什么记号表示的?”
= 4 \* GB3 ④教师归纳概括,引入新经验
用简洁的符号记录次数,有一定的条理性 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
从原有经验中归纳提升出新经验,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建构。
视幼儿的经验随机调整
三、巩固运用,感受体验
1、第三轮游戏,运用新经验统计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方法的运用,个别指导
2、交流分析统计记录
采用幼儿介绍与同伴观察两种方法交流分析记录方法。
“从记录上你能看出些什么?”
鼓励幼儿质疑,强化正确方法
“对于这些记录,你有什么意见或看不懂的地方?”
3、初步分析比赛结果,选拔每队的猜拳高手
4、总决赛,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5、教师小结
比赛次数多的时候,记录可以帮我们的忙,记一记,数一数,比一比,就能知道比赛结果了,统计的方法真有用。 分析统计记录旨在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引导质疑法鼓励幼儿在辩析中主动学习。
四、延伸 1、引导幼儿自主交流比赛感受
2、迁移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运用统计方法 联系生活,迁移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4、幼儿园毕业典礼上家长代表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参加大班全体小朋友的毕业典礼,并作为家长代表在此发言,相信所有的家长此刻的心情跟我是一样的,兴奋而充满感谢!我们要感谢东方之星幼儿园的老师们三年来对我们孩子的关心与呵护,感谢老师们授予孩子们方方面面的知识,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感谢老师为孩子所做的点点滴滴,正是你们的努力、你们的奉献、你们的爱成就了孩子们的快乐、幸福和笑容。所以请让我代表家长对给了我们孩子快乐和无忧童年的老师们说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三年前仿佛就在昨天,孩子们就要带着老师的嘱托、带着三年来老师的培养、带着美好的记忆走进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我们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孩子,从初进幼儿园时的牙牙学语、茫然无知,到现在的能歌善舞、识字算术,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懂得独立自主,努力上进,幼小的心灵中孕育着成长的喜悦和希望。我们庆幸孩子们遇到了一个温馨如家的幼儿园,遇到了那么多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们。正是她们辛勤的劳动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也是她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有了这些优秀的老师,我们有理由相信,东方之星幼儿园的幼教事业将会蒸蒸日上、越办越好!尊敬的老师们,感谢你们三年来对孩子们的倾情付出,我为你们每天从早到晚坚守岗位毫无怨言而敬佩;感谢你们用饱满的热情与渊博的知识,引领孩子们启航,探索知识的海洋;感谢你们用无私的关爱与细致的呵护,成就孩子们童年的快乐和健康;更感谢东方之星幼儿园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这里,孩子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是雄鹰就要展翅飞翔,是帆船就要扬帆启航,是骏马就要奔赴远方,今天,我们的孩子就要从这里启程,即将跨入小学的大门,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岁月*磨灭不了真情。孩子们,当你们展翅飞翔在更高的天空,欣赏更壮丽的生活图景时,请记住这个放飞的地方,是这里的老师,象妈妈一样关心、培育了你们,献出了宽厚无私的爱;是这里的老师,象园丁一样为你们修枝剪杈,让你们茁壮成长。
5、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最长》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看看谁最长》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教案《看看谁最长》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它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种子(量具)越长(或越大)测量次数越少,种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测量的次数越多。
3、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统计。
4、培养同伴间互相协作的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白云豆、花生若干(种子颗粒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有测量初步经验。
一、探索自然测量方法
(铅笔、白云豆、花生)“拿一种种子量一量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
分析: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使幼儿对测量有一个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这样的结论一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要好的多,此时,教师能够转变了一种教育观---由告诉转向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和适时的指导,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交流、讨论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分析: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小结和正确的示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分析:本环节将活动难点进行分散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
延伸活动:
利用其他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如:用铅笔量桌面的边长,用积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长度。理解测量结果与测量的量具有关,同时,在幼儿能够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替换游戏:一只铅笔的长度可以用××粒白云豆来替换,或桌面的一个边长可以用几只铅笔来代替。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借助种子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孩子兴趣很好,也很投入,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操作活动的精髓。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55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