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观测太空》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重点】
主要星座、恒星的位置和形状
【难点】
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的缘由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关于著名星座的传说
教学器材:星空图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同学们,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每颗星星的亮度是不同的,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星星,全天大约有6000颗,由于南北半球、空气质量、人眼视力等原因,我们每天晚上在夜空中能够观察到的星星数目还要小很多。即便如此,我们在夜晚也很难将星空中的星星数清楚。
古代人为了明确星星的位置,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星空连接成各种图案,并赋予它们神话的形象,这就是星座。
(展示)教师展示一个星座的实际星图和星座想象图。
(简要讲解)教师介绍古代巴比伦人的十二星座,并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星座的名称只是人类的想象。教师提及古希腊人的四十八星座和中国的二十八星宿。
现在,国际上将星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成88个星座。在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北天的星座;在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南天的星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提供的北天、南天星空图,回答第1题和第2题,并描述那些星座的形状。
(教师讲解)这些明亮的星星都是恒星,每个星座包括了许多恒星,而我们经常说的北极星、织女星等都是单一的恒星,它们是星座中的一颗恒星。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第2题的恒星都属于哪个星座。
(简要讲解)教师讲解北斗七星、大熊座、北极星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北天星图,明确北极星的位置。
(教师提问)在夜晚观察星空,北极星应该处于天空中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北极星为什么会指示正北方向呢?
(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提供的观察2,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利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没有望远镜的同学可以肉眼观察当地、当时的大熊座方位。教师提问: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不同的季节为什么会指向不同的方向?
(同学讨论)(下节课教师讲述)。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当堂完成教材提供的练习1、2。
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在于空间想象和星座的形状。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三维空间的宇宙印象,以及记住一些重要星座的形状,并能够在夜空中独立寻找出这些星座。由于生活中预测命运的“十二星座”的影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即好奇,又有偏见。因此,教学设计以先从星座的产生导入,澄清一些知识点,然后将空间的概念和形状的概念渗透到教学中,重点是夜空中的主要恒星和主要星座的位置或形状。星空的季节变化在本节结尾处点出,为下节课做准备。
拓展阅读
1、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学设计汇编
为切实搞好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为继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加强阅读教学。
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篇章训练为重点,培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加强练习。同时,努力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把每篇教材当成“例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注意强化学法,并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识字、词句的训练,进行阅读题目的练习与讲评。特别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二、重视口语交际训练。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普通话,重视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唤起学生听、说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说多想,注意表扬,保护说的积极性。同时做到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
三、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
坚持以一带三的阅读训练思路,坚持每天一诗、每天一个好句的背诵积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自读课本,阅读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质量,帮助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班级书库,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做好课外阅读摘记和每日一段好词佳句背诵比赛。
四、注意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中心思想;围绕中心,具体地叙一件事。对每篇课文的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
五、利用资源优势,进行开放教学。
开放教学内容,选读有关适合学生阅读的名篇名著;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语文;*语文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作业布置上,还给学生作业的选择权。如在抄写词儿上,规定词儿的数量,如课内词汇已掌握,则在课外读物上选择,从而扩大词汇量;在课外阅读上,规定达标要求,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在作业检查上,为每个学生设立过关卡,按要求进行听写、朗读、背诵、说话等过关,把每次成绩记录在过关卡上,期末由学生自己算出平时成绩。
七、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经过上学期的观察,我发现学困生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方法,具体表现在上语文课提不起精神,爱做小动作,易分散注意力,不愿参与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语文作业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具体表现在错别字多,阅读能力较差,作文时语句不通,无话可说。本期初步制定以下转化措施:
1、做到眼中有他们,心中装他们,营造一种安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以一当十”,“以小见大”,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2、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为他们开”绿灯”,利用各种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干,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给他们推荐好书,好文章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指导他们做好好词佳句的积累,要求他们写好读后感,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4、及时找准他们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漏补缺,力争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
5、安排好优差结对,利用优秀学生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在互帮互学*同提高。
6、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明确教育目的,掌握家教方法,做好家庭学习的辅导,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帮助他们进步。
2、八年级上册第16课《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
作为自读篇日,本文教学着眼于把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的锻炼与教学过程中生生、师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养成互相结合起来,并在合作解读过程当中激活学生更宽广的爱心世界,以理解爱、善于爱,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态度、价值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本文教学分四个步骤:一、理清情节、了解内容;二、分析人物形象;三、挖掘主题;四、体味、拓展主题。学生自主阅读,简述故事梗概,合作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参与分析,探讨文章主题,引导学生获取文章精髓,达到教学目标。
(一)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词、美词美句积累;学习生字词。(略)
(二)导入。
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感情的基础,缺乏相互理解的感情是不可靠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山米与白鹤》,看看文中两位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想想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三)作者简介。
贝特西·贝尔斯(1928一),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生于北卡罗来纳。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1968)《天鹅的夏天》(1970年获1971年纽伯利奖)《山米与白鹤》(1972)《宾戈、布朗的难题)(1988年)等。
(四)故事情节:默读课文、简略复述故事。
提示:把握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要求人物感情清晰,情节完整。可单人独述,也可多人续讲。
(五)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六)请同学们谈谈,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关于“爱”的故事。
(七)作业。
1.思考本文主题。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在倾听它美妙旋律的同时,细细品味歌词的内涵。
师:听完这首歌,读了它的歌词,请同学们以自己的理解,说说“爱一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关于“爱”有如此多的理解,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爱的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山米与白鹤》,本篇小说创作于1972年,通过本篇小说,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人物形象分析。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刻画两位主人公的细节,如关于他们语言、动作、表情或心理活动等句子,并在句子旁边注上你从中分析出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当时人物感情。
(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发言,交流找到的细节并分析成果。
提示:本文在艺术上以细腻的.心理描写为主要特色,作者准确地把握住了小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并把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发言交流时教师要着重抓住这方面的闪光点进一步归纳、总结。
参考:A、性格特点:
山米:倔强、任性、天真、善良
外祖父:对生命抱有真挚的爱,倔强、正直
B、山米对外祖父的感情变化:
厌恶——接近——理解——爱
(三)主题探究。
师: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是什么促使山米对外祖父的感情发生变化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细节,并加以分析·
川、组讨论、回答)
参考:外祖父对自鹤的由衷关切,对生命真挚的爱深深感动了山米,使山米的感情世界发生了变化,理解并爱上了外祖父,学会了珍惜生命。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贴切,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互相沟通。
(四)拓展。
在此之前,你对“爱”是如何理解的?学完本文,你是否对“爱”有新的认识?以后的日子里,你会如何去做?
提示: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从旁指导,契合文意、着眼现实。
(五)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多媒体:播放音乐《LOVE)))
(六)作业设计。
请结合现实,写一篇小作文,谈谈你对“爱”的理解。
山米出逃(拒绝、对立)
捕鹤(报复、怨恨渐消)
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六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时,弄清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
2.过程与方法:体验乘法和加法的意义,明确求“几个几”的和与求“几和几”的和的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根据题中的已知信息,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区分求“几个几”的和与“几和几”的和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图列式。
()×()=() ()×()=() 2.摆一摆,说一说。
1份摆2个圆片,摆这样的3份。说一说,摆了几个几?(摆了3个2)一共用了多少个圆片?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例7。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2.分析解答例7。
①看图思考。
②讨论列式。
第(1)题:5×4=20(张) 答:一共有20张。
第(2)题:把4和5合起来,5+4=9(张) 答:一共有9张。
③进一步理解例7算式的意义。
第(1)题的5表示每排有5张桌子,4表示有4排(也就是有4个这样的5张);
第(2)题的5表示第一排有5张桌子,4表示第二排有4张桌子。
3.两题中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的方式不同?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4.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利用乘法口诀可算出得数。如果加数不同,则不能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1~4题。
四、归纳新知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有的题目中,虽然有相同的数,但它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4个5相加4和5相加 5×4=20(张) 5+4=9(张) 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求几和几相加用加法。
六、教后反思
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四课时9乘法口诀》人教版
《第四课时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一步归纳总结,探索出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3.在编写口诀和探索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明白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把口诀说完整。
五八( )
六八( )
三七( )
三八( )
六七( )
五七( )
五六( )
2.口算并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5×8= 7×7= 8×4= 8×6= 8×8= 4×6= 7×5= 6×8=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观察例4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1)每条龙船上有8个人划船,1个人击鼓。共9个人。
(2)一共有9条龙舟在比赛。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每条船上有9个人,2条船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2:3条船上有多少人? 生3:4条船上有多少人? …… 2.教师用课件演示并说明:我们先看一个袋鼠跳格的游戏。(动态展示袋鼠跳格图,动态过程见教学参考书) 根据游戏让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完成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3.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图和口诀。
当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说一说。再全班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编制的,每句口诀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说出如“二九十八”表示2个9的和是18等。
4.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让学生从上往下看,因数、积的变化规律,从下往上看的变化规律等。教师和学生要注意倾听发现的其他一些规律,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1)根据规律记口诀。让学生自己顺着乘法口诀读一读,记一记。
(2)教师引导:你认为哪句口诀不好记?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让学生说一说,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乘法口诀。
(3)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游戏: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诀。
教师先向学生示范,再让学生跟着老师做,然后让他们独立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1~4题。
四、归纳新知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还有什么收获? 小结:9的乘法口诀有很多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规律来记口诀。
五、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1×9=9 一九得九 9×1=9 2×9=18二九十八 9×2=18 3×9=27三九二十七9×3=27 4×9=36四九三十六9×4=36 5×9=45五九四十五9×5=45 6×9=54六九五十四9×6=54 7×9=63七九六十三9×7=63 8×9=72八九七十二9×8=72 9×9=81九九八十一 六、教后反思
5、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五课时6乘法口诀》人教版
2.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学习好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差的积。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师:知道是什么昆虫吗?看看这个谜面,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师:小知了看到你们猜出了谜语,又提出了数学问题和列出了算式它非常高兴,看它飞来了。
师:请仔细观察小知了的腿,你有什么发现呢? 师:真棒!它还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 二、合作探究 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情景图。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
同桌互相说一说图意。指名学生说说图意。
(2)以4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表格的填写情况。
豆荚个数 1 2 3 4 5 6 豆子颗数 6 12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6个6是36;
也可能会说出2个6的和,3个6的和……6个6的和。
师:能把表中豆子的颗数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你能给每个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学生汇报。
小结:
①1个豆荚中有6颗豆子,表示1个6是6,列出乘法算式是6×1=6或1×6=6,编出口诀:一六得六。
②2个豆荚中有12颗豆子,表示2个6是12,列出乘法算式是6×2=12或2×6=12,编出口诀:二六十二。
③3个豆荚中有18颗豆子,表示3个6是18,乘法算式是6×3=18或3×6=18,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④4个豆荚中有24颗豆子,表示4个6是24,乘法算式是6×4=24或4×6=24,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⑤5个豆荚中有30颗豆子,表示5个6是30,乘法算式是6×5=30或5×6=30,乘法口诀:五六三十。
⑥6个豆荚中有36颗豆子,表示6个6是36,乘法算式是6×6=36,乘法口诀:六六三十六。
3.观察口诀,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采用多种形式熟记,体验乘法口诀。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60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的1~4题。
四、归纳新知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6的乘法口诀。
五、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1×6=6 2×6=12 3×6=18 6×1=6 6×2=12 6×3=18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4×6=24 5×6=30 6×6=36 6×4=24 6×5=30 六、教后反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0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