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诗词19首
1、《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更漏子 》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3、《喜迁莺 》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4、《蝶恋花 》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5、《相见欢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6、《相见欢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8、《子夜歌 》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9、《长相思 》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0、《乌夜啼 》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11、《破阵子 》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
12、《浪淘沙 》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13、《清平乐 》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4、《浣溪纱 》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15、《谢新恩庭 》
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16、《呈郑王十二弟 》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17、《虞美人 》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18、《浣溪沙 》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19、《玉楼春 》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拓展阅读
1、高一语文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修3《诗词三首》导学案
一、正音
玉砌(qì)伯仲(bó )荞麦(qiáo)
戍角(shù)
怆然(chuàng )
自度( duó )
黍离(shǔ ) 豆蔻( ku )
二、 鉴赏《虞美人》
1.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为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建隆二年嗣位,开宝八年降宋,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后服宋太宗所赐牵机药而卒。史称为南唐后主、李后主。
2.这首词写于亡国降宋后,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3.鉴赏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手法。
(1)用设问的方法,直抒胸臆,“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2)运用比喻,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忧愁就象滔滔不绝的江水无穷无尽,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
三、鉴赏《书愤》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2.本诗追忆壮年时的豪情壮举,感慨当前的处境和时局,抒发了抗敌之志,感慨壮志未酬,表达爱国深情。
3.本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1)昔日豪气壮举与今日年迈衰颓作对比,岁抒发月无情,壮志难酬的感慨。
(2)诸葛亮积极进取与当今权臣苟且误国作对比,表达了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
4.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四、 鉴赏《扬州慢》
1.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2. 鉴赏本词“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
上阕眼前所见空城之景是实写。下阕中,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昔日的“名都”变了今日之“空城”,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一虚一实,虚实相济,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绪。
3.鉴赏本词拟人手法的运用。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桥本无情,月本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们是本该有情有声的了。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4.本词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于抒情,追忆丧乱,感慨今昔之变,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黍离之悲”(故国之思),表达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2、樱花古诗词 李白赞美樱花的诗句
1、一花一树来婆娑,坐者行者口吟哦。攀者折者手挼莎,来者去者肩相摩。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黄遵宪《樱花歌》
2、脉脉轻阴压软尘,閒愁渐逐柳枝新。清明寒食初惊艳,秾李夭桃不当春。薄醉乍苏沈宿梦,凝妆才就写全身。亭西枨触年时事,错认东华绝代人。——郑孝胥《樱花花下作·其三》
3、一事最堪惆怅处,樱花憔悴月无聊。——苏镜潭《次韵答兵爪词长》
4、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李商隐《无题》
5、丹砂漆盘盛井水,冷浸半坼山樱花。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刘郎居南我居北,陌上泥开天正黑。风吹蜡烛烧未明,素丝作履惜不得。——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6、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
7、昨日南园新雨后,樱桃花发旧枝柯。天明不待人同看,绕树重重履迹多。——张籍《和裴仆射看樱桃花》
8、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薛昭蕴《离别难》
9、山樱抱石荫松枝,比并余花发最迟。赖有春风嫌寂寞,吹香渡水报人知。——王安石《山樱》
10、桃花樱花红雨零,桑钱榆钱划色青。——王洋《题山庵》
11、山樱花落红飘雨,野草烧残青入烟。——李曾伯《宿深桥驿》
12、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试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余寒未许开舒妥,怨雨愁风。结子筠笼,万颗匀圆讶许同。——赵师侠《采桑子》
13、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苏曼殊《本事诗》
14、东游负笈心应决,早晚樱花压帽檐。——林朝崧《寄赖雨若即次其丙午除夕书怀韵》
15、露圆霞赤数千枝,银笼谁家寄所思。秦苑飞禽谙熟早,杜陵游客恨来迟。空看翠幄成阴日,不见红珠满树时。尽日徘徊浓影下,只应重作钓鱼期。——温庭筠《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
16、仙云昨夜坠庭柯,化作蹁跹万玉娥。映日横陈酣国色,倚风小舞荡天魔。春来惆怅谁人见,醉后风怀奈汝何。坐对名花应笑我,陋邦流俗似东坡。——郑孝胥《樱花花下作·其一》
17、看到繁枝处处开,韶光骀荡锦成堆。春归沧海刚三月,骨醉东风又一回。花气连云收暮雨,涛声催昼送轻雷。道人摩眼空吟望,无复当年侧艳才。——郑孝胥《樱花花下作·其四》
18、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方岳《入村》
19、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李煜《谢新恩》
20、小院春风木下家,长街短卷插樱花。十杯清酒千般意,笔墨相期流锦霞。——老舍《赠木下顺二》
21、东城渐暖满城春,独占幽居养病身。莫说樱桃花已发,今年不做看花人。——张籍《病中酬元宗简》
22、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李煜《谢新恩》
23、宴罢红云歌绛雪,东皇第一爱樱花。——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其一二一》
24、小院春风木下家,长街短卷插樱花。——老舍《赠木下顺二》
25、东方今日东风起,谁道樱花无主人。——老舍《镰仓大佛》
26、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白居易《早冬》
27、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白居易《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28、丹砂漆盘盛井水,冷浸半坼山樱花。——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29、云停烟活风日鲜,堆花满枝弄婵娟。施朱太赤粉太白,始信微醉由天然。花光如水水欲逝,开到四分方绝世。近前细看更沉吟,休向花间问才思。——郑孝胥《樱花·其二》
30、非白非朱色转加,微寒轻暖殢云霞。春风省识倾城态,只在楼西几树花。——郑孝胥《樱花花下作·其一》
31、北来春浅樱花润,南下秋深白鸟号。——沈鹜《周文襄公祠》
32、百尺云中五凤楼,樱花墨艳竞千秋。春来瀛海无双色,人占扶桑第一流。——赵钟麒《固园席上次韵答茅原华山》
33、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李商隐《无题四首·其四》
34、蔼蔼美周宅,樱繁春日斜。一为洛下客,十见池上花。烂熳岂无意,为君占年华。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失尽白头伴,长成红粉娃。停杯两相顾,堪喜亦堪嗟。——白居易《樱桃花下有感而作》
35、芍药樱花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洛阳初夏广陵春。——《浣溪沙》苏轼
36、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间。倾壁忽斜竖,绝顶复孤圆。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溅溅。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忘归属兰杜,怀禄寄芳荃。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沈约《早发定山》
37、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白居易《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38、江南一别今三载,书到樱花想未开。——严复《寄苏戡》
3、关于《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散文】
一、引入
俺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俺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身喜欢的方式练读。(同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假如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时;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局部)
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协助同学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感:在俺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俺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qf.cn/articles/46896.html